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体肺发育成熟沿着固定轨迹进行。生命早期的多种影响因素,均可能导致该轨迹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患儿呼吸系统的发育结局。早产儿肺功能检测可以动态、准确、无创、早期、重复评估其呼吸系统状态,了解其生命早期肺功能特点。对早产儿肺发育轨迹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其呼吸系统发育规律及向成年人时期肺功能过渡的特点。笔者拟就早产儿肺发育轨迹模式、早产儿肺发育追赶性生长、早产儿生命早期影响因素对肺发育轨迹的影响及其他相关研究等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一种最常见的导致慢性肺部病变的疾病。尽管新生儿科诊疗技术不断提升,但BPD发病率仍居高不下。BPD早产儿较非BPD早产儿,具有更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呼吸道药物使用率及再次住院率。BPD早产儿肺通气、换气及肺泡弥散功能均较正常足月儿明显受损,这种改变甚至延续到成年人时期,但迄今尚不能确定这种改变与成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存在相关性。笔者拟就BPD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索BPD对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预后的远期影响,提高临床对BPD早产儿的重视,为早期预防BPD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1967年由Northway等首次报道并命名,是早产儿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组织学及影像学特征。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围产医学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增加,BPD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  相似文献   

4.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4年11月该院产科出生的出生体重<1 250 g或胎龄<32周的有可能发生HMD的高危早产儿41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2例,予以吸痰、吸氧、控制感染、保暖、预防出血等治疗;预防组19例,除与对照组上述治疗相同外,入院后尽早予以预防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Curosurf)气管内滴入,剂量为100 mg/(kg.次)。具有机械通气指征时均予以纽邦150型或100型呼吸机行机械通气。结果:预防组HMD发生率、Ⅲ+Ⅳ级HMD发生率、机械通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氧疗时间,预防组8.4±6.9 d,对照组13.2±7.2 d,预防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PS可降低HMD特别是Ⅲ+Ⅳ级HMD的发生率,减少早产儿机械通气的机会,缩短氧疗时间,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肺功能不仅是早产儿生命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是影响其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肺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通过肠-肺轴在肺部疾病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将对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中早产儿的肠-肺轴及其病理生理学的许多方面,并探讨现有的和创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得到较大提高。早产是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之早产儿可能合并低出生体重、围生期感染和动脉导管未闭等,以及进行机械通气与给氧治疗所致并发症,而使早产儿BP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BPD早产儿的初次住院时间及BPD导致的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BPD早产儿,因此早产儿BPD已成为临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笔者拟就目前早产儿BPD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危险因素、早期预测生物学标志物及防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及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逐年提升,早产儿临床管理流程亦日益规范。但是,在具体治疗方案上,尤其是对超早产儿(EPI)救治及早产儿心脏与肺部疾病等治疗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临床医师在对早产儿疾病诊疗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规范化的指南管理,另一方面亦须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反复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式。笔者拟就EPI救治、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救治、糖皮质激素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一氧化氮(NO)应用于早产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等热点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胎儿肺成熟度和心力储备(CCR)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6例出生后2 h以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羊水泡沫试验及羊水板层小体计数(LBC)检测本组早产儿的胎儿肺成熟度;根据胎儿肺成熟度,将其分为胎儿肺不成熟组(n=17),胎儿肺可疑成熟组(n=3)和胎儿肺成熟组(n=16)。采用心音图实验(PCGT)检测CCR指标,包括第一心音幅值(S1)与第二心音幅值(S2)的比值(S1/S2)、心脏舒张期时限(D)与收缩期时限(S)的比值(D/S)和应激后心力变化趋势(CCCTS);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与早产儿胎儿肺成熟度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各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身长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早产儿胎儿肺成熟度与孕龄成正相关(r=0.536,P=0.001);3组间 S1/S2和 CCCTS 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013,1.651,均 P〉0.05);3组间D/S比较,仅胎儿肺成熟早产儿组较胎儿肺不成熟早产儿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088,P=0.023)。CRR指标与胎儿肺成熟度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胎儿肺成熟度与 S1/S2、CCCTS 不相关(r=0.1892,0.2890,均P〉0.05);与D/S成正相关(r=0.4014,P=0.017)。结论成熟的胎儿肺发育可使早产儿心肌灌注时间延长,心肌获得较多氧气和营养,使其 CCR较高;胎儿肺不成熟早产儿CCR低,出生后应加强对心脏功能的保护。通过对 D/S 和胎儿肺成熟度相关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找到判断胎儿肺成熟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早产儿尤其是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生存率大大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越来越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干细胞可用于早产儿BPD治疗,可通过减少炎症、降低肺纤维化及抗氧化应激损伤等修复受损组织,特别是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SC),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无致瘤性、低免疫原性、无医学伦理纠纷、强大旁分泌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等显著优势,可改善患儿心、肺功能,而成为目前早产儿BPD治疗的研究热点。笔者拟就hAESC治疗早产儿BPD的作用机制及其优势与挑战等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情况及其高危因素。 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107例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被诊断为BPD,而将其分别纳入BPD组(n=36)及非BPD组(n=71)。回顾性分析这107例早产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产科因素、早产儿出生时一般情况、治疗经过及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共计4个方面的26项观察项目。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8项产科因素及10项早产儿出生、治疗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发生的8个并发症因素进行分析;再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以及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将VLBW早产儿发生BPD的13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VLBW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对VLBW早产儿发生BPD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分娩方式、孕产妇宫内感染,早产儿出生体重、胎龄,新生儿窒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吸入高浓度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导管未闭(PDA)及败血症。