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花椒棉蚜 常群集在花椒嫩叶和幼嫩枝梢上吮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引起落花落果,同时排泄的黏性蜜露易诱发烟煤病,影响叶片的光合效能。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危害,8-10天1代。防治方法是:在发生期每隔10天交替喷布40%氧化乐果1500倍液,40%水胺硫磷1 000倍液,50%灭蚜净乳剂4000倍液,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2.
1.花椒棉蚜 常群集在花椒嫩叶和幼嫩枝梢上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引起落花落果.同时排泄的黏性蜜露易诱发烟煤病.影响叶片的光合效能.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危害,8~10天1代。防治方法是:在发生期每隔10天交替使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40%水胺硫磷1000倍液、50%灭蚜净乳油4000倍液.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3.
花椒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椒试管苗叶片、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液浓度、渗透压调节剂浓度对花椒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并以花椒试管苗叶片分离出的原生质体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种类、培养密度、不同激素配比对花椒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液浓度、渗透压调节剂浓度对花椒原生质体分离有显著影响。在适宜条件下,用甘露醇作花椒原生质体分离的渗透压调节剂,浓度在0.6~0.7 mol·L-1时分离效果最佳。以花椒叶片为原生质体分离材料的最佳酶液组成为CPW-0.7 mol·L-1甘露醇+1.0%(w/v)纤维素酶R-10+1.5%(w/v)果胶酶,酶解时间为10 h,纯化后的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分别可达82.36×105 个·g-1和72.74%。以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分离材料的最佳酶液组成均为CPW-0.6 mol·L-1甘露醇+2.0%(w/v)纤维素酶R-10+0.5%(w/v)果胶酶,酶解12~14 h,纯化后的原生质体产量及活力分别为31.26×105 个·g-1、59.15%和53.87×105 个·g-1、63.92%。以花椒试管苗叶片为原生质体分离材料,分离纯化后的花椒原生质体在无激素的WPM培养基中,培养密度为1×105个·mL-1,培养第3天原生质体第1次分裂,2周分裂3~5次,原生质体28 d后形成微细胞团,培养60 d后可形成2 mm左右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4.
常群集在花椒嫩叶和幼嫩枝梢上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引起落花落果,同时排泄的黏性蜜露易诱发烟煤病,影响叶片的光合效能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危害,8~10天1代、防治方法是:在发生期每隔10天交替喷布40%氧化乐果1500倍液.40%水胺硫磷1000倍液,50%灭蚜净乳剂4000倍液,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5.
辛国 《农友》2001,(4):17-17
常群集在花椒嫩叶和幼嫩枝梢上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引起落花落果,同时排泄的黏性蜜露易诱发烟煤病,影响叶片的光合效能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危害,8~10天1代:防治方法是:在发生期每隔10天交替喷布40%氧化乐果1500倍液.40%水胺硫磷1000倍液.50%灭蚜净乳剂4000倍液,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6.
正1花椒褐斑病花椒褐斑病又称花椒黄斑病。主要为害花椒叶片,发病严重年份造成叶片枯黄早落,影响花椒产量和品质。1.1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黄色圆形水渍状小斑点,边缘不明显,叶背相对应部位呈现褪绿斑。病斑  相似文献   

7.
<正> 众所周知,花椒常为调味之物,然而花椒却有很多药用的功效,现介绍几种巧用花椒治病的方法: 1.治脚气:花椒10克、盐20克,加清水煮沸,待水温降到可耐受时,将脚泡入水中,2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擦干。每晚睡前洗脚1次,10天左右可治愈。 2.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将花椒适量微炒,干姜、橘皮、甘草粉等份,研末,饭  相似文献   

8.
