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目的了解性病患者对安全性行为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256例性病门诊患者进行安全套问题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不使用安全套患者由初诊117例(45.7%)降到复诊时86例(33.6%);得知自己患性病后不用安全套与他人性交初诊118例(46.1%)下降到复诊时97例(37%);不用安全套与无性病症状的人性交会否感染性病回答不知道的由初诊58例(22.7%)下降到复诊时14例(5.5%).结论加大提倡使用安全套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安全性行为的认识水平,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是控制和预防性病及爱滋病经性接触传播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雷山川  吴音  王千秋  王苏平  薛茂  吴国辉 《重庆医学》2013,(27):3264-3265,3268
目的探讨在性病门诊开展预防服务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由重庆市5家医疗机构的性病门诊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入选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健康干预服务,发放特制的预防服务包,在性病门诊候诊区域张贴健康知识宣传。就诊者复诊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性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96.4%的患者在初诊时接受过性病、艾滋病相关的预防知识干预,其中有84.1%的人是通过医生所提供的咨询服务所获得的知识。初诊干预后安全套使用率为60.9%,远高于初诊时的17.4%。结论就诊人群满意在性病门诊开展干预性预防服务,他们的相关知识改善和不良行为的改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濉溪县推广实施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的 效果,为当地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项目实施前、实施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分别对城区内能接触到的娱乐场所性工作者(CSWs)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比较实施前后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结果 项目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CSWs的艾滋病知识和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认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从85.7%提高到91.8%;最近1次商业性服务中安全套使用率从86.0%上升到96.0%(P<0.05);全县性病病例报告逐年下降,由2005年295例下降到2008年122例;安全套销售数量逐年上升,由2006年12 520个上升到2008年27 820个.结论 濉溪县推广实施100%安全套使用是有效的,应进一步完善100%安全套使用推广策略,以提高干预覆盖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清远市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情况,评价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2009年对清远市部分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安全套推广等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问卷调查,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干预前调查333人,干预后调查216人。接受干预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68.47%提高到干预后的83.33%(P0.01);最近1个月、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分别从干预前的76.28%、89.79%提高到干预后的93.52%和98.15%(P0.01);出现生殖道不适症状的比例和性病患病率从干预前的63.66%、42.04%下降到干预后的43.06%和31.0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性行为,应继续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持续开展100%安全套推广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阻断娱乐场所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性病,提高娱乐场所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性病意识和能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艾滋病性病干预模式,降低全区艾滋病的发病率。方法以不记名方式,让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检测艾滋病抗体、促进安全套使用和鼓励接受性病诊疗与生殖健康服务等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评价。结果目标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73.28%,干预后为82.23%,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53.68%上升到干预后92.23%(P0.05);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47.55%上升到干预后88.72%(P0.05)。干预前后该目标人群均未检出HIV阳性;目标人群梅毒阳性率干预前为6.86%,干预后为3.5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5)。结论在花都区娱乐场所通过开展高危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王复昆  张丽丽  姜华 《中外医疗》2013,(22):134-135
