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民居虽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生活,但其丰富 环境空间章法及文化内涵为现代居住环境的建筑文化提供许多 有益的启示,为传统民居的更新与发展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寻 求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居住文化 在中国居住文化传统中,住宅空间的本源是庭院。梁思成先生说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宅中有院”是传统“四合院”住宅的特点。庭院作为住宅中心,是幼儿嬉戏的乐园,是老人聊天的场所,是居民感受自然、陶冶情操的空间。庭院藏风聚气,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恬静宜人的生活空间,更是人和万物相融的精神场所。  相似文献   

3.
梁晨  高磊 《中州建设》2008,(14):115-115
1 民居建筑艺术与象征文化 建筑是一种文化载体,中国建筑中有着最古老历史、最多样内涵的传统民居,在与自然的漫长博弈中,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对本土文化的眷恋。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这与中华民族特殊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当人们将其潜移默化到传统建筑中来时,我们发现在建筑的整个构筑过程中,从立意构思、平面规划、形体造型、装饰装修……处处都闪耀着象征主义的神奇光彩。  相似文献   

4.
王茹 《建筑师》2006,(5):70-74
本文对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环境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精神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礼乐复合”的居住建筑室内空间属性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并希望通过此来研究中国早期的居住建筑空间模式,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刻的中国文化内涵,以及对后来建筑文化和建筑室内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几乎被外人认为干篇一律的中国建筑,中国人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建造了千变万化的居住建筑。探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时机也因2012年普利兹克奖由中国建筑师王澍摘得变得非常合适。  相似文献   

6.
陈苏鲁 《安徽建筑》2022,(10):26-27+38
徽州木雕根植于深厚的徽州文化,对徽州传统建筑影响颇深,徽州人民对其题材内容、创作方法和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彰显浓郁的徽州文化和魅力。徽州木雕依附于徽州传统建筑,从徽州木雕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等方面对其研究,旨在分析徽州木雕的艺术形式,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了解徽州人的审美思想,从而实现对徽州传统建筑和徽州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城市住宅的居住模式和功能布局迎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主义功能至上的产物。这样的设计虽然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但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却与中国传统建筑完全割裂,既缺少文化认同,又失去了传统建筑细腻亲切的尺度关系。而中国传统住宅及街巷空间虽然尺度亲切又具有文化特征,但在功能上却又达不到现代生活的品质要求。笔者在沈阳清韵百园项目设计中,试图将传统建筑的空间形式及建筑语言提炼并运用于现代高品质的住宅之中,希望找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得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创造主体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的关系中,主体的创造性思维,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图形艺术生产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建构具有主导作用,正是源于这种主导作用,从而使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图形的艺术生产成为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9.
《复兴中华建筑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文,最早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教授黄墉、武志刚先生等在"中华建筑文化复兴和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后经本刊约稿,由黄墉、武志刚、孙雯婧将其整理成文。这篇文章从宇宙观、世界观和哲学的高度,深刻论述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阐述了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断发展至今并为世界认同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揭示了中华建筑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派生和依存关系。本刊编辑部对这篇文章十分重视,认为它是从理论高度阐述复兴中华建筑文化重要性与紧迫性的一篇好文章,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同时考虑到文章涉及哲学理论方面的例证较多,为更加适合建筑从业人员阅读,由本刊对该文进行了编辑加工,保留了原文理论阐述的精华,深化了中华建筑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丝丝相扣的派生依存关系以及近百年来中华建筑文化被边缘化的原因分析,加进了复兴中华建筑文化要做的工作等相关内容。这篇文章是迄今为止从理论高度和对近百年历史深刻分析的角度,阐释中华文化与中华建筑文化被排斥、被边缘化原因的最深刻、最有说服力的文章。它对于改变社会上一些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偏见,提高广大同仁对复兴中华建筑文化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自觉有重要意义。这篇文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当代古建学人对复兴中华建筑文化诸多问题的深入思考。今特以"本刊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以示重视,并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庭院空间是中国建筑中最为显现的一种特征,各个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建筑都采用了庭院这种形式来组织空间(图1)。同时,庭院还作为室内与室外、单体与群体的纽带而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各个方面发生普遍的联系。一、传统庭院的文化渊源与类型中国传统的庭院大约可以分为三种,即家庭、宫庭(朝廷)、园庭,分别代表中国传统中三种文化认同作用于庭而产生的庭院类型——人居类型、公共空间类型和游赏类型。  相似文献   

11.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4-1版次:1页数210字数:380000印刷时间:2010-4-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内容简介客家人是古代中国人口南迁历,史中形成的南方汉族诸程中的特殊经历,使客家人创造出并至今保持着大量独特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现在遗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建筑装饰常常承载着一定的文化现象。有着深厚佛教文化背景的定海,在其传统民居装饰上,佛教纹饰图案特别明显,传统民居已成为佛教文化的一个载体。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进化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发展互为需求、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传统建筑是我国建筑进化发展的基石,尤其是传统民居,蕴含了先民对建筑建造、维护、运营等方面的大量思考,体现出民居建筑建造技术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其在气候适应、环境适应等方面的"绿色"思维,与当前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该文通过文献调研、项目探访等方式,对巴渝地区的传统民居所体现的"绿色"建造智慧进行了梳理分析,对巴渝传统民居的绿色化发展,以及建筑的全面绿色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古建筑中,户牑装饰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本文通过对古代建筑户牑装饰艺术的浅析,了解到中国古代建筑户牑中所包含的诸如社会、宗教、伦理、历史、民俗、审美等深层的文化内涵。门窗的起源老子曰:"凿户牑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即门,牑即窗。可见,自古以来,凡建筑皆有门窗。门供人出入,窗用作采光和通风。  相似文献   

15.
正追寻民族装饰元素在现代的新生,这是建筑装饰艺术中永恒的命题。我们应立足湘西本土,积极挖掘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设计元素并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我对侗族文化特别是建筑文化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试图将有关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思考进一步深化,呼吁大家弘扬、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湘西侗族传统建的木雕装饰、石雕装饰和砖雕装饰都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浓缩了数千年的创作理念。三种装饰艺术与建筑完美结合体现了"工"与"艺"高度统一。研究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有利于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大约建设了数十亿平方米的住宅,这个量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相当于整个欧洲在二次大战之后至今所建的所有建筑总量。面对如此巨大的量,我们不得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为什么如此浩大,如此长期的建筑活动却  相似文献   

17.
正互塑共生性研究本文从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优化理念为出发点,分析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取向及现状,总结得出中传统民居文化在当今建筑设计的延伸。我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源远流长,蕴涵丰富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哲理,如知情重礼、以人为本,整个建筑艺术设计创意上崇尚"天人  相似文献   

18.
田朝阳  卫红  苏芳 《华中建筑》2012,(1):182-185
根据自然形态发生学的原理,阐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演化的起点、原型和过程,提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存在明显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淑芹 《建筑》2009,(1):68-70
在世界建筑发展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建筑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集中表现在木构架的结构体系,群体的空间组合,严整的平面布局,从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到单体建筑的具体构件都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色彩作为传统建筑艺术装饰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些特点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陆徐徐 《建筑》2013,(22):77-78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在建筑领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遗产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迥然有别于西方建筑,主要以木料为架构材料,大致包括屋顶、构架及台基三部分,故有“三段式”之称,而其中尤以屋顶部分最为庄严美丽、最富有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