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晋花1号花生新品种及其综合丰产栽培技术张广田(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山西省地处华北平原。地域辽阔,土壤资源丰富,境内年平均气温4—14℃之间。除雁北高寒山区外,全省80%县(市),都能种植花生。黄河沿岸有近百万亩河湾砂地,适宜发展花生生产。晋南运城、临...  相似文献   

2.
杜尔伯特县花生栽培的关键技术周国君,辛玉霞(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花生研究所,162200)我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位于东经125°,北纬46°。年平均气温3.6~4.4℃,≥12°的日数为138天,≥12℃的积温为2620~2750℃,是全省积...  相似文献   

3.
积温变化对济宁市夏花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济宁市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夏花生生长发育资料,分析夏花生生育期间积温变化对夏花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和有效花终止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济宁市1971-2010年夏花生生长期间(6月15日-10月5日,下同)≥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近二十年(1991-2010)麦茬夏花生生长期间≥15℃积温为2799.8℃,高于夏花生正常成熟所需的积温下限2600℃,夏直播花生覆膜栽培完全可以满足中早熟品种正常成熟对积温的要求;1971-2010年花生饱果成熟后期(9月20日至9月30日)≥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1991-2010年间≥15℃积温比1971-2010年的40年的平均值高6℃,11d的日平均温度高出0.55℃,利于饱果的形成.利用>10℃有效积温计算夏花生可形成饱果的有效花终止期为7月30日,为适时化控,减少无效花、果数量,降低株高,防止倒伏,提高饱果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米脂县无定河川道有水地24000多亩,以黄绵土为主,土质疏松,年雨量451.6毫米,大于10℃的积温为3349℃,大于15℃的积温为2676℃,年总辐射138.15千卡/平方厘米。群众习惯以种植玉米为主。1981年以前,花生种植面积很小,一般亩产仅有百斤左右,属全国花生的低产区之一。1982年省试验站试种地膜花生1.1亩,亩产760.4斤,比对照增产41.51%,1983年有2.42亩地膜花生,平均亩产1078斤。1984年全县种水地覆膜花生246.3亩,平均亩产681.4斤,比对照亩产391斤增产74.3%。城郊乡镇子湾村农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是在美国乔治亚大学食品安全和品质改良中心进行的。研究出一种裹衣花生新配方及加工工艺。对裹衣花生加工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裹衣花生的裹衣层重占50%为佳。膨松粉与裹衣糖浆的适宜比例为13:1。裹衣层间隔7分钟为宜。焙烤温度和时间对裹衣花生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裹衣占42% ,焙烤温度165℃、40 分钟和155℃、45 分钟较好;裹衣占58% ,温度175℃、45 分钟为好;裹衣占50% ,以温度175℃、45 分钟或165℃、50 分钟为好。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花生出苗、幼苗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田错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花生出苗期和幼苗期缩短,干物质积累加快。温度与花生出苗速度的关系可用指数方程y=aebx描述,在14~23℃范围内,日均气温每升高1℃,花生出苗期约缩短1.5 d。温度与花生幼苗期长短的关系可用直线方程y=a+bx来描述,在19~23℃范围内,日均气温每升高1℃,花生幼苗期缩短2.0~2.5 d。花生开花适宜的温度为24~25℃。当日均气温>25℃或<24℃时,开花量明显下降。温度高,花生开花相对集中,开花后很快达到高峰,高峰期花量多,花期短;温度低,花生开花进程放慢,花量相对分散,花期拉长。在日均气温22~27℃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花期缩短3~4 d。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花生种子生化品质与胁迫处理下花生种子萌发能力的关系,对90个花生材料分别进行盐(0.12mol/L即0.7%NaCl)、碱(0.1 mol/L NaHCO3, pH 8.3)、干旱(15%PEG6000)、低温(2℃浸泡72 h)处理,对胁迫处理下的发芽指标与花生种子生化品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发现:盐胁迫下油酸与活力指数是正相关关系,低温胁迫下油酸与发芽率是负相关系,油酸有利于盐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不利于低温胁迫下种子萌发;干旱胁迫下棕榈酸与发芽指数是正相关关系,棕榈酸有利于干旱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碱胁迫下维生素E与发芽指数的正相关关系,维生素E有利于碱胁迫下种子萌发。研究结果对于花生芽期抗逆育种、探讨花生芽期抗逆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低龄茶园间作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适宜在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上栽培,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左右,故在山东沂蒙山区适宜种茶的地方都可将之用于茶园的间作。目前,沂蒙茶区间作花生已较普遍。实践表明,茶园内间作花生具有以下优点。 1.花生的根瘤菌有固氮肥田作用。花生生长的氮素来源有4/5由根瘤菌供给;花生植株蒸腾少,叶片覆盖地表面积大,土壤水分蒸  相似文献   

9.
35℃恒温条件下,花生种子经4个小时吸水就达到饱和,8个小时后种子内含物开始降解。室温(20 ̄22℃)条件下则要经过10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吸水才能达到饱和,并且在48个小时内种子内含物均不降解。花生种子的吸水量与种子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颜色花生种皮色素提取工艺,以铜仁珍珠花生(粉红色花生种皮)和紫魁花生(紫黑色花生种皮)种皮为原料,分别研究溶剂提取法中各因素对色素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铜仁珍珠花生种皮色素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71℃、提取时间70min、料液比1∶62g/mL,在此提取条件下色素得率为3.19%;紫魁花生种皮色素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萃取温度72℃、萃取时间85min、料液比1∶54g/mL,在此提取条件下色素得率为4.18%。紫黑色花生种皮和粉红色花生种皮色素提取工艺条件有一定差异,且紫黑花生种皮色素含量较粉红色花生种皮色素高。  相似文献   