目的探讨性病患者的性病艾滋病感染情况与危险行为特征。方法在知情同意前提下,对2011—2012年性病门诊性病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共有效调查性病患者310人,男女性别比6:1;平均年龄为(29.05±9.97)岁;已婚者占74.2%。非淋菌性尿道炎142例,尖锐湿疣61例,淋病46例,梅毒8例,其中2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合并HIV感染。HIV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达80%以上。最近6个月内:有商业性行为者占60.97%,有同性恋行为者占3.87%,有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者占0.9%;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于20%。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不安全性行为比较普遍,安全套使用率低。以性病门诊为平台,进行性病和艾滋病监测,加强综合干预,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娱乐场所推广100%安全套促进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普查法对保山市昌宁县县城登记在册的娱乐场所及女性商业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s,FSW)进行调查,用同一份国家标准行为监测问卷开展基线、中期、终期效果评估,比较,3期目标人群通过9种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变化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安全套的可及性及需求程度、安全套使用率、自报告性病感染(STI)症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7种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FSW人群比例呈增长趋势(P<0.05);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基线的56.3%升至中期的93.8%及终期的97.6%(P<0.05);安全套可及性及需求程度明显提高(P<0.05);最近1次发生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基线的72.9%升至中期的98.1%及终期的99.0%(P<0.001);最近1月发生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率由基线的32.6%升至中期的82.1%及终期的90.8%(P<0.001);自报告有性病症状率由基线的23.5%降至中期的17.9%及终期的9.4%(P<0.01)。结论干预后通过7种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FCSWs人群比例显著增加,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自报告性病症状率明显下降,干预工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从预防性病的传播渠道入手,了解性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方法 对356例性病患者进行安全性行为调查.在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男女之比为3∶1;绝大部分为青壮年,最大83岁,最小2岁,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90.4%.未婚者占48.9%(941/1924),已婚或同居占44.7%(860/1924),其他占6.4%;报告病例中有27例为外籍人员,占1.4%;非户籍人口占94.0%,户籍人口仅占6.0%;感染人群绝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在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5.3%.结论 加提倡使用安全套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安全性行为的认识水平,提高安全套的使用事,是控制和预防性病及爱滋病经性接触传播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长期疗效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过牙周基础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其中未接受维护治疗者22例,接受维护治疗者17例。临床检查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缺失牙数,并拍摄全口根尖片评价牙槽骨高度(骨根比值)。未维护治疗组的初诊和最后一次复诊的间隔时间平均为5.09年,维护治疗组平均为7.53年。比较初诊和最后一次复诊的上述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未维护治疗组每人每年缺牙0.28颗,显著高于维护治疗组(0.09颗);复诊与初诊相比,未维护治疗组的P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3 mmvs.4.03 mm,P>0.05),而维护治疗组的PD值明显降低(4.02 mmvs.3.03 mm,P<0.05);未维护治疗组的牙槽骨骨根比由初诊时的59.15%下降到复诊时的54.76%,平均每年下降0.86%(P<0.05),而维护治疗组的牙槽骨骨根比复诊与初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51%vs.60.09%,P>0.05)。结论:牙周维护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年缺失牙率、PD、BI,而且能明显减缓牙槽骨的进一步吸收,确保了基础治疗后效果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苏州市城区娱乐场所商业性服务人员高危行为干预效果,指导今后的干预工作重点。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高、中、低档娱乐场所内至少接受过一次宣传干预的商业性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达到94.1%。安全套使用的意识和行为均明显提高,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人数达90.4%。选择预防性服用消炎药、定期到诊所检查来预防性病或妇科病的比例明显减少,而选择使用安全套比例明显提高。但是,过去3个月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使用率干预后明显下降,商业性服务人员人群中有一定比例有吸毒行为。结论娱乐场所高危行为干预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安全性行为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异性性行为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成立彩虹工作组,开展外展服务,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458例,双性恋占42.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风险感知认识薄弱;最近一年曾经和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达26.6%,和自己的配偶或固定女友发生性行为时,从来不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0.6%和35.0%;与之相反,和不固定非商业性女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用或多数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0.0%和16.7%。结论相当比例的男男性行为者具有双性性行为,起着HIV传播的桥梁作用,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2.
性病恐怖症之社会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与性病恐怖症发病相关的社会因素,文章对62例性病恐怖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性病患者及其亲属排斥的社会氛围、不规范宣传资料及医务人员不良或行为等刺激是主要影响因素。为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应加强性知识和性病知识的社会宣教、规范化管理相关广告、严格整顿和管理性病医疗市场。  相似文献   

13.
