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见血清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的准确结构。结果:从见血清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是Moscatin (1),山药素Ⅲ(2),香柑内酯(3),异茴芹素(4),花椒毒素(5),欧前胡素(6)和β-谷甾醇(7)。结论: 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见血清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磨盘草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磨盘草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结果磨盘草石油醚部位,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并鉴定出了4个化合物,通过液相-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了1个化合物。结论通过对磨盘草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为磨盘草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忍冬科植物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叶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乙醇渗漉法对接骨草叶进行提取,对石油醚萃取部位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接骨草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乌索酸(1),齐墩果酸(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鲨烯(5),植醇(6),正二十五烷醇(7),十七烷酸对羟基苯乙酯(8)。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中五味子果实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安五脂素(1),五味子甲素(2),interiotherin A(3),五味子酸甲(4),β-谷甾醇(5),五味子酯丁(6),4-羟基苯甲醛(7),6-O-苯甲酰戈米辛O(8),schizandronic acid(9),schisanlactone D(10),schisanlactone B(11),kadsulac-tone A(12)。结论:化合物3,7,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藏药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分离和纯化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成分,利用理化性质和TLC、1H-MNR、13C-NMR等分析测试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甘青青兰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Ⅰ)、α-香树脂醇(Ⅱ)、羽扇豆醇(Ⅲ)、(-)-反式松香芹乙酯(Ⅳ)。结论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该化合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为首次采用柱层析的方法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大花紫薇叶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 (Linn.) Pers叶中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等分离手段对大花紫薇叶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 (ursolic acid, 1)、2α-羟基熊果酸 (corosolic acid, 2)、2α-羟基白桦脂酸 (alphitolic acid, 3)、积雪草酸 (asiatic acid, 4)、β-谷甾醇 (β-sitosterol, 5)、正三十二醇 (dotriacontanol, 6)、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7)、蒲公英甾醇乙酸酯 (taraxasterol acetate, 8)、β-谷甾醇乙酸酯 (β-sitosterol acetate, 9)、(2α,3β)-乌索-12-烯-2,3,28-三醇[(2α,3β)-urs-12-ene-2,3,28-triol, 10)].结论 化合物4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桂郁金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桂郁金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HPLC分离桂郁金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 从桂郁金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是ComosoneⅡ(1),5,10-双甲基-2-甲氧基-7-甲基-1,4-蒽二酮(2)和Curcuzedoalide(3);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和β-谷甾醇(5).结论 有4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阔叶五层龙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分离手段相结合对五层龙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相结合,对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五层龙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二十三烷(tricosane,2)、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3)、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4)、二十烷酸(arachidic acid,5)、二十一烷酸(n-heneicosanoic acid,6)、十七烷醇 (heptadecanol,7)、二十三烷醇(tricosanol,8)、二十五烷醇(pentacosanol,9)、pipericine(10)、4-cumylphenol(11)。结论: 化合物 2~11 均为科内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对兰花根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对石油醚总提物及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活性研究,为兰花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法,对兰花根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NO测定法及MTT法对所得石油醚总提物及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石油醚部位经柱色谱法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β,6β-二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棕榈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胡萝卜苷。细胞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石油醚总提物及豆甾-4-烯-3β,6β-二醇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均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石油醚总提物具有明显抗炎作用。结论 兰花根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有一定的抗炎及抗肿瘤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0,(8)
目的:对黄秋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9,19-23(Z)-环阿尔廷烯-3,β25-二醇(1)、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3)、5α,8α-过氧麦甾-22-烯-3β-醇(4)、豆甾-5-烯-3,β7α-二醇(5)、豆甾-5,22-二烯-3,β7α-二醇(6)、豆甾-4-烯-3,β6β-二醇(7)、豆甾-4,22-二烯-3,β6β-二醇(8)、豆甾-4-烯-3,6-二酮(9)、豆甾-4-烯-3-酮(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为首次从秋葵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红茴香甲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红茴香茎部甲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运用HP-20、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高效制备液相等分离技术,对甲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MS)、波谱数据分析(1H,13C-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甲醇部位分离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4-羟基-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3),3-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甲酯(4),4-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甲酯(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各种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印度獐芽菜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8个酮,2个三萜,1个裂环烯醚萜,1个香豆素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为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1)、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2)、1,8-二羟基-3,5,7-三甲氧基酮(3)、1-羟基-3,5,7,8-四甲氧基酮(4)、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5)、1-羟基-3,7-二甲氧基酮(6)、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7)、1-羟基-3,5-二甲氧基酮(8)、古柯二醇(9)、齐墩果酸(10)、(±)-龙胆内酯(11)、东莨菪内酯(12)、芥子醛(13)、丁香醛(14)、β-谷甾醇(15)。其中化合物3,4,9,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2为首次从獐芽菜属中发现。对5个量大酮1,2,5,7,8进行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其在最高浓度50μmol·L~(-1)对胰腺癌细胞SW1990和Bx PC-3的增殖和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融合细胞EA.hy926氧化应激损伤均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菖蒲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石菖蒲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重结晶等分离纯化化合物,应用EI-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石菖蒲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1-hydroxy-7(11),9-guaiadien-8-one(1),菖蒲醇酮(2),α-细辛醚(3),1,8二羟基-3-甲基蒽醌(4),1,8-二羟基-3-甲氧基-6-甲基蒽醌(5),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6),(+)-galbacin(7).结论:化合物l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4.
