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它们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如果说相对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那么,量子力学的创立则标志着人类对物质运动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人到了微观世界.量子力学的创立经历了从旧量子论到量子力学的近30年的发展历程,量子力学创立以前的量子学说统称为旧量子论,它主要包括: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量子力学是二十世纪创立的最伟大的物理成果之一,是不同国籍的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文章较全面地梳理了近代四位杰出的中国学者的历史性贡献:研究了X射线K线系与化学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验证了康普顿(Compton)效应;测定了普朗克常数h的数值;把新诞生的量子力学成功地应用于分子现象等。他们的重要成就对于量子力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梳理和研究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贡献,可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向世人昭示他们的历史贡献,对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量子力学创立史上电子自旋假设案例的分析,阐明类比思维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作用,既肯定了这一思维方法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指出它在逻辑上尚存的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Maflab软件是重要的数值软件,本文通过此平台,在量子力学课程中,以一个量子力学问题为例子,结合数值方法,组织学生对一些量子力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并把模拟的结果和解析结果作对比,加深了学生对量子力学问题的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量子力学创立史上电子自旋假设案例的分析,阐明类比思维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作用,既肯定了这一思维方法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指出它在逻辑上尚存的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量子力学发展史,考察了现有各种量子力学解释和表象的内在联系和主要问题,论证了现有的大部分解释和表象都是从分析力学的各种形式出发构造的,缺少一个类似牛顿质点力学的量子对应物;赵国求先生创立的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不仅澄清了波函数的几率解释所笼罩的哥本哈根迷雾,而且分析了质点模型在不同物理理论中的认识论意义,采用康普顿物质波重新构造了牛顿质点力学的量子对应物。  相似文献   

7.
海森伯(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因创立量子力学和应用该理论发现氢的同素异形体,获得了193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25年,海森伯(右图)利用矩阵代数,建立了一套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这就是量子理论中的矩阵力学。7月29日,他写成了《关于解释运动学和力学的量子理论》,标志着量子力学的正式创立,这一天也被称为“量子力学诞生日”。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经典力学规律不可能正确地应用于原子中的高速运动,需要用新的思想来解释原子和分子中的微观过程。海森伯从一些可直接观察的物理量出发,用数学中的矩阵,将光谱学中的频率、强度和极化…  相似文献   

8.
1932年—海森伯海森伯(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因创立量子力学和应用该理论发现氢的同素异形体,获得了193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25年,海森伯(右图)利用矩阵代数,建立了一套量子力学理论体系,这就是量子理论中的矩阵力学。7月29日,他写成了《关于解释运动学和力学的量子理论》,标志着量子力学的正式创立,这一天也被称为“量子力学诞生日”。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经典力学规律不可能正确地应用于原子中的高速运动,需要用新的思想来解释原子和分子中的微观过程。海森伯从一些可直接观察的物理量出发,用数学中的矩阵,将光谱学中的频…  相似文献   

9.
谭静 《课外阅读》2006,(10):42-43
爱因斯坦的否定爱因斯坦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创立了相对论,并发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爱因斯坦虽然在量子力学初创阶段,成为第一位率先站出来支持并予以发展的大科学家,但其后不久,他对待量子力学的思想却倒退僵化起来。结果使众多科学家在他对量子力学成功探索的引导下,纷纷投身量子力学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之时,他却从1925年开始走向自己的反面,成为量子力学的顽固反对者。这一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继爱因斯坦之后众多科学家探索量子力学的成就的基础上,找到了反映量子波粒二象性事实的“…  相似文献   

10.
一、小组合作的定义和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在本文中所指的合作学习是指把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完成某个学习任务为目标所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合作学习理论是由John Deway和Herbort Thelan于19世纪初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