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取有创机械通气(OR=51.936, 95%CI: 2.395~1 126.182, P=0.012),吸入高浓度氧(OR=76.269, 95%CI: 5.279~1 101.998, P=0.001),发生NRDS(OR=4.497, 95%CI: 1.772~11.415, P=0.002)及合并败血症(OR=2.521, 95%CI: 1.006~6.319, P=0.049),为VLBW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剖宫产术分娩(OR=0.045, 95%CI: 0.003~0.730, P=0.029)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VLBW早产儿若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发生NRDS、合并败血症,则容易发生BPD。临床应针对这些因素,对VLBW早产儿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预防BPD发生。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肺部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BPD在提高此类早产儿存活率及避免肺重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寻找早期诊断BPD的生物标志物,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对BP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大多从经典型BPD病理生理角度,即肺部感染及炎症、肺纤维化与氧化应激等进行研究,很少从"新型"BPD的肺泡发育阻滞、肺微循环障碍角度,研究BPD的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肺泡发育相关生物标志物,如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以及肺微血管发育相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内皮抑制素(ES),均与早产儿BPD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或许可能成为早期预测"新型"BPD发生的生物标志物。此外,组学相关生物标志物在BPD的研究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笔者拟从肺泡发育、肺微血管生成及组学3个方面,对"新型"BPD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从而尽可能指导临床应用这些生物标志物,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能发生BPD的高危早产儿,旨在尽可能减少早产儿BPD的发生,改善此类早产儿的临床预后,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在小儿生长发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A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疾病防治更加突出,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能有效改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死亡率。除此之外,维生素A的防治作用也逐渐被认识,尤其是早产儿肺发育的应用。本研究主要对维生素A在新生儿常见疾病防治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肺功能测定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近十余年来随着肺功能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肺功能检查项目可以在婴幼儿进行,如体描仪法、气体稀释法、超声波法、潮式呼吸法、快速胸腹腔挤压法、气流阻断法、脉冲振荡法以及血气分析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网络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月经我院网络转运1057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57例早产儿网络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转运成功率100%;治愈873例(82.6%),好转146例(13.8%),死亡15例(1.4%),自动出院12例(1.1%),转科治疗11例(1.0%);发生脑瘫8例,脑瘫发生率0.78%;1057例早产儿以窒息、吸入性肺炎、肺透明膜病、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与颅内出血等疾病居多,共占81.6%(862/1057)。结论:通过早产儿院前急救→转运→救治→早期干预→康复的网络化管理,对降低早产儿病死率与改善早产儿的远期预后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网络转运基层医院的围产医疗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5.
呼吸系统疾病是早产儿最常见的疾病,部分早产儿生后需要呼吸支持,其方法多样。现今,在其治疗效果上更加注重减少并发症,尤其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慢性肺疾病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无创通气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得到肯定,本文就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近几年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河南省早产儿的并发症及其结局,为改善早产儿不良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河南省17地市53家医院产科分娩的共计12 406例活产早产儿的并发症及结局的情况。 结果 1)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肺炎(39.3%)、呼吸窘迫综合征(34.7%)、窒息(17.0%)、动脉导管未闭(13.5%)、败血症(5.6%)、脑室内出血(5.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2%)、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7%)、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6%)、早产儿视网膜病(1.2%)等,除气胸外,不同胎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胆汁淤积症、颅内感染、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外,不同级别医院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结局:好转、放弃、死亡及转院发生率分别为93.4%、2.6%、0.8%、3.2%;除死亡率外,不同级别医院早产儿治疗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早产儿死亡主要发生在生后1周内(占比63.2%);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疾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先天畸形、肺出血等。结论 早产儿并发症主要包括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动脉导管未闭、败血症、脑室内出血等,出生胎龄与早产儿并发症及结局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各级救治网络,加强产前筛查及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并发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该院2000年1月~2005年2月收治的9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行127例次的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明确诊断气道狭窄10例;食道气管瘘6例;肺出血8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45例次,31例次有细菌生长,阳性率68.89%;肺不张28例,以炎症为主占85.77%(24/28),治愈率为92.86%(26/28);反复性肺部感染31例,治愈率87.10%(27/31)。结论: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而且其安全性好,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殷其改  陈晶  李珊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23-4725
目的:分析258例晚期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及生后并发症,为临床合理治疗晚期早产儿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胎龄34~37周的258例晚期早产儿为观察组,对其早产原因进行分析,并随机选取28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晚期早产儿占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早产儿总数的60.5%,其中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异常、感染是晚期早产儿发生的主要因素;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最高(35.65%),其次为呼吸困难(16.27%)、败血症(13.17%)、低血糖(9.30%)、贫血(4.6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6.97%),均较足月儿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早产原因主要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盘异常等,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系统疾病、败血症等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应该充分重视晚期早产儿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