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萍 《冰雪运动》2017,(5):76-7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基于"互联网+"时代滑雪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就"互联网+"时代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展开了具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时代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要建立新的发展平台和宣传方式:滑雪旅游产业与O2 O平台融合发展、滑雪旅游产业与VR+技术融合发展、网络旅游推广与传统宣传结合发展、构建"互联网+"滑雪旅游特色小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基于“互联网+”时代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特征的分析,就“互联网+”时代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具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时代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竞争力提升快速化、组织结构扁平化、工作地点离散化、人力资源共享化及企业合作动态化;影响“互联网+”时代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虚拟社区、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融入世界滑雪大循环后,滑雪旅游产业会面临新的考验和新的发展机遏。在享受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滑雪产业集群承担我国滑雪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任。通过对我国滑雪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滑雪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良好环境,本文结合我国滑雪旅游产业集群目前的实际情况,就其今后的滑雪产业集群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滑雪旅游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我国滑雪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着缺乏政府主导,市场培育滞后,滑雪旅游产品单一,专业性人才缺乏,滑雪场管理模式及营销策略落后,滑雪装备业和用品业发展缓慢等诸多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政府主导与市场培育,拓展政府扶持力度;大力提高滑雪场的科学管理水平;完善滑雪旅游保障措施;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延伸滑雪旅游产业链;加强滑雪旅游企业跨区域合作机制等促进我国滑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滑雪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一大产业。黑龙江省滑雪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加大了雪资源的开发力度,滑雪旅游迅速发展,已成为黑龙江省旅游业中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全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黑龙江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其发展模式及发展措施,并依托滑雪旅游产业拉动与之相关的巨大产业链的市场开发,最终拉动整个龙江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滑雪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产业集群建设是推动我国滑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的必然选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剖析滑雪旅游产业集群内涵、特征与价值,并从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发展建议。研究认为:滑雪旅游产业集群具备空间集聚性、产业关联性与资源共享性,能够满足产业可持续发展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需要。我国滑雪旅游产业集群在顶层设计、产业协同、产品供给、集群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可通过完善相关政府顶层设计,强化监管机制建设;探索特色化发展模式,助推产业集群协同共生;强化供给体系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多业态融合;重视创新推动作用,增强危机应对能力等方面推动实现我国滑雪旅游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滑雪运动在我国迅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伴随着滑雪运动的兴起,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滑雪产业也快速的发展起来。本文通过对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力求为此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法 《体育风尚》2022,(1):65-67
我国地域广阔,北方冬季气候明显,具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冰雪资源,滑雪作为传统的群众性运动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的喜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休闲时间不断增多,对业余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滑雪消费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种形势下,催生了具有丰富雪地资源的地区,开发滑雪旅游项目,发展滑雪旅游产业,实施滑雪旅游营销,促进了我国冬季旅游市场的繁荣。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要实现我国滑雪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认清我国在滑雪旅游中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并依据我国的实际和经济发展环境,有针对性地实施滑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现代体育产业的特点和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具体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和分析,以期发现黑龙江省的滑雪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滑雪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成胁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我国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挖掘潜在滑雪旅游人口;改进服务、改善经营和管理水平;加强宣传、提高综合服务水平;降低滑雪旅游成本;加强雪场建设、提高安全性;各雪场公平竞争、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互联网+”时代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系统要素进行梳理,认为当前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仍存在管理观念普遍滞后、共建共享思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开发指导监管缺失等问题。提出重视学习转变观念、制定规划完善制度、成立科技创新专家组督导、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快构建共建共享格局等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旅游发展态势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体育旅游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巨大发展空间,重点对“互联网+”时代体育旅游的发展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到体育旅游中,构建健全的发展机制,为体育旅游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获取理想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快速发展,并为其产业升级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数字化时代体育产业的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体育产业在数字化应用中的问题,旨在为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我国数字化时代体育产业呈供给方式升级、体育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体育受众人群增加、体育内容丰富,体育消费市场爆发式增长的特征。与此同时,存在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复合型人才缺失等问题。对此,从完善顶层设计、鼓励多方协作共同参与、完善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数字化时代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南、关中和陕北等不同区域各具特色.本研究根据各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提出陕西省体育旅游业区域发展策略:区域发展方式采取均衡和非均衡相结合;各区域"集化区"及主导项目的选择策略.认为陕南地区以自然体育旅游资源为契点,发展亲自然型体育旅游业;关中地区以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赛事资源为契点,发展体育赛事旅游业;陕北地区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契点,发展红色体育旅游业.  相似文献   

15.
产业融合视角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确了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内涵及类型,认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驱动要素的跃升、体育旅游的体验性、经营者对经济性回报的追求,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具有成本、融合效应、创新优势,当前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主要是制度障碍、中介服务障碍、能力障碍和需求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对边疆特色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圣旺 《体育学刊》2003,10(1):40-42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和技术必将成为体育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新疆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分析,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发展边疆地区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业的影响和促进边疆的两个明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浅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冰雪旅游产业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冰雪旅游的发展及冰雪旅游对北部地区经济建设的作用,并根据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发展对策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为我国旅游市场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劲松 《体育学刊》2005,12(2):32-33
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对体育旅游资源缺乏认识;生态环境脆弱和恶化;经济环境条件差,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薄弱,可进入性差;教育发展滞后,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等制约因素.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因素,才能使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文件进行解读,探寻有利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多重红利”,进而研究在互联网时代下冰雪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研究发现:“政策红利”“资本红利”和“冬奥红利”将促进冰雪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O2O”模式、VR技术和“互联网+冰雪体育产业”平台生态圈的构建等将逐步深入影响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建议利用互联网这个新型平台,整合冰雪体育产业资源,促进冰雪体育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