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儿童二期梅毒1例。患儿男,2岁9个月,因"掌跖红斑10天,肛周扁平湿疣5天"于2016年4月19日来我科就诊,查TRUST 1∶128,TPPA(+),19s-Ig M-TPPA(+),抗HIV抗体(-),予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65万U,每周1次,连续3周。1年后复查TRUST 1∶2,TPPA 1∶160。母乳传播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感染可能为本例患儿感染梅毒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实验诊断方法,研究HIV与梅毒同时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法(TRUST)和电化学发光法(ECLA)同时检测192例HIV-Ab/P24阳性血清,包括疾控中心免疫印迹(WB)阳性血清77例(实验组),不确定和阴性血清115例(对照组),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中,TPPA阳性36例(18.8%),TRUST阳性27例(14.1%),TPPA与HIV-Ab/P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P0.01);对照组中,TPPA阳性8例(4.2%),TRUST阳性2例(1.0%),TPPA与HIV-Ab/P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5,P0.01)。结论:HIV感染患者,合并感染梅毒的几率很大,且梅毒发作期患者比例高。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3岁。全身红斑、斑块、鳞屑伴瘙痒5个月,头面部脓疱、糜烂1个月。患者既往确诊为艾滋病、梅毒。实验室检查:HIV抗体初筛及确认试验阳性,CD4~+T细胞39 cells/μL,TPPA阳性,TRUST 1∶128;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可见Munro′s微脓疡,棘层肥厚,真皮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诊断:艾滋病;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疮;梅毒。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7岁。全身红斑、丘疹、斑块、鳞屑20天,双足水肿1周,起初以"银屑病"收入院。实验室检查:外周血TPPA(+);TRUST 1∶64(+);HIV(-);脑脊液TPPA(+);TRUST 1∶2(+);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无异常;血生化:白蛋白16.9g/L;尿常规:尿蛋白(3+);24h尿蛋白定量4.61g/24h。最终确诊为二期梅毒、神经梅毒、肾病综合征。予以水剂青霉素针、苄星青霉素针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5.
<正>例1银屑病合并二期梅毒疹误诊1例患者男,24岁,患银屑病多年,皮损时好时坏,经用药治疗后可好转,但反复发作,冬天加重,1月前,皮损再发加重,经抗银屑病药物治疗,未见任何效果。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经咨询医生介绍即到疾控中心抽血检查艾滋病及梅毒,结果 HIV阴性,梅毒RPR 1∶128,TPPA阳性。追问病史,患者为双性恋者,21岁有初次性行为,记不清第一次性行为是跟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5岁。头皮、面部、躯干及四肢斑块并结节3个月。血清TRUST 1∶256(+),TPPA(+)。HIV抗体确诊试验(+)。CD4~+T淋巴细胞:172个/μL。左上臂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增生,真皮浅中层浆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呈苔藓样或结节状浸润。诊断:二期梅毒;艾滋病。予长效青霉素驱梅治疗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后,患者的皮损已消退。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6岁。阴道不规则流血2周。查体:宫颈可见一鹌鹑蛋大小溃疡面,表面渗血;双侧腹股沟无淋巴结肿大;躯干、四肢未见红斑和脱屑。实验室检查:TPPA(+),TRUST 1∶64(+);TP-IgM(+);HIV抗体阴性;HSV-ⅠIgG(+),HSV-ⅡIgG(+),HSV-ⅠIgM(-),HSV-ⅡIgM(-);HSV-ⅡPCR(分泌物)阴性;宫颈溃疡表面分泌物暗视野检查梅毒苍白螺旋体(+);电子阴道镜组织病理检查示:考虑黏膜炎症性改变。诊断:一期梅毒,宫颈硬下疳。予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连用2次,皮损4周后消退,复查TP-IgM转阴。定期复查6个月时,TRUST转阴,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误诊为阴囊湿疹的扁平湿疣。患者男,75岁,因"阴囊扁平丘疹无痛痒2月"就诊。体检:阴囊可见密集紫红色扁平丘疹,部分融合,表面糜烂,肛周可见多个黄豆至花生米大小暗红色、浅红色境界清楚的扁平丘疹。组织病理:鳞状上皮增生伴浅表糜烂,真皮浅层血管扩张,真皮大量单一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TPPA阳性,TRUST 1∶128阳性,HIV阴性。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以及皮肤病理活检,诊断为二期梅毒、扁平湿疣。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4个月.臀部、阴囊、股部红斑1个月.曾于多家医院诊断为尿布皮炎,治疗无效.患儿TPPA阳性,TRUST 1:512,抗梅毒螺旋体IgM阳性.患儿父母均无皮疹,TPPA均阳性,母亲TRUST滴度1:32;父亲TRUST滴度1:64.患儿母亲孕期未进行围产期保健,否认梅毒诊治史,分娩时医院发现母亲血梅毒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0.
