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苯丙胺类物质滥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ts,ATS)为目前最流行滥用的药物种类之一,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AM),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3,4-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3,4-meth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相似文献   

2.
<正>1导言苯丙胺类物质是一大类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及其他一些精神兴奋剂,统称"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 type stimulants,ATS)[1],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AMPH)、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  相似文献   

3.
<正>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这类毒品的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联合国2013年的世界毒品报告~([1]),大概有0.3到1.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甲基苯丙胺成瘾过程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与规律。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草拟定性访谈提纲,对某市12例以甲基苯丙胺为主要滥用物质的吸毒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受访者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在22岁-50岁之间;初次使用甲基苯丙胺的年龄在16岁-46岁之间;滥用方式均为"溜冰";首次滥用的剂量多<4片麻古。初次使用甲基苯丙胺后受访者在一段时间内间断使用药物;3例受访者在半年内开始规律使用,2例受访者在0.5-1年内开始规律使用,3例受访者在3年内转为规律使用。规律使用期间,5例受访者药物使用频率为2天-3天(用)一次,4例受访者每天使用。2例受访者"开始用就想",3例受访者报告在1年内产生"心瘾",即产生精神依赖性。有受访者自述"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用了3年后开始天天想"。大部分受访者在不用麻古时,"心神不定,做事不专注"或"有时候心情烦躁,有时候出现疑神疑鬼",并出现疲劳无力、嗜睡、食欲增加等戒断症状;1例受访者在初次使用甲基苯丙胺后1年即出现上述戒断症状。受访者认为使用甲基苯丙胺后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惰性、人比较懒散,减少参加社交、娱乐活动和承担家庭责任。结论:甲基苯丙胺成瘾过程或可分为尝试性使用、偶尔使用、规律使用、强迫性使用4个阶段,但须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以完善阶段划分依据;甲基苯丙胺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应依据甲基苯丙胺的成瘾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甲基苯丙胺滥用仍是世界关注的毒品与犯罪热点问题,甲基苯丙胺易成瘾、易复吸、难戒断的特点也导致吸食该毒品的人数较多,研究者们通过建立甲基苯丙胺成瘾的动物模型从不同角度探索甲基苯丙胺成瘾的机制,以期为治疗甲基苯丙胺成瘾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将从甲基苯丙胺成瘾的模型、参与甲基苯丙胺成瘾的系统、组织和分子以及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为甲基苯丙胺成瘾机制的研究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GC/MS法同时检测生物样品中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及MDM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体液和组织中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3,4 -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的简便快速、灵敏可靠的GC/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碱化,乙醚提取,TFA衍生化后,GC/MS全扫描定性检测,选择离子扫描(SIM)定量分析。结果:几种药物在血浆中的线性范围为0 .0 2 - 2 . 0 μg·ml-1,最低检出浓度为0 . 0 0 5 μg·ml-1(S/N≥3) ;肝脏中线性范围为0 . 0 5 - 5. 0 μg·g-1,最低检出浓度0. 0 .10 μg·g-1(S/N≥3)。相关系数大于或等于0 9980 ;回收率在92. 1% - 10 5. 2 %之间。结论:GC/MS方法适用于生物样品中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MDMA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N-methamphetamine,MDMA),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物质.MDMA的别名很多,因滥用者滥用后可即兴随音乐剧烈地摆动头部而不觉疲惫,因此俗称"摇头丸".长期使用MDMA对5-羟色胺(5-HT)系统和认知功能有损害作用.近年来,MDMA的滥用日益严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MDMA滥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MDMA使用的发展历史、危害、流行病学研究、新的流行病研究方法以及目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40岁。籍贯:安徽。小学文化程度,个体户。自2008年9月-2011年5月期间多次在不同地区滥用毒品甲基苯丙胺(冰毒),被当地公安机关分别处以罚款、社区戒毒、行政拘留。2011年5月7日上午9时经人举报其在上海暂住地以烫吸方式滥用冰毒,被当地派出所民警查获。随即由民警带至当地医院做尿液毒品检测,经三合一(吗啡、甲基苯丙胺、苯丙胺)金标筛选试剂检测,尿样中甲基  相似文献   

