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DNA倍体分析,佐以检测 p53基因表达,研究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临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5例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石蜡包埋组织进行肿瘤单细胞DNA倍体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23例良性肿瘤DNA倍体检测均为二倍体;42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中检出异倍体4例,二者差别无意义.SPF、PI值在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中差别有显著意义(χ2=28.674、23.730,P<0.001),且与MPNST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s=0.418、0.347,P<0.01、0.05). P53阳性表达在MPNST显著高于良性者(χ2=34.719,P<0.001);P53阳性表达强度与MPNST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s=0.326,P<0.05).P53阳性表达强度与异倍体的出现及SPF、PI值均呈正相关(rs=0.318~0.354,P<0.05).结论 SPF、PI值在良性周围神经肿瘤向恶性转化过程中会不断升高,对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检测P53表达是鉴别诊断良、恶性以及判断MPNST恶性程度高低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乙酰肝素酶(HPA)蛋白和整合素α5β1蛋白在人良、恶性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阐明其在良、恶性葡萄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人正常胎盘绒毛组织50例(正常胎盘绒毛组)、良性葡萄胎组织40例(良性葡萄胎组)和恶性葡萄胎组织17例(恶性葡萄胎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组织中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组织中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表达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良、恶性葡萄胎组织中HPA蛋白和整合素α5β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良性葡萄胎组和恶性葡萄胎组组织中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阳性表达率、阳性表达强度和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胎盘绒毛组(P<0.05);恶性葡萄胎组组织中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阳性表达率、阳性表达强度和表达水平高于良性葡萄胎组(P<0.05)。在良、恶性葡萄胎组织中HPA蛋白与整合素α5β1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506,P<0.05;r=0.555,P<0.05)。结论:联合检测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的表达可成为良性葡萄胎和恶性葡萄胎鉴别诊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林英  郝卓芳  黄世章  廖德贵 《广东医学》2005,26(8):1063-1065
目的 探讨MGMT和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MGMT和Ki-67的表达,观察两者的相互关系及其和肿瘤恶性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间MGMT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区别(P=0.496745),但表达强度却明显不同(P=0.018781),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γ=-0.629,P〈0.05)。Ki-67表达强度在不同恶性程度肿瘤间都有明显差异(F=36.375,P〈0.05),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γ=0.939,P〈0.05)。MGMT的阳性表达强度和Ki-67的表达强度呈明显的负相关(γ=-0.742,P〈0.05)。结论 DNA修复酶MGMT和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及其恶性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红磊  曹农  朱俊  赵鹏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6):457-459,F0003
目的探讨Id-1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组织芯片技术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胃癌组织、15例正常胃组织中Id-1和VEGF表达情况,以及Id-1和VEGF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中Id-1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8%和74.5%,正常胃组织则分别为20.0%、26.7%,病例组Id-1和VEGF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胃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d-1表达强度和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VEGF表达强度和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Id-1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25,P〈0.01)。结论 Id-1、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和恶性行为有关,检测该指标对预测胃癌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CyclinD1与P27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yclinD1、P27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57例卵巢癌、1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33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yclinD1、P2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上皮组织良恶性、病理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间及交界性肿瘤组织和卵巢癌组织间CyclinD1、P27的表达无明显差异(χ^2=0.001~3.677,P〉0.05);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χ^2=11.314,P〈0.01),且随肿瘤分级、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7.887、4.859,P〈0.05),而P27的表达则相反(χ^2=7.467、6.091,P〈0.01);CyclinD1、P27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χ^2=0.475、1.512,P〉0.05),两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96,P〈0.05)。结论CyclinD1过表达、P27表达下降可能在卵巢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yclinD1、P27在卵巢癌组织表达可预测该肿瘤生物学行为特征,作为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端粒结合因子-1(TRF1)在脑膜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6例脑膜瘤(其中良性脑膜瘤18例,恶性脑膜瘤8例)和10例正常脑组织(脑外伤患者内减压切除的脑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TRF1的表达水平,应用半定量法计算不同标本肿瘤细胞免疫标记的频率和强度积分。结果所有肿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均检测到TRF1表达,其中正常脑组织中TRF1表达高积分构成比为90.00%,良性脑膜瘤的TRF1高积分构成比为66.67%,恶性(间变性)脑膜瘤组为12.50%。经统计分析发现,TRF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成负相关(L=-0.586,P=0.002)。