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吴勇娟  刘莉  刘忠惠 《农垦医学》2002,24(5):377-378
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搭桥的血管一般采用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 ,其目的是改善心脏供血通畅 ,保证心肌供血正常。CABG术后病情变化凶险 ,而手术后良好的监护工作 ,是促进疾病愈合、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我院自 1 997年 1月至 1 999年 1 1月共完成 5 3例 ,近期效果满意。现将术后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3例中男性 49例 ,女性 4例 ,年龄 3 3~ 69岁 ,平均 5 6.7岁 ,95 %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合并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8例 ,84.9%的病人心绞痛 (CCSIII~IV级 )。除 2例非体外循环下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有症状、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后进行CABG手术。所有病人均有陈旧性心梗,心功能(NYHA)I~IV级,术前预计平均死亡率(ParsonnetScore)8.4%(2%~18%)。采用大隐静脉(SVs)及左内乳动脉(LIMAs)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后全部存活,无重大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术中平均搭桥2.8根,平均应用LIMA0.5根,平均体外循环(CPB)时间137.6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0min,术后辅助通气时间平均14.0h,ICU监护平均5.5d。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不再服用抗心绞痛药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有着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可被绝大多数CABG病人所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分析OP-CAB 5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30例全部采用正中切口,使用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为桥血管。患者搭桥数目3~5(4.1±0.9)根,乳内动脉桥521根,双侧乳内动脉51根。结果:患者均于术后8~20h顺利拔出气管插管,早期心梗6例,低心排综合征12例,心律失常46例。脑血栓形成2例,2次开胸止血5例。早期死亡(术后30d内)4例。术后358例患者随访24月,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 ,术前心绞痛 (CCS)Ⅰ级 2例 ,Ⅱ级 7例 ,Ⅲ级 13例 ,Ⅳ级 4例。 2 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 ,2例非体外循环下施术。除 1例左乳内动脉 (LIMA)纤细血流不足改用大隐静脉外 ,2 5例采用LIMA与前降支搭桥 ,人均搭桥 3.2支。结果 :2 5例术后随访 6~ 30个月 ,2 4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1例心绞痛Ⅰ~Ⅱ级。低心排术后死亡 1例。结论 :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完全再血管化和围手术期处理是CABG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36例,均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2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45%,9例45% ̄30%,除1例在非体外循环左外侧小切口下手术,余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10例采用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搭桥,余均为大隐静脉桥。结果36例CABG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除1例手术死亡外,其余病例心绞痛均得到明显缓解。笔认为,CABG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大隐静脉为最早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_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 )的血管 ,始于196 2年。近几年CABG血管移植物的发展主要趋向于多动脉复合旁路术 (桥血管完全动脉化 )以及微创CABG。常用的血管有大隐静脉 (greatersaphenousvein ,SVG)、内乳动脉 (internalmammaryartery ,IMA)、桡动脉(radialartery ,RA)和胃网膜右动脉 (rightgastroepiploicarteria ,RGEA)。静脉血管移植物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7.
杨敏  刘中民  刘泳  卢蓉  郭建华 《上海医学》2001,24(12):757-759
辅助循环技术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离心泵或人工心肺机转子泵左心转流和体外膜肺氧合 (ECMO)等方法 ,是治疗心脏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措施 ,使其存活率达到 30 %~ 5 0 % [1 4 ] 。本院自 1997年 8月~2 0 0 0年 8月共完成 9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其中 8例因低心排不能脱离体外循环心肺转流 (CPB)或术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采用辅助循环治疗 ,3例存活。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8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44~ 72岁 ,平均 (6 3.6±9.5 8)岁。心功能 (NYHA)Ⅱ级 1例 ,Ⅲ级 3例 ,Ⅳ级 4例…  相似文献   

8.
温昭科  毛志福  林辉 《微创医学》2006,1(3):167-169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4例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患者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中用CTS或Guidant组织固定器进行冠状动脉搭桥。选用的血管材料有左乳内动脉53根、右乳内动脉3根、桡动脉18根、大隐静脉152根、头静脉1根。结果72例治愈;共搭桥227根,平均3.07根,病人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术后住院8~45d,平均(18.03±5.24)d。死亡2例,1例为使用IABP后肾功能衰竭;1例为术后呼吸衰竭。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有效,不仅适用于多支病变患者,而且也适用于危重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2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术前心绞痛(CCS)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7例,Ⅲ级13例,Ⅳ级4例。2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2例非体外循环下施术。除1例左乳内动脉(LIMA)纤细血流不足改用大隐静脉外,25例采用LIMA与前降支搭桥,人均搭桥3.2支。结果:25例术后随访6-30个月,24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1例心绞痛Ⅰ-Ⅱ级。低心排术后死亡1例。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完全再血管化和围手术期处理是CABG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是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 ,其手术风险大 ,术后并发症多[1] 。我院自 1 996年 5月~ 1 999年 7月共进行CABG术 1 3例 ,除 1例死亡外 ,其它 1 2例均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1 3例 ,男性 1 0例 ,女性 3例 ,年龄 5 2~ 71岁 ,平均年龄 62 .5岁。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 ,冠状动脉移植 3支 4例 ,移植 4支 9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 6~ 72h,监护 4~ 7d ,转至普通病房。除 1例术后 1 1h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死亡外 ,其它 1 2例均顺利转出ICU。2 术后…  相似文献   

11.
近年随着冠状动肪搭桥术的开展 ,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疗效显著。然而术后细致的监护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我院自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6月共完成手术 15例 ,成功率达 10 0 %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2年 3月~ 2 0 0 2年 6月我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患者 15例 ,男 13例、女 2例 ,年龄 5 3~ 74岁 ,共搭桥 4 0根 ,其中搭 4根桥 1例 ,3根桥 9例 ,2根桥 4例 ,1根桥 1例。 9例患者分别合并有糖尿病、脑梗塞、心功能不全 ,1例合并主动脉瘘。体外循环下手术 5例 ,急诊手术 2例。15例均呼吸机辅助呼吸 …  相似文献   

