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18例)、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23例)及食管癌组织(68例)中uPA、PA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和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uP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8%、39.1%、70.6%,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1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34.8%、64.7%,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uPA、PAI-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临床病理Ⅰ-Ⅱ期和Ⅲ-Ⅳ期间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结论:uPA、PAI-1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的趋势,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18例)及食管癌组织(68例)中uPA、VEGF的表达,检测CD。用以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根据MVD均值分为高、低MVD组,分析食管癌uPA、VEGF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uP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8%(5/18)和70.6%(4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3,P〈0.05);VEGF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4/18)和63.2%(4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8,P〈0.05)。食管癌组织中uPA与VEGF表达有一致性(X^2=9.72,P〈0.05)。MVD平均为42.38±11.62,高MVD组uPA、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MVD组(X^2值分别为6.13和10.12,均P〈0.05)。uPA、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均与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uPA、VEGF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浓度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例健康人、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及14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浆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uPA、PAI-1浓度,并分析血浆uPA、PAI-1浓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健康人群血浆uPA、PAI-1浓度显著低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血浆uPA、PAI-1浓度(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血浆uPA、PAI-1浓度显著高于术后血浆uPA、PAI-1浓度(P〈0.05),显著低于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浆uPA、PAI-1浓度(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浆uPA、PAI-1浓度与年龄、性别无关,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临床分期越晚,浓度越高(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浓度越高(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uPA、PAI-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浆浓度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指标,浓度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血浆纤溶醇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在结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肠癌蜡块标本156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50例作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PA、uPAR及PAI-1在其中的表达。结果:uPA及uPAR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病理分级的降低、淋巴转移的产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均〈0.05)。PAI-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分级的降低、淋巴结转移的产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均〈0.05)。结肠癌中uPA、uPAR及PAI-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uPA、uPAR及PAI-1对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关系密切。uPA、uPAR及PAI-1各自都可以成为结肠癌诊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并目有可能成为结肠痛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及贲门各级病变组织中APC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分析30例食管癌和38例贲门癌组织及癌旁上皮组织中AP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组织中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各癌前病变组织(P〈0.05);食管上皮从正常→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增生→食管癌,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19.085,P=0.000)。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APC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贲门上皮组织从正常→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贲门癌,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χ2=11.390,P=0.010)。食管癌中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贲门癌(P〈0.01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APC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上皮组织,提示APC蛋白表达变化可能在食管癌和贲门癌癌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和PAI-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i Z  Li YF  Liu FY  Feng YL  Hou JH  Zhao MQ 《癌症》2007,26(3):312-317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研究甚少.本研究从蛋白水平探讨uPA、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uPA、PAI-1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上皮性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uPA阳性率分别为77.5%和30.0%(P<0.001),PAI-1阳性率分别为55.0%和20.0%(P=0.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表达与PAI-1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P=0.001).uPA阳性与盆腹腔转移病灶直径>1 cm有关(P=0.038),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术前血CA125值、卵巢病灶大小、残留病灶大小无显著性相关(P>0.05);PAI-1阳性与FIGO分期有显著性相关(P=0.022),与上述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显著性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uPA表达是肿瘤无进展生存、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AI-1表达是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PAI-1表达上调.uPA、PAI-1有可能作为预测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良性乳腺疾病组织中uPA、PAI-1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骨髓微转移状况及随访结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5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uPA、PAI-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0%和82.0%.与良性乳腺疾病相比,癌组织中两者表达增强,P值均为0.001.癌组织中uPA、PAI-1表达随肿瘤的增大而增高;淋巴结转移阳性者表达强度高;临床分期晚者表达强度高;组织学分级高者表达强度高.ER、PR表达阴性组uPA、PAI-1表达强度较阳性组高,P值均<0.05;c-erbB-2蛋白过表达组uPA、PAI-1表达强度高,P值分别为0.021和0.014; uPA、PAI-1表达强度高者易发生骨髓微转移,且易发生远处转移.uPA与PAI-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4, P=0.000.结论:乳腺癌组织uPA、PAI-1高表达者发生骨髓微转移及远处转移机会高、预后差,uPA、PAI-1检测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uPA与PAI-1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m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52例NSCLC组织中uPA、PAI—1、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结果:uPA、PAI—1、VEGF和MVD在NSCL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是TNM分期(P〈0.001)、肿瘤侵犯程度(P=0.034)、uPA表达(P=0.048)、VEGF表达(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高表达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3)。结论:uPA、VEGF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促进了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K1δ与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了6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30例正常食管上皮、19例羟度不典型增生、14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CK1δ与COX-2的蛋白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中随机选取的40例癌组织、18例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1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进行上述两种蛋白的定量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CK1δ和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P〈0.01),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显著低于癌组织(P〈0.01),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中CK1δ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CK1δ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有无纤维膜的侵及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有纤维膜侵及组中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纤维膜侵及组(P〈0.01),COX-2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CK1δ蛋白与COX-2蛋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结论:CK1δ、COX-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有望成为评价食管癌恶性程度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与细胞外基质降解、浸润、迁移及肿瘤血管形成有关。