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病患者应用PICC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期间的维护管理。方法:对32例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在置管期间严格管道管理,尤其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护理。结果:32例病例均成功进行PICC置管,置管期间无1例因导管并发症而拔管。结论:血液病患者应用PICC置管.护理方便,无禁忌证;而有效的、正确的导管维护管理.则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在恶性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前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需长期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予PICC置管术完成化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日常护理.结果:穿刺总成功率95%,导管留置时间139~320 d;阻塞2例(10%),外周静脉炎1例(10%),穿刺部位渗血2例(10%),导管移位1例(5%),导管相关感染1例(5%).结论:PICC置管术在恶性血液病化疗中应用总体安全性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血液病行化疗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导管异位11例,分析其置管静脉、置管方式、患者体位与导管异位关系,并通过文献查阅给予相关护理对策。结果置管105例中发生异位11例,异位率10.48%,其中贵要静脉置管发生8例,头静脉置管发生3例。穿刺血管、置管方式、患者体位、操作者置管过程特殊体验、患者相关措施的执行力与导管异位的关系密切。结论穿刺血管避免头静脉、建议采用B超探查、专业人员置管与维护、置管过程中宣教到位使患者配合良好等措施可减少PICC异位的发生,遇导管异位可以采取改变体位配合呼吸运动等进行调整,PICC异位是可以规避和及时发现、纠正的。  相似文献   

4.
王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678-8678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老年危重患者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选择肘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进行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保留时间为39-122 d,静脉注射脱水药、抢救、治疗用药,快捷而准确,无一例外渗、感染发生。结论: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正确应用PICC,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PICC置管患者护理管理档案的建立与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O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抗生素、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有敬的途径。肿瘤患者因反复化疗、长期输液和静脉高营养,对血管造成损伤,也给护理操作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PICC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然而,PICC毕竟不同于周围静脉穿刺,如处理不当可造成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插管失败,从而被迫放弃治疗。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科对60例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建立了PICX;置管患者护理管理档案,制订了周密的护理管理计划,加强置管后的专业化护理,使PICC在临床得到更好的推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直视下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体会与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经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大肠癌患者进行直视下留置PICC,从操作手法、护理要点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23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护理中重点要求解剖位置明确、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及时更换敷料。23例患者中穿刺成功后送管失败1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1例。结论直视下留置PICC适合大肠癌化疗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失败后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操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血液病患者化疗建立良好静脉通道,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解除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化疗安全性。方法:41例血液患者经肘窝外周静脉行PICC置管给药,并采取局部护理,管道畅通的维护,出院指导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插管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时间9d~10个月。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患者痛苦小,可以长期使用,有利于患者多次化疗的进行,并且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全程护理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全程护理管理的体会。方法对5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实施评估、计划、执行、协调、监督、评价的全程护理管理。结果50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100%、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期间出现穿刺点出血1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导管阻塞1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9%。结论全程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8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给予置管前、置管中的护理干预,置管后的导管维护、并发症观察处理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 28例患者均一次PICC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留置时间为75~122d。出现穿刺点渗血5例、导管堵塞3例,无导管脱出、导管相关性感染、栓塞及导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置管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导管的正确维护、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保证导管长期安全留置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在静脉化疗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股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比较。方法回顾分析17例PICC置管患者与46例股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分析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PICC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6.4%(13/17),置管时间36~162 d,平均84 d。股静脉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3%(42/46),置管时间3~71 d,平均36 d。PICC置管较股静脉置管皮下血肿及血管栓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结论 PICC置管较股静脉置管具有并发症少、置管时间长、护理方便,更宜于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经股静脉穿刺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扩大PICC导管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对21例患者实施经股静脉穿刺PICC导管置入下腔静脉,患者分别为装有心脏起搏器和双上肢烧伤各1例、肿瘤患者静脉条件差3例、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失败16例。结果21例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PICC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安全、可行,扩大了PICC导管应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早产儿特别是低体重或极低体重儿常用的一项静脉置管技术,可有效减少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带给患儿的疼痛刺激,防止高渗药物和强酸强碱性药物对外周血管壁的损伤,减轻护理工作量。目前,对于早产儿PICC置管长度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的准确性。我科自2012年1月对于符合PICC置管指证并经家长同意签订PICC知情同意书实施PICC  相似文献   

13.
李丹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123-124
PICC置管不仅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可避免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外周血管的刺激,减少不良反应[1]。2004年7月~2005年2月,我们对3例乳腺癌患者行外周静脉PICC置管,穿刺失败后改行颈内静脉PICC置管,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总结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应用的经验,并探索其应用规律。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血液病化疗患者 PICC 的置管时机、置管静脉与部位、置管长度、留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结果 6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3.3%,置管长度为(46.45±5.85)cm,留管时间最长达570d。主要并发症有渗血、静脉炎、不完全堵管和导管异位。结论 PICC 穿刺时机宜选择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应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实际置管长度应比体表测量值短 (2.50±1.68)cm,良好的维护能延长置管时间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及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的置管。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是一种新型的、多腔道可选的、耐高压型PICC ,最大输注速度可达5 ml/s ,在完成静脉治疗的同时,可满足监测中心静脉压或高压注射造影剂、多通道叠加给药的治疗需求,解决了普通PICC在重症患者急救中单腔、输液速度慢、不耐高压等局限,以及CVC置管并发症多、留置时间短的综合问题。尤其对于疾病原因存在多部位置管受限的复杂重症患者,避免了 CVC盲穿可能导致的置管失败和急救用药时机延误,真正实现“一针式输液”。我院老年科于2013年1月经治1例全身多部位静脉置管受限的重症急救患者,在超声直视引导配合微血管鞘(MST )技术下经左股静脉顺利置入Bard 5Fr 双腔耐高压PICC,为患者建立了快速有效的急救静脉通道,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且由于导管日常维护和指导到位,留置425 d治疗结束后拔管,未发生任何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现将置管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血液病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ICC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 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者8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塞丁格技术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导管脱出、出血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导管脱出、出血和静脉炎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 PICC 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为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的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外周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经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因其操作方便、安全、易于掌握、护士可独立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无超声引导仪或肘部无可视血管及经肘部静脉穿刺困难或穿刺失败的情况下选择颈外静脉置入PICC管的有效方法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患者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护理,总结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60例经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中有8例患者是因为肘部静脉穿刺失败而改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有2例患者是因为经肘部静脉穿刺成功,但送管时反复异位至颈静脉,调整多次失败后改为经对侧颈外静脉置管。60例患者全部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管成功,留置时间最长的1年,最短的70余天,各种治疗顺利进行。结论对于在无超声引导仪的情况下遇有经肘部静脉穿刺困难或穿刺失败的患者及乳腺癌的患者可选择颈外静脉置入PICC管,是切实可行的,且并发症少,流速快,不影响患者正常的治疗和日常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564例PICC置管病人在置管时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研究、总结。结果PICC置管中最常出现的并发症有导管异位、穿刺失败、送管困难,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都通过专业的PICC护士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结论通过培训的、专业的PICC护士能有效控制PICC置管中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112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中,105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4例患者送管不顺利,经调整无效,再次选择血管穿刺后送管顺利;3例患者导管移位至颈静脉,经调整后顺利到位。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患者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