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抑制细胞内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表达水平,逆转肿瘤细胞对嘧啶亚硝脲的耐药性。方法:本实验构建了三个表达MGMT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MTSN^AS,pLM5SN^AS和pLM3SN^AS),并用它们转导HeLa S3肿瘤细胞,观察细胞在转导前后MGMT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对嘧啶亚硝脲(ACNU)抗药性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针对MGMT mRNA5'端的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癌新药肌氨酰胺亚硝脲(2-chloroethyl-3-sarcosinamide-1-nitrosourea,SarCNU)在体内对DNA修复基因表达阳性肿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将人肺癌细胞株NCI-H522接种于裸鼠皮下,制作肿瘤模型,观察SarCNU的抗肿瘤作用。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一种新发现的抗肿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是由L-精氨酸中的胍基氮原子经NOS催化氧化合成的。NOS存在于体内多种细胞中,可分为iNOS和cNOS两类。大量证据表明,IFNγ可与第二信号协同诱导巨噬细胞合成大量的NO。由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NO是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中心效应分子。NO主要是与瘤细胞的DNA合成酶、线粒体呼吸酶的活性部位Fe-S基结合,形成铁-亚硝酰基复合物,引起酶的降解与破坏,从而抑制瘤细胞的能量合成与DNA复制,导致瘤  相似文献   

4.
胃肠癌远远超过其它任何一个系统的发病率。以往17年只有氟脲嘧啶(5-FU)是晚期胃肠癌的最有效疗法,但此药只能使一小部分病人产生不完全的和暂时的瘤体缩小(常在15%~20%范围内)。没有发现其它单一药物超过或比得上氟脲嘧啶对胃肠癌病人达到的有限成就。因此,近来对药物联用的研究已给予更多的重视,着眼点在氟脲嘧啶与亚硝脲的联合应用上。亚硝脲:卡氮芥(BCNU),环己亚硝脲(CCNU)及甲基环己亚硝脲(Methyl-CCNU)的毒性基本相同且治疗谱非常类似。后二药可口服。各自单独在胃肠癌上应用时有效率比单用氟脲嘧啶小,常在10%~15%之间,且缓解期大约只有3个月。作者认为甲基环己亚硝脲是一种最好  相似文献   

5.
应用ACNU与Me—CCNU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随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树东  李德华 《中华肿瘤杂志》1996,18(1):30-33,I002
作者比较了亚硝酸脲类药物盐酸嘧啶亚硝脲(ACNU)和甲环亚硝脲(Me-CCNU)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103例进展期胃癌分为A组(Me-CCNU,5-Fu和ADM)和B组(ACNU,5-Fu和ADM)进行随机研究,结果,A组无CR和PR者,B组无CR,但PR者8/46(17.4%),B组有效率为17.4%,A组有疗效为0%,中位生存期B组为112天,A组为108天,在疗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供体药物硝普钠的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硝普钠为NO供体药物,研究慢性升高的NO对哺乳动物细胞的诱变作用和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SNP处理,均以剂量-反应方式诱发g12细胞gpt位点突变,在最高受试剂量,诱变率分别超过本底13和25倍,在处理组还观察到含微核的双核细胞数显著增多。在0.5-4mM或2-8mM(-S9)SNP剂量范围内,双核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及含多微核的双核细胞比率均以剂量-依存方式增加,结果表明SNP释放的NO过量积  相似文献   

7.
鬼臼噻吩甙和环己亚硝脲对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观察了化疗药物对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作用。试验组34例系经病理确诊尚无脑转移的肺癌患者,采用含有鬼臼噻吩甙和环已亚硝脲的联合化疗方案,每4周为一周期,4个周期为一个疗程。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头颅CT或MRI检查。随访时间4~12个月以上。对照组34例,系经病理确诊尚无脑转移的肺癌患者,作随机抽样对照,所用的联合化疗方案不含鬼臼噻吩甙和环己亚硝脲,其用药周期、疗程、观察指标及随访期限均与试验组相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脑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0.0%和20.5%(P<0.05)。说明含有鬼臼噻吩甙和环己亚硝脲的联合化疗方案对肺癌脑转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SarCNU在MGMT耐药基因高表达荷瘤鼠中抗瘤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2-氯乙基-3-肌氨酸酰胺-1-亚硝脲(SarCNU)是一类新型亚硝脲类抗癌药,探讨其对MGMT耐药基因高表达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腹腔注射SarCNU(500mg/m^2),BCNU(40mg/m^2),O^6-BG(300mg/m^2),观察其在动物体内胶质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SarCNU处理组生长缓延34.7天,BCNU组生长延缓20.75天,差异有显著性,SarCNU与O^6-BG联合  相似文献   

