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产后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方法24例产后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于人院后第1天及介入溶栓治疗后3、9d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并观察hs—CRP水平变化。结果人院后第1天血清hs—CRP为(37.2±2.4)mg/L,溶栓后3d为(18.5±1.7)mg/L,溶栓后9d为(5.3±0.7)mg/L。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hs—CRP含量变化为静脉窦血栓形成程度提供了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uralVenousSimusThrombosis,DVST)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特殊少见类型,其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较多,无特异性,诊断困难。近年来,随着CT、MRI的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已大大提高,尤其是MRI以其高敏感性、准确性、无创性及简便易行、费用低而被用于此病的诊断随访观察中,从而能帮助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对22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CVST患者中男5例,女17例,发病年龄21~71岁,急性起病13例,亚急性起病9例,首发症状以头痛多见,其次为发热、意识障碍、肢体无力、抽搐及视力障碍,其中2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2例中DSA检查1例、头颅MRV检查21例,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者12例,以上矢状窦受累最常见,发病原因以分娩最常见,其它原因有口服避孕药、炎症、外伤、贫血等,22例中基本痊愈21例。结论 CVST以女性多见,首发症状以头痛多见,发病原因以分娩常见,可伴发躯体静脉血栓形成,多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MRV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障碍伴颅内压升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0.5%-0.1%,颅内静脉窦血栓好发于年轻女性,一旦明确诊断,立即给予抗凝、溶栓及对症处理,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上较少见。其病因多、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临床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现将近年来诊治的8例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其诊疗方法。方法自2006年4月至2011年1月,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共收治9例年龄在12~73岁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9例患者均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同时给予降颅压、抗感染、抗癫痫等对因、对症治疗,并分析病因、临床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结果引起CVST的病因为凝血机制障碍3例;口服避孕药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感染1例;病因不明2例。CVST患者多以头痛、恶心呕吐、颅高压综合征、癫痫、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静脉窦闭塞和脑实质损害征象。治疗后,9例患者中治愈6例;1例失明;1例介入治疗后痊愈;死亡1例。结论 CVST患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神经影像学检查配合腰穿有助于临床确诊,抗凝、介入溶栓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起病形式、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及治疗结果,并分析静脉用药及颈动脉用药疗效。结果患者多亚急性起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多为高颅压综合征,脑脊液压力多数升高,影像学表现静脉血流减慢、闭塞,脱水、抗凝治疗疗效佳,颈动脉用药优于静脉用药。结论在高危因素存在下,出现高颅压症状,精神症状、肢体瘫痪等,应考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早行血管检查(MRV或DSA),诊断明确后早期应用溶栓治疗,特别是颈内动脉用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40例患者均给予尿激酶50万U双侧颈内动脉交替注射,10次一疗程,之后给予华法令抗凝治疗3~6个月。颅压高者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炎治疗。结果 40例中29例基本治愈,7例明显好转,4例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癫或智能障碍。结论有临床症状及CT间接征象者,应行MRI或DSA等检查。CVST主要给予抗凝和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期间注意凝血机制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静脉窦血栓形成,而静脉窦血栓形成很罕见,按病变性质分为非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和炎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近年随着高分辨放射影像技术的应用,使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笔者复习了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对1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乙烯雌酚是人工合成的雌激素,是妇科疾病的常用药物,主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及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因具有易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特点,易导致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但同时发生两个系统静脉血栓形成不多见。我科于2007年2月16日收治1例16岁女性患者,因患子宫功能性出血服用乙烯  相似文献   

11.
刘虹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417-418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5例CVST患者的临床诊治及转归资料。结果15例均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早期诊断,有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例死亡其余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CVST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且缺乏特异性,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因此,关注患者是否存在CVST发生的高危因素,尽早行头颅CT、MR/、MRA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地抗凝治疗,并纠正病因、控制症状等治疗,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8例CVST患者。结果 4例痊愈,4例死亡,其中1例二次妊娠均患CVST,痊愈。结论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妊娠期及产褥期一种特殊类型的,少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与产次无明显关系。孕晚期及产褥期易发病,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者易发病,如重视影像学表现,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MRI),将明显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变化。方法对12例孕产妇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CVST患者中孕晚期1例,产褥期11例;剖宫产7例,自然分娩4例;头MRI4-MRV检查明确诊断9例,DSA明确诊断3例。结论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发生于剖宫产后及合并妊娠高血压、子痫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与MRV检查的联合使用诊断准确性高,抗凝治疗疗效确切,重症患者可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围生期5例,2例为肾病综合征急性期,1例合并副鼻窦炎,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例有明确的乳突炎史,1例有中耳炎史,2例有颅外伤史;临床表现丰富多样,颅高压为其主要症状;CT表现普遍性脑水肿,脑室变小;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可显示颅内静脉窦病变的部位及范围。采用降颅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例痊愈,4例好转,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结论围生期高发,血液成分改变、感染与本病发生有关;影像学检查为确诊该病主要手段;联合使用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CVST值得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1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 ,病因很多。近年来 ,随着磁共振成像 (MRI)的应用 ,本病已能获得早期诊断。积极的抗炎、脱水、激素及改善脑功能等治疗为以往处理此类病人的原则 ,我们在上述原则处理时 ,加用尿激酶局部给药溶栓治疗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6例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为 2 0~ 2 9岁 3例 ,30~ 4 0岁 3例。病程 1周以内 1例 ,1周~ 1月 3例 ,1月~ 4月 2例。主要症状 :头痛 6例 ,恶心呕吐 5例 ,肢体无力 5例 ,抽搐 5例 ,意识障碍 2例 ,肢体麻木 2例 ,发热 1例。查体 :双眼球外展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减少误诊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住院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10例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确诊前有6例发生误诊,误诊率高达50%。10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者8例,阳性率80%。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的患者,均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治疗,8例好转,2例无明显改变,2例死亡。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仍为常规,安全且有效的方法。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认识。方法总结1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检查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误诊误治,对无明确原因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者,头颅CT、MRI仍无阳性发现,要及时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加深对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2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年龄、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结果 2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1;年龄自16岁到61岁;临床症状以头痛最为常见,可伴发呕吐、视乳头水肿、癫痫、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动眼神经麻痹等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及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可采用MRV/DSA/CTV,血栓累及侧窦、上矢状窦最常见,且常合并累及多个静脉/静脉窦;经抗凝、降颅压、对症等治疗,有 20例症状缓解,复查提示原来血栓形成的静脉/静脉窦不同程度的再通; 2例病情加重,其中1例死亡.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多种,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随着磁共振MRV、CTA、DSA的应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已不是难题,且治疗效果较好;另外神经介入治疗值得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20.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①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以青年女性多见;②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③诱发因素有分娩、妊娠、炎性反应、口服避孕药、外伤等;④早期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发作,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⑤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梗死。结论熟悉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起病方式,临床特状,利于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