1.花椒干制   传统的花椒干制方法是集中晾晒或在阴凉干燥处阴干,所需时间比较长,一般需6~10天,且在此期间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就容易出现霉变等问题造成损失.现在多采用人工烘烤方法,用土烘房或烘干机进行干制.人工烘烤的花椒色泽好、能够很好地保存花椒的特有风味.具体方法是:花椒采收后,先集中晾晒半天到一天,然后装烘筛送入烘房烘烤,装筛厚度3~4厘米.在烘烤开始时控制烘房温度50~60℃,2~2.5小时后升温到80℃左右,再烘烤8~10小时,待花椒含水量小于10%时即可.在烘烤过程中要注意排湿和翻筛.开始烘烤时,每隔1小时排湿和翻筛一次,之后随着花椒含水量的降低,排湿和翻筛的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花椒烘干后,连同烘筛取出,筛除籽粒及枝叶等杂物,按标准装袋即为成品.装袋后的花椒应在阴凉干燥处贮存.……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花椒幼苗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自然条件下,对10个产地花椒1 a生实生苗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花椒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豆椒>涉县花椒>循化花椒>武都花椒>韩城花椒>泰安花椒>凤椒>汉源花椒>平顺花椒>竹叶椒.花椒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和双峰型两种类型.相关分析表明,花椒苗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据光响应曲线,花椒苗木的光补偿点为5.220~116.460 μmol·m-2·s-1,光饱和点为289.685~436.783 μmol·m-2·s-1;其中,利用弱光能力较强的是韩城花椒、凤椒和武都花椒;利用强光能力较强的是凤椒、竹叶椒和平顺花椒.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喷施不同叶面肥对大红袍花椒的影响,以1年生大红袍花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选择5种叶面肥:(NH4)6Mo7O24、MnSO4、MgSO4·7H2O、H3BO3、花椒复合叶面肥,设置3个喷肥水平(0.4%、0.2%、0.1%)。测定花椒的株高、地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喷施适量的Mn肥、Mg肥、Mo肥和复合叶面肥对大红袍花椒的苗高和基径有显著促进作用,喷施B肥对花椒生长无明显促进,且高质量分数B肥抑制花椒生长。各叶面肥对花椒叶片的生理特性影响不同,适量Mo肥和花椒复合叶面肥能显著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适量Mn肥能有效提高花椒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合成水平,适量Mg肥可以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可溶性糖含量,适量的B肥可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叶面肥处理,花椒叶片各生理指标间表现不同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在大红袍花椒苗的生长过程中,适当喷施(NH4)6Mo7O24(0.4%)、MnSO4(0.1%)、MgSO4(0.2%~0.4%)、花椒复合叶面肥(0.1%)对花椒苗生长发育和生理抗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源花椒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种源大红袍花椒1 a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法,测定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各种源花椒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不同种源花椒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程度不同,各种源花椒抗旱性强弱各异,各种源抗旱性强弱排序为:汉源花椒>涉县花椒>韩城花椒>凤县花椒>武都花椒>平顺花椒>泰安花椒>循化花椒。  相似文献   

12.
1郾花椒棉蚜常群集在花椒树嫩叶和幼嫩枝梢上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引起落花落果,同时排泄的黏性蜜露易诱发烟煤病,影响叶片的光合效能。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危害,8~10天1代。防治方法是:在发生期每隔10天交替喷布40%氧化乐果1500倍液,40%水胺硫磷1000倍液,50%灭蚜净乳剂4000倍液,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2郾桑白介主要危害枝干,发生严重时整个枝干枯死。应于萌芽前喷洒50倍液机油乳剂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越冬雌成虫;也可于5~6月和7~8月喷洒100倍液机油乳剂加40%氧化乐果1000倍液,防治初孵若虫。3郾天牛类主要以幼虫钻蛀枝干和根部,…  相似文献   

13.
