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速释羧甲司坦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羧甲司坦片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所制片剂外观好。经体外溶出度试验,5min溶出度>80%。  相似文献   

2.
陈庆东 《海峡药学》2009,21(11):23-24
目的研究羧甲司坦片中粘合剂聚维酮30最佳使用浓度;辅料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最佳使用量。方法以羧甲司坦片溶出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以羧甲基淀粉钠使用量(A)、十二烷基硫酸钠使用量(B)、聚维酮30浓度(C)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实验,所制定的因素水平选用L9(34)正交表来安排试验,最后确定制剂工艺。结果各因素对羧甲司坦溶出度的影响大小分别B〉C〉A。结论最佳工艺条件应为A2B3C2,即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使用量6%,十二烷基硫酸钠使用量0.15%,聚维酮30浓度7.5%。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羧甲司坦泡腾片的发泡量及崩解时限检查提出修改建议。方法查询资料,并对羧甲司坦泡腾片的发泡量及崩解时限检查进行验证。结果羧甲司坦泡腾片发泡量及崩解时限检查项目内容不完整、表述不明晰;检查方法不科学、不完善。结论应对羧甲司坦泡腾片检验标准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羧甲司坦分散片溶出度质量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含0.05%庚烷磺酸钠的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 至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 nm,流速1 ml/min,柱温35 ℃,进样量20 μl.结果与结论本品的线性范围在1~6 μg,r=0.9999(n=6),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21%(n=9).本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溶出度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羧事坦分散片的制备及其相关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羧甲司坦制备成便于儿童及老人服用的分散片。方法:采用乳糖,预凝胶淀粉,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辅料制备分散片,测定溶出度,并与普通片进行比较,结果:所筛选处方崩解时限符合英国药典规定,溶出优于普通片,结论:筛选的处方合理,用于临床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羧甲司坦缓释片的最佳处方与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方法,以释放度作为考察指标对羧甲司坦缓释片的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及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的组成与用量进行考察,筛选羧甲司坦缓释片的最佳处方.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硬度、表观形态和脆碎度综合评分作为指标,对羧甲司坦缓释片的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的干燥温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羧甲司坦分散片溶出度质量的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以含0. 05%庚烷磺酸钠的0. 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2. 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流速1ml/min,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与结论 本品的线性范围在1~6μg,r=0.9999(n=6), 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9. 8%,RSD为1.21% (n=9)。本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溶出度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钟晓娇  刘丽娜  王磊  肖婷婷  黄静 《贵州医药》2022,(5):688-691+841
目的 测定自制羧甲司坦缓释片的释放度,并与市售羧甲司坦片释放度比较,为处方优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测定羧甲司坦缓释片释放度,检测波长为567 nm。采用桨法,以pH=6.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释放介质,转速为100 r/min进行药物释放度测定,取样时间点为1 h、2 h、4 h、6 h、8 h、12 h。结果 羧甲司坦缓释片在1.6~14.4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A=0.0695c-0.0898,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为1.8%,重现性良好(RSD=0.35%)。羧甲司坦缓释片2 h时累积释放接近30%,8 h时接近90%,0~12 h释药曲线符合一级释药模型。羧甲司坦普通片在1 h时累积释放超过95%。与市售普通片相比,自制羧甲司坦缓释片缓释效果明显。结论 本课题所建立的释放度及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羧甲司坦缓释片释放度测定。自制羧甲司坦缓释片释放速度明显低于市售羧甲司坦片,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羧甲司坦泡腾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羧甲司坦泡腾片和普通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并对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做出评价。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羧甲司坦泡腾片和羧甲司坦普通片剂1000mg后,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羧甲司坦浓度,进行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羧甲司坦泡腾片和普通片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血管外给药一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1.50±0.34h和1.97±0.32h,Cmax分别为11.91±2.63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羧甲司坦口服液中的羧甲司坦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探讨。方法:用比色法对羧甲司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回收率为100.1% ,RSD为0.87% ;线性范围为120~300μg/ml。结论:该方法简单,重现性好,适合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张君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175-176
