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甲状腺全切术的临床疗效及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25例,常规甲状腺全切术治疗),B组(32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后,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C组(29例,改良Miccoli手术治疗),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疗效、血清钙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甲状旁腺误切率、低血钙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 B、C组患者甲状旁腺误切率明显低于A组;3组患者术后血清钙和PTH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 B、C组患者术后血清钙和PTH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 B组、C组低血钙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 结论改良Miccoli手术和联合应用纳米碳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常规甲状腺全切术效果相当,且对甲状旁腺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甲状旁腺的误切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比较纳米炭示踪技术与改良内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Miccoli术)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对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术中采用纳米炭标记(纳米炭组),56例采用改良Miccoli手术(Miccoli组),30例采用常规手术(常规组)。比较各组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的血钙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数字评分系统(NSS),以及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喉上神经(SLN)损伤、喉返神经(RLN)损伤、甲状旁腺功能降低、低钙血症及甲状腺癌复发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Miccoli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另两组,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另两组(均P0.05),各组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纳米炭组淋巴结受累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 h至7 d,纳米炭组和Miccoli组血钙及PTH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0.05),但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Miccoli组VAS明显低于另两组,且纳米炭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术后1个月,各组血钙和PTH水平及VAS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个月,Miccoli组的NSS明显低于另两组,而纳米炭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41个月。各组SLN损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米炭组与Miccoli组RLN损伤、甲旁减、低钙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但纳米炭组与Miccol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与改良Miccoli术用于PTC全甲状腺切除术均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纳米炭技术的淋巴结清扫彻底性更好,而改良Miccoli技术更为微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行一侧甲状腺全切加对侧次全切除术(Dunhill术)的效果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双侧结节性甲状腺患者共8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Dunhill组和全切组,全切组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术,Dunhill组进行Dunhill术。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血钙与PTH数值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治愈率、复发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中出血量、镇痛剂用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unhill组患者均少于全切组(P<0.05);Dunhill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全切组(P<0.05),但复发率(12.5%)显著高于全切组(0%)(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血钙值与PT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及术后6 d Dunhill组患者血钙与PTH均优于全切组(P<0.05)。 结论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种手术方法均有效,Dunhill术复发率比甲状腺全切术高,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Miccoli术式与完全腔镜术式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140例PTMC手术治疗患者,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改良组(n=70)和腔镜组(n=70)。腔镜组患者给与完全腔镜术治疗方案,改良组患者给与改良Miccoli术治疗方案。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术前和术后血钙、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用■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扫淋巴结数和转移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改良组血钙、PTH水平显著高于腔镜组(P0.05),TgAb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显著低于腔镜组(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ccoli术治疗PTMC患者效果优于完全腔镜术,可明显改善患者PTH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青年女性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0~35岁青年女性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纳入前瞻性队列,随机分为观察组(n=56,行改良Miccoli术)与对照组(n=52,行小切口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效果。结果:纳入研究的108例患者平均(27.42±4.92)岁,两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天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3个月美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改良Miccoli术式在青年女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更具微创、美容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腋窝入路腔镜、经胸乳入路腔镜及传统开放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118例单侧甲状腺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腋窝入路腔镜为A组,32例,经胸乳入路腔镜为B组,37例,传统开放手术为C组,49例。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完成。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组间手术相关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采用F检验,数据用( ±s)来表示;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美容效果评分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A、B两组均高于C组(χ2=4.1560,5.0341,均P<0.05);A、B、C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13.5%、14.3%,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FT3、FT4水平均低于术前(均P<0.05)、THS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0.05),术后三组患者的FT3、FT4、THS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经腋窝入路腔镜,经胸乳入路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经腋窝入路腔镜的美容效果最好,可优先推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瘤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刀组和电刀组,每组患者各50例。电刀组给予常规的高频电刀切除,超声刀组患者给予超声刀手术切除。以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组间术中术后各项指标、TSH、PTH、PCT水平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超声刀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电刀组(P<0.05)。②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刀组患者的TSH、PTH水平均高于电刀组,而PCT水平则低于电刀组(P<0.05)。③超声刀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低于电刀组患者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常规电切术相比,超声刀手术切除甲状腺肿瘤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且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改良Miccoli术式与小切口术式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手术效果,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6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分别行改良Miccoli术式(改良Miccoli组,n=31)与小切口术式(小切口组,n=31)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大于Micco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满意度Miccoli组高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引流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Ⅲ级疼痛率小切口组高于改良Micco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术式相比,改良Miccoli术式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更好、切口美容度更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改良Miccoli术式与完全内镜术式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效果,为术式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48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采用改良Miccoli术式(改良Miccoli组,24例)和完全内镜术式(完全内镜组,24例)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分级、术后引流量、切口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分级、术后引流量方面改良Miccoli组均明显优于完全内镜(均P<0.05),但切口满意度评分完全内镜组明显高于改良Miccoli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术式;完全内镜术式适合美学要求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颈前小切口入路与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甲状腺良性肿瘤病人6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66例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行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下手术;对照组35例,行颈前小切口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情况、美容满意度、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声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4.68±23.30)分钟、(3.28±1.69)天和(43.57±23.73)m