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牙冠延长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患者的31个牙体缺损延伸至龈下3.0 mm以上患牙行改良牙冠延长术,术后1、3、9、15个月随访,比较患牙术前后的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松动度(TM).结果:31个患牙术后1,3,9,15个月的PD、BI、PLI、TM较术前改善明显(均为P<0.05);术后无松动、牙龈健康、龈缘协调;修复体稳定;患者自诉功能良好,疗效满意.结论:改良牙冠延长术可作为常规牙冠延长术不足的一种弥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式牙冠延长术保存斜折上中切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收治的因外伤致上中切牙斜折断端位于龈下的患者9例(12颗患牙),行改良式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2个月进行修复治疗,以恢复美观和功能。检查并记录术前及修复后6个月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和牙齿松动度(M)。结果修复后6个月12颗患牙均未出现松动;11颗患牙PD为2~3mm,仅1颗患牙修复后PD仍为4mm;所有患牙均BI≤3。患者对修复后6个月的美观效果及功能均全部满意,美观和功能VAS平均值分别为9.75和9.50。结论改良式牙冠延长术可恢复丧失的生物学宽度,扩大常规牙冠延长术适应证,保留更多斜折的上中切牙。  相似文献   

3.
牙冠延长术在正畸治疗后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宦泓  吴燕平  周艳  吴昱卓  叶俊  郭忠军 《口腔医学》2009,29(10):559-560
目的介绍牙冠延长术在正畸治疗后期的临床应用,探讨并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正畸治疗后期牙龈增生、临床冠短、牙龈型露龈笑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牙冠延长术、牙龈切除术,评价术后1年半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年半的成功率94.12%,对照组成功率为64.71%,观察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严格掌握好适应证,牙冠延长术在正畸治疗后期的临床应用,有助于恢复牙周组织健康并改善前牙美观,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追踪。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个别腭侧倾斜上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36颗腭侧倾斜的上颌前牙,21颗采用单纯切龈后冠修复,15颗采用切龈翻瓣去骨后冠修复。修复后6个月、2年随访,检查冠颈缘适合性、龈缘协调性,回访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价,评价患牙牙周健康状况,包括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牙齿松动度。结果 36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及2年复诊检查,患者对术牙功能的主观评价均满意,临床检查36个烤瓷冠的颈缘适合性好,龈缘协调性均满意,术牙均无松动。21颗单纯切龈后冠修复的患牙(χ2=0.43,P〉0.05)和15颗切龈翻瓣去骨后冠修复的患牙(χ2=1.45,P〉0.05)牙龈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切龈后冠修复的患牙(F=2.98,P〉0.05)和切龈翻瓣去骨后冠修复的患牙(F=1.52,P〉0.05)牙周探诊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个别腭侧倾斜上前牙美容修复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上前牙残根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1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门诊收治的上前牙残根患者11例(共15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6周进行桩核冠修复,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 牙冠延长术后1~2周,11例患者术区牙龈均无出血、溢脓,部分患牙牙龈组织稍红肿;术后6周,所有患牙牙龈组织基本不红肿,患牙无松动。龈缘至断端的距离测量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冠修复后1个月,有1颗上侧切牙邻面有黏结剂,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经过处理去除黏结剂,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牙线,1个月后炎症消退;其余l4颗患牙经1年观察,龈缘位置正常,修复体与软组织协调,冠边缘密合,稳固无松动,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牙冠延长术是保留上前牙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扩大了桩冠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骨刀在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超声骨刀对20例患者的30颗患牙作牙冠延长术,检测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患牙龈沟出血指数、缺损最低处探诊深度。结果:30颗患牙在观察期内均获得良好效果,患牙达到桩冠修复的条件。结论:超声骨刀应用于牙冠延长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技术细节的改良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因龋坏、外伤等原因所致的全部或部分牙根根面位于龈下的残根或残冠患者34例(患牙38颗),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治疗,术中采用改良球钻、EX-21EF车针等技术细节处理,术后6周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26颗患牙评价为满意,占68.4%;7颗基本满意,占18.4%;5颗不满意,占13.2%,其中2颗患牙邻面暴露不佳,1颗患牙根分叉区断面暴露不佳,2颗患牙龈缘与邻牙明显不协调。结论 使用改良球钻和EX-21EF车针可提高牙冠延长术中去骨效率和效果;行内斜切口、去除游离牙龈后,测量并记录切端牙体组织至龈缘距离,此距离增加3 mm即为预期去骨位置,该方法简单可靠,对术前断面位于龈上或龈下的患牙均适用;缝合后再用高频电刀切除和修整腭侧龈瓣,可使龈瓣更准确地复位于预期位置。  相似文献   

8.
