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脾脏占位病变(SSOL)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20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2例SSOL的CT和MRI表现,包括病灶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方式等。其中33例行CT检查,8例行CT及MRI检查,1例行MRI检查。结果 42例SSOL中,非肿瘤性病变15例(囊肿6例、结核6例、戈谢病2例、隐球菌病1例),良性肿瘤18例(脉管瘤13例、窦岸细胞血管瘤3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换2例);恶性肿瘤(淋巴瘤)9例。囊肿CT表现多呈单发无强化囊性病灶。结核CT和MRI表现多样。戈谢病CT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结节,中度强化。隐球菌病CT表现为脾脏增大并增强扫描多发结节、肿块。脉管瘤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囊性病灶,强化方式多样;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节,强化与CT相似。窦岸细胞瘤CT表现为低密度结节,轻度渐进性强化或明显强化;MRI表现为T1WI、T2WI等信号结节,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换CT表现为单发低密度结节,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1WI等、稍低信号,T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表现。结果病理检查均为B细胞来源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5例PCNSL19个病灶,单发13例(87%),多发2例(13%)共6个病灶。病灶常位于脑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增强后病灶大多呈均匀实质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典型的可出现“尖角征”、“握拳征”,3例可见小囊变,呈“硬环征”。结论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结合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术前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CT、MRI与DSA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与DSA检查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CT平扫22例,其中增强扫描17例。MRI检查22例,其中增强扫描13例。DSA检查5例。结果CT表现为高密度,略高密度,等密度。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与T2WI均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T1WI与T2WI均呈低信号。病灶无占位效应或占位效应轻微,病灶多为不强化及轻微强化。DSA检查无肿瘤染色。结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典型,比CT表现更具特异性,与CT检查结合是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参考DSA表现有利于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肝结核瘤的MRI征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肝结核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0例肝结核瘤患者行MR自旋回波序列T1WI、T2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0例共12个病灶,MRI表现:(1)自旋回波序列:T1WT上所有病灶为低信号,T2WI上10个病灶为不均匀低信号(8个病灶为中心低信号而边缘为环形或片状的高信号,2个为低信号中见到点状高信号),另2个病灶为高信号。(2)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无强化,2个病灶边缘有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所有病灶均有不同方式的强化,主要为边缘强化和分隔强化。结论 MRI可反映肝结核瘤的病理改变过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阔韧带肌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5例女性患者阔韧带平滑肌瘤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中6例接受增强平扫及CT检查,9例接受增强平扫及MRI检查。结果在CT与MRI上,15例均在盆腔内、子宫外显示肿块,实质性肿块9例,实性肿块内有不规则囊变区6例。肿块边界清楚光整,与周围组织间分界清楚10例,病灶与子宫分界不清5例。病灶实性成分CT平扫与子宫呈等密度;MRI平扫T1WI呈等信号、稍低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囊变区CT平扫呈稍低密度,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与子宫肌层强化程度基本一致。瘤内变性、坏死或液化区不强化。结论 CT、MRI发现盆腔内、子宫外边界清楚的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肿块,肿块实性成分CT平扫密度与子宫相近或相等,MRI平扫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与子宫肌层相当,是阔韧带平滑肌瘤较具特征的征象。当肿瘤囊变区较大,甚至病灶以囊变为主时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但肿瘤实性成分的影像表现仍保持以上特点,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诊断节细胞神经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CT增强扫描,4例行MRI扫描(3例增强).结果 所有病灶均为单发.1例位于颈部,7例位于后纵隔,3例位于腹膜后间隙,8例位于肾上腺.边界均清楚,形态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CT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4例病灶内见斑点状、结节状钙化.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2例病灶内呈现"漩涡征".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的生长方式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延迟增强及MRI扫描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颅内结核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31例颅内结核瘤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17/31)和抗痨治疗随访(14/31)证实为颅内结核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平片示边缘光滑,密度不均的“蛋壳样”钙化。CT示单发或多发,等或混杂密度小结节影,多发病灶较小,病灶0.5~5.5cm;单发病灶偏大,(19/31)>2cm,周围水肿不明显。增强后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MRI显示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低、等或高信号,(11/16)增强呈结节状强化,其余无强化。结论典型的颅内结核瘤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非典型病灶需与脑脓肿、脑囊虫、胶质瘤和转移瘤鉴别,必要时采用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强化抗痨治疗后复查CT、MRI可帮助鉴别,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可使病人免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建良  刘淼  陈达伟   《放射学实践》2011,26(7):736-738
目的:提高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CT、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学征象。结果:CT平扫示肝脏多个类圆形低密度灶,2例病灶边缘可见条状钙化灶。增强后动脉期主要表现为肿瘤周边轻度强化,延迟后肿瘤实质部分无明显对比剂进入,而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MRI显示肝内多个类圆形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边缘有低信号晕环。结论:EHE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CT和MRI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单发型内生软骨瘤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内生软骨瘤11例的临床与X线平片、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掌骨3例,指骨4例,肱骨干1例,股骨干骺端2例,胫骨干骺端1例。掌指骨病灶X线平片表现为囊样、类圆形透光区,瘤内钙化,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四肢长骨病灶在CT表现瘤内软组织密度影,内见斑片状钙化;MRI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股骨病灶T2WI周围见低信号带。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本病大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血液病腰椎骨髓的MRI鉴别诊断价值(附9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MRI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骨髓穿刺或活检证实的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94例行MRI检查。全部病例均行腰骶椎矢状面T1WI和T2WI扫描。观察腰椎骨髓的MRI信号及形态改变,同时测量其T1值。结果38例急性白血病和8例地中海贫血T1WI均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2WI均匀等信号;平均T1值均延长,分别为(972.5±36.5)ms和(879.6±98.56)ms,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1.52,P>0.05)。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T1WI4例呈均匀高信号,12例呈不均匀的高信号,T2WI14例呈等信号,平均T1值缩短,为(279.42±54.19)ms;3例急性造血功能停滞T1WI、T2WI均为等信号,平均T1值变化不明显,为(418.65±32.49)ms,两者平均T1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q=6.67,P<0.01)。20例多发性骨髓瘤15例有椎体骨质破坏及变形,呈多发斑片状病灶,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3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T1WI呈等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6例骨髓纤维化在T1WI和T2WI均表现为均匀低信号。结论(1)观察MRI信号改变可对急性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进行鉴别;(2)MRI比较容易区别临床难以鉴别诊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造血功能停滞;(3)部分血液造血系统疾病的MRI鉴别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