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风光互补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同时利用两种能源互补发电,与传统单一的新能源发电模式比较,很好地改善了原有的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等问题,使发电系统输出电能更加稳定.本设计通过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交直流负载实现发电、充电、储电、用电四大功能;应用GPRS通信技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完成了终端上位机对发电系统的智能远程监控.文章阐述了本系统各模块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MPPT算法,并基于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对结果参数进行讨论分析,评估效益.  相似文献   

2.
白云鹏 《电子技术》2023,(5):102-103
阐述风光互补发电的特点,风光互补联合发电原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包括系统设计、设计模型、系统实现流程,保证联合发电功率与最终输出的功率之间相互守恒。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太阳能发电受日出和日落、晴天和阴天等环境因素影响,存在间歇问题,在阴天和雨天因其发电不足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使其能够与公用电网有效互补,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户型光伏发电与公用电网互补自动切换系统。该系统由信号比较和开关控制两部分电路组成。信号比较电路用于检测蓄电池最低工作电压,当检测到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低于最低工作电压,系统就自动切换到公用电网;当检测到蓄电池的输出电压高于或等于最低工作电压时,系统就自动切换到太阳能发电系统。  相似文献   

4.
采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的互补。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冬、春季风力强,夏秋季风力弱,但太阳辐射强,从资源的利用上恰好可以互补,因此在电网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或海岛利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是一种合理和可靠获得电力供应的方法。主要介绍风光互补供电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和优势,提出风光互补供电技术应用时应注意的事项和适用的条件和场合,并提供实际使用的案侈4。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风能、太阳能混合供电系统在性能和成本上是最合理的独立的电源系统,其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需要提供燃料,所占用的空间合理,不会产生污染,运行的成本低,互补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能源。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风能、太阳能资源不稳定,转换的效率较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的价格昂贵;技术还不够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综合管理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随着资源的不断耗竭,风光互补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提供方式,必将在新能源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风能、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的储量十分丰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风能发电已经成为我国重要发电形式,对我国节能减排事业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型能源,虽然在发电过程中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但由于风能的波动性较强,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平抑风电的功率波动已经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储能系统的风电功率波动平抑进行简要的阐述,并对基于NSGA-Ⅱ的储能平抑控制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了研究提高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效率,引入了双转子发电机结构,有效提高了发电效率和电力输出的稳定性。以期为国内风光混合发电系统优化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功率和使用效率,需要进行风电发电功率有效预测,实现电机优化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ID的风电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建立风电发电机的电路模型,以风电发电机的输出目标电流、输出功率、励磁电流和动子电流等参量为约束参量模型,进行风电发电机的控制器模型设计。在优化控制模型中,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回路模型建立发电功率预测的模糊PID控制目标函数,并进行最优解求取,实现发电功率有效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风电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度较高,收敛性较好,有效提高了风电发电机的输出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电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电力系统风电与燃气轮机发电互补系统结构与容量配比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行有效性,对电力系统风电与燃气轮机发电互补系统结构与容量配比进行合理化安排,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风电与燃气轮机发电互补系统结构与容量配比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及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对企业的电力系统风电与燃气轮机发电互补系统结构的邮件与容量配比工作带来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光机电信息》2009,(10):37-37
随着夜幕的降临,群山环抱的金刚纂村一盏盏柔和的路灯慢慢亮起。这就是"山东大学风能试验基地"自主研发的垂直轴磁悬浮风力发电机(风光互补型)路灯,它采用了磁悬浮技术和独特的风力机设计.使风机在微风中就能旋转并发电。这些路灯在安装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分析探讨研究微型风力-太阳能光伏互补发电系统.风能和太阳能具有天然互补性,因此风能与光伏混合双动力,给智能小车供电,可靠性高,同时合理的配置储能装置的容量,效率高.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为实现新能源综合利用提供一种研究思路与设计方法,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运行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为此综述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几种方法,包括在太阳能电池阵列部分日益成熟、改进和优化策略较多的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和恒压控制法;风力发电机部分的叶尖速比控制法、功率信号反馈法、扰动观察法,分别说明了各种跟踪控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探讨了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的发展思路,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风力发电是一种具有广泛前景的可持续发电方式,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产生的小干扰稳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研究双馈风电机组并网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采用了李雅普诺夫特征值分析法,并以4机11节点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算例分析表明:振荡模态主要与风电机的暂态电势,转子侧的磁通量以及转子侧变频器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有关,衰减模态主要与转子侧变频器输出的有功功率、电网侧变频器输出的电压与无功功率,风电机的桨距角以及电网侧变频器的直流电压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李龙 《电子测试》2020,(4):89-9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一种新型能源发电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设计了一种工业级模块化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包括能源模块、风光互补发电控制模块及监控模块。其中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双轴追日支架,基于PLC控制,可时刻保持光伏板正对太阳,可提高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效率30%。该实训系统既可以满足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的项目课授课需要又可以满足教师的科学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单一式离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发电不稳定性及能源溢出浪费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风电与光电相结合的互补式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理念。利用风能与太阳能二者较强的互补性,解决传统单一式发电系统昼夜间歇性供电问题。同时,该发电系统采用并网式结构,可以将溢出的多余能源回馈给电网系统,实现系统发电量的有效利用,保证供电系统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充分利用风能和光能资源发电,可减少采用单一资源可能造成的电力供应不足,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最佳匹配,而把柴油机作为后备辅助发电装置,能使系统更加稳定、完善。在风光柴互补发电系统中采用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策略,实现了系统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风力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系统以STM32为主控芯片,通过角度传感器MPU6050将三维数据传给单片机,单片机输出相应的PWM方波,通过电机驱动模块BTN7961控制轴流风机的风力大小,从而实现对风力摆控制系统的控制。根据风力摆的数学模型分析,确定了万向节和摆杆之间的PID控制算法,并在实验中优化控制参数。经反复试验,证明该系统实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逆变电源是将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能的变流装置,是太阳能、风力等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本文主要介绍了正弦波逆变电源的主电路设计、单片机数字控制系统设计等内容.主电路包含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升压变压器和LC滤波电路等,数字控制选用dsPIC30F2010 PIC单片机产生SPWM波形,经IR2110芯片驱动MOS管,再经全桥逆变和LC低通滤波电路,最终输出正弦波交流电压.依据设计方案制作了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证实样机能输出纯净的正弦波电压,能够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建林  张雷  鄂春良 《变频器世界》2009,(10):I0013-I0017
在风力发电系统中,变桨距控制技术关系到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影响风力机的使用寿命,通过控制桨距角使输出功率平稳、减小转矩振荡、减小机舱振荡,不但优化了输出功率,而且有效的降低的噪音,稳定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改善桨叶和整机的受力状况。变桨距风力发电机比定桨距风力发电机具有更好的风能捕捉特性,现代的大型风力发电机大多采用变桨距控制。本文针对国外某知名风电公司液压变桨距风力机,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风力发电机的变桨距控制器。这种变桨控制器具有控制方式灵活,编程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液压变桨距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变桨控制器的软件系统。最后在国外某知名风电公司风力发电机组上做了实验,验证了将该变桨距控制器可以在变桨距风力机上安全、稳定运行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基于MEMS传感器的航姿参考系统精度不高、数据易漂移导致测量无人载体航姿数据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四元数与自适应互补滤波相结合的改进自适应互补滤波算法。通过对MEMS加速度计与磁强计输出数据、MEMS陀螺仪的积分数据进行补偿、数据融合,减小积分漂移。仿真实验数据表明,该改进互补滤波算法可抑制外部噪声对输出数据准确性的影响,提高了姿态角输出数据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