牙冠延长术保存冠缺损达龈下患牙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冠缺损达龈下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后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62颗冠缺损达龈下1.5~4mm、松动度(MD)≤Ⅰ度、冠根比例协调的患牙,采用翻瓣联合骨切除的方法行牙冠延长术,术后4周常规修复,随访1a。分别记录手术前后不同阶段的M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缺损最深位点处的探诊深度(PD);并将46颗前牙按术前的PD值分为浅缺损组(<2.5mm)和深缺损组(2.5~4mm)。所得数据用t检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52颗患牙取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为83.9%。(2)PD和SBI有明显改善(P<0.01),但MD有增大趋势(P<0.01)。(3)两组前牙的MD在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修复后1年深缺损组的MD明显高于浅缺损组(P<0.01),且术后各阶段的MD与术前的PD呈显著相关(r=0.489,0.526,0.531,P<0.01)。结论:牙冠延长术能在保证生物学宽度的条件下,对冠缺损达龈下患牙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术后MD有增大趋势,且与术前的PD密切相关,故选择适应证时宜慎重。  相似文献   

9.
牙冠延长术是近年来临床研究和推广的热门课题。临床上经常遇到因龋病、冠折等原因造成龈上牙体组织过短,给冠修复带来困难;如果冠边缘延伸至龈下过深,侵犯了生物学宽度,则易引起牙周问题。牙冠延长术利用生物学宽度的原理,应用翻瓣术联合牙槽骨修整的方法,延长牙冠或暴露龈下的牙体断端,其重点在于切除牙龈的同时,去除部分牙槽骨,以便在更根方的位置重建健康的牙周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治疗前牙不良冠修复所致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前牙冠修复所致牙周病患者共105颗患牙,均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后再行冠修复,观察不同时段临床冠长度的变化,记录各相关牙周指数并进行分析,评估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短期内临床冠长度增加效果确切,治疗组术后的各项牙周指数均优于术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1年的观察期内保持相对稳定(P>0.05);全冠修复体的固位良好,边缘密合,龈缘与冠缘的位置关系相对稳定。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有利于不良冠修复所致牙周病的治疗,且冠延长术解决了生物学宽度的问题,确保了牙周健康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1.
对缺损至龈下但尚有保留价值的残根可以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目前,牙冠延长术和正畸牵引术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就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术的特点及二者在保留残根治疗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正畸牵引与冠延长术后桩冠修复前牙龈下根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颗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外伤前牙进行正畸牵引至平龈后行冠延长术,分别记录术前、桩冠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M),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前、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PD、SBI、TM值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在修复前明显增加,但随时间延长逐渐稳定。结论:正畸牵引与冠延长术、桩冠修复外伤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患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上前牙残根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1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门诊收治的上前牙残根患者11例(共15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6周进行桩核冠修复,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牙冠延长术后1~2周,11例患者术区牙龈均无出血、溢脓,部分患牙牙龈组织稍红肿;术后6周,所有患牙牙龈组织基本不红肿,患牙无松动。