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球磨条件对Ni—Ti粉末结构转变及机械合金化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RD分析研究了搅拌式球磨过程中球磨条件对Ni-Ti单质混合粉末结构演化的影响,定量测定了球磨粉末微观应变,微晶尺寸,镍的晶格常数及衍射相对微射强度与球磨转速及装球量的关系,研究了球磨功率对球磨温升,粉末微晶尺寸,层片状态结构转变的影响,确定了非晶化所需与工艺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球磨功率或粉塑性变形能增加,微晶尺寸减小,层片组织细化,同时微观应变大,晶格常数变化快,非晶化所需时间减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Al-Ti合金时,球磨时间影响粉体的粒度、结构和相组成,从而影响合金成型后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经过足够长时间球磨后,Al、Ti混合粉转变为单一Al(Ti)过饱和固溶体,且颗粒细小均匀;成型后可获得Al基体上弥散分布细小Al3Ti颗粒的Al-Ti合金。  相似文献   

3.
机械合金化Al—Al3Ti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利用X光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机械合金化Fe-Ti非晶合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机械合金化非晶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粉末的破碎阶段和非晶的形成阶段。此外,对Fe-Ti合金形成非晶的成分范围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试验测定。  相似文献   

5.
机械合金化Fe50Ti50非晶的形成及球磨强度对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二林  曾松岩 《材料工程》1994,(1):13-14,20
本文通过电子扫描和X衍射对机械合金人Fe50Ti50非晶粉末形成做了研究。研究发现:机械合金非晶形成可以大致地分为二个阶段-粉末的破碎阶段和非晶的形成阶段。另外,对球磨强度对非晶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强度低时粉末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非晶,强度高时粉末形成非晶的时间大大缩短,但在随后的球磨中,粉末会重新晶化形成新相。  相似文献   

6.
机械球磨对Ti/Al混合粉末组织和热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一种制备高综合性能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新方法,研究了机械球磨对Ti、Al粉末微观组织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械球磨的作用下Al粉末晶粒以高于Ti的速率细化,最终形成局部含少量Ti 纳米晶的非晶,但在整个过程中未发现Ti、Al元素相互扩散形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中间相;不同球磨时间作用下的Ti/Al粉末中贮有不同的能量,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以非晶化粉末最为显著,内能的增加是由于机械合金化过程引入了大量的微观缺陷所致,对不同球磨时间的粉末进行热处理显示,球磨时间的增加可大幅度降低形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温度,球磨75h的复合粉末甚至在350℃,保温1h即可转变成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球磨时间对Y2O3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镍基高温合金机械合金化和拉伸性能的影响.镍基高温合金采用机械合金化和热压烧结方法制备.镍基ODS高温合金粉末是在行星式球磨机上进行球磨.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了球磨时间对镍基ODS合金粉末形貌和物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Y2O3氧化物弥散强化镍基高温合金机械合金化粉末尺寸随研磨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8h粉末颗粒尺寸达到最大,之后粉末颗粒尺寸逐渐减小,28h后,镍基ODS合金粉末尺寸稳定且均匀.拉伸结果表明,采用研磨28h的合金粉末制备的镍基ODS合金具有最高的抗拉强度(1300MPa).  相似文献   

8.
机械球磨Ti—Al复合粉扩散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粉末烧结制取Ti-Al金属间化合物过程中,机械球磨对Ti,Al混合粉扩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球磨使Ti,Al混合粉形成具有层片结构的复合粉,且球磨时间越长,层片越薄越均匀,在固相下对不同球磨时间的Ti,Al混合粉压坯试样进行烧结后,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球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Ti,Al之间的扩散反应,越容易形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并有利于组织的均匀化。  相似文献   

9.
机械合金化合成Al—Ti系纳米过饱和固溶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XRD,TEM,硬度试验研究了Al-Ti系的机械合金化(MA)过程.经40h球磨后,Al-15at.-%Ti形成了Al(Ti)的过饱和固溶体,Al-10at.-%Ti除形成Al(Ti)外,还产生了少量的fcc结构的新相.而Al-5at.-%Ti在球磨120h后也未能形成完全的Al(Ti),但有fcc结构相的形成,这种特殊的固溶行为可以用溶质原子在纳米晶晶界快扩散解释  相似文献   

10.
Ti—Al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固态相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Ti-Al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粉体粒度,显微组织形貌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层片复合结构的形成,为通过原子间的短距离扩散而实现固态合金化提供了空间条件,而引入了大量空位的畸变的晶体结构,为固态相变提供了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为固态相变进程是,Al原子向α-Ti晶格内扩散,首先形成α-Ti的过饱和固溶体,随后转变为Ti3Al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能行星式球磨机制备了Cr掺杂Fe-Si混合粉,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研究Cr掺杂Fe-Si合金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球磨强度的增加,Fe、Cr、Si粉末通过原子扩散实现机械合金化,最佳的球磨工艺参数为:球磨时间35h、球磨机转速360r/min、球料比40:1。  相似文献   

12.
13.
分别采用纯金属粉和氮气雾化预合金粉作为机械合金化的初始原料,对它在球磨过程中的合金化效果、粉末形貌、粒度分布和过量氧含量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使用雾化合金粉作为初始原料,球磨后合金元素的分布比采用纯金属粉为原料更加均匀.使用高纯氩气作为保护气氛比真空球磨更能有效减少合金粉末中的过量氧含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能球磨的机械合金化法制备W—Cu合金,对其在实验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的粒度逐渐细化,比表面积逐渐增大。球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最佳工艺条件是:当球料比为5:1,W:Cu为8:2,球磨时间达到30h时,铜粉和钨粉基本形成固溶体。球磨过程加入少量的无水乙醇,防止在球磨过程中粉末被氧化。  相似文献   

15.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低质量分数Mo-Cu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粉、液相烧结和致密化处理工艺,制备了低质量分数的Mo-Cu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Mo-Cu复合粉末形貌、液相烧结和变形加工后合金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Mo-Cu合金致密性、拉伸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能球磨机械合金化和液相烧结,可获得相对密度高达98.2%的Mo-Cu合金,再经致密化变形加工处理后,可获得全致密的Mo-Cu合金,在40%变形率的条件下,拉伸强度可达到569MPa,延伸率为6.3%。  相似文献   

16.
17.
机械合金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杨君友  张同俊 《功能材料》1995,26(5):477-480
简要介绍了机械合金化法的发展历程,重点评述了机械合金化法在新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机械合金化法--摩擦法。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肖柱  李周  龚深  唐宁 《材料导报》2007,21(Z2):121-122,131
机械合金化技术(MA)是一种制备材料的新工艺,用它可以制备性能优越的形状记忆合金.综述了机械合金化技术在TiNi、Cu-Al-Ni、Cu-Zn-Al、Cu-Al-Nb等形状记忆合金制备上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几种重要的描述机械合金化(MA)过程的理论模型。这些模型分析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球的机械运动,以及粉末在碰撞时的变形、断裂和焊合,碰撞能量的转化和粉末温升等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械合金化过程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机械合金化-热压烧结法,制备TiC-CoCrFeNi复合材料,研究球磨时间对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Cr,Fe和Ni粉体在球磨10h后形成fcc结构的单相固溶体。经1200℃/1h热压烧结后,烧结体中生成TiC和Cr7C3结构的碳化物,并弥散分布于CoCrFeNi固溶体中。球磨时间显著改变了烧结体中碳化物的数量和尺寸,进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在球磨10h时,烧结体中纳米级TiC相急剧增多,此时复合材料的硬度(671HV)和屈服强度(1440MPa)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