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银杏叶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得到6种黄酮醇苷单体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标化,在4种分析条件下,用标定后的单体化合物,对2批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中该6个化合物及芦丁进行标定。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葡萄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含量测定结果的RSD为1.1%~4.6%,槲皮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的测定结果RSD大于5%。结果表明,用银杏叶对照提取物替代相应的对照品,可用于同时测定银杏叶制品中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葡萄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5个黄酮醇苷成分的含量。因此使用对照提取物代替单体对照品测定银杏叶制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红花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红花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红花药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红花药材中分离鉴定了10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6-羟基槲皮素-3,6,7-三氧葡萄糖苷(1,6-羟基山柰酚-3,6-二氧-7-氧葡萄醛酸苷(2,6-羟基山柰酚-3,6,7-三氧葡萄糖苷(3,6-羟基山柰酚-3-氧葡萄糖苷(4,6-羟基山柰酚-3-氧芸香糖苷(5,6-羟基山柰酚-6,7-二氧葡萄糖苷(6,6-羟基芹菜素-6-氧葡萄糖-7-氧葡萄糖醛酸苷(7,6-羟基山柰酚-3,6-二氧葡萄糖苷(8, 6-羟基山柰酚-3-氧芸香糖-6-氧葡萄糖苷(9,(2S-4′,5-二羟基-6,7-二氧葡萄糖二氢黄酮苷(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丽红  原忠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6):1337-1339
目的:对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的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1),山柰酚(2),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5),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6)。结论: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红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FRAP法)为导向,筛选红花抗氧化活性部位,随后对活性部位进行成分分离与抗氧化效应评价。从红花活性部位水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成分,分别鉴定为6-羟基山柰酚-3,6,7-三-O-β-D-葡萄糖苷(1)、6-羟基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6-O-β-D-葡萄糖苷(2)、6-羟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羟基红花黄色素A(4)和脱水红花黄色素B(5)。通过对红花不同极性部位和单体成分进行抗氧化效应比较,发现水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较显著,从中分离得到6-羟基山柰酚糖苷类和醌式查尔酮碳苷类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虎耳草科植物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 Seringe]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Diaion HP-20, Toyopearl HW-40, 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的结构, 即甲基-β-芸香糖苷(Ⅰ, 龙胆酸(Ⅱ, 邻苯二酚(Ⅲ, 8-表番木鳖酸(Ⅳ, caryoptoside(Ⅴ, 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Ⅵ, 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Ⅶ, 5,4′-二羟基山柰酚-7-O-β-芸香糖苷(Ⅷ, 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Ⅸ, 1,2,4-苯三酚(Ⅹ, 7-羟基香豆素(Ⅺ, 芦丁(Ⅻ。结论 化合物Ⅰ~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甜荞麦花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甜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花叶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结果 :从荞麦花叶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山奈酚(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苷(4),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5),芦丁(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 结论 :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为首次从甜荞麦花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胭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胭脂花全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苷(2),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5),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6),山柰酚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8),樱草苷(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胭脂花中分离得到,同时本实验将化合物9的13C-NMR数据补充完整。  相似文献   

8.