以多部位扁平湿疣为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8岁。双侧腋窝、肛周及阴囊赘生物1月余。TRUST阳性1:64,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阳性,HIV阴性。诊断:二期梅毒,扁平湿疣。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治疗,3周后皮损全部消退。  相似文献   

11.
手术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分析在医院进行术前HIV抗体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间本院住院患者进行术前HIV抗体检测,结果阳性者送广西区疾控中心复检确诊。结果17498份血清标本共检出HIV抗体阳性36例,阳性率为0.21%。结论在医院进行术前HIV抗体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4岁。左鼻孔、阴囊起无痛性丘疹、结节2个月。皮肤科检查:左鼻孔见一枚黄豆大丘疹,阴囊根部可见一蚕豆大结节。临床诊断为肿瘤,予手术切除。术前血液常规检查示:TPPA≥1∶2560;TRUST:1∶4;TPAB-ELISA:阳性。阴囊结节活检病理示表皮突增生延长,表皮内可见角化物,真皮浅层可见包含大量浆细胞的炎细胞浸润巢,诊断为二期梅毒。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6岁,面部、四肢、足侧缘斑块、结节2个月,躯干、四肢暗红色斑疹1个月。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内见由泡沫样组织细胞构成的结节状浸润,与表皮间有无浸润带,抗酸菌染色(4+)。足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内见白色泡沫样组织细胞构成的结节状浸润,与表皮间有无浸润带,抗酸菌染色(4+)。躯干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血管周围可见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组织细胞呈泡沫状,抗酸菌染色(2+)。面部皮肤组织涂片,抗酸杆菌阳性(4+)。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TRUST半定量1∶1,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PA)阴性。诊断:瘤型麻风伴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假阳性。于当地疾控中心接受麻风联合化疗(MDT-MB)方案治疗好转,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77岁,胸闷、精神萎靡、嗜睡、双下肢浮肿、纳差、全身乏力,并伴有躯干、四肢鳞屑性红斑,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行胸腔积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查(Tp-IgM-ELISA),结果RPR 1∶64,TPPA(+)和Tp-IgM-ELISA(+).在胸腔积液中可沿用血液方法检查梅毒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P-ELISA作为初筛方法的梅毒逆向筛查程序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各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梅毒筛查者,并收集其标本15378份,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筛选分析。以TPPA为标准,比较各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总符合率,统计TP-ELISA的S/CO值与TPPA阳性结果的相关性。结果:TPPA筛查阳性率为3. 57%,TP-ELISA筛查阳性率为3. 83%,TRUST筛查阳性率为2. 38%。TP-ELISA的灵敏度(98. 9%)明显优于TRUST(64.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TP-ELISA与TRUST特异性与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梅毒筛查时,TP-ELISA与TPPA在梅毒筛查时有较好的一致性(K=0. 945),TRUST与TPPA一致性不明显(K=0. 639)。根据梅毒抗体检测的特点以及实验室TP-ELISA的检测方法,当≤1. 0时,S/CO为阳性, 1. 0时S/CO为阳性。TP-ELISA检测结果的假阳性样本率为75. 00%(54/72),其主要是发生在S/CO值1. 0~2. 99之间。随着TP-ELISA的S/CO的数值增高,TPPA的符合率也依次增加,S/CO 5. 0时,TPPA的阳性率为100%。TRUST的检测阳性样本有13例,患者主要有妇产科正常妊娠8例,口腔科牙周炎3例,心内、呼吸2例。