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改良(附41例次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在终末期肝病中应用的利弊。方法:自1995年9月至2000年7月,对39例患施行了41次背驮式肝移植。对供肝静脉回流通道重建技术进行了逐步改变,由供肝下腔静与受体成型的肝静脉重建,到供、受下腔静脉的端-侧吻合及侧-侧吻合,并进行了供体下腔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右心房的桥式吻合和原旁位供肝肝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重建悬吊。结果:手术技术的改良既避免了肝静脉回流不同程度受阻的弊端,同时缩短了无肝期和下半躯体淤血时间。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改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并拓宽了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Li N  Li YS  Li YX  Zhu WM  Ni XD  Zhu L  Cao B  Li WS  Luo K  Li JS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5-47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同种异体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重点讨论外科技术,并与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技术进行比较。方法 患者因短肠综合征和全肠外营养(TPN)肝病接受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植入小肠380cm。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肝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供体热缺血时间为2min 30s,移植肠冷缺血6h 40min,移植肝冷缺血8h 7min.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FK506 激素 骁悉 赛尼哌。结果 患者恢复顺利,未发生排斥反应,至今仍存活,已恢复完全肠道营养。结论 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技术适合于成年受体、特别是既往曾有腹腔感染或接受多次腹部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推荐和总结在实施背驮式肝移植术中采用腔静脉成型术,以期减少术后肝脏流出道梗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3年4月所实施的23例背驮式肝移植病人,术中实施受体肝静脉成型后,在腔静脉前壁做等腰三角形成型,与供体肝后腔静脉后壁的等腰三角形成型后对口吻合,以减少肝脏流出道梗阻的经验。结果22例病人术中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肝脏流出道梗阻。1例由于术中切肝时误将受体肝后腔静脉横断而改行原位肝移植,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流出道梗阻。结论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采用腔静脉成型技术,可以明显降低肝脏流出道梗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具有简化切肝过程,降低吻合难度,强化移植肝的稳定性,无肝期短的优点。当供受体之间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时,或实施儿童的减体积性肝移植时该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强调用此法切肝时切忌误伤受体肝后腔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大鼠辅助性肝 -小肠联合移植模型。方法 整块切取全部小肠和6 0 %的肝脏。同时切取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动脉段以确保移植器官的血供。供体小肠的静脉血通过供体完整的门静脉回流。将供体左肾静脉水平肝下下腔静脉斜形切断吻合于受体两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 ,供体腹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切除受体的小肠 ,通过小肠端 -端吻合重建肠道。结果 整个手术时间平均为 130min。 3个月的生存率为 8% (16 2 0 )。移植后 90d ,对 3只大鼠行剖腹探查及组织学检查 ,观察到移植物的形态及功能均正常。观察移植后 12个月的 5只大鼠 ,肝功能正常 ,移植肝及小肠均呈正常的组织学结构。结论 大白鼠辅助性肝 -小肠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大鼠辅助性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方法 整块切取全部小肠和60%的肝脏。同时切取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动脉段以确保移植器官的血供。供体小肠的静脉血通过供体完整的门静脉回流,将供体左肾静脉水平肝下下腔静脉斜形切断吻合于受体两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供体腹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切除受体的小肠,通过小肠端-端吻合重建肠道。结果 整个手术时间平均为130min。3个月的生存率为8%(16/20)。移植后90d,对3只大鼠行剖腹探查及组织这检查,观察到移植物的形态及功能均正常。观察移植后12个月的5只大鼠,肝功能正常,移植肝及小肠均呈正常的组织学结构。结论 大白鼠辅助性肝-小肠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回顾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术的经验,力求进一步完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方法: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中,17例次采用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SPBLT),24例次采用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APBLT,供受者的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其它肝移植式的改良9例次。结果:17例次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均存在供,受者血管口径不匹配,供肝放置棘手,血管重建后肝静脉回流道易扭曲及压迫重建的回流血管等问题,而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中,下腔静脉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缺陷,而侧侧吻合术式则可完全改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的技术并发症,结论: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修正了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存在的技术缺陷,减少了技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20%小体积移植物的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方法 原位移植建立20%小体积大鼠肝脏移植模型.雄性Lewis大鼠40只,供体20只,受体20只.供肝经门静脉用4℃ UW液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端端吻合连续缝合的方法.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分别用套管方法固定.套叠缝合法重建肝动脉.胆管重建采用内支架管端端连接的方法.观察移植物的存活率.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摄取溴脱氧尿核苷的情况.结果 共施行肝脏移植手术20例,移植手术成功率为100%.20%小体积肝脏移植物的存活率为93.8%(>14 d).组织学检查移植后的肝脏组织结构良好.移植术后72 h溴脱氧尿核苷染色阳性的肝细胞计数明显增多.结论 20%小体积大鼠肝脏移植物可启动完成移植后的肝脏再生.显微外科技术是移植模型成功的关键.该模型稳定性强,适合于部分肝脏移植领域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三套管法大鼠原位小肠移植动物模型进行改进,提高原位小肠移植的成功率.方法 取106只SD大鼠作为供、受体进行同种同基因原位无造瘘全小肠移植,动静脉吻合采用改良三套管法,其中受体肠系膜上静脉套管采用手术显微镜下套管.供体小肠近端与受体近端空肠端端吻合,远端与受体升结肠端端吻合.手术后存活超过3d即认为手术成功.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0.6% (48/53),供体小肠热缺血时间为0,冷缺血时间为(30±2.48) min,手术成功后7d存活率为97.9% (47/48).结论 在三套管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显微镜辅助下肠系膜上静脉套管,大大提高了该动物模型的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技术的成熟时间.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肝移植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方法 采用改良的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即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全病肝切除,将供肝植于受肝原位,供、受体肝上下腔静脉,供、受体门静脉,供、受肝动脉行对端吻合;结扎供肝肝下下腔静脉。用FK506、晓翻和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反应,加强术后监护和感染的控制。结果 例1、例2目前分别存活11个月、8个月余,生活自理,例3因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存活14d。结论 肝移植是治愈肝脏终末期病谱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目的 探讨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在Kamak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360次,手术成功率为91.3%。非干预组中,同系移植大鼠1周存活率为86.5%,3个月存活率达80.7%。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先决条件。受体无肝期的长短是决定动物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