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道穿孔、肠内容污染腹腔的重症腹膜炎往往发生关腹切口的感染和裂开。作者用心外科胸骨纵切开闭锁用的带不锈针导线行腹壁 1层缝合关腹 ,并在手技上加以改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术方法是用带缝合针的不锈导线距切口边缘 2~ 2 .5cm,穿通皮肤、腹直肌、腹膜。用 Fr.16号内拉通式软橡导管 4~ 5cm,穿于导线 ,以避免过度压迫皮肤 ,否则时间一长也有出现刺入部皮肤溃疡者。肥胖体型 ,可放宽刺通导线的咬合。为防止损伤小肠、结肠等脏器 ,可用大网膜覆盖 (图 1)。导线系结创缘的程度 ,以避免皮肤过紧压迫 ,又能进行腹腔引流为好。导线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手术手技的确定,术前、术后管理,麻醉的进步,抗菌素的发展,且肺癌手术替代了显著减少的肺部炎症疾患手术,在此状况下,金属自动缝合器的出现使胸外科手术为之一变。即在肺癌手术时,因为癌肿病灶的完全切除及淋巴结的完全廓清决定了预后,所以支气管的切断、断端的闭锁作为手术操作的一个小过程。应在短时间内简便、确实地进行,因此,缝合器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此外,金属自动缝合器还将广泛应用于肺切除、血管合并切除、肺囊肿切除等胸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3.
蒋森 《日本医学介绍》1994,15(9):426-426
无缝合白内障手术防止白内障手术后的角膜散光是一多年的研究课题,因此,在晶体摘除的术式、人工晶体的材料及形状、切口与缝合方法等进行研究的的基础上,发明了无缝合的白内障手术。一、角膜散光的预防方法1.在切开角膜缘,进入前房之前,做一板层巩膜瓣,这就扩大了...  相似文献   

4.
李超发 《日本医学介绍》2002,23(11):515-515
防止手指屈肌腱缝合后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是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 ,在研究防止粘连 ,能耐受早期运动疗法的坚固的肌腱缝合法方面 ,尚未成熟。作者对由挫灭伤致拇长屈肌腱及掌板断裂缝合、修复后 ,在肌腱缝合部和掌板修复部之间留置环状尼龙线 ,术后 2周拔除 ,取得解除初期肌腱粘连 ,肌腱滑动的良好效果。1 方法 用改良式Kessler法缝合肌腱及尽可能修复掌板后 ,自指间关节桡侧 ,用 1 8G注射针将 2 0尼龙线作成环状 ,在肌腱缝合部和掌板修复部之间 ,以缝合部为环的中心 ,留置在腱鞘内 ,用 3 0尼龙线将 2 0尼龙线从皮肤穿出部分…  相似文献   

5.
新型皮肤外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各种炎症性皮肤疾病的外用药(涂抹药)治疗是以类固醇外用药物为主,但涂抹药的滥用和长期使用可造成皮肤萎缩、类固醇紫癜、毛细血管扩张等局部副作用问题。为了避免这些副作用,期望能做到现场指导外用药使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一家公司制成了一种新型人造皮肤。将这种人造皮肤粘贴在创伤口上,具有减轻痛感,防止干燥和细菌感染,减少蛋白质和红细胞丢失,以及保护患处的肌腱、血管和神经功能的作用,从而促进创面早日愈合。这种人造皮肤是这样制成的:利用红雪蟹等甲壳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半月板缝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膝关节半月板血流动态的进一步明确,半月板缝合术已受到重视。半月板缝合术的适应证:新鲜或陈旧性半月板边缘纵行撕裂,没有实质部分损伤。纵行撕裂的长度由1cm,甚至达到全周的3/4,都可以做缝合术。笔者的绝大部分病例,是合并前交叉韧带功能不全的内侧半月板由中节至后节的纵行撕裂,多数病例有反复多次的半月板绞锁。大部分病例是运动员或体育爱好者,期望恢复体育运动。对于合并前交叉韧带功能不全的半月板损伤,因为由于半月板切除术,前后方向的摇摆明显增大,所以,当进行手术时,多半要在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同时施行半月板缝合。对于不准备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病例,也可以只施行半月板缝合。  相似文献   