9.
<正>苯丙胺类毒品又称为安非他明类(Amphetamines)毒品,是一类被广泛滥用的神经兴奋剂,其代表性毒品包括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即"冰毒",及其衍生物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苯丙胺类毒品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增长最为迅猛的新精神活性物质[1]。有由于可以快速引起吸食者短暂而强烈的欣快感,近年来苯丙胺类毒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滥用倾向越发严重,这也使得对苯丙胺类毒品的毒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苯丙胺类是一类具有强烈兴奋作用、食欲抑制作用以及温和致幻作用的物质,被列入违禁毒品范围,在国际和国内均受严格控制。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苯丙胺类滥用事件,如长期使用芬氟拉明减肥导致慢性中毒死亡;滥用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MDMA)、甲基苯丙胺(冰毒,MAMP)兴奋剂导致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诱导大鼠神经元凋亡与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方法MDMA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tC的表达。结果给予MDMA后,大鼠各脑区有凋亡细胞形成,Cyt C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MDMA可导致神经元的凋亡,并诱导凋亡相关因子Cyt C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曹桂云  杨秀伟 《中国药学》2014,23(5):311-316
甲基丁香酚(1)是中药肉豆蔻的主要成分之-,将其与大鼠肝微粒体共温孵,从温孵物中通过色谱方法得到原形化合物1和8个转化产物(2-9),根据谱学数据并与文献报道数据比较,确定它们分别为(R)-1-甲氧基甲基丁香酚(2)、3-(3,4-二甲氧基苯基)-1-甲氧基-2-丙烯(3)、顺式-3,4-二甲氧基桂皮酰乙酯(4)、反式-3,4-二甲氧基桂皮酰乙酯(5)、(R)-1-羟基甲基丁香酚(6)、反式-3,4-二甲氧基桂皮醇(7)、顺式-3,4-二甲氧基桂皮醇(8)、僻)-3-(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烷-1,2。二醇(9)。化合物7和8的13C NMR数据为首次报道。本文结果为甲基丁香酚的应用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甲基苯丙胺成瘾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通常涉及与用药相关的奖赏与动机、学习与记忆、决策与执行等一系列中枢高级功能的异常,导致机体发生急、慢性神经毒性,认知功能损害,人格行为改变以及强迫性觅药用药行为等。然而,甲基苯丙胺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近年来,外泌体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外泌体miRNAs被认为是甲基苯丙胺成瘾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来源,这为甲基苯丙胺成瘾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应用前景。本文就外泌体miRNAs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723-葡萄糖醛酸吗啡2725-羟色胺3675-羟色胺转运体358Ca2+信号通路177cAMP通道177Cox比例风险模型42(2),422Delphi法244G蛋白偶联受体177K+-ATPase酶165Meta分析329Nkwu(酒)376NMDA受体181,221,267N-甲基-D-天冬氨酸17,20(2)NR2B20(2)RGS蛋白173ZM-Ⅲc脉象采集器59(2)γ-氨基丁酸21A阿片192,213阿片类物质12(2),80(2),276阿片受体173,210,226,254,348阿片依赖226,250,358癌痛33(2)艾森克人格调查57,309艾滋病328,357,412,490艾滋病病毒49,61,254,312,320,336,357,401,413,475安徽省395暗娼人…  相似文献   

15.
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苯丙胺类物质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俗称摇头丸)及其它一些精神兴奋剂.90年代以来,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ants,ATS)滥用增长势头迅猛,超过海洛因、可卡因等传统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人数达3 020万,呈全球蔓延之势.专家们预测,ATS将成为21世纪最广泛滥用的药物,甲基苯丙胺和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将是其中最常被滥用的物质[1-4].鉴于现今ATS滥用日趋严重(尤其是冰毒和摇头丸)且中毒和致死时有发生,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ATS中的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作一综述报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修订版甲基苯丙胺渴求量表(MA craving scale)在甲基苯丙胺成瘾戒毒人员中的适用性.方法:以460名甲基苯丙胺类成瘾的戒毒人员为施测对象,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修订版甲基苯丙胺渴求量表共包含5个因子,总量表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62~0.73之间,重测信度...  相似文献   

