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兵  阳国平  李佐军 《中国药房》2004,15(3):156-158
目的 :研究酮洛酸氨丁三醇滴眼液合理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并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 :以含量、有关物质、pH值为考察指标 ,筛选处方及制备工艺 ;考察3批样品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 :处方合理 ,工艺可行 ,制备的3批样品在市售包装条件下经加速试验6个月、室温留样9个月考察 ,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开发注射用盐酸赖氨酸,考察其稳定性,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拟定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并进行性状、鉴别、pH值、有关物质检查等质量研究,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盐酸赖氨酸含量,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确定了不加赋形剂的处方,将盐酸赖氨酸直接冻干,影响因素试验、恒温加速试验6个月和长期留样试验12个月,含量及其他氨基酸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该制剂处方工艺简便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肠溶胶囊处方工艺及稳定性。 方法:采用现有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整肠生)内容物作为囊芯物,进行处方工艺研究,并通过加速试验6个月(40℃EeEe2℃、RH75%EeEe5℃)和长期试验36个月(25℃EeEe2℃、RH60%EeEe10%)稳定性考察。结果:该品在加速和长期条件下,各项指标与0月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肠溶胶囊处方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4.
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片进行工艺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 ,以片剂溶出度为指标 ,筛选制剂最优处方 ,通过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考察工艺的稳定性。结果 最佳处方为微晶纤维素 4 0 %,乳糖 2 0 %,干法制粒压片。通过筛选处方所试制的 3批样品 ,加速试验在 4 0℃± 2℃、RH 75 %± 5 %条件下放置 6个月 ,长期试验在 2 5℃± 2℃、RH6 0 %± 10 %条件下放置 2 4个月 ,考察主要质量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正交试验设计的处方工艺、质量稳定 ,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注射用复方维生素(4)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含量、酸度为指标,筛选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考察了3批样品的稳定性。结果:制剂最后处方为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E,维生素K1加适宜的辅料制成,以该处方制备的3批样品在市售包装条件下经加速、室温留样试验考察,质量稳定。结论:处方设计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方曲马多注射液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以曲马多、奈福泮含量、pH值为考察指标,筛选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考察3批样品的稳定性.结果:最适pH值为5.0~6.0,制备的3批样品经加速试验6个月、室温留样24个月考察,质量稳定.结论:处方合理,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左卡尼汀注射液,并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控制。方法:拟定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进行性状、鉴别、pH、含量测定等质量研究,加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按照优化的处方工艺,制备三批中试样品样品,并对质量进行检测,结果均合格;三批样品经6个月加速试验考察,该方法制备的左卡尼汀质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本品处方设计合理,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8.
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的制备及其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3因素3水平(碳酸钠的含量0,5%,10%;黏合剂的种类MC,HPMC和PVP;浓度2%,5%,8%)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片芯处方筛选,并参考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考察了制剂的稳定性。结果:确定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黏合剂、10%碳酸钠为稳定剂的处方,恒温加速试验及长期留样试验6个月,含量及有关物质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本法制备肠溶片的处方工艺简便,易于控制和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优化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并进行性状、鉴别、检查等质量研究,采用滴定法测定藻酸双酯钠和氯化钠的含量,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血管刺激性试验、溶血性试验以及过敏性试验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藻酸双酯钠和氯化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3%、100.93%,RSD分别为0.34%、0.17%。恒温加速试验6个月和长期留样试验12个月,其性状、pH值、溶液颜色、不溶性微粒、无菌、热原、主药含量等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处方并优化生产工艺,以增加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以市售处方工艺为基础,在其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的抗氧剂,得到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样品,将注射液样品分别置于以下条件下:温度(40±2)℃、相对湿度(75±5)%和温度(25±2)℃、相对湿度(60±5)%,进行加速试验,分别在0、1、2、3、6个月取样检验,通过测量外观色泽、pH值、溶液澄清度、有关物质、含量等指标和局部安全性考察,从而优选出稳定性较市售产品更好、使用安全的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结果经加速试验考察6个月,抗氧剂为0.1 g/100 ml亚硫酸氢钠时,制备的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与已上市的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比较,外观色泽、酸度、溶液澄清度指标相当,有关物质与含量明显优于已上市产品,可于室温下保存,稳定性明显增加。通过局部安全性试验表明此注射剂无刺激性、致敏性和溶解性。结论该注射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产品安全,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1.
