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沙棘种和亚种籽及油的生化成份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itz.  K 忻耀年 《沙棘》1996,9(1):32-34
对取自青海产的西藏沙棘、肋果沙棘、中国沙棘和中亚沙棘种籽及由其制得的油进行了油含量及生化成份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沙棘种子在油脂、蛋白质、油中必需脂肪酸人记号是、V-E和总植物甾醇含量方面的均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沙棘果汁油沙棘果渣油和沙棘种子油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俊旺  魏彩云 《沙棘》1994,7(4):24-27
综合分析沙棘果汁油、沙棘果渣油和沙棘种子油在理化指标和生化成分上的差异发现,沙棘果汁油与沙棘果渣油的生化成分基本相同。在理化指标(除碘价外)方面三者差异不大,沙棘种子油的碘价明显偏高。在生化成分方面,抄棘果渣油和沙棘果汁油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远高于沙棘种子油,三者V—E的含量近似,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沙棘果汁油和沙棘果渣油主要是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沙棘种子油主要是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皂化物方面,果汁油中含有豆甾醇类和谷甾醇类化合物,种子油中不含谷甾醇,仅含一种豆甾醇。  相似文献   

3.
郭俊旺  魏彩云 《沙棘》1995,8(2):27-33
通过分析沙棘油与常见植物油在理化指标及生化成分上的区别,继而讨论了利于脂肪酸组成进行鉴定的方法,分别探讨了沙棘果汁油与沙棘种子油的鉴别,提出了对混有月桂酸类油脂,棕榈酸类油脂、油酸及亚油酸类油脂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沙棘属人工林植物发生大范围早衰甚至死亡现象,严重制约了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发挥,已引起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我国现有沙棘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对近年来我国沙棘属植物的更新复壮方式、抗逆性、海拔适应性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明确我国沙棘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提出了今后我国沙棘属植物的3个研究方向:(1)保护现有我国野生沙棘资源,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保存库;(2)加强隐蔽性强的致衰因子的相关研究;(3)考虑地理生态型的因素,将种源选择与优株选育相结合。通过以上研究为充分保护并利用现存的中国沙棘天然资源,合理地开展遗传改良,培育优质、高产及功能性的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哲民 《沙棘》2004,17(4):38-41
沙棘原料质量是构成沙棘高品位产品的先决条件。沙棘果油与籽油品质及其使用效果有着很大的差异,沙棘果汁变味与原色褐变是采果榨汁工艺造成的。经过分析,对沙棘上述问题及药用研制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沙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繁 《沙棘》2009,22(3):37-39
本文就近年来沙棘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沙棘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繁 《沙棘》2009,22(2):8-10
本文就近年来沙棘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沙棘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沙棘研究概述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齐虹凌  于泽源  李兴国 《沙棘》2005,18(2):37-41
综述了沙棘属植物资源的起源与分类,资源与分布,育种与遗传改良及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生态效益以及沙棘的应用价值等方面的意义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及其萃取沙棘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红霞  申林 《沙棘》2002,15(2):28-30
以沙棘籽和沙棘果皮为原料,以无毒,易得,价廉的CO2为萃取剂,采用超临界萃取方法,提取出质量高,无残留溶剂的沙棘籽油(常温下是液体)和沙棘果皮油(常温下是固体)。通过对原料粒度,萃承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剂CO2流量不同条件的实验,获得较佳的工艺参数。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0.
对沙棘油品质评定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忻耀年 《沙棘》1994,7(3):34-35
近来看到几篇有关沙棘制油生产线投产及产品品质方面的文章及通讯,觉得有必要根据近年来笔者在沙棘制油及产品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推算,对目前评价沙棘油生产线先进程度的标准及如何评价沙棘油品质高低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