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对照观察正常人与Ⅲ型糖尿病患者的E_2、T、FT、LH、FSH、TXB_2、6-酮PGF_(1α)、游离钙、胰岛素的基础值,并静注LRH-AⅡ及肌注睾酮进行动态观察。认为糖尿病组血浆E_2、E_2/T比值、TXB_2/6-酮PGF_(1α)比值增高,而T、6-酮PGF_(1α)降低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障碍有关;替代应用睾酮可纠正升高的E_2/T比值,可能对早期防治Ⅲ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脏微循环障碍时,联合检测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血栓烷素(thromboxan,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的临床意义.方法:275例CHB患者肝组织标本通过肝穿刺获得,同时留取外周血待检.15例正常志愿者外周血来自健康体检者.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及肝窦的超微结构变化.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肝穿活检标本中的HIF-1α.结果:随着CHB肝组织病变的加重,电镜示肝窦腔内红细胞聚集,肝窦阻塞和狭窄明显,狄氏腔中胶原纤维沉积及基底膜形成率逐步增多.HIF-1α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和范围逐渐加大,HA、TXB2逐渐上升,6-Keto-PGF1α轻度下降.结论:HIF-1α、TXB2、6-Keto-PGF1α及HA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肝脏微循环障碍状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血栓素B_2(TXB_2)、T/K(TXB_2/6—KETO—PGF_(1α))比值及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作为观察指标,探讨蛇毒抗栓酶(Svate)溶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Svate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及高血压病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其血浆6—KETO—PGF_(1α)升高、TXB_2降低、T/K比值下降、血小板内cAMP水平明显升高、cAMP/cGMP比值增加。故认为,Svate可能通过增加血管壁前列环素合成,升高血小板cAMP水平,减少TXA_2产生,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依那普利联合鸦胆子油对肝硬化模型大鼠肝脏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鸦胆子油组、依那普利组、两药联合组,采用0.5%二甲基亚硝胺(DEN)生理盐水溶液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各组给药治疗后,取大鼠血清检测反映肝功能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总蛋白(TP)以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Ⅲ型前胶原(PⅢ)、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另外,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α-肌动蛋白(SMA)、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的表达情况,取部分肝脏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T-Bil、ALT、AST、GGT、PⅢ、HA、LN、CⅣ、α-SMA、TIMP-1、ICAM-1和MMP-1含量均显著升高,而Alb和TP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活动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单一用药组血清中T-Bil、ALT、AST、GGT、PⅢ、HA、LN、CⅣ含量有所降低,而Alb和TP含量有所升高,其中鸦胆子油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血清中T-Bil、ALT、AST、GGT、PⅢ、HA、LN、CⅣ含量降低更明显,而Alb和TP含量显著升高(P<0.01)。大鼠肝组织病理状态也有所改善,其中联合用药组比单一用药组的肝脏组织状态、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情况明显改善,受损肝小叶结构极少,没有间隔出现。结论依那普利联合鸦胆子油可协同治疗肝硬化,同时也减轻肝脏功能的损害,使肝纤维化症状得到改善,且效果比单一用药好。因此,依那普利与鸦胆子油联合用药对提高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测定血浆睾丸酮(T)、雌二醇(E_2)、前列腺素代谢产物6-酮 PGF_1α和TXB_2,发现糖尿病组血浆 E_2、E_2/T 比值、TXB_2/6-酮 PGF_1α比值均高于正常人,而6-酮PGF_1α则低于正常人,认为此是导致心血管病变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血栓素 B_2(TXB_2) 和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酮(PGF_(1α))的变化与肝炎病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看法尚不一致。为进一步探讨TXB_2、 PGF_(1α)与肝炎病情及病理的关系,我们对肝内胆汁郁积(简称肝内郁胆)、慢性重症肝炎(简称慢重肝)病人的血浆及实验动物的肝内、外胆汁郁积、肝坏死血浆和肝  相似文献   

7.