L,对照组分别为(59.43±30.61)分钟、(4.36±1.42)天和(59.43±30.61)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费用分别为(9.73±1.22)千元和(5.83±1.35)千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美容满意度分别为96.8%和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分别为(3.11±0.55)分和(1.63±0.21)分,对照组分别为(4.17±0.73)分和(2.59±0.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11.43%;观察组术后VHI为(0.70±0.45)分,对照组为(0.65±0.3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病人,无论是采取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下手术还是颈前小切口入路均安全有效,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下手术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美容效果好,但会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手术方式对颧骨复合体(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ZMC)骨折患者术后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ZMC骨折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3)。观察组:给予局部入路复位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头皮冠状切口入路复位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及术后3d的VAS评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1周一次性骨折复位成功率,术后3个月手术满意度。结果:术后1d、术后3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及术后3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一次手术复位成功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手术满意率53.49%,低于观察组的72.73%(P<0.05)。结论:头皮冠状入路与局部入路均能治疗ZMC骨折。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法术后骨折复位效果更好,但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局部入路法简单、安全、快捷,且适用于对头面部美观要求较高及长时间手术耐受性差的ZMC骨折患者,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PDCA管理模式护理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美容效果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 1月-2022年4月于我院乳腺科住院治疗的96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美容效果、疼痛 评分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色泽、血管分布、厚度及柔软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乳腺肿瘤患者实施PDCA管理模式可减轻其疼痛感,提高术后美容效果,降低感染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并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连续3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CSM)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2018年本院收治3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CSM患者379例,其中133例采用传统单节段ACCF并ACDF治疗,并以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对老年甲状腺微小癌(PTMC)手术的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7年间306例老年PTMC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纳米碳示踪剂将患者分为常规组(150例)和示踪组(156例),应用SPSS 17.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术中术后指标、血钙和PTH水平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示踪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数目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 d、5 d和术后6个月示踪组PTH和血钙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示踪组的术后并发症肢体麻木、手足抽搐、肌肉痉挛、惊厥发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示踪组术后1年后复发率2.6%(4/156)明显低于常规组11.3%(17/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8,P=0.022)。结论纳米碳示踪剂注射对甲状旁腺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增加淋巴结的检出率,提高对患者预后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颈椎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9月—2021年11月,采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4例,其中36例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进行手术(通道组),28例采用传统后路进行手术(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颈部和上肢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3~16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通道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2组颈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通道组颈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常规术式相比,颈椎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有效减轻铰链侧肌肉和韧带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降低术后早期轴性颈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在局麻下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择期局麻下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罗哌卡因组)和对照组(利多卡因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患者接受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1%利多卡因局麻。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局麻药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氧饱和度的组间及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局麻药起效时间和止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当时(T4)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4 h(T5)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局醉下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其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腹膜前Kugel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海南省琼中县阳江医院收治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Kugel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对比2组术后1、3 d及1、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以及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发患者,对照组复发情况2例(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Kugel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能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改良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微创复位与肘后切口关节囊切开复位垂直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8-10诊治的AO-C型肱骨远端骨折,22例采用改良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髁间骨折双环复位、滑车轴心固定、垂直钢板内固定(改良组),22例采用肘后直切口关节囊切开复位垂直钢板内固定(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康复介入时间、术后3 d疼痛VA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Jupiter评分。结果 44例均获得随访,改良组平均13.9个月,常规组平均15.7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后患者要求取出内固定。首次手术与内固定取出手术时,改良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康复介入时间较常规组早,术后3d疼痛VAS评分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Jupiter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微创复位髁间骨折、确定双环复位标准、滑车轴心固定、垂直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联合组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 结果2组术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反流症状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对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微创、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