9.
1986年5月13日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有希望深入研究投入生产的新抗癌药。其中氯乙二砜(Clomesone,Chlorethyl SOSO)ClCH_2CH_2OSO_2-CH_2-SO_2CH_3很有希望,不久可能试用于临床。此药是总结了卡氮芥(BCNU),环已亚硝脲(CCNU)等亚硝脲类药物的优缺点而设计的,其设计思想颇有意义。据总结,亚硝脲类在体内代谢成3个部分,各具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10.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与肿瘤预见性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硝脲类药物造成细胞DNA烷化损伤,杀伤肿瘤细胞.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可以修复这种损伤,使细胞产生抗药性.我们以中国人肿瘤细胞株和临床肿瘤标本为材料,分析了MGMT酶活,应用ACNU和BCNU进行肿瘤预见性化疗的基础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 分析了20株中国人肿瘤细胞(包括肝癌、肺癌、鼻咽癌、脑瘤、胃癌、恶性黑色素瘤、直肠癌、舌癌、乳腺癌、食管癌和宫颈癌等)MGMT酶活性及对亚硝脲药物的敏感性.发现MGMT酶活性高的细胞对亚硝尿有抗性,MGMT酶活低的细胞对亚硝脲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1.
采用哺乳动物细胞免疫诱发基因突变试验,研究了魁蜜种和FruitingMale种猕猴桃汁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g12细胞gpt位点突突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猕猴桃汁的MNNG的诱变性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说明了猕猴桃损伤作用广谱性,同时发现猕猴桃汁的活性成分是在细胞内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胶质瘤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的表达状态,探讨MGMT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亚硝脲(ACNU/BCNU)耐药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部分MGMT阳性患者给予链脲菌素(STZ)联合ACNU/BCNU治疗,观察疗效。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神经胶质瘤石蜡标本检测MGMT,并与临床亚硝脲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对8例MGMT阳性率高且对亚硝脲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脑瘤患者,开展STZ联合ACNU治疗。结果:68例神经胶质瘤,MGMT表达的总阳性率为55.9%。在使用亚硝脲治疗的患者中,除8例加用STZ联合治疗外,余60例中,27例MGMT(-)者,使用ACNU治疗绝大部分有效;30例MGMT( ~ )者,使用ACNU治疗后绝大部分复发或死亡,表明MGMT表达与亚硝脲化疗呈负相关;另外8例MGMT阳性患者在进行了STZ联合ACNU治疗后,1例可测肿瘤全部消失,2例肿瘤体积缩小在50%以上,4例肿瘤体积消退<50%,1例无效。结论:MGMT阳性的胶质瘤患者比MGMT阴性的患者明显耐药,且耐药程度与MGMT表达强度无关,仅与其是否阳性有关。对于MGMT阳性患者,可选择ACNU/BCNU联合STZ使用,以提高亚硝脲的疗效。因此,化疗前检测胶质瘤MGMT的表达情况,预测化疗敏感性,对指导临床化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缺铁饲料对DEN诱发的鼠肝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肝癌发生的动物模型,进行了缺铁饲料对DEN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即呈γ-谷胺酰转换酶(GGT)阳性灶的定量分析及DNA氧化损伤即DNA中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产生量的测量。结果表明:缺铁组呈GGT阳性的病灶数显著减少,但灶的大小无改变;DNA中8-OHdG产生显著降低,提示出:铁缺乏对癌前病变的增生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DNA的氧化损伤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亚硝酸钠和N—甲基苄胺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研究观察了亚硝酸钠和N-甲基苄胺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亚硝酸钠和N-甲基苄胺不产生包性遗传毒性,但具有中长期生。长期接触可诱发大鼠胃窦及食道上皮的增生性病变,使胸腺指数降低,骨髓细胞MN‰升高。  相似文献   

15.
大鼠实验性肝癌最早可测的分子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杰  武忠弼 《癌症》1996,15(4):265-267
作者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大鼠肝组织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癌过程中N-ras、c-myc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肝癌变过程中,N-rasC-myc表达增高,并且最早出现于小肝细胞及嗜碱性肝细胞灶,在晚期瘤样结节和肝癌中c-myc的表达仍呈高表达,N-ras在部分癌灶中不表达。结果提示它们的异常表达是大鼠肝癌变中较早出现的分子改变,可能与肝癌的启动有关,也是肝癌形态发生的分子基础之一。结果支持化学诱发肝癌的启动阶段致使肝细胞正常的分化途径阻断的假说。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果蝇伴性隐性致死(SLRL)实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实验分别检测了Ge-132的抗诱变作用。结果表明:Ge-132在低浓度一定范围内(0.1%,0.01%)对甲基磺酸乙酯诱发果蝇SLRL突变具有较弱的抗诱变作用Ge-132对2-氨基芴诱发的TA98,TA100回变无抗诱变作用,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髓细胞微核效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的抗诱变作用,但  相似文献   

17.
颈内,外动脉灌注治疗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颈内、外动脉灌注治疗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41例疗效观察李树业,徐荣,谢文焜,门伯媛陕西省肿瘤医院(西安市710061)自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颈内、外动脉灌注氟脲嘧啶(5-Fu)、平阳霉素(PYM)、卡氮芥(BCNU)、盐酸嘧啶亚硝脲(ACNU)及氨...  相似文献   

18.
陈忠平  GerardMohr 《癌症》1999,18(5):504-508
我们先前发现的一个新的氯乙基亚硝脲的类似物2-氯乙基-3-肌氨酸酰胺-1-亚硝基脲, 是一种通过单胺递质的神经元外转运蛋白(EMT)进入细胞内的选择性的细胞毒素。此药已进入1期临床试验。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EMT在23个人类肿瘤细胞系里的表达水平,以证实EMT的表达是否与SarCNU的细胞毒性有关。方法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EMT在肿瘤细胞系的表达。同时也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D  相似文献   

19.
在体外观察了甲氰咪胍对31例胃癌患者和32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调节作用,同时检测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表明:胃癌患者的IL-2活性和IFN-γ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甲氰咪胍能明显促进IL-2和IFN-γ生成,IL-2活性和IFN-γ活性与OKT8亚群间呈直线负相关(P<0.01)。提示甲氰咪胍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望用于晚期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果蝇伴性隐性致死(SLRL)实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实验分别检测了Ge-132的抗诱变作用,结果表明:Ge-132在低浓度一定范围内(0.1%,0.01%)对甲基磺酸乙酯诱发果蝇SIRL突变具有较弱的抗诱变作用Ge-132对2-氢基芴诱发的TA98.TA100回变无抗诱变作用,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髓细胞微核效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的抗诱变作用,但由于Ge-132处理组微核率仍远远离于阴性对照组,故认为抗诱变作用有限,并认为除在特殊适应症人群中可适量应用Ge-132外,健康人群中不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