四川青花椒害螨种类有山楂叶螨、跗线螨和半跗线螨,以山楂叶螨为主。青花椒山楂叶螨以成螨、幼螨和若螨危害嫩叶和幼果为主,为害叶片后使叶片失绿变苍灰色,严重时叶片脱落,果实被为害后变为浅褐色或铁锈色,影响果实外观色泽,丧失商品价值并导致大量落果。近年来,四川青花椒山楂叶螨在椒园为害严重且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青花椒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梳理四川省青花椒山楂叶螨发生危害特点,针对害螨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集成青花椒山楂叶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控手段,为四川青花椒花椒山楂叶螨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花椒叶黄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了狮子头、美凤椒、秦安1号花椒叶片5-9月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花椒叶片总黄酮含量存在差异(P<0.05),表现出狮子头>美凤椒>秦安1号。花椒叶总黄酮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P<0.05)。在生长季,6-8月总黄酮含量较高,狮子头、美凤椒和秦安1号平均含量分别为18.02、15.35、12.06 mg·g-1。同时,花椒叶总黄酮含量与日照百分率、降水量和空气湿度相关显著(P<0.05),与当月的日照百分率呈负相关,与上月的降水量和当月的空气湿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广西喀斯特地形广布,石漠化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在喀斯特地区发展合理的复合种植模式既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又能对石漠化治理产生积极作用。大豆是广西喀斯特地区常见的经济作物,花椒的引进及推广也成为喀斯特地区扶贫产业之一。在花椒生长早期于行间设置3种大豆套种密度,分析其对花椒生长特性、叶片含水量、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密度大的处理(大豆45株/m~2)花椒叶片含水量较高,植株生长较好;花椒套种大豆既能获得大豆短期收益,也具有增强花椒光合作用,促进花椒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1为害状花椒桑拟轮蚧除为害花椒外,也为害桑树、桃树等多种经济林树种。该虫寄生于花椒的主干、枝条及叶片上,雌成虫和若虫密密连在一起,群集枝干上吸食花椒树主干、嫩枝、叶片的汁液,以2~3年生枝条受害最重。多聚集在树木侧枝北面阴凉处,严重时整个枝条被虫覆盖,远望枝条呈灰白色,被害处因不能正常生长而凹陷,影响树体的正常发育,轻者削弱树势,受害严  相似文献   

17.
张晓宁  杨停  吕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77-15879,16013
[目的]探索青花椒护色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选取新鲜青花椒为原料,研究了护色剂、抗氧化剂、pH和杀菌条件对护色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CuSO4浓度、VC浓度和杀菌时间3个影响较大的因素,以色差值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新鲜青花椒护色条件。[结果]新鲜青花椒的最佳护色工艺为CuSO4浓度550 mg/L、VC溶液浓度1 000 mg/L、杀菌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处理后的青花椒在第15天的色差为10。[结论]该研究可为青花椒的护色研究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etr1-1诱导表达对矮牵牛抗灰霉病的作用。【方法】以转GVG:etr1-1矮牵牛为材料,地塞米松(DEX)处理,接种灰霉病菌,通过调查发病程度和定量半定量基因表达分析揭示etr1-1在矮牵牛抗灰霉病中的作用。【结果】与对照叶片相比,DEX处理的矮牵牛叶片表现出延缓衰老和减轻病害的症状。接种病原菌后,DEX处理的叶片发病率增加比例为0,对照叶片为66.77%;DEX处理的叶片平均病斑扩展速率为4.69 mm•d-1,对照叶片为6.29 mm•d-1。qRT-PCR和semi-qRT-PCR基因表达分析表明,DEX处理的叶片etr1-1与Bcact表达呈相反趋势。