结论TRF1在人脑膜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均有广泛表达,其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水平与其恶性程度呈负相关,TRF1可作为脑膜瘤病理分级及恶性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蛋白70(tumor specific protein 70,SP70)在乳腺肿瘤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意义。方法:乳腺肿瘤患者125例(乳腺癌65例、良性病变6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切片中SP70的表达。ELISA检测120例乳腺肿瘤患者(58例乳腺癌、62例乳腺良性疾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P70蛋白的水平。结果:SP7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55.38%)高于乳腺良性病变(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6,P<0.001)。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P70的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84,P<0.001)。SP70在血清中的敏感性高于CA153(53.45% vs. 44.82%),且血清中SP70和CA153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132,P=0.324),两者联合能够明显提高检测敏感性(84.38%)。结论:检测乳腺肿瘤组织和血液中SP70的表达对其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Galectin-3和骨桥蛋白(OP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IDC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研究100例乳腺IDC和3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Galectin-3、OPN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与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间关系。结果:Galectin-3在乳腺IDC和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强度具有明显差异(2χ=47.814,P=0.000),OPN在二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DC组,Galectin-3表达强度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s=0.300,P=0.002;rs=0.335,P=0.001),与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OPN的表达强度与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s=0.236,P=0.018;rs=0.389,P=0.000;rs=0.404,P=0.000),与年龄、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Galectin-3与OPN的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s=0.266,P=0.007)。结论:Galectin-3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在乳腺病变中检测Galectin-3的表达对病变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高表达Galectin-3、OPN的乳腺IDC具有更高侵袭性和淋巴结转移能力,对二者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使其成为乳腺IDC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1QL1(C1q-like-1)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HCC组织中C1Q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用qRT-PCR及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20对冷冻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1QL1蛋白的表达。结果:80例石蜡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5例(68.8%)HCC组织中C1QL1蛋白呈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8例(10%)C1QL1蛋白呈高表达,两组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C1QL1在HCC中的表达与有无乙肝病史(P=0.021)、肿瘤的大小(P=0.003)、血管侵犯(P=0.003)、TNM分期(P=0.002)及Edmondson分级(P=0.002)相关,而与年龄(P=0.758)、性别(P=0.672)、甲胎蛋白(AFP)(P=0.191)、肿瘤数目(P=0.877)、Child-Pugh分级(P=0.866)、肿瘤包膜完整程度(P=0.238)和肝硬化程度(P=0.316)均无关。qRT-PCR及Western blot 均显示HCC组织中C1QL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1,P<0. 001) 。结论:在HCC组织中,C1QL1蛋白呈高表达,而C1QL1的高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P53蛋白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P53蛋白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83例卵巢上皮肿瘤病人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卵巢上皮肿瘤恶性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交界组及良性组(x^2=3.857、21.776,P〈0.01);恶性组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类型无关(x^2=0.005.P〉0.05);G1、G2级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G3级(x^2=5.154、7.540,P〈0.05);临床Ⅰ、Ⅱ期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x^2=5.236。P〈0.05);P53蛋白阳性病人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P53蛋白阴性的病人(x^2=4.919.P〈0.05)。结论 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对卵巢上皮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及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恶性骨肿瘤中X 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探讨XIAP、Caspase-3 在恶性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5 例恶性骨肿瘤标本及15 例良性骨肿瘤标本分别检测XIAP 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恶性骨肿瘤组织中XIAP 表达的阳性率高于良性骨肿瘤组织(χ2=4.126,P〈0.05);而Caspase-3 表达的阳性率低于良性骨肿瘤组织(χ2=4.778,P〈0.05).恶性骨肿瘤组织中XIAP 与Caspase-3 的表达评分呈负相关(r=-0.352,P〈0.05).结论 XIAP 和Caspase-3 可能与恶性骨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卵巢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检测40例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良性组织20例,交界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15例)的端粒酶TERT蛋白表达状况.结果20例卵巢良性组织中测出端粒酶TERT表达1例,占5%,5例交界性肿瘤组织中,3例(60%)TERT蛋白呈阳性表达,15例恶性肿瘤组织中,14例(93.3%)TERT蛋白呈阳性表达.结论端粒酶TERT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卵巢肿瘤性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早期及晚期恶性上皮肿瘤的血脂水平,探讨血脂变化在卵巢上皮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200例研究对象,按手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100例?早期恶性组和晚期恶性组各50例,收集各组血脂,主要观察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lipoprotein (a)]等血脂指标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相关关系?