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浠  姚思玥  潘永初 《口腔医学》2022,42(5):456-461
正畸治疗的目的是矫治患者错牙合畸形,在达到平衡、稳定、美观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或避免正畸治疗对患者牙周健康的不利影响。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具有舒适、美观、可摘、易清洁的优势,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本文将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作一综述,从无托槽隐形矫治力学特性、牙周临床指标和牙周炎症微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诞生满足了人们对于牙齿正畸美观、舒适的需求,成为了成人和青少年很好的正畸治疗手段。在最初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时,它只能被用于排齐牙列等简单正畸治疗。随着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生产商和临床医生对完成病例不断回顾和研究,当前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并逐渐精准化,其中对于拔除前磨牙的无托槽隐形矫治也趋于成熟。本文将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拔除前磨牙的支抗设计和临床控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将我国自主研发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探讨该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41例较简单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主要包括牙列间隙、牙列拥挤以及牙周病止畸治疗,应用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通过层析扫描建立数字化三维牙颌模型,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加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根据治疗方案,为每例患者设计10~40副矫治器.患者每2~3周更换一副矫治器,矫治后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成矫治并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牙列排齐、无间隙、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矫治疗程6~25个月,平均18个月.结论 目前,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仅町矫治相对简单的错(牙合)畸形,并以其透明、美观、舒适、卫生等优点,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CBCT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及传统固定矫治器正畸拔牙对前牙区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成人拔牙矫正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及传统固定矫治器组(N=30).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测量两组正畸患者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牙根长度及牙槽骨的厚度变化情况.结果 固定矫治器组较无托槽隐形矫...  相似文献   

5.
在正畸治疗中,前后牙的转矩是形成美观笑线、建立适当咬合关系及保持正畸效果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其美观、舒适等优点,成为临床上患者首要选择的方案之一。但其对于前牙转矩控制的实现率和精准率仍有待提高。如何在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时精准实现上前牙转矩移动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就无托槽隐形矫治中上前牙转矩控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方案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根据数字化模型和牙移动设计方案设计制作的一系列个性化透明矫治器,用于精准移动患者的牙齿。对无托槽隐形矫治的适应证把控和病例的合理诊断设计是治疗成功的前提,而矫治过程中正畸医师对患者的复诊监控更是达到矫治目标的必要条件。本文从复诊监控方法、内容、问题分析和临床处理几方面入手,对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的复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治疗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颌术式为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加颏成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术中植入8颗种植钉配合数字化(牙合)板进行颌间牵引,术后通过垂直牵引使后牙咬合紧密;患者依从性良好,通过1套矫治器完成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建立磨牙尖牙Ⅰ类关系及前牙正常覆覆盖,下颌前突及偏斜改善良好,术后1年稳定性良好。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的应用已较为普遍,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的特性使其与计算机辅助的正颌手术设计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可供探索的空间更广阔。结论 对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高效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简单病例,其数字化设计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EAB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时代天使公司)矫治牙畸形33例,完成4例。完成病例矫治时间为10~24个月。无托槽隐形矫治对于口内有修复体和较多缺牙及牙周炎患者具有一定优势,并对矫治力能精确控制和个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但隐形矫治技术的矫治力作用复杂,其生物力学机制仍不明确。构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力学模型、精确研究动态正畸过程是目前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因此,本文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盼盼  郭泾 《口腔医学》2015,35(5):402-404
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错综复杂,不同的矫治技术采用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得以推广,其移动牙齿的效能不断被证实。有专家提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相对于传统唇侧固定矫治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的非拔牙治疗中显示出优势。该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三维方向移动牙齿的特点进行回顾与展望,总结分析此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非拔牙治疗设计中移动牙齿的优势,从而为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牙根吸收是正畸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无托槽隐形矫治是一种新兴的矫治技术,使用的矫治器材料以及对牙齿的施力方式和大小与固定矫治不同。多数临床研究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对牙根吸收的影响较小。文章就无托槽隐形矫治的原理及技术特点,矫治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美国正畸专科医师委员会OGS(Objective Grading System)客观评分系统,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临床矫正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60例20~25岁非拔牙矫治的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照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用ABO测量尺对矫治完成后的石膏牙模型和全景片分别进行测量,测量参数包括:牙齿排列整齐程度、邻牙边缘嵴高度差值、颊舌向倾斜度差值、矢状向咬合关系差值、咬合接触紧密度、覆盖异常程度、邻面接触紧密度及牙根成角。评分结果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除上下后牙颊舌向倾斜角及咬合接触两项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错殆畸形非拔牙矫治病例临床矫治效果可达到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小兵 《口腔医学》2019,39(11):961-966
隐形矫治技术是对错牙合的数字化分析、诊断及制定错牙合矫治方案、预成透明活动矫治器,矫治错牙合畸形的正畸矫治新方法,是百年来正畸学发展的一大突破。临床应用隐形矫治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时,专业正畸医生关心的是隐形矫治技术能不能有效矫治错牙合畸形、隐形矫治技术在错牙合矫治的临床上和传统活动或固定矫治在错牙合诊断、方案设计、临床复诊、疗效评价等方面有哪些不同。青少年隐形矫治是隐形矫治技术的发展方向,它体现出临床特点包涵了青少年颅颌面生长的特性,使错牙合矫治出现更多的变化。该文就中国青少年隐形矫治的内含、现状及发展方向提出粗浅的看法,希望从青少年颅颌面发育、错牙合阻断矫治等方面总结我国青少年隐形矫治的发展特点,梳理青少年隐形矫治体系,更好的应用隐形矫治技术,为我国广大错牙合青少年服务。  相似文献   

