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两块布置不同钢筋间距的秸秆混凝土墙板进行了横向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对墙板破坏过程及形态、抗弯极限承载力、荷载-挠度曲线、秸秆混凝土荷载-应变曲线,以及板内钢筋荷载-应变曲线等试验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配筋率对墙板的抗弯刚度、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态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5块装配式发泡混凝土复合夹芯墙板的受弯试验,研究板内配筋、内外页板厚、夹芯层厚、板端保护层构造对夹芯墙板试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及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夹芯墙板试件受平面外荷载作用下均表现为受弯破坏;随着板内受力筋直径增大,墙板的受弯承载力和延性显著增强;同样板厚下,增大夹芯层厚度,有助于提升板的延性,但会降低其受弯承载力;板端夹芯层保护层构造可减弱板的层间滑移,提升其组合程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钢丝网架混凝土夹芯墙板作为一种轻质、高强、施工便捷的构件已广泛应用于多层住宅和办公楼,研究该类墙板的受力性能可有效确保其结构使用安全。文章选用三种代表性的计算方法对该类墙板的轴压承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厚比对墙板受压性能影响较大,当墙板高厚比超过25时,现有的理论不再适用于轴压承载力计算;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对比可知,采用国家规范GB 50010—2010和GB 50003—2011中公式计算所得的极限承载力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值在0.75~1.3之间,离散性较大且偏于不安全,不适于钢丝网架墙板的承载力分析;根据ACI 318—11推荐公式计算所得的极限承载力结果与试验极限荷载的比值在0.7~0.9之间,安全储备较高,可作为该类墙板的结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强冷弯型钢骨架墙体立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8根550 MPa高强冷弯型钢骨架墙体立柱进行了足尺轴压试验研究,其中,双面覆板(带肋钢板 石膏板)墙体立柱6根,单面覆带肋钢板墙体立柱6根,无板墙体立柱6根.通过试验得到了各类墙体立柱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覆板墙体,墙板对立柱提供了很好的约束作用,大大提高了立柱的轴压承载力;对于无板墙体,拉条起到了弹性支撑的作用,有效提高了立柱的极限承载力.最后,给出了各类墙体立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建议值,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速成墙板的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速成墙板的受力性能,为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试验数据,进行了未灌混凝土墙板(SGB)和灌混凝土墙板(HSGB)的抗剪承载力试验.试验表明:未灌混凝土墙板抗剪承载力明显低于灌混凝土墙板,在抗震设防地区必须利用灌混凝土墙板的方案进行工程设计;墙板的轴向应力直接影响其抗剪承载力.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抗剪计算公式,以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临界剪切裂缝理论,提出FRP筋混凝土板冲切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该方法考虑拉伸刚化效应的混凝土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利用截面分析法确定FRP筋受弯构件的弯矩-曲率关系. 根据混凝土板的变形假定、弯矩-曲率关系以及板的平衡方程,确定FRP筋混凝土板的需求曲线. 收集文献中试验数据对该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并将其与其他计算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强度与柱头尺寸的增加,FRP筋板承载力名义应力相应降低,混凝土板的延性呈现增长趋势;随着配筋率与厚度的增加,板冲切承载力的名义应力增大,配筋率与厚度的增加会导致板延性降低,因此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板厚与配筋率对FRP筋混凝土板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采用钢筋焊接网的两跨混凝土单向板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研究,该单向板支座处板底钢筋弯起,不同于国标图集中推荐的搭接方法.研究表明,楼板底部钢筋支座位置弯起对单向板的承载力没有影响,试验承载力高于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8.