结果:恶性组TC及HDL-c水平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恶性组LP(a)水平也较良性组有升高的趋势(P=0.061)而LDL-c较良性组有降低趋势(P=0.061)?良性组?早期组及晚期组间TC?HDL-c?LDL-c及LP(a)水平方差分析结果均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其中良性组较早期组的HDL-c水平明显降低(P < 0.001);晚期组较良性组TC?HDL-c?LDL-c明显下降(P值均<0.05),而晚期组LP(a)水平较良性组明显升高(P=0.013);晚期组与早期组相比,两组之间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而只有LP(a)呈升高趋势(P=0.052)?将TC?TG?HDL-c,LDL-c及LP(a)作为自变量,卵巢肿瘤的病变程度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HDL-c(P < 0.01)及LP(a)(P = 0.02)与卵巢肿瘤的发展程度有关,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指南标准分别对其进行赋值后,再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HDL-c(P < 0.01)及LDL-c(P = 0.01)与肿瘤的病变程度有关,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DL-c?LDL-c及LP(a)与卵巢肿瘤的发展程度有关,卵巢恶性肿瘤的期别越晚,HDL-c及LDL-c的值越低,而LP(a)值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黏液囊腺癌(恶性组)、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组)、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良性组)和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Lewis y抗原与IGF-1R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组中Lewis y抗原和IGF-1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交界性组、良性组及正常组(P0.05);低分化组中IGF-1R的表达水平与中、高分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中、高分化3组间Lewis y抗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wis y和IGF-1R在恶性组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具有正相关性(P0.05),且二者存在共定位关系。结论 Lewis y抗原及IGF-1R参与了卵巢浆液性肿瘤由良性向恶性的转化与发展,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在人转移性骨肿瘤、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组织中差异性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集转移性骨肿瘤15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15例、良性骨肿瘤15例,总共45例骨肿瘤标本。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MCP-1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CP-1蛋白的表达水平、Image-Pro Plus(IPP)分析标本中阳性细胞的累积光密度值和阳性表达面积。结果转移性骨肿瘤组MCP-1 mRNA相对表达量(0.862±0.042)高于恶性原发组(0.612±0.051)和良性组(0.171±0.021)(P<0.05)。转移性骨肿瘤组织中MCP-1免疫组化累积光密度(4 532.12±190.02)和阳性面积[(513.32±89.08)μm2]均高于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组[(2 592.11±120.21)、(308.34±79.33)μm2]和良性骨肿瘤组[(551.22±79.12)、(115.91±32.68)μm2],且其在原发恶性组中的表达水平也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 MCP-1在恶性骨肿瘤中高表达,在转移性骨肿瘤表达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人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 ELISA法检测 2 1份卵巢肿瘤组织 (其中恶性 8份、良性 13份 )及 4份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 87.5 0 % ,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的 7.69%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正常卵巢组织阳性率为 2 5 .0 0 % ,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例化疗后复发的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其端粒酶活性呈弱阳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对于卵巢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卵巢上皮癌中p16和p27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16,p27基因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卵巢正常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及38例卵巢癌组织中p16,p27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特征相比较.结果:P16蛋白在卵巢上皮性恶、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70%和83%;P27蛋白在卵巢上皮性恶、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65%和78%,P16和P27蛋白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卵巢正常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在细胞分化程度Ⅰ级的肿瘤中,P16和P27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程度Ⅱ级和Ⅲ级的肿瘤(P〈0.01);在临床分期早期的肿瘤中,P16和P27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晚期的肿瘤(P〈0.01).不伴淋巴转移的P16和P27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转移的蛋白的表达率(P〈0.01).结论:p16,p27基因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密切相关.临床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P16和P27蛋白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多药耐药基因在睾丸恶性肿瘤血睾屏障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睾丸恶性肿瘤血睾屏障产生机制,为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服血睾屏障从而提高化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糖蛋白(P-g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睾丸恶性肿瘤组织P-gp表达部位及强度.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睾丸组织各类细胞间的P-gp表达情况.结果睾丸恶性肿瘤细胞P-gp表达率及程度远低于睾丸肿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gp表达(P<0.01).结论睾丸恶性肿瘤病人存在抗癌药物血睾屏障,其机制为肿瘤间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过量表达P-gp所引起,而非肿瘤细胞自身表达P-gp所引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D44v6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11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比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的表达率明显增高;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不同临床分期及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明显升高(P<0.05).结论 CD44v6可能与卵巢上皮癌的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