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内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对电机及控制系统的各部分进行精确建模和仿真。为使仿真系统更接近于实际系统,其中根据电压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及功率管的实际开关状态对其进行建模。仿真的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控制方法是可行的,为该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参数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永磁同步电机传动系统能量成形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功率变换器和永磁同步电机(PMSM)构成的传动系统,基于能量成形和端口受控哈密顿(PCH)系统理论,研究其速度控制问题。建立了PMSM的PCH非线性数学模型,在负载转矩恒定已知和恒定未知情况下,设计了系统的速度控制器。根据最大转矩/电流(MTPA)控制原理确定了系统的期望平衡点,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利用PWM信号变换方法控制功率变换器各开关器件的导通占空比,实现隐极PMSM的速度调节。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很好的负载扰动抑制能力和转速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负载转矩已知和未知情况,研究了双馈感应电动机(doubdy-fed induction machines,DFIM)调速系统的哈密顿系统建模与控制问题,采用端口受控哈密顿(port-controlled Hamiltonian,PCH)方法,建立了DFIM的PCH系统模型,给出了期望的闭环系统PCH结构,选取了期望的闭环哈密顿函数,设计了控制器和负载转矩观测器,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了DFIM电气子系统与机械子系统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能量成形方法,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看作二端口能量转换装置,建立了位置伺服控制模型,求取了满足最大输出功率原理的系统平衡点。选择了期望的哈密顿函数,配置了期望的互联和阻尼矩阵,设计了位置控制器,并针对负载转矩存在未知扰动的情形,设计了负载转矩观测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得到令人满意的位置跟踪特性,响应快速准确,对负载转矩扰动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馈感应电动机的哈密顿系统建模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负载转矩已知和未知情况,研究了双馈感应电动机(doubly fed induction machines, DFIM)调速系统的哈密顿系统建模与控制问题.采用端口受控哈密顿(port controlled Hamiltonian, PCH)方法,建立了DFIM的PCH系统模型,给出了期望的闭环系统PCH结构,选取了期望的闭环哈密顿函数,设计了控制器和负载转矩观测器,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了DFIM电气子系统与机械子系统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坐标变化实现解耦,并采用矢量控制策略中的id=0进行控制,在MATLAB中搭建了永磁同步电机电流、速度双闭环矢量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正确性,为实际系统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Matlab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建模仿真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的方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通过对独立的PMSM本体、dq坐标系向abc坐标系转换、三相电流源逆变器、速度控制器等功能模块的建立与组合,构建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速度和电流双闭环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系统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了其控制算法,为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DSP的矢量控制策略对控制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了研究,并且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反馈结果。通过采用TMS320F2812 DSP控制器为基础,并对系统硬件、软件进行设计,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哈密顿系统原理的PMSM自适应阻尼注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量成形和端口受控哈密顿(PCH)系统原理,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参数不确定性所引起的转速误差,利用自适应阻尼注入控制方法,设计了负载转矩恒定已知和未知情况下的控制器。采用最大转矩/电流(MTPA)控制原理确定系统期望平衡点,并分析其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将自适应阻尼注入控制方法应用到PMSM的PCH控制中,对参数不确定性所引起的转速误差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好的转速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0.
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参数测试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参数测试与参数计算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基本构成和软件组成框图,并且对数据处理的曲线拟合理论进行研究,提高了所测电机参数和性能指标的精确度.还介绍了系统信号的防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异步电动机哈密顿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哈密顿系统理论对异步电动机进行建模与速度控制。应用端口受控哈密顿系统理论,建立了异步电动机的非线性PCH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设计了系统的控制器和负载转矩观测器,分析了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异步电动机哈密顿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对负载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的分析,结合矢量控制原理,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仿真模型,针对被控对象的的非线性,强耦合,参数时变等特性,引进模糊控制策略,并设计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应用其中,以验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相比,模糊PID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抗扰能力和鲁棒性强等优点,能够更好的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性能和调速空间,设计一种以转矩角为控制对象的弱磁控制策略.利用电压矢量在静止两相坐标系的变换值与直流母线电压的参考值构成负反馈,并运用防积分饱和PI调节器得到一个控制参数,并将其作用到定子电流矢量的转矩角上.通过调整转矩角使得定子电流矢量工作在弱磁区域,以得到PMSM更大的调速空间.该策略可实现电压矢量近似连续调节,有效减小了PMSM的转矩脉动,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最后,借助MATLAB构建了转矩角弱磁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结果验证了该弱磁系统的可行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隐极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PMSM)速度控制易受定子电阻、定子电感、负载转矩变化的影响,采用端口受控哈密顿(port—con—trolled hamiltonian,PCH)控制与自适应L2扰动抑制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PMSM的速度控制器。应用L2增益控制原理对负载扰动进行有效地抑制,在L2增益控制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方法,减小PMSM定子电阻和电感变化的影响。文中建立了基于状态误差PCH控制的PMSM自适应L2扰动抑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用L2扰动抑制可以对负载扰动进行有效抑制,更好的减小误差,获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鲁棒性和快速性,论文引入了H∞控制策略。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永磁体磁链为常数的特点,对其d-q轴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根据伺服系统参数变动范围和扰动力的特点,选择了较优的权重函数,设计了H∞鲁棒速度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H∞速度控制器与传统的PI控制器相比,对模型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稳定性及良好的抗扰动能力,响应速度快且指令跟踪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负反馈方法对永磁同步电动机中出现的混沌现象进行控制,设计了简单而有效的控制器,求出施加控制器后系统的特征方程,通过劳斯判据求得增益的稳定范围,将系统控制到指定的平衡态,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永磁同步电机模糊PI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参数自整定模糊PI控制器,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改善其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加入模糊PI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比PI控制系统在转速、转矩方面的控制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适当地选择系统参数以及外部输入,永磁同步电动机可以呈现出混沌运动状态。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混沌模型的不确定性,采用基于正模型一逆系统的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建立混沌系统的动力学正向模型及其逆模型,实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混沌运动的跟踪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高动态性能的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口耗散哈密顿系统的电机控制方法.采用系统互联和阻尼结构配置的方式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建立了d-q坐标系下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构造了端口耗散哈密顿系统的能量函数,利用IDA-PBC方法对电机速度控制器进行了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只需要调节两个参数即可实现对电机的速度控制,减少了系统复杂性,利用负载扰动观测器作为前馈补偿,降低了噪声影响,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