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科室床位运行效率与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各科床位使用情况,为医院精细化床位运营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南京市某大型三甲医院2021年运营数据为基础,以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O/E值以及床位周转次数绘制床位运行效率模型BCG-1矩阵图;以床均净收入及其增长率结合床位数绘制床位产出效益模型BCG-2矩阵图,以床均业务量及其增长率结合床位数绘制床位产出效益模型BCG-3矩阵图。运用床位运行效率指标模型和床位产出效益指标模型,综合评价科室床位利用情况,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并利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通过SPSS 25.0与Excel统计软件计算出各科床位合理配置范围。结果:全院35个临床科室中,7个Ⅰ级科室中4个科室和6个Ⅱ级科室中3个科室的床位数需上调;10个Ⅲ级科室中3个和5个Ⅳ级科室中4个科室以及7个Ⅴ级科室中5个科室床位数需下调;其余科室床位数均在合理配置区间。结论:利用多指标模型对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科室实际发展潜力,能够客观全面地平衡好科室床位需求,实现医院床位精细化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医院病床的使用效率,为医院整体调控床位,合理配置科室人员编制、经费、设备和物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归一分析法效率指数模型,将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综合起来,以"1"为标准来判断病床工作效率情况.结果 我院2010年的 5、6、8、9、11、12月份床位工作效率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1、4月接近等效率运行状态,2、3、7、10低效率运行状态.结论 采用归一法分析病床工作效率,避免在医院管理中存在只注重使用率而忽略床位周转次数的问题,能准确、直观地分析医院床位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方便、快捷的评价,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适当调整各科室病床设置,以保证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医院各临床科室床位使用效率与实际床位配置情况,合理优化配置临床科室开放床位数。方法收集某二甲医院2012年1—6月工作情况,分析病床工作效率,评估床位合理范围。结果全院16个临床科室中,11个科室床位数设置合理,3个科室需要调整,另有2个科室处于临界值上限。结论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可以有效地指导医院病床设置,使医院卫生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传统的病床工作效率评价方法的缺陷,提出矫正的病床工作效率指标,为医院病床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资料来源于唐山市某综合医院2008年的医疗统计报表和绩效考核方案。用标准住院天数对病床综合效率指标进行矫正,并测算各科室的开放床位的可信区间。结果 各科室的病床工作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口腔科、ICU和儿科的效率最高。20个科室中病床设置合理的有6个科室,14个科室需要调整,其中需增加床位的有6个科室,需减少床位的有8个科室。结论 矫正的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应探索应用单病种或病例分型的标准平均住院天数矫正病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用归一法分析某院2009年骨科床位工作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床位工作效率分析,为医院合理调整床位配置,确定科室人员编制、经费、设备和物资分配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海泰住院系统收集骨科2009年各月床位使用资料,用归一分析法将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结合起来,建立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模型,分析床位工作效率.结果 1、2、7月份床位工作效率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5、6、10月接近等效率运行,其他月份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结论 采用效率指数模型对我科床位工作情况可进行方便、快捷的评价,可为决策层如何合理进行床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床位工作效率,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合理调配床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归一分析法”计算床位效率指数,进行效率分析。结果某院2013年1月、2月、3月病床低效率运行,4月、5月、6月、7月、8月、9月病床高效率运行,10月、11月、12月病床等效率运行;整体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骨伤科病床超负荷运行,妇产科病床有闲置,应适当调整床位配置。结论采用归一法分析病床工作效率,能够准确评价全年各月、各科室病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程莉玲  曹健 《卫生软科学》2005,19(2):111-113
[目的] 客观准确地分析床位的工作效率,及时地发现床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医院科学管理,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用归一分析法,将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结合起来,采用效率指数模型,对有关统计数据做数学处理。[结果] 2003 年12 个月的床位工作效率均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各科室的工作效率除外2 科、外3 科及外4 科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外,其他科室均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结论] 床位工作效率较低是基层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医院要加强内涵建设,合理配置资源,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在现有资源状况下,医院各科室床位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床位的使用率.方法 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计算出各个科室床位的合理区间.结果 本院床位设置在现有资源状况下,半数科室床位设置合理,部分科室存在床位设置不均情况,有的科室超负荷运转,有的科室床位设置过多.结论 部分科室床位需要调整,医院增设床位,扩大规模应慎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在评价某医院临床科室床位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医院各科室2010年度床位利用指数,利用EXCEL软件绘制成散点坐标图,并结合图示进行评价.结果 "床位效率型科室"有皮肤科、产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14个科室:"床位周转型科室"只有ICU;"床位压床型科室"有特需病房、老年病科、骨科、神经外科、口腔科、肾内科6个科室;"床位闲置型科室"有眼科、泌尿外科2个科室.结论 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集合了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的信息,能方便、快捷地反映出各科室的病床工作效率并有助于管理者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10.