8.
一、植皮的必要性在接诊中经常遇到一些因外伤、烧烫伤、褥疮等引起的皮肤损伤、缺损的患者。但进行确切的诊断和治疗并非容易,有不少患者经长期治疗,仍会残留有肥厚性瘢痕、疤痕挛缩,而需要整形外科治疗。究其原因,一般认为,由于患者多数创面不太大,经过一段时间即可上皮化,且不危及生命,在治疗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致。例如,乳癌术后的小溃疡面患者,  相似文献   

9.
对于必需植皮的疾患以及取皮区将会形成的疤痕而心存忧虑的患者来说,新的引人注目的医疗技术为他们提供了希望。本文拟叙述这一技术的现状并介绍能为培养皮肤提供最适生存环境的敷料。  相似文献   

10.
日本北里大学矫形外科菅谷良等使用特殊的人造血管,进行皮肤移植的研究,现在虽处于动物试验阶段,但由于它能预防血栓形成,成活率高,预计2~3年后,将广泛应用于临床。皮肤移植一般都用带蒂皮瓣、岛状皮瓣等各种手术方法,但都有缺点。①这些移植方法易发生合并症,尤其是血栓,可引起组织血循不良及坏死;②手术花费时间长,行显微外科手术,要求细小血管必须吻合;③手术复杂,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因此,菅谷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4年前起就探讨能否应用人造血管。为了防止血栓,实验用人造血管壁内掺以肝素,可在较长时间内以一定速度,持续少量地释放。实验方法是用人造血管将切取下来皮肤的动静脉与植皮部位的动静脉吻合起来。约2周后,移植部位血管再生,此时即使取出人造血管,皮肤也肯定存活。菅谷等认为:应用人造血管的皮肤移植,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下一步将探讨什么样病例的皮肤移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本刊 2 0 0 1年第 1 1、1 2期曾刊出“癌的化学疗法”专辑 ,该专辑实为癌化学疗法的总论 ,而本期专辑系继此而刊载的各论 ,即所谓后篇。本专辑选自《最新医学》2 0 0 1年第 56卷 6期增刊号“がんの化学法 (後篇 )” ,本期载文 6篇 ,分别就食道癌、胃癌、肝、胆、胰癌、大肠癌 ,以及皮肤恶性肿瘤和脑肿瘤等的化疗方案和研究动向做系统的阐述 ,内容新颖 ,展现了癌化学疗法的最新动态 ,颇具参考价值。全专辑由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韩少良主任主译、主审  相似文献   

12.
皮肤培养库     
皮肤培养库由日本大皈大学医学部吉川邦彦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成功地将“皮肤培养库”应用于临床。皮肤培养库是指把由患者采集的皮肤(一部分)加以增殖,冷冻保存并应用于烧伤等治疗的皮肤储存方法。吉)l教授等研究的独道之处,是他们成功地研制了能使皮肤增殖的...  相似文献   

13.
新型人造皮肤日本一家公司在东京大学医学部专家的指导下,研制成一种能代替人体真皮层的吸收性人造皮肤。该公司开发的人造皮肤为制成海绵状与人皮肤成分相同的骨胶和硅聚合物的双层结构。将这种皮肤贴在烧伤部位,海绵状物还会缓慢地释放出抗生素并被吸收,以有效地防止...  相似文献   

14.
半月板损伤是由运动所致的常见膝关节外伤之一。既往,对损伤的半月板全都施行切除术,这是由于一直认为半月板是由纤维软骨组成,即使缝合也难以治愈。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半月板切除而造成的半月板功能丧失,导致继发性退行性膝关节症发病率很高。因此,作为保存损伤半月板的方法——半月板缝合术近年逐渐开展起来。原因是①由于关节镜以及相关器械的改进和发展,可正确而容易地把握半月板损伤的形态和部位;②有关半月板血循环动态及修复的研究进展,提示损伤的半月板有治愈的可能性。作者自1983年起,对半月板外周部纵形断裂,在行关节切开下缝合(DeHaven 法),于1986年又引进  相似文献   