TP-ELISA假阴性6例,其中分布为泌尿科患者3例,骨科患者1例,妇产科患者2例,其被疑为梅毒早期。TP-ELISA假阳性患者72例。结论:TP-ELIS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优于TRUST,有利于梅毒筛查效果,值得临床上大样本筛查。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以斑秃为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男,18岁,因双侧头颞部出现脱发,逐渐蔓延至头顶及枕部1个月就诊。实验室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1∶32。诊断:二期梅毒。经苄星青霉素240万IU肌肉注射1次/周,共3次,3个月后复查RPR 1∶8,5个月后复查RPR 1∶4,头发基本全部长出,未留瘢痕。现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9岁。发热、乏力2个月,全身出现散在红斑、毛囊性丘疹1个月。实验室检查:CD4/CD8:0.19;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RPR)1∶4(+),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HIV抗体(+)。皮损组织病理示:病变以毛囊为中心,其周围可见多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免疫病理(-)。诊断:艾滋病;梅毒;毛囊炎。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32个月。肛门旁扁平丘疹1个月,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滴度1:128;外祖父TPPA阳性、TRUST1:128,父母TRUST、TPPA检查均阴性,诊断为获得性二期梅毒(肛周扁平湿疣)。幼儿梅毒除了胎传以外,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染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老年梅毒患者的血清学检验资料,探讨老年患者梅毒的血清学特征,为临床老年梅毒的检测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第四军区大学西京皮肤医院门诊通过梅毒血清学检验首次考虑为梅毒、年龄≥60岁老年患者1 38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并进行总结。结果男性769例(55.40%)多于女性619例(44.60%),以60~64岁年龄段居多。患者来源于门诊1 173例,来源于住院患者215例。868例(62.54%)的患者是因住院或术前发现,主动就诊率低。1 388例患者中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阴性患者402例(28.96%),TRUST滴度1∶8患者比例高于滴度≥1∶8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77例(41.57%)患者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阳性15例(2.60%)。431例(31.05%)患者定期复查,其中经过规范驱梅治疗并随访2年及以上者达92例,TRUST滴度不变者76例(82.61%),TRUST转阴4例(4.35%), TRUST滴度下降4倍及以上者10例(10.87%),TRUST滴度上升4倍及以上者2例(2.17%)。86例(6.20%)患者行脑脊液的TRUST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检测,两者均阴性57例(66.28%),TRUST阴性TPPA阳性17例(19.77%),TRUST阳性TPPA阳性12例(13.75%),临床最后诊断为神经梅毒31例(36.05%)。结论老年梅毒患者以TRUST低滴度为主,随访后发现滴度不变者最多,考虑此类患者就诊时即为血清固定梅毒患者。老年患者主动就诊率低,多为术前筛查发现,定期复诊率、脑脊液检查率均较低,临床医师应重视老年患者梅毒及神经梅毒的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可出现TRUST生物学假阳性的疾病和血清学特点,为试剂改进和结果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21 560例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对于TRUST假阳性患者所患疾病进行总结,并与梅毒患者进行对比。结果TRUST生物学假阳性病例共计152例,平均滴度(1∶1.22)±(1∶1.69),以脑部病变及肿瘤为主。门诊梅毒患者190例,TRUST平均滴度(1∶14.45)±(1∶4.85)。结论TRUST生物学假阳性的疾病以脑部病变和肿瘤为主,且滴度明显低于梅毒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