节能复合墙板的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复合墙板是由两块钢筋混凝土面板和聚苯板芯层通过斜钢丝可靠连接的复合板,具有较高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而且强度重量比高。复合墙板内混凝土面板的配筋率、洞口尺寸等参数均对复合墙板的抗弯极限承载力有影响。本文对4块复合墙板的足尺模型进行板面法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并与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内二者较为一致,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但混凝土开裂后,二者偏差较大,需要对有限元数值模型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T形件连接中端板加劲肋的性能及对节点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对3组无加劲和6组不同形状和厚度的加劲T形件试件进行了单向加载试验研究. 对节点承载力、端板相对变形、加劲肋和端板上的应变进行了测量,获得了荷载 位移曲线和关键部位的荷载-应变曲线. 考察了不同形状和不同厚度加劲肋对节点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给出了加劲肋的设计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工程中常用的端板加劲肋强度和刚度过低,达不到预想的加劲肋效果,而设计的加劲肋能够很好地满足规范所隐含的加劲肋使端板外伸部分由一边固支三边自由板变为两相邻边固支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板的极限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准确地确定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在塑性铰线理论基础上,考虑薄膜效应的影响,提出板的破坏准则,利用板块平衡法对板的极限承载力和位移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与试验极限位移相比,计算极限位移值相对保守.通过力学分析,解释了在相同挠度下方板极限承载力小于矩形板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1.
运用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方法研究长江流域的消费函数。基于10省(市)1981—2003年的宏观消费与收入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消费与收入存在显著的面板协整关系,边际消费倾向也非常稳定,稳定在0.7—0.85之间。为此,应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2.
等离子体显示器存储控制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等离子体显示器是一种大面积,高清晰度的平板显示器,适合于在高清晰度电视和各类显示终端中使用。介绍了等离子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和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电路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期刊版面的总体设计构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复合材料壁板热颤振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壁板颤振是发生在高速飞行器上的一种典型的超音速气动弹性现象。在超音速飞行器的设计中,由于气动加热效应相当剧烈,考虑热效应的壁板颤振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气动弹性问题。文中采用von Karman大变形应变一位移关系、气动叻活塞理论以及准定常热应力理论建立了考虑热效应的复合材料壁板颤振的气动弹性力学模型。使用计及壁板横向剪切效应的三结点三角形Mindlin板单元(MIN3单元)推导出考虑热效应的颤振有限元方程,并给出了在频域和时域求解其颤振方程的方法。分别对一个矩形复合材料壁板和梯形复合材料壁板,计算出壁板的颤振边界并分析了温度对壁板颤振边界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5--2011年度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指标面板聚类进行地域分类,然后运用面板协整和面板模型估计理论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按东、中、西分类不是最合理的分类方法,另外发现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两个变量都为一阶单整变量,且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显著性水平较低。分别对3个地区做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经济增长是交通运输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冷却顶板辐射供冷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MATLAB计算程序,分析了冷却顶板的各参数对冷却顶板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要影响制造费用的是:管间距、面板材料、管材。可用价格低廉的铁管代替铜管以及可用铁板取代昂贵的铝板。该研究对冷却顶板的生产、设计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冷却顶板空调系统热工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冷却顶板辐射供冷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NATLAB计算程序,分析了冷却顶板的各参数对冷却顶板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要影响制造费用的是:管间距、面板材料、管材。可用价格低廉的铁管代替铜管以及可用铁板取代昂贵的铝板。该研究对冷却顶板的生产、设计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典型墙板试验记录,提出了应用细胞自动机技术直接预测面外均布荷载下砌体墙板破坏模式的方法,其中一个传递函数被用来模拟边界效应向墙板内各个区域的传递和效应,由此产生了基础墙板和新墙板内各个区域的状态值,进而应用所建议的准则匹配两墙板内的类似区域,最后以两墙板的类似区域和基础墙板的试验破坏模式为依据,鉴别出新墙板的破坏区域,预测出新墙板的接近试验结果的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帆板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对风扇转速的控制来调节风力的大小,实现对帆板转角角度的改变。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系统组成和软件系统的主流程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阵列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了控制台软件的实现方案。根据实际系统的需求分析确定了本方案的功能结构模块、操作流程和数据层次结构,并且分析总结了在控制台实现中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