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淋巴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一2014年12月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采用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能量、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对照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第1周和第2周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对改善淋巴瘤化疗患者的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VAS评分、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提高了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8月~2013年2月将接受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于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与指导,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心理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生活质量QLQ—LC43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除了在气促和经济状况两个条目比较无明显差异外,其他条目均有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由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24、0.58,P均〉0.05),但是在于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5、4.01,P均〈0.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充分调动了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进而增强患者抵御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吴永强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92-2093,214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90例肺癌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12、24、48h疼痛情况,比较SAS、SDS评分情况,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12、24、48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GQOL-74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疼痛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赵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3):3229-323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术后化疗的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负性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扣生命质量,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内分类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60例;训练组根据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组(≥80分)30例,重度组(〈80分)30例;两组均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日常管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轻、重度分类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观察24周。于训练前及训练第4周、12周、24周末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对照组训练前后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训练组训练后各时段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均呈持续性升高,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呈持续性下降。轻度组各时段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重度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重度组训练前及训练4周末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训练24周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组训练前及训练后各时段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重度组及对照组(P〈0.01);重度组训练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训练第12周、24周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院内分类康复训练,能显著缓解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赵金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13-20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I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乳腺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确诊后、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焦虑自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抑郁自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干预组各时间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总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干预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肢功能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高龄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方面的影响。方法:将40例未进行心理护理的高龄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同阶段给予心理护理的40例高龄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动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及配合治疗程度评分。结果:对照组在化疗后SAS和SDS评分较化疗前增高(P〈0.05,P〈0.01);化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化疗后观察组治疗配合程度、积极程度较对照组提高(P〈0.01)。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高龄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激励患者配合治疗,减轻化疗副作用带来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更加积极地认识和接受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氩氦刀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以研究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前半年就诊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后半年就诊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1个月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热、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氩氦刀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ⅡB~ⅢA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术前ⅡB~ⅢA 期 NSCLC 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普通饮食,行含紫杉类+铂类方案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化疗期间的营养支持治疗;对化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分钟通气量(MVV)及弥散功能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进行检测。结果两组化疗前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后 DLCO 较化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化疗后 FEV1、MVV 较化疗前及对照组化疗后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化疗对肺弥散功能产生一定不良影响,有一定的肺毒性,营养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ⅡB~ⅢA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肺通气功能,但对肺弥散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影像技术行健康教育对于住院化疗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进行化疗的肺腺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前者基础上用三维影像技术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化疗期间的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比较两者差异。结果教育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希望水平得分分别为(28.7±8.5)与(29.4±9.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54,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t=0.0561~1.3002;P>0.05)。教育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希望水平得分分别为(36.2±6.0)与(39.8±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32,P<0.05);两组患者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与总体健康6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提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80~0.0462;P<0.05)。结论用三维影像技术对住院化疗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围手术期肺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肺功能锻炼计划护理小组,根据对患者的评估制订肺功能锻炼计划,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体能锻炼和缩唇、胸式、腹式呼吸锻炼,有效咳嗽排痰训练及术后早期活动等,定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肺功能测定值、肺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和有效咳嗽排痰率提高(P〈0.01或P〈0.05),肺部并发症降低(P〈0.05)。结论对心脏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可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4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包括疾病知识教育、心理护理、放松疗法、康复锻炼等。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抑郁状态问卷(depression status inventory,DSI)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患者SDS和DSI得分均较干预前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病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和康复效果。结果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技能、动性和交往等社会功能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NSS的阴性症状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精神康复,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康复护理对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自发性气胸行电视胸腔镜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康复干预组除行术后常规护理外,还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则行术后常规护理和非系统的功能锻炼。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术后第1秒肺活量及通气储量、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早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和康复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均P<0.05),且观察组的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护理后自我效能感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 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全面康复,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二级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脑卒中后二级康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则以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满意度。结果入院第2天,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60天,试验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按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开展二级康复治疗护理,不仅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康复有肯定的疗效,而且能达到在相同时间内使康复效果提高、医疗成本下降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