检测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5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uPA、PAI-1、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结果uPA、PAI-1、VEGF和MV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是TNM分期(P〈0.001)、肿瘤侵犯程度(P=0.034)、uPA表达(P=0.048)、VEGF表达(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高表达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3)。结论uPA、VEGF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促进了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24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6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中uPA、uPAR、PAI-1的表达,并分析与良恶性、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基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uPA、uPAR、PAI-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而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uPA、uPAR、PAI-1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uPA、uPAR、PAI-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MP-2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食管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组织中MMP-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MMP-2和E-cadherin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各项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0%(18/4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8.10% (8/2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4.17%(1/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55.56%,15/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67%,3/18);有纤维膜浸润组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57%,17/35)明显高于无纤维膜浸润组(10.00%,1/10)。E-cadherin蛋白在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阳性表达为100% (24/2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15/2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89%(13/45),较前两组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与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χ2=4.615,r=-0.793,P<0.05)。结论:MMP-2蛋白的高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在食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MMP-2与E-cadherin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P、P-gP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49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RP和P-gp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49例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M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1/49)、40.0%(12/30)和20.4%(10/49)。癌组织中MRP阳性表达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9例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30/49)、36.7%(11/30)和18.4%(9/49)。癌组织中P-gp阳性表达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MRP和P—gP阳性表达率均依次降低,并且癌组织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MRP和P—gP阳性表达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表明MRP和P-gP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Myc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蛋白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Myc、cyclin E蛋白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EC中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在子宫内膜不同病变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Myc蛋白在正常子宫增生期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E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15)、73.3%(22/30)和81.0%(47/58),cyclin 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15)、56.7%(17/30)和84.5%(49/58)。EC中c-Myc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cyclin E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EC中c-Myc蛋白与cyclin E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00,P=0.002)。c-Myc、cyclin E蛋白在轻度与重度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2)。结论c-Myc 和cyclin E在激素依赖型的EC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c-Myc和 cyclin E蛋白在重度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EC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成为癌前病变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晓洁  杨俊波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316-2318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食管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TEN蛋白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胞浆。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56.7%明显低于正常组织阳性率90.0%(P〈0.05)。PTEN蛋白在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1.4%、55.0%、76.9%,三组之间相互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分化程度越低PTEN蛋白表达越低。有淋巴细胞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VrEN表达的阳性率42.9%明显低于无淋巴细胞转移的食管癌组织阳性率76.0%(P〈0.05)。有外膜浸润的食管癌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26.1%明显低于无外膜浸润的食管癌组织阳性率75.7%(P〈0.05)。PTEN蛋白在食管癌早期表达高于晚期(P〈0.01)。结论:PTE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8例食管鳞癌、35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6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RIM-19蛋白表达;采用TUNEL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结果1)GRIM-19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55/68)、34.3%(12/35)和11.8%(8/68),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食管鳞癌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与GRIM-19蛋白表达有关,GRIM-19蛋白阳性表达组中肿瘤细胞AI为(5.06±0.93)%,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的(1.1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IM-19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PX2在食管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 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PX2和Aurora A蛋白在 62例食管鳞癌、3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中的 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PX2蛋白在正常黏 膜、癌旁不典型增生和癌组织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 4.8%(3/62),51.6%(16/31)和85.5%(53/62),三组间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X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 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1)。Aurora A蛋白在正常黏膜、癌旁不典 型增生和癌组织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2%(3/62), 45.2%(14/31)和71.0%(44/6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1),且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期、浸润 和转移相关。结论 TPX2、Aurora A基因蛋白的表达可能是 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两者的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食 管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是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