脓毒血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联合血必净对脓毒血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脓毒症患者随即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参照拯救脓毒症运动中所建议经典治疗方法,治疗组经典治疗基础上加胸腺肽α1联合血必净进行免疫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血浆IL-6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构成变化,及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经免疫调理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其CD14+单核细胞HLA-DR和T细胞亚群CD4+、Th/Ts显著提高,IL-6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患者,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作用,并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法莫替丁注射液,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优化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并进行性状、鉴别、检查等质量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和含量,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血管刺激性试验、溶血性试验以及过敏性试验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结果:样品经酸、碱、氧化、热、光照破坏后所产生的杂质峰均能与主峰有效分离,最低检测限为1.0ng。法莫替丁在80.32~120.48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为0.73%。恒温加速试验6个月和长期留样试验12个月,其性状、pH值、有关物质、可见异物、含量等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4种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效果、使用情况及药物疗效。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及药理学原理对二甲双胍+格列吡嗪(A)、二甲双胍+格列本脲(B)、二甲双胍+格列齐特(C)、二甲双胍+诺和灵30R(D)4种用药方案的成本-药效进行分析。结果总有效率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B、C、D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0.955、0.182、0.350和2.995,A、C、D组对于B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17.82、4.39和25.80。结论 4种治疗方案都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但从经济成本及总有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B方案为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徐伟  金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30-31
目的:探讨胸腺肽注射液对小儿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激素、氨茶碱及沙丁胺醇和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肽针20mg肌内注射,隔日1次,对照组不加用胸腺肽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7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治疗小儿难治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腺激素类药致少见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胸腺肽、胸腺肽α1、胸腺五肽、胸腺肽注射液、注射用胸腺肽等为主题词、关键词,对2004年1月-2013年8月报道胸腺激素类药致少见ADR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文献59篇,病例77例。胸腺激素类药致过敏性休克56例,其中死亡2例;精神抑郁4例;关节痛4例;月经失调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急性脱髓鞘性脑病2例;腓神经炎1例;脓疱疹1例;咯血1例;哮喘1例等少见ADR。结论:胸腺激素类药致少见ADR的原因可能与用药人的体质、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用药品种及超说明书用药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丁启强  孟祥林  刘佳  梁鹦 《中国药房》2014,(22):2047-2049
目的:了解我院近期门急诊以及住院医嘱书写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总院2013年1-10月每月门急诊300张处方、住院医嘱300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对自2013年6月起使用电子处方后的改观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使用电子处方前我院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处方的合理率分别为76.81%和84.71%;使用电子处方后,门急诊和住院医嘱合理率分别为83.54%和86.18%,均较之前有所提高。结论:电子处方虽然可以提高处方合理率,但我们仍然有必要在提高药师审方能力和与医师交流沟通的同时,加强医师相关的业务水平,加大医院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我院一份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在不同配制顺序下溶液pH值变化,以及一价电解质浓度对该TPN液稳定性的影响,为今后同类TPN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6组全肠外营养液分别加入不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不同浓度一价电解质(Na+浓度),于各步骤混合后0h及20℃--22℃下贮存12、24h后分别取样测定pH值,并肉眼观察其外观变化。结果:不同配制顺序下该全肠外营养液的pH值在24h内稳定,同样处方比例下加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I)的出现分层现象,加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的未发生明显变化;加入Na+终浓度100、150、200、250mmol/L的TPN液24h后均未出现分层析出现象。结论:该份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在不同配制顺序下溶液pH值无变化,一价电解质250mmol/L对该处方的24h稳定性无影响,不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选择对全肠外营养液稳定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3种治疗手足口病方案的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对150例手足口病患者按住院顺序分成3组,每组50例;A组,基础治疗+胸腺肽;B组,基础治疗+单磷酸阿糖腺苷;C组,基础治疗+胸腺肽+单磷酸阿糖腺苷;观察疗效,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最小成本分析。结果:A、B、C组治疗方案均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总成本分别为A组1139.28元;B组1159.58元;C组1475.28元。结论:从药物经济学分析,A组方案治疗手足口病较佳。  相似文献   

19.
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7月~2008年6月门诊麻醉药品处方,对麻醉药品用药品种、数量、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DDDs)居首位的是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芬太尼透皮贴的平均处方金额最高,盐酸哌替啶用于治疗癌痛的数量呈逐月明显下降。结论: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但尚存在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加强对麻醉药品应用的干预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