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写于1986年的一篇美文.其独出机杼的艺术构思,美仑美奂的修辞手法,奇伟磅礴的意蕴境界,长短结合的语言韵律,使全篇形神飞动,气韵流转,令人叹为观止。赏读此文,其独特的审美艺术,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2.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我国古诗的发展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各种风格的诗歌层出不穷,异彩纷呈。唐人胡令能的这首《小儿垂钓》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真纯、无限童趣。  相似文献   

3.
点击精妙:1.设想起因。钓鱼的好天气,山娃的好心情。2.充实内容。全神贯注、排除干扰,一心只想把鱼钓。3.结尾简明。孝敬父母,收获大!  相似文献   

4.
《池上》《小儿垂钓》都是描写孩童的古诗,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发现两者的异同点,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内涵以及孩童的形象。对比阅读不止于此,适当拓展还可发现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5.
《小儿垂钓》(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30课)的作者胡令能,是生活在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的诗人。他曾一度“隐居圃田”,熟悉农村生活。《小儿垂钓》就是一首描绘农村儿童生活的小诗。《小儿垂钓》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两句紧扣诗题,交代了人物与环境:小河如带,绿草如茵,一个“蓬头稚子”正在岸边聚精会神地“学垂纶”。“蓬头”,源于《诗·卫风·伯兮》中的“首如飞莲”。莲是蓬草,这种草干枯后根部断开,遇风旋转。“蓬头”,是说他的头发未加修饰,散乱、蓬松,状如蓬草。诗人抓住这么一个特征,就把钓鱼孩子的质朴形象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这个农村孩子的钓鱼技术并非十分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诗人王安石晚年社会政治背景的分析,根据"遥知不是雪"的双层含义,即远看上去像雪及从远处可以判断不是雪,提出了诗人在这首诗中并非强调梅的洁白,而是强调梅的暗香的观点,从而逐层分析出了诗人的正直、高洁、自我安慰及对皇帝能够"遥知"改革者的苦心却"不知"的无奈。本文同时指出了要想享受古文学的美,不应该人云亦云,而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体会作者的用意。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时空的阻隔、生活经历的不同,儿童在学习古诗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诵读、思与辩、演绎等古诗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古诗的精妙,感悟古诗的意味,破解古诗教学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相似文献   

9.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代代吟诵千古不衰。但是,有些学生却望“诗”生畏,究其原因除了他们年幼知乏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些僵化的教学方法禁锢了他们的思维疆域。要让孩子们学好古诗,我们就要开阔思路,用新思维来探索古诗教学的新方法。在此,我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课文《小儿垂钓》为例,探讨古诗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10.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鱼儿被吓跑,不敢大声应答。【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  相似文献   

11.
师 :我们再看看插图 ,联系“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话 ,想一想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看图 ,思考)生 :老师 ,图画错了!旁边的草并没有遮在孩子身上。应该在孩子的身边再画一点儿草。生 :不对 ,写错了 ,要写“身映草”才对。师 :是写错了 ,还是画错了?还是有其它原因?请开动脑筋 ,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情绪激昂)师 :有没有不赞成画错了 ,也不赞成写错了的同学———说给大家听听?生 :过路人看孩子可以说“草映身”。生 :从旁边的路上看孩子 ,也可以说“草映身”。师 :真聪明!观察的多认真 ,真会动脑筋 ,想得多有道理。其他…  相似文献   

12.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相似文献   

13.
一条小河从一座小小的村庄边缓缓地流过,河水清清的,不时还有几条小鱼把头悄悄地露出水面,尾巴在水中轻轻一划,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游走了。河边长满了又深又密的野草。草丛中有几块大石头,让太阳晒得都发热了。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侧着身子坐在一块石头上,双手拿着鱼竿,两眼聚精会神地望着水面。他穿着一身土黄色的小褂,皮肤黑黑的,头发乱蓬蓬的,眼睛不大却非常有神。他一定是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不信你瞧,他脸上还挂着汗滴呢。鱼儿迟迟不肯上钩,小男孩心急如焚。一直在不断地念叨:鱼儿鱼儿,快快上钩,昨天邻居家的小石头钓了满满一小桶鱼,…  相似文献   

14.
原作: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相似文献   

15.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抬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1.胡令能:又名本能,唐代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能写  相似文献   

16.
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座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一条小河从一座小小的村庄边缓缓地流过,河水清清的,不时有几条小鱼露出水面,尾巴在水中轻轻一滑,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游走了。河边长满又深又密的野草,草丛中有几块大石头,让太阳晒得都发热了。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侧着身子坐在一块石头上,双手拿着鱼竿,两眼聚精会神地望着水面。他穿着一身土黄色的小褂,皮肤黑黑的,头发乱蓬蓬的,眼睛不大却非常有神。他一定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你看,他脸上都流满了汗水呢。鱼儿迟迟不上钩,他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他在心里不断…  相似文献   

17.
人类是在不断地追求物质和精神中获得进步,这种追求的过程就是生活.而完整的人生正是把精神和物质的追求都统一起来,从而变得和谐.<垂钓>正是以这种看似平淡的笔调在阐释着人性的深刻的美,出色地完成了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和诠释.  相似文献   

18.
张建刚 《师道》2009,(7):58-59
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题记 意境是诗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和作者思想感情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但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流于玄秘,造成脱离现实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35课是两首古诗:《早发白帝城》和《绝句》。它们分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名篇,历来为人们传诵,百读不厌。现试作鉴赏,分析如下,以求教于同仁。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李白因永王璘一案的牵连,被流放夜郎(今贵州北部)。行至白帝城,即闻赦书。于是立即乘船顺流而下,此诗即于途中所作,诗题又称《下江陵》。全诗流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欢欣。就体裁而言,是一首七绝。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4课共选了唐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和《枫桥夜泊》,都是七言绝句,也都是唐代的优秀诗作。这三首诗,情趣高雅,意境悠远,色彩绚丽,画面明快,情景交融,给人以一种纯真、质朴的美的享受。现试作浅析,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