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型高精密镜面模具对加工后的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非常高,原有的“粗切削+精磨+研磨”的加工方法不仅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微细形状不适合采用磨削加工,此外,研磨会使微细形状产生塌边等缺陷,使形状精度达不到要求。  相似文献   

2.
微模具型腔的高效、高精密加工,一直是制约微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微细 电火花加工用的圆柱阵列结构微细电极为对象,研究了应用高速铣削加工技术,实现微细电极的高效、高精密加工方法.通过优化分析微细电极结构和高速铣削加工参数及刀具路径,获得了尺寸和形状精度及表面质量均满足要求的阵列结构微细电极,并以制得的微细电极进行...  相似文献   

3.
提出制作微结构的超声复合电加工方法.分析微细超声、超声复合电火花、超声复合电解微细加工过程机理.用微细放电组合技术制作多种截面形状微细工具电极;完善超声复合电加工试验系统,进行了多种材料、形状的微结构超声复合加工试验.结果表明:用超声加工是制作硬脆材料微结构的有效方法,用超声复合电火花制作的金属材料微结构有好的精度及稳定性;超声复合电解加工兼有效率高、精度好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LIGA技术的微细电火花加工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活动掩膜法与固定掩膜法得到的PMMA胶结构,实验表明固定掩膜法更适合于多次曝光.结合LIGA技术和微细电火花加工的优点,用LIGA技术制备出具有复杂形状的铜微细工具电极,再用该工具电极进行微细电火花加工,在不锈钢上加工出异形微细孔.并通过进一步调整电火花加工工艺参数,优化了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形状复杂的微型孔和精密模具零件型腔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应用角度出发,设计了复合重构表层黑金丝材料,优化了电极丝的放电性能,满足了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形状复杂微型孔和精密模具零件应用要求,提高了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
电解加工的阳极电化学溶解原理使其在微细加工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杂散腐蚀和流场条件恶劣制约加工精度的提高.分析了影响微细电解加工的主要因素,提出综合改善微细电解加工精度的工艺途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均表明:将LIGA工艺制备高质量微细阵列电极、电极侧壁绝缘、高频脉冲电流及非线性电解液加工、电极间歇回退伺服控制等方法有机结合,能有效约束电场、改善流场,提高微细电解加工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微细电解加工高深宽比变截面孔的形状精度,通过仿真分析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参数变化时间间隔对变截面孔形状精度的影响,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变参数加工控制方法。在1 mm厚的18CrNi8工件上进行变参数微细电解加工实验,加工出孔径200~320μm(深宽比约为5)的变截面孔。结果表明:参数变化时间间隔为1 s时,形状平均误差为9μm,相比于其他时间间隔,其平均误差减小约85%,较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也验证了该变参数加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解加工电极不损耗的优势,研究了一种微细电解加工微流控芯片注塑模具微结构的工艺,针对微小V型槽和微孔,解决微细电极在线制备和测量、微结构成形精度、群微结构加工等关键问题。加工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实现曲线V型槽和群微结构加工,通过微细电解加工的模具具有较高的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9.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难加工材料的微细孔加工中,工业实际生产对微细深孔加工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但大长径比电极在微深孔加工过程中易发生变形,使加工间隙增大,影响加工精度。通过使用相同直径、不同长度的电极,变换不同电压、电容设计实验,得出相同直径的电极变形程度随长度增加而变大,随电压升高而变大,且与电容关系较复杂的结论,为实际生产中提高加工精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薄壁细长缸体的磁性磨料电解研磨加工山东建材学院分院王兆君薄壁细长缸体等细长孔类零件的高精度加工,用普通的加工方法是很难实现的。然而,如果采用磁性磨料电解研磨加工技术,则可以高精度、快速加工细长孔,满足实际中的使用要求。1磁性磨料电解研磨原理磁性磨料电...  相似文献   