在DEX处理叶片中,DEX诱导了叶片etr1-1表达,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诱导后第3天达到最大,无菌水接种叶片的表达量是病原菌接种叶片的10.71倍。DEX处理的叶片,Bcact在接种后第1天表达量最大;对照叶片,Bcact在接种后第2天表达量最大;其中处理叶片Bcact的最大表达量比对照叶片降低了20倍。在DEX处理的叶片上随着etr1-1表达增强,Bcact表达量下降。DEX处理的叶片,CP10仅在接种后第3 天轻微表达;对照叶片上,随接种时间延长,CP10表达量上升,接种后第3 天达到最大,处理最大表达量比对照降低了23.6倍。随接种时间延长,DEX处理的叶片和对照叶片,ACO表达均先升高后降低,在第2天达到最大,处理叶片上最大表达量仅为6.75,比对照低7.33倍。DEX处理的叶片,乙烯途径基因ETR2、ERS1、EIL1 和EIN2表达受到抑制。ERS1和ETR2在DEX处理和对照叶片上均有表达,并在接种后第3天达到最大,但处理的最大表达量比对照低51倍。DEX处理的叶片,接种后第1-2 天EIN2表达被抑制,第3天表达上升,在对照叶片上,EIN2表达量随接种时间而增加,第3天达到最大,DEX处理的叶片EIN2最大表达量比对照低31.58倍;DEX处理的叶片和对照叶片,EIL1与EIN2有相似的表达趋势,且DEX处理的叶片EIL1最大表达量低于对照两倍。AOC和COI1在JA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DEX处理的叶片,AOC和COI1表达均被减弱,AOC在接种后第1-2天被抑制,第3天表达,对照叶片上,随接种时间延长AOC表达量增加,在第3天达到最大,处理叶片AOC最大表达量比对照低12.96倍;COI1在DEX处理和对照叶片上均有表达,且在第3 天表达量最大,DEX处理叶片COI1最大表达量比对照低6.14倍。病原菌侵染植物时,ERFs会被乙烯或JA调控以激活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经DEX处理的叶片ERF4表达先升高后降低,第2 天表达量最大;对照叶片随接种时间延长ERF4表达量上升,在第3天达到最大;处理最大表达量比对照低2.96倍。无论处理还是对照,ERF8表达量都随接种时间延长而上升,在第3天达到最大,但处理的最大表达量比对照低3.52倍。接种病原菌后,DEX处理的叶片上,所有病程相关基因表达微弱,最大表达量均低于10;而对照叶片上,所有病程相关基因均有表达,并在接种后第3 天表达量最大。其中以PR1表达量最大为10 521.11,其次是EX-CHI和OSM ,分别为184.95和184.96,Defense1和AC-CHI表达量最小为23.39和14.58。【结论】etr1-1诱导表达通过延缓灰霉病菌引起的叶片衰老,从而提高转基因矮牵牛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调查研究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江津主要花椒土壤和不同生长期花椒叶片养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4个花椒土壤均为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以夹滩、仁沱最为缺乏.大量元素有效氮、磷、钾含量均缺乏,4个地点磷素的缺乏最为明显;中量元素中钙含量远高于临界值,镁、硫含量较适宜;微量元素养分多数缺乏,土壤铁、硼和锰含量严重缺乏.两个采样时期4个地点花椒叶片全氮和全钾含量均为开花期高于盛果期,且都在一般含量范围之间,中量元素钙、铗含量在盛果期均高于开花期,花椒叶片微量元素锰含量缺乏,铁、铜、锌含量比较适宜.表明需增施有机肥和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以供花椒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戊唑醇在花椒体内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戊唑醇树干注药后在花椒树叶片和树干韧皮部组织中的分布残留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注药后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具有较好的传导、分布性能.戊唑醇在叶片和树干韧皮部组织中残留量存在一定差异,在叶片组织中的含量高于韧皮部组织.注药后1d戊唑醇在花椒叶中含量为0.268 mg/kg,注药后20 d在花椒叶中的含量达到最高值1.897mg/kg,之后呈下降趋势.注药后30 d时,戊唑醇在树干韧皮部组织中含量达到最大值0.682 mg/kg.树干注药后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残留期较长,注药后60 d时,药剂在花椒叶片、树干韧皮部中的含量分别为0.576 mg/kg和0.284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