侯素芳 《中国卫生产业》2012,(25):146+148-146,148
目的 利用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评价医院住院部各科室工作效率.方法 根据医院住院部各科室2011年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利用EXCEL软件绘制图形进行评价.结果 “床位效率型科室”有内一科、内二科;“床位压床型科室”有内四科、内五科、内六科;“床位闲置型科室”有外四科、外一科等7个科室;“床位周转型科室有妇产科、儿科等5个科室.结论 该院的床位闲置型科室最多,医院总体床位利用率较低,各科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病人,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床位效率指数模型来评价肿瘤医院床位工作效率,为提高医院床位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2015年住院患者统计报表数据中的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建立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并分析评价。 结果 床位压床型科室有胸腹放疗科、乳腺放疗科。占科室总数7.41%;床位效率型科室有胃肠外科、泌尿科、乳腺外一科、乳腺外二科、乳腺头颈外科等。占科室总数62.96%;床位闲置型科室有姑息治疗科。占科室总数3.70%;床位周转型科室有胸外科、骨与软组织科、神经外科、核医学科等。占科室总数25.93%。 结论 利用床位效率指数的统计分析方法将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综合起来分析医院床位工作效率,为医院管理决策层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威海市医疗机构床位配置量测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医院床位配置量的测算为制定床位配置标准及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了所必需的信息。以往对医院床位配置量的测算仅考虑了床位总量,而没有考虑资源的配置结构和利用效率。该认为这样计算出来的床位配置量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因而该利用1997年威海市的调查资料,在考虑床位利用效率及调整配置结构的前提下,测算了威海市医院床位的理论配置量及配置量,并根据规划目标年需求预测值对其进行了调整。目的是提供有关床位配置量的测算方法、分析思路及测算步骤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军字一号”系统中床位费的计算与利用率统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军字一号”系统工程中,床位费以及床位使用率计算结果都不够精确,为此,本文基于“军字一号”工程网络资源的数据,提出了新的床位费划价计算方法与新的床位利用率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某三甲医院2018年各月及各科的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分析其高效率或低效率运行的原因,并分析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的影响因素,为医院合理配置床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归一法”计算某三甲医院2018年各月及各科的床位效率指数,用CD率进行校正;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各月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中,7月最高(1.13),2月最低(0.58),除2月外其余月份效率指数均在0.9以上;各科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中,部分科室床位高效率运行的同时也有科室存在床位闲置的现象,重症医学科效率指数最高(4.06);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期初人数、入院人数、2或3类切口手术人数越多,急诊入院率越高,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越大,床位效率越高;三四级手术例数越多,床位效率指数越低。结论利用具体床位效率指数的影响因素,通过行政管理介入和医疗服务模式改善,可以有效实现医院床位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5.
床位分管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士管床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新的护理模式实施前、后分别随机抽查60位病人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医生的满意度,统计病人按床头铃和护士巡房次数。实施前是开展分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后是开展护士分管床位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病人的护理质量及病人、医生满意度、病人按铃和护士巡房次数。结果实施分管床位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后病人的护理质量、床头按铃、护士主动巡房等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p<0.01),患者、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管床位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拉近护患距离,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患纠纷,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的某些手术中仍用低温疗法,低温治疗也是一种治疗的重要手段,从现已证实结论来看,亚低温疗法安全有效、实施方便,能抑制多种内源性毒性因子的产生,解释保护细胞器及血脑屏障功能,成为脑缺血、脑外伤病人临床救治的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上海市儿科床位资源配置与利用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初上海所有设住院床位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对其中在2008—2010年间实际开放儿科床位的医疗机构,对其儿科床位的配置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上海实际开设儿科床位的医疗机构数有所减少,2010年为70家;全市儿科床位主要集中在儿童专科医院,占全市儿科床位总数的近50%,三级综合医院的儿科实际开放床位数逐年减少;约50%的儿科床位分布在中心城区;儿童专科医院的儿科床位使用率较高,3年累计值达到101.17%,而民营医疗机构的儿科床位利用率仅为29.43%。结论:三级综合医院实际开放儿科床位的数量呈萎缩态势,近郊区儿科床位配置总量显不足,儿童专科医院的床位利用效率趋于饱和,民营医疗机构儿科床位闲置状况严重;建议制定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加大对儿科住院医疗服务体系的投入,构筑分工合作的儿科诊疗格局,大力培育儿科专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病床利用指数对床位工作进行评价。方法 将病床利用指数转化到病床使用率质控图分析法和床位工作效率指标评价中,对床位工作进行质控图评价。结果 制成于床位工作评价的质控图。结论 采用病床利用指数转化后的方法可对病床全年,月,季,单科的床位工作进行方便,快捷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多功能医疗护理床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多功能医疗护理床。该床具与便盆合为一体。适合行动不便或卧床不起但有思维能力的病人使用。病人方便时按下按纽便自行解决。具有省力、卫生、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