11.
微细电火花小孔加工过程中存在的电极损耗问题,严重影响了孔的加工精度.以单脉冲放电理论为基础,改进了微细电火花小孔加工过程的仿真模型,对工具与工件加工形状的变化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与实验结果相比,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电极损耗及其对工件形状精度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电极离线补偿提供了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细电解加工脉冲电源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微细电解加工的特点,研制了一套高频、窄脉宽脉冲电源。该脉冲电源能大幅度减小加工间隙,从而使工件获得较好的形状精度和尺寸精度,并提高了加工更小尺寸工件的能力。详细介绍了脉冲电源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该电源进行的加工实验,取得了很好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三维微细结构的微细电火花加工,应用等损耗理论,采用分层加工的方法,建立了单道单层加工时底面形状随电极损耗而变化的轮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电极损耗适时补偿的方法.实验测定了钨电极加工不锈钢的损耗率,应用适时补偿方法加工得到的单层单道窄槽的尺寸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14.
微细电加工要达到工业应用的目的,需兼顾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两方面的要求.以微细孔、微细三维结构的加工为目标,进行了微细孔电火花加工、三维微细结构电火花伺服扫描加工及微细电化学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出微细电极的损耗补偿进给和导向机构,开发出三维微细结构的电火花伺服扫描加工工艺,研究了采用阵列微细电极的微细电化学加工方法.微细孔电火花加工可连续加工直径小至100 μm的孔.伺服扫描电火花加工可便捷地在小于1 mm2区域内加工出三维微细结构.提出的微细电化学加工技术路线拟将微细电解加工应用于阵列微细孔和三维微细结构的加工.  相似文献   

15.
陈燕  巨东英 《模具制造》2004,(12):48-51
阶梯轴类工件表面的全方位抛光处理,对工具形状精度的要求很高,而且加工毛刺不易剔除,特别是微型工件。利用磁研磨法,可以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在普通车床上,增加一对磁极:磁性磨粒填充在工件和磁极之间。由于磁场中磁力线作用,磁性磨粒压附在工件表面,对工件进行磁研磨。磁性工件在磁场中能被磁化,成为新的磁极,从而改变加工间隙;而非磁性材料工件不能被磁化,磁极间的工作间隙较大。因此,二的磁研磨特性必然有很大区别。本以阶梯轴为例,对微型复杂形状的轴类工件应用磁研磨加工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将超声振动技术应用于微细孔的电解加工中,以排除间隙内的加工产物,然而,超声空化现象产生的冲击力会影响电极表面的绝缘层,并加速其破坏。为提高侧壁绝缘电极的使用寿命,采用微弧氧化和阴极电泳工艺在微细钛电极表面形成由陶瓷膜和电泳漆膜组成的双绝缘层。通过超声振动辅助微细孔电解加工实验,对电极侧壁双绝缘层的耐久性进行验证,并分析了超声振动功率、电解液浓度和加工电压对双膜侧壁绝缘电极微细孔加工精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双绝缘层电极在超声辅助微细孔电解加工中显示了很强的绝缘耐久性;当超声振动功率超过一定值后,微细孔电解加工能稳定进行,之后,随着功率的增加,孔的精度改善很小。在稳定加工中,需降低电解液浓度和加工电压,从而减小杂散腐蚀,保证加工孔的形状精度。  相似文献   

17.
微细倒锥孔电火花加工机构设计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微细倒锥孔电火花加工机构模块,该模块在维持电极丝本身不旋转的状态下,控制电极丝端部偏转,以此加工出微细倒锥孔.分析了影响机构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并实验研究了加工过程中脉冲电压、放电电容对加工孔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直径120 μm的电极丝可在1 mm的钢片上加工出入口孔径190 μm、出口孔径220 μm的倒锥孔.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维金属微细结构的微细电火花加工,应用等损耗理论,采用分层加工的方法,建立了单道加工时底面形状随电极损耗而变化的轮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定长补偿的方法,给出了补偿长度的计算公式.对底面轮廓模型及定长补偿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测定了微细条件下钨打钢的相对体积损耗比,进行了无补偿和定长补偿的实验加工.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无补偿时底面轮廓为一指数曲线,与实验结果相符;定长补偿方法加工出的底面轮廓为一幅值恒定的波动曲线;随着补偿精度le的增大,底面轮廓的波动范围也越大;在符合端面损耗理论的范围内,分层厚度越大,加工相对误差越小;定长补偿方法提高了加工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补偿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微冲裁加工,采用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在线制备了复杂形状的高精度微冲裁模具。采用超声波振动加工液的方式,促进加工屑从放电间隙中排出,从而使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所加工的微冲裁模具的尺寸误差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电化学腐蚀加工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加工复杂形状微细电极的工艺方法.利用端面绝缘的方法改变阳极的局部导电性,使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场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倒锥状微细电极.通过试验成功地制备出倒锥状微细电极,并结合对比圆柱状电极进行了微孔电解加工试验,结果证明倒锥状电极在微孔电解加工中能获得更好的加工定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