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促炎症细胞因子刺激人类关节骨膜B型细胞表达粘附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病人关节滑膜组织粘附分子表达增强,并与局部炎与细胞浸润密切相关。旨在探讨DRA时秀导滑膜细胞分子表达上调的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关节滑膜B型细胞,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β微球蛋白(AGE-β2m)、天然β2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体外共同培养,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定量分析滑膜B型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结果:正常关节滑膜B型细胞表达ICAM-1、VCAM-1,但不表达E-selectin.IL-1β、TNF-α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滑膜B型细胞ICAM-1、VCAM-1的表达,但无诱导E-selectin表达的作用。AGE-β2m 和β2m对B型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无直接影响,结论:DRA时关节组织存在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可能上调滑膜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促使局部的单核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2.
某些研究结果表明,单核细胞可通过其表面的配体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血管间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相互作用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研究了ICAM-1和VCAM-1对IL-2...  相似文献   

3.
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NA中获取了其编码细胞外氨基端功能区Ⅰ、Ⅱ185个氨基酸的DNA序列,构建了重组质粒pET/rsICAM-1。经转化宿主菌,通过SDS-PAGE,薄层扫描和Western blot,证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4.
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是一类调节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间相互结合、起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 ICAM-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 VCAM-1)均属于CAM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  相似文献   

5.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动态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0例冠心病人外周血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冠心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1和sVCMA-1浓度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性(t=7.692-11.458,P〈0.001),sICAM-1和sVCAM  相似文献   

6.
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它们在胚胎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及肿瘤的进展与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属于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目前对于ICAM-1与疾病的关系报告较多。本文仅就ICAM-1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病毒性肝炎(VH)、糖尿病(DM)、多发性硬化症(MS)等疾病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研究文献资料作一简要概述。 一、ICAM—1的特性及RIA…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的意义张绪清顾长海张娟正常人肝组织的肝细胞缺乏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而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的肝细胞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现已知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  相似文献   

8.
LFA-1和ICAM-1广泛表达于各胸腺细胞亚群,但ICAM-1在PNA ̄+细胞的表达下调。本文报道:用抗LFA-1/ICAM-1和抗CD3单抗,分析了粘附分子LFA-1/ICAM-1对抗CD3诱导的胸腺细胞[Ca ̄(2+)]i应答的影响。结果显示,可溶性抗LFA-1/ICAM-1可抑制ConA刺激的胸腺细胞增殖,且以抗LFA-1抗体的作用更为显著,在ConA或抗CD3诱导的胸腺细胞[Ca ̄(2+)]i应答中,抗LFA-1单抗可明显抑制[Ca ̄(2+)i升高。但如果用二抗交联CD3和LFA-1,胸腺细胞[Ca ̄(2+)i则显著高于单独交联CD3时的水平(P<0.01),而CD3与ICAM-l交联却无此效应,此外,仅交联LFA-1或ICAM-1也无诱导[Ca ̄(2+)]i应答的作用。提示在LFA-l与ICAM-1介导的胸腺细胞与胸腺基质细胞相互作用中,LFA-1可为TCR/CD3途径介导的胸腺细胞活化提供复合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9.
小鼠孕早期子宫内膜ICAM-1 mRNA的表达及调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ICAM-1)在孕早期的作用和细胞因子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测定孕1~8d小鼠子宫内膜ICAM-1的表达;在小鼠孕2~4d分别腹腔注射细胞因子LIF、IL-1β或IL-1ra,测定并比较各组孕第4天子宫内膜ICAM-1mRNA表达水平。结果:ICAM-1mRNA孕第1天表达量较低,第2天开始升高,第4天达高峰(P〈0.01)。此后缓慢下降。与对照组相比。LIF和IL-1β组ICAM-1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ICAM-1在着床期表达水平较高,可能参与了着床过程中的胚胎粘附。细胞因子LIF和IL-1可能是子宫内膜表达ICAM-1的潜在促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全自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60例SLE患者血清新喋呤细胞间粘附分子-3(ICAM-3),IgG,IgM,к轻链,λ轻链和κ/λ比值。结果;SLE活动组和非活动组血清新喋呤,ICAM-3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活动组和非活动组间比较有性差异,血8清ICAM-3在非活动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4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含量。结果表明:①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在Ⅱ型糖尿病组及有、无微血管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有微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0.01);②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3,P<0.01)。提示:血清sICAM-1和sVCAM-1参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培养大鼠肝癌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竺  黄晓峰 《解剖学报》1997,28(3):257-259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培养大鼠肝癌细胞的定位,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细胞中IACM-1的意义提供形态学依据。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大鼠肝癌细胞都呈ICAM-1免疫反应性。肝癌细胞中ICAM-1免疫反应物呈细颗粒状,存在于细胞的胞体和突起的胞质中。  相似文献   

13.
IFN-α和-γ对胃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32张宏博,樊代明,张学庸,张忠兵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可表达于癌细胞上〔1〕,我们通过体外培养对IFN-α和-γ能否调节人胃癌细胞系ICAM-1表达...  相似文献   

14.
Lin W  Zhang N  Zhang S  Gu J  Guo M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4):284-287
目的 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转染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观察该细胞克隆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改变,方法 采用脂质体进行基因转染,并用Western blot法加以鉴定,后分别应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酶谱分析法检测该细胞克隆MMPs和PAI-1表达的变化。结果 成功地建立低表达TGF-  相似文献   

15.
分泌抗rHuIL—6McAb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方法建立了4株稳定分泌抗重组人IL-6(rHuIL-6)单克隆抗体(McAb)小鼠杂交瘤细胞系1H3、2A10、3A3和4B1。其中,1H3为IgG2b(K),2A10为IgG1(K),3A3和4B1为IgG2a(K)。4株McAb特异性强,与细胞因子IL-1β、IL-3、IL-8、TNF-α、GM-SCF、ICAM-1,以及受体菌菌体蛋白成分均无交叉反应。间接ELISA测定小鼠腹水McA  相似文献   

16.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粘附分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参与许多生理,病理过程,本文着重阐述它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行高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妊高征患者及20例正常孕妇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量sICAM-1和sVCAM-1浓度。结果:妊高征组血清sICAM-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妊高征组血清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01)。结论:sVCAM-1可能参与了妊高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并可能对于妊高征的监测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sICAM—1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庆  莫华根 《免疫学杂志》1997,13(3):198-199,195
动态监测41例肾移植受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发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尿毒症组之间,血清sICAM-1差异不显著;急性肾小管坏死组与环孢素A肾中毒组,血清sIAM-1轻度升高,两组间及与肾功能稳定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急性排斥组(AR)与感染组血清sICAM-1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不显著,但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且AR组血清sICAM-1比血肌酐提高1 ̄3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检测正常人、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和CHB患者血清sICAM-1。结果:CHB患者血清sICAM-1明显高于正常人和AsC;CHB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其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均呈明显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明显负相关;重度CHB患者血清sI  相似文献   

20.
应用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7402,ABC-CELISA法检测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用LDH释放法观察CD3单克隆缺本活化的杀伤细胞对各处理条件下H-7402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