14.
范典  刘浩  袁长永  王鹏来 《口腔医学》2023,43(3):278-281
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成熟,凭借其美观可摘的特性迅速风靡正畸市场。然而与其临床大规模应用的背景不同,隐形矫治器的力学性能研究有待深入,该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医师主导下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制作用于治疗轻度复发病例,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牙齿移动精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简单牙列不齐的轻度复发病例10例,口内扫描获得牙列信息后应用正畸分析软件进行排牙设计并导出各阶段步骤模型数据用于3D打印和压制无托槽矫治器;通过测量隐形矫治后口扫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现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流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步骤为:扫描硅橡胶印模或石膏模型,从而获得数字化牙列模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系统模拟治疗计划并生产加工母模,采用热压成型技术加工隐形矫治器。现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应用主要流程有:临床接诊、病例提交、确认模拟矫治方案、生产矫治器、临床配戴矫治器、精细调整,最终完成治疗并保持。  相似文献   

17.
书籍名称:《当代儿童正畸矫治经典应用》主编:李小兵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7月内容简介:《当代儿童正畸矫治经典应用》以临床儿童早期矫治用各种矫治器为出发点,以经典儿童活动矫治器、活动/固定功能矫治器、儿童固定支架式矫治器、局部固定多托槽矫治器为主线,阐述了各类儿童错畸形早期矫治的临床治疗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对比固定矫治和无托槽隐形矫治早期成人患者菌斑指数和龈上菌斑中三种致龋菌的变化,进而探索固定矫治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体健康潜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名成年女性患者,分别接受固定矫治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在矫治前,开始矫治后第1、3个月检查患者菌斑指数并采集上颌6颗前牙唇侧的龈上菌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龈上菌斑样本中三种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嗜酸性乳酸杆菌)的绝对和相对含量,然后进行组间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分析。结果 在3个月的观察期内,与矫治前相比固定组患者矫治后菌斑指数发生显著增大,而隐形组患者菌斑指数无显著增大,两组患者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均发生显著增长,而变形链球菌在总菌中的比例和其余两种致龋菌的数量及在总菌中的比例无显著增大。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各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固定矫治器更不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护。两种正畸方式在早期阶段均可能引起患者龋易感性增大,但二者对患者牙体健康的影响在早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口腔医学》2014,(10):784-786
目的对比戴用可摘式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后牙周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1832岁正畸患者80例,按矫治器类型分为2组:A组40例,佩戴可摘式隐形矫治器;B组40例,佩戴金属正畸托槽,分别检测4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6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GI、PLI、PD)。结果隐形矫治组牙周指数低于固定矫治器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比,可摘式隐形矫治器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广东牙病防治》2005,13(2):97-97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口腔正畸技术的新突破 ,其核心产品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由于其方便摘戴及近乎看不到的特质 ,与传统矫治器相比 ,具有美观方便、安全舒适、省时省力、清洁卫生等特点。北京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清华大学经过多年合作研究 ,成功开发了该技术。为了促进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 ,北京口腔医学会、海南省口腔医学会及北京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拟于 2 0 0 5年 6月 13~ 1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联合举办首届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学习班。授课人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王邦康教授、白玉兴教授及参与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