15.
如何及早消灭烧伤创面,是救治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全身治疗方面技术已相当先进,使烧伤后随即发生的休克期死亡大为减少。然而,脱离休克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合并症和死亡率未见下降,感染性合并症成为现今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如深度和Ⅲ度大面积烧伤,若未给予有效的创面局部处置,将发生坏死组织的感染,由皮肤附属器扩大到深部组织,从而陷入烧伤创面脓毒症。目前认为,只有在创面感染尚未向全身移行时清除坏死组织并通过早期植皮闭合创面,才是救治上述烧伤患者的有效手段。1.早期植皮曾认为大面积烧伤植皮很容易,认为只要反复清创、控制感染、待生出健康肉芽时就是植皮的手术时机。特别在70年代开始局部应用烧伤宁和先锋霉素等药物以后,对通过植皮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皮肤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其重量约占体重的16%,面积在成年人约为1.6平方米,厚约3毫米。皮肤的生理机能和重要作用就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环境因素损害。具体地说,皮肤具有避免温热、寒冷及机械性外力对机体的损伤,防止水分的侵入和丢失,遮断化学物质和紫外线,阻止各种病原体入侵的作用。此外还有体温调节、知觉、分泌、排泄、呼吸及吸收等功能。机体要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下去,皮肤的机能是不可缺少的。本文仅就由于外环境因素所致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失调时引起的皮肤疾病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针灸在临床上,最关键的要领是选穴和手法。此次,作者对虚寒证的患者采用“烧山火”手法,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能使皮肤温差指标升高。方法:皮肤温差测定方法是采用热描记录仪器,自动皮肤温度计,指尖容积脉波计各一台,用于观察末梢血液流动状态。刺激部位选曲池穴。使用32号1.5寸的中  相似文献   

18.
60%利多卡因贴剂对皮肤的镇痛效果46名手术病人静脉穿刺前,应用60%利多卡因粘膏(Penles)贴敷于穿刺点上,用主观和客观两点评价法,对贴服30~120分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前,贴敷Penles,随机分为4组:A组13名贴敷...  相似文献   

19.
神经皮肤综合征包括多种疾病,目前认为按病理学和病因学来分类较为合适,故可分为如下四类。一、胎儿期分化异常引起皮肤和神经系统两方面病变,两者无直接联系。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纤维瘤病、Sturge—Weber 氏病(三叉神经区域血管瘤病)等属于此类。二、由同一致病因素使皮肤和神经系统同时受损的疾病。原因有代谢异常(维生素缺乏症及内分泌疾病)、毒物、微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等。氨基酸代谢异常性疾病(包括呆小病、糙皮病、苯丙酮尿症等),粘多糖代谢异常性疾病,砷、汞及铊引起的中毒和各种微生物所致的脑膜炎等属于此类。三、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继发性皮肤病的一组疾病,包括由于神经系统损害和皮肤的营养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即起因于褥疮、脊髓空洞症、慢性多发性神经病、癔病及诈病的皮肤  相似文献   

20.
一、定义与分类结节病的皮肤病变,一般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两种病变。前者在病理组织学上表现为非干酪性类上皮细胞肉芽肿,后者无肉芽肿,为二次炎症反应。只有皮肤的非干酪性类上皮细胞肉芽肿,不损害其他脏器时,叫做局限性结节病反应,与结节病有所区别。本病的皮肤病变从临床上、组织学上如Elgart的分类将其分为特异性皮疹和非特异性皮疹。日本的福代氏则将其分为结节性红斑、瘢痕浸润、皮肤结节病三种。两者分类有几点不同。结节性红斑包括非特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