龈缘至断端的距离测量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修复后1个月,有1颗上侧切牙邻面有黏结剂,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经过处理去除黏结剂,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牙线,1个月后炎症消退;其余l4颗患牙经1年观察,龈缘位置正常,修复体与软组织协调,冠边缘密合,稳固无松动,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牙冠延长术是保留上前牙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扩大了桩冠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与牙龈切除术用于残根残冠桩冠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2008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因外伤或龋坏致患牙断面达龈下的患者50例(58颗患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30颗牙)与牙冠延长术(28颗牙)完全暴露断面,6周后行常规桩冠修复,评价两组在术后2周的疗效及桩冠修复后6个月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术后2周,牙冠延长术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牙龈切除术组总有效率为71.43%(2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桩冠修复后6个月,牙冠延长术组总有效率为93.33%,牙龈切除术组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能有效恢复患牙生物学宽度,有利于修复后牙周健康的维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不同牙根暴露量的牙冠延长术对不同牙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沈阳市口腔医院拟行牙冠延长术的患者122例,共148颗患牙(前牙68颗、前磨牙48颗和磨牙32颗).各牙位根据牙冠延长术中牙根暴露量(3或4 mm)随机等分.检查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并进行比较.结果 牙冠延长术中牙根暴露量为3 mm时,术后各患牙均未出现松动,在术后1个月时均出现牙龈出血,术后6个月和1年牙龈出血得到改善;牙根暴露量为4 mm时,术后1个月前牙出现松动,在术后6个月及1年恢复稳定,前磨牙和磨牙在术后均未出现松动.所有患牙的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在治疗后均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 术中牙根暴露3 mm和4mm远期疗效均满意;为了获得更多的临床牙冠实现更好的修复条件,暴露牙根最好在4mm左右;而考虑到前牙美观问题,建议在前牙区术中牙根暴露量最好控制在3 mm以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龈下残根正畸牵引后桩冠修复可行性。方法    2007—2009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门诊转诊至正畸科的严重牙体缺损病例12例(12颗牙),其龈下残根(牙根长度足够)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先行纤维桩树脂桩核修复,在树脂核上黏接正畸托槽,使托槽尽量靠近龈方,在残根近远中4~6颗牙(每侧2~3颗牙)上黏接托槽,将一段长度适中的镍钛弓丝结扎固定在托槽上,利用弓丝的弹性形变复位达到牵引残根的作用。按桩冠要求制备基牙,修整桩核,制备烤瓷冠,使修复后的烤瓷冠边缘与根面缺损区边缘完全密合,完成修复。 结果    修复2年后桩冠修复体仍然固位稳定,根冠边缘密合,无松动、叩痛,牙龈无明显增生、炎症,牙周组织健康。X线检查根尖周围组织正常,无根尖周阴影,根尖周牙周膜连续,无骨质吸收,无牙槽骨吸收,牙根无复发回缩。 结论    龈下残根经正畸牵引后行桩冠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龈-牙性露龈笑及龈缘不齐患者行牙冠延长术后的美学效果。方法对53例龈-牙性露龈笑或龈缘不齐患者共285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用龈缘顶点水平(gingival zenith level,GZL)及微笑线水平评价治疗前后美学效果,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满意度。结果牙冠延长术后,患牙GZL均达到美学标准,微笑线水平符合Ⅱ、Ⅲ类美学标准,患者对牙龈美学满意度有显著性提高。结论通过正确选择适应证及精细的手术操作,龈-牙性露龈笑及龈缘不齐可通过牙冠延长术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埋伏牙牵引失败的原因及埋伏牙再植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矫治的20颗埋伏阻生前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失败原因. 结果:20颗埋伏牙中,1颗自行萌出,2颗牵引失败,牵引失败的病例行埋伏牙再植手术获得成功. 结论:明确诊断,合适的牵引时机,减少手术创伤可以提高埋伏牙牵引成功率;埋伏牙根管治疗术后即刻再植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种植钉辅助正畸加力牵引上前牙龈下残根,评价其使用效果。方法选择上前牙冠折病例18例,前牙10例,前磨牙8例。在需要牵引的牙齿附近植入2颗彼此平行的微种植钉,用树脂粘接托槽,将片段弓固定在托槽上,牵引龈下残根。结果所有患牙断端均达到龈缘上1mm以上,向移动距离为2.8~4.3mm。15例合格,3例修复体松动达Ⅱ度,判定为不合格。结论利用正畸方法牵引龈下牙根,再行桩冠修复,可有效地解决前牙美观的问题,这种方法不需要以邻牙或对牙作为支抗,能有效避免支抗牙移位或支抗丧失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在外伤前牙牙冠过短或缺损至龈下的患牙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伤后松动度≤Ⅰ度,牙冠折断至龈下≥3 mm的前牙52颗,对患牙完成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翻瓣联合骨切除的方法及根向复位瓣手术行牙冠延长术,术后4~6周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常规桩核冠修复。结果:所有患牙术后获得足够的临床冠长度,残根断端产生有效的箍效应。术后对患牙进行跟踪随访,患牙龈缘色泽正常、高度与邻牙相协调、全冠边缘密合。患者对患牙的功能、美观满意。结论:牙冠延长术对于外伤前牙的成功修复有重要意义,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手术的细节及修复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