12.
1997年 6月我院胸心外科在美国专家指导下完成了第1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后独立完成了 8例。现将 9例病人术后监护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5 1~ 71岁 ,平均 6 0岁。 9例术前均有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史 ,伴有高血压 5例 ,糖尿病 3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 ,9例均取大隐静脉 ,其中 1例加取左乳内动脉做移植血管 ,搭桥 1支 1例 ,2支 7例 ,3支 1例。1.2 方法 :患者术后入 ICU监护 ,采用西门子 90 0 C或西门子 30 0型呼吸机辅助呼吸 ,HP全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图、动脉血压、中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观察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合的"杂交手术"方法治疗冠心病。方法采用先行PCI后行MIDCAB的手术方法,或先行MIDCAB后行PCI的手术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血运重建。结果共接受34根移植物,其中左乳内动脉29支,大隐静脉5支。共植入支架42个,平均每例心肌血管化2.3支。术后因低心排综合症使用主动脉内囊反搏3例,1例术后并发脑出血,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治疗均恢复,全组无死亡。术中26例行桥血管流量测定,左侧乳内动脉桥血流量(45±15)mL/min,大隐静脉桥(58±16)mL/min。胸腔引流量(276±192)mL,6例接受输血。ICU时间为(3.9±0.6)d,术后住院8~16 d。术后随访29例,2.6±0.8年,无远期死亡和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5例,Ⅱ级5例,Ⅲ级2例。冠状动脉CT检查16例、造影12例,发现支架内再狭窄2例,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1例。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满意的优点,适用于前降支严重狭窄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患者及单独采用外科手术或导管介入均无法取得满意效果的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外科治疗10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1997年7月~1998年8月对10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82例,CABG加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12例,单纯TMLR7例。左主干病变21例,三支病变61例。心功能Ⅲ、Ⅳ级者占29%,左室射血分数(EF)值23%~78%。合并左心室壁瘤18例,左室壁瘤和室间隔穿孔1例。共搭桥251条,乳内动脉38条,左桡动脉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间,对26例冠心痛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20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6例采用非体外循环技术.术中搭桥1~5根,平均(3.3±0.6)根.采用乳内动脉联合大隐静脉搭桥术,其中2例桡动脉搭桥,术后气管插管拔管平均时间为(11.5±6.8)小时,其中6例早期拔管.结果死亡1例(占3.8%),术后并发出血1例,胸腔积液2例,反复发作房颤1例,再发心绞痛1例,25例患者出院时心绞痛症状均消失.结论合适的手术适应证,乳内动脉桥的应用,术后良好的心功能维护,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在条件成熟时,可有选择地进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双侧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37例,29例为3支病变,8例为左主干病变,13例术前有心梗,2例合并室壁瘤。3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例由OPCAB转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左侧乳内动脉(LIMA)到前降支及对角支,右侧乳内动脉(RIMA)到中间支、钝缘支及后降支。2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人均搭桥3.2支。结果:术后心梗导致低心排死亡1例。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10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再次清创处理。随访12~39月(平均24.5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再次发作。冠脉CTA检查显示双侧乳内动脉均通畅。结论:双侧乳内动脉在冠脉搭桥中,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5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10月~2003年11月,我院对5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主干病变4例,单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13例,三支病变36例.全部胸骨正中切口,42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17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乳内动脉搭桥26根,大隐静脉搭桥128根,人均搭桥2.8支.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术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2~4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选择病人,妥善围手术期管理,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不断提高外科操作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应用于 6 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患者均为 2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 ,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 ;搭桥数目 2~ 5(3.4± 0 .95 )根。使用一侧乳内动脉 36例 ,桡动脉 2 7例 ,双侧乳内动脉 8例 ,胃网膜右动脉 2例。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 4~ 9h (6 .5± 2 .5 )h ,ICU监护时间 5~ 16h (9.5± 3.5 )h。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脑卒中。随访 3个月~ 2年 ,平均随访 11个月 ,均无胸痛发作 ,复查ECG无ST -T段改变发生。结论 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 6 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 ,术后临床效果好 ,并将提高移植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肌梗塞 (perioperativemycardialischemi a ,PMI)死亡率高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后再发心梗无疑是雪上加霜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 临床资料从 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12月共开展CABG术 2 8例 ,低温体外循环 (CPB)下CABG 18例 (其中序贯桥 5例 ) ,常温CPB不阻断下 3例 ,非CPB下 7例。术后 1周内 3例发生心肌梗塞 ,其中男 2例 ,女1例 ,术前均发生过心梗 ,心功能Ⅲ~Ⅳ级 ,2例合并高血压 ,1例合并糖尿病 ,冠脉造影 3~ 5支病变 ,射血分数平均 4 2 %。手术方法均采用冷晶…  相似文献   

20.
29例冠状动脉搭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搭桥 (CABG)手术后的早期效果。方法 对 2 9例冠心病患者施行CABG手术 ,其中 2 3例采用传统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的方法 (CCAB) ,6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方法 (OPCAB)。单用内乳动脉或同时使用大隐静脉桥 9例 ,单用大隐静脉桥 2 0例。同期合并手术 :二尖瓣置换 1例、冠状动脉内膜切除 2例、室壁瘤切除 2例、室间隔穿孔修补 1例。结果 手术后早期 2例死于室颤 ,4例死于重度低心排。其余 2 3例痊愈出院。结论 提高CABG术后早期生存率依赖于熟娴的手术技巧、尽量控制CPB时间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 ,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围手术期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