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海燕 《江苏电器》2016,(4):36-39,60
针对三门核电2号机组辅变倒送电期间负荷不足、母差及辅变差动保护无法校验的问题,采用一次通流和冲击电流校验母差CT极性,采用调整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挡位使两台并联变压器产生环流的方式校验辅变差动CT极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可靠地校验母差回路和辅变差动保护回路正确性,为后续机组调试用电、机组试运和并网发电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电价和热价有利于推动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热电联产项目的热价和电价主要与其成本有很大关系,文中对热、电成本分摊比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对于可变成本应按热量法求出燃料消耗比来分摊,对于供采暖热负荷的两用机组将其供热发电节煤量的1/3效益补贴在供热方面是合理的;对于固定成本与财务费用,小型热电广以燃料分摊比来分摊计算是可行的.而两用机组按纯供热投资所占两用机组总投资的百分比.或接平均供热抽汽量计算出减少的发电量与额定发电量的比值来分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可避免成本的计算是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评估的核心技术,是衡量需求侧管理项目的主要依据。对需求侧管理项目效益进行评估的过程也是对电力系统的可避免成本进行评估的过程。建立了全面的电力系统单位可避免成本模型,其中输配电单位可避免容量成本考虑了分配因子,以体现不同时间削减负荷的不同的价值。还建立了发电公司、电网公司和社会的可避免成本模型,并实例分析了不同需求侧管理投资项目中发电公司、电网公司和社会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输电系统固定成本分摊问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固定成本需要公平、合理地分摊给所有电网使用者。合理的分摊方法可以引导对现有输电设备的有效和合理的使用,并为将来的发电规划和负荷选址提供经济信号。文中对现有的输电固定成本分摊方法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综述,按照所分摊的成本、承担成本的主体、所基于的系统状态、冗余容量成本的分摊、对反向潮流的收费、对无功功率的处理、分摊的原则与方法等方面,对现有的输电成本分摊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了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输电系统固定成本分摊问题(续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上接本刊 2 0 0 3年第 15期第 89页 )5 对反向潮流的收费不同的用户在同一条线路上产生的潮流方向可能是不同的。与线路实际潮流 (或称净潮流 )方向相同的潮流一般称为正向潮流 (netflow ,positiveflow或dominantflow) ,而与线路实际潮流方向相反的潮流一般称为反向潮流 (negativeflow或counterflow)。大多数分摊方法包括如何对引起反向潮流的用户进行收费的问题[7,8,2 6 ,2 9] ,但方法各异。5 .1 对引起反向潮流的用户给予奖励这种方法只向引起正向潮流的用户收费 ,而对引起反向潮流的用户给予奖励[18] 。其合理性在于 :反向潮流能够增…  相似文献   

6.
考虑配电网运行中的不确定性,文章通过改进蒙特卡洛法生成大量预想事故集,利用潮流计算和拓扑分析得到接入分布式电源后系统运的行风险。提出一种考虑主动配电网运行风险的分布式电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将主动配电网运行带来的运行风险RL与分布式电源运行成本CDG作为目标函数,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分布式电源安装位置和安装容量以及运行风险与运行成本之间的权衡关系。仿真算例表明,所提出的考虑主动配电网运行风险的分布式电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与单一只考虑经济性或者可靠性的优化模型相比更加合理,适用于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选址和定容,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母线槽工频阻抗的数值计算和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线槽在建筑物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常被用作配电干线,其工频阻抗参数的确定对这种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作研究了工程中常用的铁外壳母线槽的工频阻抗,提出用“等效相对磁导率”方法建立母线槽的近似线性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采用边界元方法的商业软件对其工频阻抗进行数值计算,并介绍了“等效相对磁导率”的确定方法;对两种实际母线槽的工频阻抗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证明了这种阻抗估算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用这种阻抗估算方法分析了母线槽的有关参数对其阻抗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母线槽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市场条件下的机组启动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雁凌  张粒子  杨以涵 《电网技术》2002,26(12):53-56,70
