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基于实验平台开设的"现代形态学实验技术应用"选修课,了解其培养本科生科研实验动手技能的效果,为学校实现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并最终形成大学生科研实验技能培养的有效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对参加"现代形态学实验技术应用选修课"的6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前课后本科生对教学体系评价,学生对选修课内容、授课教师、学习效果自我评分及实验课成绩。结果 87%以上的本科生认为培养了自身科研兴趣;100%的高年级学生,100%的实验、检验、影像专业同学愿意继续选择此类型选修课;83%以上本科生认为对做课题有帮助;几乎90%以上本科生认为提高了科研动手技能;课后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认为该课程比较有用人数与课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大三大四)同学学习效果自评分与低年级(大一大二)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实验课成绩(82.94±6.06)高于男生(77.39±8.95),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课后学生在科研兴趣、实验技能、理论背景知识方面都有显著提高;高年级同学比低年级同学对实践技能掌握得好;女生实验课成... 更多  相似文献   

2.
浅谈医学本科生如何参加科研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教育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项有利尝试和重要措施。笔者参加了《武汉大学2006年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申请和实验研究的全过程,通过参加实验的感受和体会,结合实际分析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实验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提出参与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医学本科生的素质教育应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立足点和突破口。科研自主实验项目的开展为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本文根据指导医学本科生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过程中的经验,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观点,促使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以及培养创新医学人才的需要,保证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顺利进行,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作者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验室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如:实验室注册、实验仪器使用前培训、使用预约及登记、实验经费、耗材和试剂规范管理、创新实验档案专人管理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各级科研创新实验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和研究平台,保证了它们的顺利完成,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创新教育为目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开展项目的益处及存在的问题,在实验选题、科研团队组建、建立实验平台、项目的考核与检查、项目保障体系的构建、建立相关的交流论坛和网站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外科技活动旨在提供给大学生一个拓宽不同科学领域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科研实践能力,有助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成为当下社会需求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我校利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这一重要途径,通过设立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构建多级别多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和建立健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运行管理机制等具体措施,积极组织中医药本科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在学生科研技能、实践能力、专业水平、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并已经成为医学生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其在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 本研究就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2021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学生64人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简称大创项目)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大创项目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检索文献能力[39人(60.9%)]、论文写作能力[37人(57.8%)]、基础科研能力[30人(46.9%)]、临床科研能力[36人(56.3%)]和团队协作能力[42人(65.6%)]。医学生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内容比较单一, 主要为检索文献[61人(95.3%)]。为此, 提出优化大创项目的建议:为学生提供详细课题背景和科研内容、筛选项目并开设科研技能培训课程、结合本校培养方案调整大创项目设置、设置导师-学生双向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医学本科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创项目)中的申请、立项及科研产出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编制问卷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2016级至2020级医学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在大创项目中的申请原因、选题来源、立项情况及项目类型、实施、进展、科研产出与结题现状。根据是否申请、是否立项及是否有科研产出将其分为两组,通过卡方检验或t检验对比组间差异。结果 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共316份,大创项目的申请比例为68.04%(215/316),立项比例为76.28%(164/215),项目科研产出比例为32.93%(54/164)。阻碍学生申请项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指导(70/101,69.31%),促使学生申报项目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保研机会(147/215,68.37%)及评优评奖机会(151/215,70.23%)。62.79%(135/215)的项目选题灵感来源于导师分配,而自主选题更有助于项目立项(68/164,41.46% vs. 12/51,23.53%,P=0.021)。结论 医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请率、立项率较高,科研产出较少。加强项目申请指导、选题引导及过程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昆明医学院在校本科生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 满意度.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本科生对项目本身、项目团队以及指导老师3方面的满意度.结果 所有学生对项目持支持态度,93.4%的学生了解该项目,所有学生认为项目使其受益,其中最受益的环节为项目的 实施,97%的学生对项目团队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98.2%的学生表示对指导老师满意或比较满意.结论 参与项目的 本科生对项目的 满意度高,同时也对项目本身、项目团队和指导老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机能实验学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室在已经开设综合实验、自主设计实验和虚拟实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开设了创新性实验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题目、拟定实验方案,最终自主实施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选修课程具有创新性、主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对创新性实验选修课程大都表示了肯定,近年来学生在相关科研项目立项、论文发表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说明该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这一平台,在医学影像学专业中开展"降低胸部MDCT扫描辐射剂量优化方案"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知识输出、运用能力,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以及论文的撰写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徐州医科大学依托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组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参加科研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以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信号转导方面的科学研究为例,研究实践创新训练对医学本科生实验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训,并初步探讨实践创新训练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科研实践创新训练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有力推动了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及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鼓励大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探索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科研促教学有利于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 组建优秀的团队、合理选题和立项、优化实验物质条件、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对于开展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国家对高等医学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医学院校相继为研究生及本科生开设了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这对学生搭建实验动物知识框架、夯实实验动物学理论、提高实验动手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离教育部对本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要突出创新性的要求有不小差距。基于此,笔者在实验动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本着以"科研带教育,以教育促科研"的指导原则,采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重点强调实验动物福利及动物实验伦理;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全程参与科研实验,构建"教研共同体"。通过教研融合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研究生课程培养现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实验课程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几方面阐述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医学研究生实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长沙医学院一项2012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即黄芪多糖抗疲劳及抗氧化作用机制。通过整个项目的实施可以发现,大学生创新项目调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专业论文写作能力、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育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在美国博士后研究期间参加了"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大学生暑期研究计划"实验带教的全过程,通过介绍参加实验带教的感受和体会,结合国内生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科学研究的实际,深入分析了生物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实验的重要性和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一个由创新项目、高校学生、指导教师、高等院校等各具不同地位和作用的相关因子所组成的系统工程。目前,"计划"中所涉及的项目选题、创新理念、教师作用、高校管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本文认为,"计划"的顺利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而因才设计实验项目选题;指导教师要切实起到引导辅助作用并"优化自身素质";高校管理要针对"创新实验"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校本科生具有极大的学术潜力, 要想培养本科生创新科研人才, 重点在于改进本科生的培养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术潜能。本文以广东医科大学循证医学课题组为例, 系统性地剖析了该课题组对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与相关实践经验。课题组以培养本科生人才为目的, 在培养过程中创新性地运用了"导生制""PBL"模式、即时反馈机制等方法, 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发掘出了一批优秀的本科生人才。通过创新性的科研训练, 这些本科生在学术科研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希望本课题组的实践经验能为高校本科生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开展大学生探索性实验项目优化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全国多数医学院校正建立多种渠道、多种机制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扬州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开展大学生探索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积极探索创新性人才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