多序岩黄芪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郑善松  吴弢  王峥涛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7):2350-2352
目的:对多序岩黄芪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凝胶、反相柱色谱及制备液相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岩黄芪属植物多序岩黄芪的根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魏酸正十六醇酯(1),阿魏酸(2),芒柄花素(3),芒柄花素-7-O-葡萄糖苷(4),毛蕊异黄酮(5),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6),异甘草素(7),7,4′-二羟基黄酮(8),7,4′-二羟基二氢黄酮(9)和尿嘧啶(10).结论:其中,化合物2,8,9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从药用真菌竹黄菌Shiaria Bambusicola子座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竹红菌甲素(1),竹红菌乙素(2),竹红菌丙素(3),hypomycin A (4),麦角甾醇(5),麦角甾醇过氧化物(6),(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1,9(11),22-三烯-3β-醇(7),麦角甾-7,24(28)-二烯-3β-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0-棕榈酸酯(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0-棕榈酸酯(11),棕榈酸-α-单甘油酯(12),棕榈酸-α,α′-甘油二酯(13),甘露醇(14).其中化合物7~1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宁颖  孙建  吕海宁  屠鹏飞  姜勇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1938-1941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D101,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ODS,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赤小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借助ESI-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2β,15α-二羟基-贝壳杉-16-烯-18,19-二羧酸(1),2β-O-β-D-葡萄吡喃糖-15α-羟基-贝壳杉-16-烯-18,19-二羧酸 (2),2β-(O-β-D-葡萄吡喃糖)atractyligenin (3),3R-O-[β-L-阿拉伯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 辛-1-烯-3-醇 (4),(6S,7E,9R)-6,9-二羟基-megastigman-4,7-二烯-3-酮-9-O-β-D-葡萄吡喃糖苷 (5),刺五加苷D(6),白藜芦醇(7)和麦芽酚(8).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研究中国传统中药白花地胆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ODS及正相硅胶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多种波谱学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花地胆草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经结构鉴定分别为2-deethoxy-2β-hydroxyphantomolin(1),2β-hydroxy-2-deethoxy-8-O-deacylphantomolin-8-O-tiglinate(2),2β-methoxy-2-deethoxyphantomolin(3),2β-methoxy-2-deethoxy-8-O-deacylphantomolin-8-O-tiglinate (4),白花地胆草亭(5),柔毛地胆宁(6),苜蓿素(7),木犀草素(8),槲皮素(9),表无羁萜醇(10),3β-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1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2),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3),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4),xylogranatinin (15),byzantionoside B (16),邻羟基肉桂醛(17),咖啡酸乙酯(18).结论:其中化合物9,11,14~18均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草珊瑚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草珊瑚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为研究其活性成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聚酰胺、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进行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草珊瑚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异东莨菪素(1),syringaresinol monoside(2),styraxjaponoside B(3),5-O-caf-feoylshikimic acid(4),shizukanolide E(5),异落新妇苷(6),新异落新妇苷(7),落新妇苷(8),新落新妇苷(9)。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芸薹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芸薹子95%乙醇提取物中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共得到1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Z,7E)-4,4-二甲基-5-乙酮基-5,7-壬二烯酸(1),吲哚-3-甲醛(2),blumenol A(3),vinylsyringol(4),反式芥子酸(5),反式芥子酸乙酯(6),原儿茶酸(7),crinosterol (8),菜油甾醇(9),7-羰基豆甾醇(10),山柰酚(11),龙胆酸(12),丁香酸(13),胡萝卜苷(14)。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除化合物 4,5,13 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