机组在启动过程中需要耗费高额的启动费,这部分启动费是应由电网公司在制定日计划时予以考虑,还是应由发电公司在报价时自行考虑?针对这一问题,作者以对比机组启动费用与发电效益为出发点,提出了根据机组的启机效率,使用寿命以及国家现阶段的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由电力市场调度交易中心和发电公司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兼顾各方利益,共同核定机组的含有技术和经济双重性的参数-“最小经济运行小时数”,并由发电公司依据机组自身特性和市场状况,自行处理启动费;而调度交易中心在制定竞价上网发电计划及结算时则不再单独考虑和支付机组启停费用的观点:文中同时还提出了分摊机组启动费的两种方法-平均分摊法和负荷比例分摊法,并对比了这两种分摊方法对双方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用变电站操作票生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苏盛  K.K.Li  曾祥君  陈超强  陈兴宇 《电网技术》2004,28(14):15-18,22
经过多年研究,单个变电站的操作票自动生成方法已日趋成熟.而难于生成多站通用操作票的原因在于多站操作票生成问题具有较高的复杂度.作者提出将通用变电站操作票生成问题解耦以降低其复杂度,从而实现多站系统的通用操作票的生成.将不同电压侧(负荷侧或受电侧)、不同母线接线类型、不同操作任务的操作票生成规则存储于案例库中,通用操作票生成问题解耦后,可以用每个案例库中存储的操作票生成推理规则来完成特定母线类型在特定电压侧、特定操作情况下的操作票生成.按照本文思路开发的通用操作票系统对某市局的13个变电站建立的案例库实现了对该地局39个110kV及以上变电站的通用操作票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不同功率分配与中继位置下协同通信SER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继端运动与静止两种情况下分析了一个两用户放大转发协同通信系统的误码率(symbol-error-rate,SER)性能。首先得到M-PSK调制下的SER封闭表达式与相应上界,以此提出一个最优功率分配方案(optimum power allocation,OPA),目的是使得SER最小,然后讨论了在最优与等功率分配(equal power allocation,EPA)两种方案下中继按照椭圆拓扑运动时对SER的影响。EPA方案下,精确最优中继位置恰在源端与目的端的中点处,但是在OPA方案下最优位置却离目的端更近,并且,无论中继端运动还是静止,OPA方案都能得到比EPA更好的SER性能。  相似文献   

11.
高效  彭建春  罗安 《电网技术》2007,31(22):49-53
探讨了电力市场环境下多区域互联电网固定成本的分摊问题,给出了固定成本分摊的合作博弈模型。针对输电固定成本分配的核仁模型未考虑输电阻塞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区域核仁算法。首先根据系统潮流分布情况确定出现阻塞的线路,再根据节点边际价格的差异将输电网划分成多个输电区域,每个输电区域所有节点边际价格基本一致,区域内部线路没有阻塞;然后采用等值双边交易法将输电固定成本分配给各输电区域;最后在区域内部采用核仁模型将成本分配到用户。该方法考虑了阻塞并减小了将多区域互联电网作为一个整体求核仁解时的计算量。以IEEE14节点系统为例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非合同交易电力市场中固定费用的组合分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现有固定费用分摊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MVA贡献固子理论,非线性函数值贡献因子理论,EMS瞬时功率测量,提出了用户对输电设备的MVA积分使用程度概念及其算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提出了组合分摊方法,并将其用于固定费用的分摊,给出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13.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能质量监测点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智能配电网对电能质量(PQ)进行全面监测和扰动事件智能诊断,并考虑系统成本优化和分布式电源影响,分析了现有监测点配置方法存在的三个缺陷,提出需要同时考虑节点电压凹陷域和电流信息全网可观测的优化思路。改进了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BPSO)的模型和步骤,并构建评价函数,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电能质量监测点配置的算法。通过改进的BPSO迭代,智能地布置监测点,实现了系统性能和经济成本的最优化。最后,在四种不同结构的配电网络中进行仿真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实现PQ监测点优化配置,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配电网的全面监测并满足扰动事件智能诊断和精确定位的需求,且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当发生母线区外故障时,由于故障支路非故障相饱和所产生的突变电流可能导致母差保护误动。根据非故障相突变电流的产生机理及特点,本文提出一种通过电流分布系数识别故障支路非故障饱和的方法。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该方法的适应性,并介绍了动模实验结果。该方法不需要引入故障相电流制动因子,所以在快速识别非故障相饱和的同时不会降低母差保护的灵敏性及速动性,发生转换性故障时母差保护依然可以快速动作。  相似文献   

15.