目的 评价羧甲司坦口服液治疗年龄>65岁肺炎患者咳嗽、咳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年龄>65岁肺炎患者分为必漱平组(对照组)和羧甲司坦口服液组(观察组)各26例.结果 羧甲司坦口服液治疗>65岁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为76.9%.总祛痰率80.8%.患者在临床疗效、祛痰作用临床评价等方面其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特别是祛痰疗效,有更显著改善.结论 羧甲司坦口服液用于>65岁肺炎咳嗽、咳痰的临床疗效显著,特别是痰液黏稠、排痰困难患者,使用安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羧甲司坦口服液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羧甲司坦口服液中的羧甲司坦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探讨。方法:用比色法对羧甲司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回收率为100.1%,RSD为0.87%;线性范围为120-300μg/ml。结论:该方法简单,重现性好,适合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余琼娥  张彬 《广东药学》2005,15(2):47-4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羧甲司坦分散片溶出度质量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含0.05%庚烷磺酸钠的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流速lml/min,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与结论本品的线性范围在1~6μg,r=0.9999(n=6),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21%(n=9)。本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溶出度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羧甲司坦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羧甲司坦浓度.方法:采用邻苯二甲醛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羧甲司坦衍生物:Hypersil BDS 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05 mol·L-1醋酸钠缓冲液(pH 5.9)-四氢呋喃(15:84:1);流速:1. 0 mL·min-1;进样量:5μL,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338 nm,发射波长:450 nm.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1.0~40.0 mg·L-1(r=0.999 9,n=6),血浆中羧甲司坦最低检测限为0.5 mg·L-1,日内RSD为0.3%~1.3%,日间RSD为0.4%~4.5%,准确度为97.9%~102.7%,羧甲司坦回收率为99.5%~103.0%.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方法学结果满意,适用于人血浆中羧甲司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厄多司坦胶囊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呼吸道感染病人2 18例 ,按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分成 2组。厄多司坦组 10 9例 ,口服厄多司坦胶囊 ,30 0mg,bid ,羧甲司坦组 10 9例 ,口服羧甲司坦片 ,5 0 0mg,tid ,疗程均 5~ 7d。结果 :厄多司坦组和羧甲司坦组病人黏痰消失率为 5 6 .0 %和 6 6 .1% ,咳痰消失率为 6 6 .1%和 74 .3% ,咳嗽消失率为 32 .1%和4 5 .0 % ;综合疗效分析 ,临床控制率为 6 6 .1%和6 4.2 % ,有效率为 86 .2 %和 78.0 %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无显著差异 (3.7%vs 2 .8% )。结论 :厄多司坦胶囊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HPLC-MS/MS方法测定人血浆中的羧甲司坦体内浓度,用于人体生物等效性分析.方法 以直接沉淀法处理血浆,色谱柱为XTerra MS C18柱(150 mm×2.1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0 mmol,L-1甲酸铵(含0.5%甲酸)(75∶25,v/v);流速为0.3 mL· min-1;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羧甲司坦线性范围为0.210 9~54 μg,mL-1,定量下限为0.210 9 μg·mL-1,绝对回收率>80%,日内和日间RSD均<15%.结论 此方法能够简便、高效、快速和灵敏的检测健康志愿者血浆中的羧甲司坦,可用于羧甲司坦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羧甲司坦抑制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A549细胞炎性损伤的作用。方法:传代培养人A549细胞并分为5组:对照组,CSE组,羧甲司坦低、中、高剂量组(予不同浓度羧甲司坦孵育和CSE诱导)。qRT-PCR、ELISA检测主要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免疫荧光(IF)观察NF-κB及MAPK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以羧甲司坦预处理或后处理,均可降低CSE诱导的A549细胞的IL-6、IL-8和MIP-1β mRNA的表达;降低IL-6及IL-8的释放。羧甲司坦预处理可抑制p65入核。Western-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CSE组,羧甲司坦低、中、高剂量组的P-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7±0.05)、(0.90±0.19)、(0.68±0.15)、(0.64±0.12)和(0.57±0.13),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0±0.10)、(1.25±0.33)、(1.01±0.19)、(0.89±0.22)和(0.81±0.18),CSE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羧甲司坦低、中、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CSE组(P<0.05)。结论:羧甲司坦通过抑制NF-κB p65及ERK1/2 MAPK活化,发挥对CSE诱导的A549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宜春 《安徽医药》2013,34(1):28-30
目的考察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水、盐酸溶液(pH=1.0)、磷酸盐缓冲液(pH=5.8)及磷酸盐缓冲液(pH=6.8)为介质,测定样品累积溶出度,并选择相似因子f2法判定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在各介质条件下的溶出曲线均具有相似性,且15 min内的溶出均超过85%。结论 3个厂家厄多司坦胶囊体外溶出无显著性差异,均具有快速、均一、良好的溶出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羧甲司坦片快速定量分析模型,并探讨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中校正集样本数的选择,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全国19家生产企业共140批羧甲司坦片样品,采集近红外光谱图,以聚类分析法分别将总样本集分成120类、115类、111类、106类、102类、96类、91类、86类、81类、76类、71类、66类、61类、57类、52类、47类和42类,从每一类中选出一个样本作为训练集,逐一建立模型,利用OPUS光谱软件中定量2方法选择最优建模参数,建立羧甲司坦片通用型定量分析模型,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选取61个样本建立羧甲司坦片定量模型,模型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17%,检验集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P)为1.08%,相关系数为0.995;模型能够快速准确预测片剂中羧甲司坦的质量分数,范围为22.28%~85.15%。结论:选取合适数量的样本作为模型的校正集,可有效提高模型预测能力;本文所建立的羧甲司坦片通用型快速定量分析模型准确度好,耐用性强。  相似文献   

20.
佟晔  高静  郑会贤 《上海医药》2005,26(8):365-366
目的:筛选法莫替丁胶囊处方以提高其溶出度。方法:以羧甲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因素,每个因素取2个水平,选用L4(2^3)正交表,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处方组成。结果:采用羧甲淀粉钠为崩解荆,用量为3%,成品溶出度达到中国药典2000年版要求。结论:选用的崩解荆种类及用量合理,则法莫替丁胶囊成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