眉山市城区2005年暗娼行为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商业性性服务者(CSW)艾滋病危险行为现状、特点和变化趋势,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政府调整和完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城区内高危场所CSW进行调查。结果360名CSW最近7天平均接客人数11个;最近一次与客人性交时,按高、中、低档场所,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5.17%、95.80%、70.24%;最近一次与客人性交时没有使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客人反对,占70.27%;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9.45%,低档场所明显低于中、高档场所。结论以中、低档场所为重点,以促进安全套使用为核心的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工作应尽快在本市展开。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加强配合,切实履行自身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以控制艾滋病在我市经性途径的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年份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为今后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2006年和2016年在北京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数分别为1 800人和3 001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性行为及相关高危行为情况、安全套使用意向、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 结果:与2006年相比较,2016年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分有所下降 [(12.78±1.95) vs. (11.90±2.56), t=12.91, P<0.05],各题知晓率均有所下降。除安全套使用信念外,2016年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自我效能得分均低于2006年。与2006年相比,2016年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金钱(物品)交易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6.53% (16/245) vs. 17.65% (33/187), χ2=13.003, P<0.001],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4.13% (10/242) vs. 15.43% (29/188), χ2=16.356, P<0.001]。与2006年相比,2016年接触色情信息的主要途径由书籍变为网络(41.15%)。2016年大学生安全套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为男性(OR=0.713)、安全套购买自我效能(OR=0.876)、大学前未接受过性教育(OR=0.752)、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OR=1.135)、安全套使用信念(OR=1.775)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OR=1.136)。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已发生改变,艾滋病健康教育应在当前大学生特点上深入开展,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责任,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determinants of consistent condom use amo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ged 15 - 29 years. METHODS: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to which 600 (300 of each gender) adolescents/young adults who had never married were recruited.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respondents by means of a purpose-designed,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Information sought includes the respondents' social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exual practices and issues relating to condom use. RESULTS: Five hundred and thirty-six (89.3%) of the 600 questionnaires were suitable for analysis; 372 (69.4%) had had sexual intercourse. A third reported that they were having sex frequently or fairly frequently; 145 (41.7%) had more than one partner while 74 (19.9%) were aware that their partners had other sexual partners. Two-thirds of currently sexually active respondents reported that condoms were readily available and cheap although only 90 (24.2%) reported using condoms consistently. The factors tha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consistent condom use among the males were age; younger respon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consistent users (p = 0.015), having more than one sexual partner (p = 0.030) and ability to refuse sex with a partner who would not want to use condom (p = 0.008). Among the femal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dictors were frequency of sexual intercourse; respondent who had sex frequently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condoms consistently (p = 0.018) and having more than one partner (p=0.018). CONCLUSION: Inconsistent condom use is rampant and females were probably disadvantaged as far as condom negotiation is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娱乐服务公共场所高危人群(服务小姐)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的方法、效果及可行性。方法调查员深入现场,采用面对面的深入访谈与咨询,免费分发宣传资料和安全套,实施外展健康教育,增设安全套自动售套机,推广使用安全套,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方法,评价下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45人和106人。通过干预,服务小姐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有显著提高,对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态度和信念有明显转变。在与固定和非固定性伴侣行为中,最近1次安全套的使用率分别为63.21%和98.11%。在与非固定性伴性行为中,最近1周和最近1个月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率分别由86.21%上升为96.23%、84.83%.上升为95.28%。结论在娱乐服务场所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足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肛门生殖器HPV隐性感染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肛门生殖器人乳头瘤病毒(HPV)隐性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600例性病门诊非尖锐湿疣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以PCR法检测其肛门生殖器脱落细胞中的HPV DNA。结果:600例研究对象的HPV DNA总阳性率为14.50%(87/600),其中性病(STD)患者HPV阳性率[23.90%(38/159)]显著高于非STD就诊者[11.11%(49/441)](P< 0.05)。这组人群中HPV DNA 阳性的预测值是初次性生活年龄的提前(OR=1.2、95%CI 1.1 ~ 1.3,P<0.05)、近2年内有尖锐湿疣病史(OR=3.3、95%CI 1.2 ~ 9.3,P<0.05)和其他STD史(OR=3.8、95%CI 1.4 ~ 10.2,P<0.05)。年龄、包皮状况、近2年内性伴数、平均性生活频率、安全套的使用频率以及性伴尖锐湿疣病史与HPV DNA阳性无明显关联。结论:男性肛门生殖器HPV隐性感染的比率较高,HPV隐性感染在STD人群中更常见。初次性生活年龄的提前、近2年内有尖锐湿疣病史及其他STD史可能是男性HPV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广西部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的危险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广西南宁市、柳州市和贺州市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MSM,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行为学、艾滋病相关知识、安全套使用等基本信息。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计算OR(95%CI)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75名MSM中,认为当地MSM疫情严重占56.3%,曾经吸食过新型毒品占5.1%,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仅占58.4%,最近6个月性伴数3人以上占25.9%,最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占1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上[OR=1.86(95%CI:1.01~3.43)]、认为当地MSM艾滋病疫情严重[OR=3.79(95%CI:1.61~8.95)]、最近1年做过HIV检测[OR=1.93(95%CI:1.18~3.15)]、最近1年患过性病[OR=0.36(95%CI:0.14~0.90)]为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西MSM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低,需结合不同特点的MSM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70例儿童淋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雁  李海鹰 《北京医学》1996,18(6):347-349
通过对70例儿童淋菌性尿道,阴道炎临床资料分析,提出儿童淋病发病有增加的趋势;传染源多来自家庭;夏秋季发病较多,妇女易感,意在呼呈普及性病知识,减少儿童的性病感染率,搞好儿童性病的治疗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