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西红花总甙ig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缓解ADP、AA诱导的小鼠肺血栓形成所致的症状,明显抑制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家兔体内给药,对AD客因酶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BM-_(13505)体外给药对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17μmol/L;对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该药显著降低家兔血小板及小鼠血浆中TXB_2水平,对血小板cAMP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白鲜皮醇提物按5g/kg、10g/kg多次灌胃给药,能明显降低小鼠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可明显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对ADP所致血小板聚集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鲜皮止血作用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鲜皮醇提物按5g/kg,10g/kg多次灌胃给药,能明显降低小鼠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可明显降低小鼠细血管通透性,对ADP所致血小板聚集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连解毒汤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连解毒汤提取物能明显降低酶母所致的大鼠体温升高;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单次给予家兔后能明显抑制实验性血栓形成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普罗托品对家兔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ADP,胶原,AA和TMVA诱导血小板聚集,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普罗托品对兔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普罗托品明显抑制ADP,胶原,AA和TMV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形态的改变和颗粒内含物的释放,说明:普罗托品对血小板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检测实验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血浆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的浓度,以探讨氧自由基(OFR)及TXA2-PGI2在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肝损伤小鼠肝组织MDA明显升高,且与血浆TXB2变化呈正相关(r=0.9083,P<0.01)。SOD明显降低;血浆TXA2明显升高,PGI2明显下降。以上结果提示OFR与TXA2/PGI2平衡失调相互作用,共同引起实验性肝损伤。而乙肝Ⅰ号方可逆转MDA、SOD、TXA2及PGI2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ArgGlyAspSer(RGDS)肽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膜GPⅡb/Ⅲa反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免疫沉淀提取血小板膜GPⅡb/Ⅲa,反磷酸化测定。结果:50μmol·L-1ADP引起血小板聚集时,其GPⅡb/Ⅲa反磷酸化明显降低。而应用100和200μmol·L-1RGDS肽与ADP共同孵育,呈浓度依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可逆转ADP引起的蛋白反磷酸化改变(P<0.01),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GPⅡb/Ⅲa反磷酸化呈明显的负相关(r=-0.76,P<0.01)。结论:RGDS肽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膜GPⅡb/Ⅲa磷酸化所致  相似文献   

9.
甲基莲心碱对家兔,大鼠及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阿斯匹林为对照,观察甲基莲心碱对家兔,大鼠及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ef体外能明显抑制ADP,Adr,胶原诱导的不同种属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呈剂量依赖性。对ADP,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IC50分别为16,22μmol/L;对ADP,胶原,Adr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的IC50分别为35,102,89μmol/L。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测定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血小板量(pit),血小板聚集率(AGG)的变化。发现妊高征组MDA水平比正常孕妇组明显升高(P<0.001);红细胞SOD水平、血小板量及血小板聚集率则明显降低(P<0.05,P<0.001,P<0.001);中、高度妊高片与轻度妊高征比较,MDA值明显升高(P<0.01),而SOD,pit,与AGG显著降低(P<0.01,P<0.001,P<0.001);MDA与pit、AGG呈显著负相关(P<0.001,P<0.001),SOD与Pit,AGG呈显著达相关(P<0.01,P<0.01)。提示妊高征的发病与高水平的自由基(ORK)有关,pit、AGG可作为判断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检测实验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血浆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的浓度,以探讨氧自由基(OFR)及TXA2-PGI2在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肝损伤小鼠肝组织MDA明显升高,且与血浆TXB2变化呈正相关(r=0.9083,P〈0.01),SOD明显降低,血浆TXA2明显升高,PGI2明显下降,以上结果提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免疫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检验26例急性ITP的外周血抗血小板抗体;用APAAP法检验33例ITP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测定19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急性ITP患儿的抗血小板抗体总阳性率为46.2%;CD3、CD4及CD4/CD8值明显下降(P<0.01),CD8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ITP的发病机理与免疫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及CD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的血小板CD62P(α-颗粒糖蛋白)、CD63(溶酶体膜糖蛋白)表达。结果(1)ITP患者的CD62P、CD63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患者CD62P的表达与CD63、PAIgG、PAIgM呈正的直线相关,与Plt呈负的直线相关,与PAIgA为零相关;(3)患者CD63的表达与PAIgG、PAIgA、P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分析血液中循环活化血小板(CA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0、P-选择素(CD62P)作为分子标志物,FCM三色免疫荧光分析CAP。结果 正常人静止血小板膜表面FIB-R和CD62P表达极低(阳性百分离的中位数分别为1.4%和0.7%)。0.1μmol/L ADP可使血小板明显活化,10μmol/L ADP使活化血小板膜表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PAgT)。方法采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蛇毒试剂(PAgVR)三种诱导剂,对92例CHD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ASA)前后检测PAgT,并与24例健康人对照。结果CHD患者服药前的PAgT值均高于健康人(P<0.05);服药后,AA诱导的PAgT与服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ADP诱导的PAgT有部分抑制,PAgVR诱导的PAg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D患者在服用ASA的同时联合应用其它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免疫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固相上板免疫血清学试验,检验26例急性ITP的外周血抗血小板抗体;用APAAP法检验33例ITP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测定19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急性ITP患儿的抗血小板抗体总阳性率为46.2%;CD3、CD4及CD4/CD8值明显下降(P〈0.01),CD8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17.
以大佛水,胶原,ADP,ADP+大佛水为聚集剂,检测19例变压性鼻炎病人和17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比较各聚集剂诱导的MAR,结果显示:①大佛水一弱聚集剂;②ADP,胶原诱导的MAR中,变应性鼻炎组略高于对照组,但两无统计学差异;③在变应性鼻炎组,ADP+大佛水诱导的MAR明显低于ADP诱导的MAR(t=2.237,P〈0.05),结果提示:大佛水抑制变性鼻炎的血小板聚集。抑  相似文献   

18.
ADP对血小板和红细胞电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ADP对健康人和病人的血小板,红细胞表面的作用,以及ADP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电泳方法观察ADP作用前后对血浆中血小板,红细胞电泳时间的影响。计算电泳减缓率,结果 ADP诱导后对照组与疾病组之间血小板,红细胞的电泳减缓率增大,且两者存在着相关性。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红细胞的电泳减缓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ADP可降低细胞表面电荷密度或局部性电荷分布,成为  相似文献   

19.
68例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血小板聚集(PA)试验在脑梗塞诊断和防治中的价值。方法:以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及肾上腺素(Adr)为诱导剂,应用多频道血小板聚集仪,对68例急性期或非急性期(亚急性期或慢性期)脑梗塞患及30例正常对照进行PA检测。结果:在脑梗塞未用药组,急性期患以ADP和Col为诱导剂,PA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而以Adr为诱导剂,PA率均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体外和体内试验证明,AP921总黄酮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静注AP921血小板聚集有效抑制量后,兔全血PAF浓度无显著改变。对乙酸乙酯相提取物行硅胶层析,获得3种结晶化合物。药效监测发现,化合物Ⅱ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分析,确定其分子结构为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PAF受体结合竞争抑制试验表明,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具有与PAF竞争受体的作用,其IC50为8.0×10-7mol/L。研究证实AP921为一种新的PAF拮抗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