罗布麻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陈龙  杜力军  丁怡  邢东明  王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40-1342
目的:研究罗布麻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Ⅳ),香草酸(Ⅴ),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β-D-葡萄吡喃糖苷(Ⅵ),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Ⅴ,Ⅵ,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蒙药玉簪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玉簪[Hosta plantaginea(Lam.)Aschers]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烷酸(Ⅰ),棕榈酸-α-单甘油酯(Ⅱ),山柰酚(Ⅲ),槲皮素(Ⅳ),山柰酚-3-O-芸香糖苷(Ⅴ),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Ⅳ,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小丛红景天中的酚性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红景天属植物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根的甲醇提取物中酚性化合物。方法: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没食子酸(3),(+)-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4),(-)-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葡萄糖-7α-O-L-鼠李糖苷(6),芦丁(7)。结论:化合物3,4,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红花显微特征常数与化学成分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红花花粉粒显微特征常数的测定方法并测定红花中指标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建立评价红花质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法对红花粉末中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值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法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进行测定,将两组数据用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红花中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正相关)。即红花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的数值愈大,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愈大。结论:利用显微定量法测定红花显微特征常数值来评价其质量是科学、可行的。该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花粉粒显微特征常数测定的中药材质量评价新方法及技术,可为红花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其质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红花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收集有代表性的14批红花,制备红花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溶液pH等参数,评价工艺的稳定性;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红花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标准汤剂出膏率32.6%,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转移率61.2%,pH 4.1;标准汤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平均质量浓度3.6 g·L~(-1),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标准汤剂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结论:建立了系统评价红花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红花水煎液的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所得红花标准汤剂的指标成分转移率高、质量均一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从整体角度研究中药效应物质的方法。方法:以红花为例,利用制备液相色谱剔除其主要成分,然后分别对剔除后的样品进行抗氧化效应评价,进而比较分析得出红花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效应物质及各成分的贡献度。结果:从红花样品中分别剔除了7个主要物质,并通过质谱数据分析和对照品对照鉴定了其中6个成分。通过对包括剔除物质在内的所有样品进行抗氧化效应比较评价,结果发现羟基红花黄色素A,脱水红花黄色素B,6-羟基山柰酚-3,6-二氧葡萄糖-7-氧葡萄醛酸苷是红花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效应物质。结论:该研究探索了一种较新颖而有效的中药效应物质的研究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从一定程度上阐明不同成分对中药效应表达直接或间接的贡献以及贡献度,使得中药效应物质表达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质金银花发育过程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20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含量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不同种质金银花发育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为优良品种选育与金银花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建立基于HPLC-ESI-MS/MS同时测定金银花20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测定5种种质金银花不同发育时期黄酮类成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研究其变化规律,并筛选差异性活性成分。结果 建立的HPLC-ESI-MS/MS方法重复性好、稳定性好,5种种质金银花总黄酮含量:华金6号>九丰一号>四季花>红白忍冬>华金3号,木犀草苷含量:华金6号>红白忍冬>九丰一号>四季花>华金3号;在各种质金银花发育过程中,木犀草苷和总黄酮含量在二白期或大白期最高;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确定了不同种质间存在9...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一测多评法研究畲药食凉茶黄酮类物质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影  毛菊华  王发英  陈卫平 《中草药》2017,48(12):2532-2537
目的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畲药食凉茶中4种黄酮类成分,并以其研究食凉茶黄酮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芦丁为参照物,分别建立其与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山柰素的相对校正因子(f),并计算食凉茶中各成分量,实现QAMS。同时采用外标法验证QAMS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芦丁与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和山柰素的f分别为1.158、0.475 6、0.431 9,RSD分别为0.73%、1.55%、1.58%;QAMS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同月份食凉茶中黄酮类成分质量分数差异明显,2个来源食凉茶之间的量差异亦较明显。结论以芦丁为参照物同时测定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山柰素的QAMS法可用于畲药食凉茶的定量分析。以黄酮类物质为指标,食凉茶的最佳采收期为7月和8月。  相似文献   

16.
From the aqueous extract of Alpinia zerumbet (Pers) B. L. Burttet Smith. (= Alpinia speciosa K. Schum.) flavonoids and kava pyrones were obtained. The flavonoids identified as rutin (1), kaempferol-3-O-rutinoside (2), kaempferol-3-O-glucuronide (3), (+)-catechin (4) and (−)-epicatechin (5) are well known substances that can contribute to the hypotensive, diuretic and antiulcerogenic activity of the aqueous extract of the plant, while the kava pyrones dihydro-5,6-dehydrokawain (6) and 5,6-dehydrokawain (7) have been described as antiulcerogenic and antithrombotic.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ir UV, 1H- and/or 13C-NMR, hydrolytic and co-TLC data. The well known activity of these compounds, which have not been previously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Alpinia zerumbet, may explain the use of the plant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胆木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胆木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异长春花苷内酰胺(strictosamicle,1),10-羟基异长春花苷内酰胺(10-hydroxy strictosamide,2),山奈酚-3-O-芸香糖苷(kaempferol-3-O-rutinoside,3),芦丁(rutin,4),短小蛇根草苷(pumiloside,5).结论:化合物2,3,4是首次从胆木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日金星蕨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日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nipponica (Franch.et Sav.) Ching\]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 3′-甲基-4′,6′-二羟基-2′-甲氧基-査耳酮(1),3′,5′-二甲基-4′, 6′-二羟基-2′-甲氧基-査耳酮(2),高良姜素(3),黄芩素(4),山柰酚(5),槲皮素(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素-3-O-β-D-芸香糖苷(8),芦丁(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