17.
以苯甲酸阿格列汀(1)的工业化生产路线为基础,制备了苯甲酸阿格列汀的7个有关物质:2,2’-[[6-氯-3-甲基-2,4-二氧代-3,4-二氢嘧啶-1,5(2H)-基]-二(亚甲基)]二苯甲腈(7)、2-[[5-溴-6-氯-3-甲基-2,4-二氧代-3,4-二氢嘧啶-1(2H)-基]甲基]-苯甲腈(8)、2,2’-[[6-乙氧基-3-甲基-2,4-二氧代-3,4-二氢嘧啶-1,5(2H)-基]-二(亚甲基)]二苯甲腈(9)、(R)-2-[[3-甲基-2,4-二氧代-6-[(哌啶-3-基)氨基]-3,4-二氢嘧啶-1(2H)-基]甲基]苯甲腈(10)、(R)-2-[[6-[3-[[3-(2-氰苄基)-1-甲基-2,6-二氧代-1,2,3,6-四氢嘧啶-4-基]氨基]哌啶-1-基]-3-甲基-2,4-二氧代-3,4-二氢嘧啶-1(2H)-基]甲基]苯甲腈(11)、(R)-2-[[3-甲基-6-[3-[(1-甲基-2,6-二氧代-1,2,3,6-四氢嘧啶-4-基)氨基]哌啶-1-基]-2,4-二氧代-3,4-二氢嘧啶-1(2H)-基]甲基]苯甲腈(12)、(R)-N-[1-[3-(2-氰基苄...  相似文献   

18.
合成反应是由3-甲氧基-2-甲基-4硝基吡啶-N-氧化物(Ⅰ)或4-氯-3-甲氧基-2-甲基吡啶-N-氧化物(Ⅱ)在热的甲醇中和甲醇钠反应产生3,4-二甲氧基-2-甲基吡啶-N-氧化物(Ⅲ),Ⅲ在90℃酸酐中异构化,并用NaOH水解转化为2-羟甲基-3,4-二甲氧基吡啶(Ⅳ),Ⅳ和SOCl_2在CH_2Cl_2起反应生成相应的2-氯甲基-3,4-二甲氧基吡啶鎓盐(Ⅴ);Ⅴ和5-二氟甲氧基-2-巯基苯并咪唑(Ⅵ),在热甲醇中通过NaOH缩合产生5-(二氟甲氧基)-2[[(3,4-二甲氧基-2-吡啶  相似文献   

19.
MDMA在急性中毒大鼠体内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大鼠急性中毒模型,研究MDMA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按30mg·kg-1给予实验大鼠MDMA盐溶液,灌胃(ig),2h后脱臼处死。运用乙醚萃取衍生化法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大鼠体内各组织和血液中的MDMA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急性中毒大鼠体内各组织和血液中MDMA浓度大小依次是:脾>胃>肺>肝>肾>脑>心肌>心血。结论:MDMA广泛分布于大鼠体内各组织及血液中,对这些组织均有潜在的毒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衍生化HPLC法测定艾曲波帕中的基因毒性杂质3,4-二甲基苯肼。方法 用苯甲醛作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化样品后,用HPLC法测定。采用Gemini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0.1%三氟乙酸溶液-乙腈(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8 nm。结果 3,4-二甲基苯肼衍生物与样品中其他组分能完全分离;0.02~0.12μg·mL-13,4-二甲基苯肼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9),检测限为0.01μg·mL-1,进样精密度良好,3,4-二甲基苯肼衍生物在8 h内稳定(RSD=1.20%),平均回收率为102.10%,RSD为1.50%(n=9)。样品中未检出3,4-二甲基苯肼,其含量在1.0 ppm以下,符合要求。结论 所用方法专属、灵敏、准确,适用于检测艾曲波帕中的基因毒性杂质3,4-二甲基苯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