11.
(1)温度条件 发芽:发芽所需最低温度是12~13℃。花生原产热带,在温带是新的作物,对日本的环境条件不完全适应。希望育成具有低温发芽性的品种。 生长:花生生长的最适温度,有25~27℃的试验结果,也有为33℃以上的意见。而在日本实际栽培的温度往往是偏低。 最近得知,在15℃下,叶绿素出现得晚,生长几乎停止。另有报导,正常生长需要20℃以上的温度,另一方面,累计生长期间的日平均气温,大粒种需要3,300℃以上,小粒种需要2,850~3,000℃。如把这一值用生育日数去除,大粒种为22℃,小粒种为21℃左右。 由此得知花生的生长,最低温度需要15℃,正常生长需要20℃以上,另外,在日本的气候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  相似文献   

12.
晚播小麦-夏花生一膜两用栽培.可使小麦田和花生田地温分别提高1.77℃和2.19℃,土壤含水量增加2.05%和1.08%。能促进晚播小麦与夏播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地膜利用率提高97%,每公顷节约地膜成本367元。一膜两用最适宜的地膜厚度为0.006mm。小麦播种覆膜期和揭膜期分别以10月底至11月初和2月底3月初。  相似文献   

13.
低温常造成南方春花生烂种缺苗而减产,大籽花生减产尤为严重。为研究低温对花生种子的伤害,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环境,选用甲基硫菌灵、福美双、恶霉灵3种杀菌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分析杀菌剂对花生种子低温冷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10℃低温对花生种子发芽造成严重影响,杀菌剂拌种后发芽率无明显改善。15℃低温下,杀菌剂拌种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发芽率,以恶霉灵拌种效果最好,发芽率提高41%~48.7%,至20℃以恶霉灵拌种效果更好。杀菌剂处理的花生种子的SOD活性高于对照;15℃低温处理,均以甲基硫菌灵拌种的CAT活性最高。甲基硫菌灵拌种处理,小籽花生MDA含量降低。说明杀菌剂拌种能增强低温冷害条件下花生种子的抗逆性,从而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14.
冠县花生生产优势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冠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占耕地面积的37%,发展花生生产既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又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冠县花生生产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限制了花生单产的提高和优势条件的发挥。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冠县的花生生产,对今后实施花生产业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0%噻虫胺悬浮剂、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5种药剂对花生拌种受土壤温湿度影响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小杯法测定了5种药剂拌种在不同土壤温湿度条件下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25℃、30℃下,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毒死蜱使用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在60%和80%土壤相对湿度下对花生安全性均较高,出苗率均在85%以上,并且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对花生地下根茎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辛硫磷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对花生出苗有轻微抑制作用。当5种药剂使用加倍推荐剂量拌种时,在25℃和30℃条件下,除吡虫啉和噻虫胺外,其余3种药剂在60%土壤相对湿度下均不同程度抑制花生出苗和生长,其中噻虫嗪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在80%土壤相对湿度下,5种药剂均显著抑制了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因此在生产中不能随意增加拌种剂的用量,并注意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花生中低产田升级开发综合配套技术曾怀艳(广东省农业厅广州510500)花生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1990~1993年连续4年平均年播种面积为32.15万公顷,居全国第3位,总产量占第4位。全省年均气温18~25℃,无霜期长(300d以上),光照充足(...  相似文献   

17.
1987~1994年在山东省泰安、临沂、莒南等地设点研究。夏直播覆膜花生生育期108d,大于10℃有效积温1513℃·d。叶龄与器官发育进程有一定对应关系。主茎高呈“S”型生长曲线。结荚中期LAI峰值达4.5,产量形成期平均LAI3.42。7月中始花,7月31日前为有效花期。8月10日前为有效针期。7月底开始形成幼果,9月初开始形成饱果。与春花生相比,夏直插花生的生育特点是,苗期短,有效花期短;饱果成熟期短,前期生长发育速度快,产量形成期分配系数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生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本研究旨在分析全国花生种植生态适宜性分区,以期为花生种植的区域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与花生生产密切相关的气候、土壤等13个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行政区划中的县域为评价单元,利用2005-2014年的气候、土壤基础数据,在ArcGIS平台中建立生态适宜性评价数据库。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方法及综合指数模型得出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数。研究结果划分4个不同等级,分别为最适宜(0.70-0.89],适宜(0.56-0.70],次适宜(0.42-0.56],不适宜[0.11-0.42]。其中以适宜等级所含评价单元最多,其余依次为次适宜、最适宜、不适宜。各适宜等级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以最适宜区为中心,适宜、次适宜区域依次向两侧扩展。最适宜区及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平原、盆地、河谷地带及绿洲,集中在广西、山东、重庆、河南等9省市,与中国目前的花生生产现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花生品种丰富,类型齐全,是进行花生品种改良的重要材料。用狮头企,伏花生等优良亲本材料及含有它们血缘关系的材料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优质花生品种,促进了花生生产和科研的发展。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花生育种很难有重大突破,今后应注意扩大亲本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20.
根据资料分析,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大气中CO2 浓度增加一倍,气温升高15~45℃,全球气候变暖证据确凿。这一气候背景对我国花生生产将产生明显影响。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台风和冰雹灾害仍是未来我国花生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提出了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调整播种期,引进新品种;发展花生的间作套种等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