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大连市社会流动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社会资源分配方式的巨大变革,对社会流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调查数据表明,进入90年代,社会流动的频率、方式、方向及人们的职业流动意愿与意向均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社会流动仍会出现新一轮较大级别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人口流动呈现出规模更大、流向集中与精英流动等特点。由于当代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影响,村民自治制度在村民的政治实践能力、基层政权与自治组织关系、自治组织的公共财政能力与乡村其他社会组织的政治能力状况等制度实施要素与环境方面出现新的重大变化,使村民自治制度运行出现新的变数。为此,村民自治制度必须从制度的组织主体、运作过程及结构功能等方面作出新的调适。  相似文献   

4.
户籍制度约束下中国人口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候鸟型"特征,对于财政体制形成了巨大冲击,主要表现为人口流向的不确定性与依据户籍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资源配置机制僵化之间的矛盾。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表面上看是由户籍制度引发的,实质上是财政体制的激励导向不当所致。本文意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人口流动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从财政制度设计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人口流动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洪 《江淮论坛》2003,(2):34-39
我国人口流动加快,促进了经济发展,催化劳动力市场完善,加速城市化,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实现有效就业,同时也有一系列负面影响.在分析人口流动正负影响基础上,进一步把人口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讨论了人口流动的向度和量度对人口系统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流动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推动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因 :比较收益差别撬动、人口增长惯性促动、市场化进程推动、工业化浪潮启动、城市化进程发动等。建构竞争有序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加快社会转型的民主化进程 ,促进中国人口的有序化合理流动 ,将会是国民资源配置优化和保障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及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创新路径 ,也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核心诉求。  相似文献   

7.
人口流动问题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之一。新农村人口流动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还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新农村的人口流动的年龄、经济特征、居住类型、滞留时间等特征进行了研究,探究了人口转移的策略:包括加强基础教育、创办职业培训、以及加快小城镇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860~191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中叶以后的中国社会 ,由于受内外各项因素的影响 ,在社会阶层、人口水平流动、都市化发展方面有显著的变迁 ,同时 ,这一时期的思想也由传统思想变迁到近代新思想。随着以上各项的变迁 ,传统的聚落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这些社会因素的变迁同经济变迁都有一定关系 ,且互为影响 ,不能孤立看待  相似文献   

9.
人口流动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分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量的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未能实现流动人口的城市化,相反,却导致了以阶层分化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分化。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不能走西方式的城市化道路,在扫清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障碍的同时,可选择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即农村的城镇化与城市的城市化两条腿走的道路。人口流动是解读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社会分化的对立统一关系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铁路在中国兴建之后,作为一种新式交通工具促进了人口流动。铁路是近代向南北移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因铁路之兴建,大批外国侨民移入中国;在救助灾民、难民方面,铁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自身修筑也吸纳了大量人口,我们要充分肯定铁路在促进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0.95‰数据和1996—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使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距离、人口等因素对省际人口流动的作用标准化,从而计算各省市的"期望"流出人数,与各省市的实际流出人数作对比,衡量省际人口流动的区域差异;同时利用标准化流出指数计算各省人口流动的区域偏好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省市的人口流出规模具有区域内的统一性和区域外的差异性,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人口流出比例远小于南方各省;消除经济、社会、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后,省际人口流动仍具有强烈偏好性,大部分省际流动人口更偏好流往同一区域的吸引中心,文化距离的作用甚至强过经济差距、地理距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中国农村人口迁移是其重要的社会现象,主要流向城市和边疆,究其原因则有生产方式的变迁;政治领域的变革,如国家政权建设不利直接导致乡村精英发生位移;文化领域的巨变如科举制的废除促使城乡进一步分离,这些合力加速了农村人口大量迁移.而这种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促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加速中国城市、人口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转型经济国家的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理解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持久性与变迁是制度研究中两个核心的议题.作为一个转型经济国家,中国过去30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变迁既是在经济与理念层面发生的制度变迁的结果,也是国家行动与政党体制的制度持久性的体现.在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治理与组织建设经验后,如何理解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之间的关联仍然是论证中国未来制度建构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为中心,对打工妹之于近代城乡社会的影响进行审视。从社会文化角度而言,经过市民化的洗礼,城市文明在她们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近代打工妹向农村输入新思想,城市的物质文明如各种器物,精神文明如教育观、宗教观、婚恋观以及大都市里的时髦风气,也伴随着近代打工妹的逆向流动和循环流动向农村挺进,使农村社会面貌开始告别传统,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与此同时,逆向流动和循环流动无论对城市社会还是对农村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城市方面说,近代打工妹群体蜂拥而至,大大超过了城市的承载力,导致城市化过度,不可避免地引发多种城市病;从农村方面说,年富力强的打工妹流失影响农业生产,造就了政府无法控制的大批流动人口,增加社会管理负担,使田赋征收额大打折扣,有地无粮现象严重,也带来农村人口素质的整体滑坡,使三农问题更加凸显。尽管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但从整体而言,正能量大于负能量,也正因为如此,可以说打工妹现象是一种进步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变迁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年,社会学作为中国历史上新时期的新兴学科和发展学科发挥了独有的作用。社会学理论因适应社会世俗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并得以发展和创新,完成了由理论化到大众化、由价值理性到工具理性、由一元化到多元化、由边缘化到主导化的转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学研究宏观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瞄准我国社会最重大、最现实和最紧迫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从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生存价值,实现了学科现代化,在服务社会中自身得以快速发展。以研究社会变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学,将在21世纪担负更重要的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与新疆民族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颖 《新疆社科论坛》2002,(1):56-57,65
人口流动加速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人员往来、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开创了新疆开放型经济的模式 ,为新疆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推动了新疆民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西省人口流动现状的分析,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动方式存在盲目性,人口流动聚集产业以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流动人口就业率高于城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就业身份以个体和私营为主,人口流动在城市、产业、接收水平上分布不平衡。针对这些特点,应采取制度建设、信息网络建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等政策措施,促进山西省实现人口合理有序的流动。  相似文献   

19.
20.
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不同阶段作用的变化表明,土地制度变革虽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至目前,由于对土地潜在价值预期的不断升高及土地资产功能的强化,使得流动者对土地的依恋情节高涨,又成为阻碍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且这一因素与阻碍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两个基本原因,即城市户籍制度排斥和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缺失紧密相关。在当前户籍制度韧性极强的情况下,可通过赋予农民永久土地使用权,促进土地权利市场交易的制度变革,解除土地制度对城市社会的屏蔽,实现土地财富向资本财富的转换,同时也可为农村人口、包括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