程蒙  赵双芝  吴立杰  胡传胜  徐辉 《中国电力》2016,49(10):171-175
合理配置城市光伏发电项目能为原有城市配电网带来正面效益。针对光伏发电项目接入城市配电网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光伏发电项目综合评价方法,从光伏发电投资商和配电网运营商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包括光伏发电成本以及光伏发电接入后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4个方面的多层次光伏发电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IEEE-RBTS BUS6的主馈线F4为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流互感器线性传变区检测的母线采样值差动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流互感器(TA)饱和时每工频周期内线性传变区和饱和区存在周期性间隔重复,且线性传变区之间的间隔通常短于1/2工频周期的规律,提出基于TA线性传变区检测的母线采样值差动保护新方法:首先利用采用值差动原理确定线性传变区的位置,如果在差流1/2周期里没有出现线性区,则开放保护,否则说明TA发生饱和,闭锁保护1/2周期。在后续的工频周期中,同样的判断重复进行,直至保护动作或者启动退出。该方法提高了保护对发展性故障的动作速度和灵敏度,动模验证表明多数情况下可以在1/2周期内快速判断,区外故障时具有很强的抗TA饱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电流互感器(CT)饱和时,母线差动保护装置的可靠、安全、稳定运行是衡量母线保护的一项重要指标。文中分析了各种情况下的CT饱和及短路时的差流波形,提出了基于差流谐波波形特点的判别CT饱和的方案。该方法保证了母线差动保护在区外故障CT饱和时可靠闭锁、发生短路故障时快速地开放差动保护。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composes the effect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an average cost distribution tariff to a cost causation-based distribution tariff, in terms of time and location, that uses nodal prices to recover losses and an "extent-of-use" method to recover fixed network costs based on use at coincident peak. Our decomposition is designed so that the effects of using coincident peak and location for fixed network charges, as well as using marginal losses under constraints recovering the exact amount of losses, and recovering exactly the cost of network service in total can be isolated and analyzed separately. We apply our tariff transition and decomposition method to an example network with data from Uruguay to isolate the various effects with and without a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 resource. We show moving to coincident peak charges and to fully charging for marginal losses while rebating the merchandising surplus through the fixed charges have the greatest effects on changes in distribution tariff charges. DG provides countervailing cost changes to distribution tariffs for loads through loss reductions and the implicit "creation" of new network capacity for which it is paid. The interaction of all these effects may lead to outcomes that are counter-intuitive, which further supports the need to decompose the tariff change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irection and magnitude of changes in tariff charges in the transition to tariffs based more on cost causation.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allocation of the maximum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enetration in medium 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n already-known but suitably modified and optimized method. Technical constraints, such as thermal rating, transformer capacity, voltage profile and short-circuit level are considered. A real network with already install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resources is examined as a case study. The type, locations and ratings of these resources are predetermine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aforementioned technical constraints is examined initially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existing network situation. The problems observed are solved by applying the required modifications in the network structure. Nex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allocation of the maximum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enetration either in the predetermined network buses or in other random buse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without changing the network structure. Finally, the results are suitably estimated and extended in order to allow for more general conclusions concerning real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现有固定费用分摊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合同交易功率分摊理论,EMS瞬时功率测量,提出了用户对输电设备的MVA积分使用程度概念及其算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提出了组合分摊算法,并将其用于合同交易电力市场固定费用的分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