软肝冲剂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观察软肝冲剂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临床选择慢性肝炎中度以上和肝硬变代偿期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口服软肝冲剂,对照组肌注α干扰素,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N型胶原(CIV)和板层素(LN)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HA、CIV、PⅢP和LN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与对照组相比,HA、CIV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软肝冲剂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疗效优于α-干扰素。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浆TXB_2和6酮PGF_1α浓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为80例由于各种原因接受冠脉造影者测定血浆中TXB_2和6酮PGF_(1α),造影结果示无狭窄者37例,狭窄者43例;狭窄组TXB_2值较无狭窄组有增加趋势,而6酮PGF_(1α)值,两组无明显差别;狭窄组各分组比较,中度及重度狭窄分组TXB_2值较轻度狭窄分组显著增高(P<0.01,<0.05),6酮FGF_(1α)测值则随狭窄程度的加重逐渐减低。两者的比值更能反映TXB_2和6酮PGF_(1α)的比例失调在冠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抑制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线组各10只,应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等方法研究壮医药线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转化生长因子!1(TGF-"1)含量以及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层粘蛋白(LN)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线组能显著改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促进活化HSC凋亡,提高SOD含量,降低MDA、TGF-#1的含量及血清中ALT、HA、PCIII、LN的水平(P<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具有一定的抑制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62例乙型慢活肝和81例郁胆慢活肝的HBVM、肝脏病理及TXB_2改变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郁胆慢活肝HBV复制不如慢活肝活跃,但肝脏病理损害重,TXB_2明显升高。结合我们既往的研究,认为微循环障碍在慢活肝严重郁胆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4):257-259,263
慢性肝病常伴有肝脏微循环障碍,使得血液流动减慢甚至流量减少,导致门静脉高压。改善肝脏微循环与干预细胞外基质代谢在抗肝纤维化中具有同等的地位。现代医学的微循环障碍与中医学的瘀血含义有相同之处,应用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或成分能够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门静脉高压。介绍了体内外实验研究中药及组分改善肝脏微循环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纤复方Ⅰ号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以探讨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机制.方法给予Wistar大鼠乙醇8~10g·kg-1·d-1,分3次灌胃,12周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中药组在给予同酒精组等量乙醇的基础上,给予抗纤复方Ⅰ号水煎剂4.0ml·kg-1·d-1,分2次灌胃,共12周.实验4、8、12周末分批处死动物,HE及VG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电镜下观察肝星状细胞形态学改变并检测肝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含量.结果造模12周时,酒精组大鼠肝脏呈现重度脂肪变性,点片状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条索形成;而中药组大鼠仅呈现轻度脂肪变,无纤维条索形成.电镜下酒精组大鼠肝细胞失去正常结构,星状细胞增多、变形,细胞外可见较多胶原纤维.中药组大鼠肝细胞及星状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基质内亦可见少量胶原纤维.实验8周末酒精组LN浓度开始升高,12周末达到最高,与正常组及中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7.69±5.01)vs(22.34±3.51)、(28.07±4.11),P<0.05];肝内HA浓度8周末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周末酒精组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及中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4.85±9.23)vs(41.26±8.34)、(53.62±4.85),P<0.01].结论抗纤复方Ⅰ号能降低肝内HA和LN,抑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这与其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天草提取物(AEWH)对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LF)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秋水仙碱0.001 g/kg),AEWH高、中、低剂量组(AEWH 3、1.5、0.75 g/kg)。采用40%CCl_4(1 ml/kg)腹腔注射诱导LF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肝组织镜下形态结构并计算肝脏脏器指数。酶联免疫法检测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EWH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PCⅢ、CⅣ、ALT和AST明显降低(P0.05),TP和ALB明显升高(P0.05),大鼠肝脏病理纤维化明显减轻,肝脏脏器指数明显降低(P0.05),肝TGF-β1和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AEWH可减轻CCl4诱导LF大鼠肝脏损伤,降低LF程度。AEWH治疗LF的机制与抑制大鼠肝脏TGF-β1和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蛰虫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以腹腔注射猪血清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以ALT、GGT、TP、Alb、A /G比值、IV .C、LN、HA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为指标 ,观察蛰虫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 :蛰虫能提高肝纤维化大鼠TP、ALb含量及A/G比值 ,有降低ALT、GGT、IV .C、LN、HA的作用 ,并能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 :蛰虫有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 ,恢复肝细胞结构和功能 ;减少纤维组织增生 ,阻止纤维化发展 ,促进纤维组织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3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用克糖尿治疗3~6个月,作前瞻性研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治疗后糖代谢改善,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升高(P<0.01);胰升糖素下降(P<0.01);糖基化蛋白、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TXB_2/6-酮PGF_(1α)降低(P<0.05~0.01);血浆支链氨基酸浓度减少,甲皱微循环改善。结果提示:克糖尿可增强胰岛B细胞功能,可能有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对优降糖继发失效者也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α-SMA、TGF-β1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采用40?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以柴胡疏肝散干预,测定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α-SMA、TGF-β1表达,RT-PCR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柴胡疏肝散组较模型组: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HA及LN显著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少,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α-SMA及TGF-β1表达减少。结论柴胡疏肝散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00例慢性肝炎患者分治疗组58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注rIFN-α2b 3MU,每周3次,共24周,采用MV1LU细胞生长抑制MTT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活性,同时用放免法检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蛋白(ⅣC)的含量,并常规检测肝功能。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TGF-β、HA、LN、ⅣC及ALT含量分别为3.17±1.41、68.3±11.7、125.3±15.1、59.3±13.4、52.3±1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且TGF-β活性与HA、LN、Ⅳ-C呈正相关(均P<0.01),但与ALT无相关性(P>0.05)。结论:IFN具有特异抗纤维化作用,其原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活性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34例消化性溃疡和25例正常人的血浆TXB、6-酮-PGF_1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溃疡组各期(?)TXB_2/6-酮-PGF_1)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组活动期患者的TXB(?)含量明显高于愈合期及对照组(P<0.05),且各期患者的6-酮—PGF含量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溃疡组中Hp组阳性及Hp阴 性患者的TXB 6-酮-PGF_1及TXB_2/6-酮-PGF_1比较均无差异(P>0.05);提示消化性溃疡存在TXB_2—PGF_1的失衡.其可能参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Hp感染不影响溃疡患者血中TXB_2及PGF_1的含量 TXB_2增高可能是活动期溃疡周围炎症反应所  相似文献   

19.
对51例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进行了平均22.1±7月的随访,有8例死亡。虽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入院初3次血栓素 B_2(TxB_2)均值较高,6酮前列腺素 F_(1α)(6酮 PGF_(1α))均值较低,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还观察了2年中 TXB_2与6酮 PGF_(1α)的演变,发现后者呈稳步下降,而前者的演变可分为稳定组与不稳定组,对之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0例左向右分流性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血浆TXB_2和6酮PGF_(1a)的含量测定,以及二者的比值(T/6)。发现TXB_2与6酮PGF_(1a)的平衡失调是肺动脉高压的加压因子。而PRA(肾素活性)及AⅡ(血管紧张素A_2)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相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