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思路与方法,以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优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指导学生学习经典著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实践和不断研究,逐步整理成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基础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更容易正确理解《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阴阳五行、脏腑概念等篇章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并且《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成熟。[结论]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可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传统文化中"生生"的涵义,探析其在《内经》养生思想中的体现,阐述其对现代养生学的启示和意义。[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文献整理等文献研究[方法],总结"生生"之含义。[结果]"生生"内涵丰富,包括运动变化、生生不息、天人合一之意。其在《内经》养生思想中主要体现为:动静相宜,辨证养生;贵在质量,以人为本;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结论]"生生"在《内经》养生思想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对现代养生学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环五点”教学法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一环五点”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为基于临床这一重要环节,突破《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五大要点,即基于临床阐明其特点,基于临床确立其重点,基于临床攻克其难点,基于临床弥补其漏点,基于临床杜绝其盲点;对照组采用系统讲授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为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地讲解,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临床案例分析等对“一环五点”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基于“一环五点”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增进师生彼此交流;临床案例分析显示,“一环五点”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环五点”教学法有助于完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知水平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道学思想表达的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哲学体系和人生智慧,其精辟的思想内涵对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影响较深,特别是道学遵循客观规律,倡导道德相合,天人相应的和谐世界观,是《内经》医学思想内涵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天人相应     
<正>在大学学习的时候,通过很多课程,包括新编的《中医基础理论》,更包括传统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分别从基础理论和临证应用的角度学到了天人相应。自那时候起,天人相应的概念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那时自己对天人相应是"情有独钟"的,不仅韦编三绝,且也曾写出过一些浅浅的学习体会和感悟,至今虽然历久,然却难以忘怀!这次又记忆起来,是缘于一次在新西兰梅西大学举办的有关中药农业国际化发展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间,中外学者十分有兴趣地谈到了新西兰毛利医学有关人与自然的思想和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PBL教学法组)和对照组(系统讲授法组),通过教学质量考评、学生问卷调查和智能考核等对PBL教学法进行综合评估。[结果]与系统讲授法比较,P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以致用;学生普遍认为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论述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长进。[结论]PBL教学法有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  相似文献   

7.
致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该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医基础理论,生理上强调机体自我平衡,病理上则突出失和的状态,治疗上讲究恢复失衡。教师正确理解致中和思想的理论内涵,明确其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仅有利于培养新生的中医思维方式,也为之后的中医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多元化教学法组)和对照组(系统讲授教学法组),通过教学质量评定、学生问卷调查和学习成绩考查等对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藏象学说"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多元化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学生普遍认为多元化教学法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藏象学说"知识,并在平时作业和考查成绩中得以体现;多元化教学法组平时作业和考查成绩明显优于系统讲授教学法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法有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藏象学说"。  相似文献   

9.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在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形成了“激发学习兴趣、引导思维方式、拓宽知识层面、启迪研讨思路、初塑中医素质”的《中基》教学理念,并对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 的渗透及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先秦道家“贵生”思想启蒙下的中医养生源流和承袭思想,为现代中医养生找寻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方法] 围绕“贵生”思想,查阅相关古籍和现代研究,探究“贵生”思想内涵与中医养生之道的关系。[结果] “贵生”内涵可分为“气化自然”“重生轻物”“全生全德”三个方面:“气化自然”的思想与中医基础理论“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一脉相承;“重生轻物”的理念则将中医养生原则分为顺应自然、顺应规律、顺应自我;“全生全德”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的方法论,在饮食、生活起居、运动导引等各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论] 中医养生之道受先秦道家“贵生”思想的启发,对先秦道家思想的探究可更好地传承古人养生之道,为现代中医养生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导式"教学模式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学导式"教学法组)和对照组(系统讲授法组),通过教学质量评定、学生问卷调查和智能考核等对"学导式"教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系统讲授法比较,"学导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上课状态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学生普遍认为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维能力;并能较好地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病案分析,阐述相关问题。[结论]"学导式"教学法有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更好地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多媒体MCAI软件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作用,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要求,以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蓝本,结合人文知识、历史典故、典型病案等,以Authorware7.0为主,结合flash和powerpoint,将教材内容制作成多媒体MCAI软件,并作用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张仲景养阴思想的特点及其在中医临床辨证中的应用,引导医者重视张仲景养阴思想。[方法]从养阴的内涵、养阴的渊源、养阴辨证法及养阴论治法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具体条文对张仲景的养阴思想进行探析。[结果]在内涵上,张仲景的养阴思想主要指护养人体的阴液;在渊源上,养阴思想与《黄帝内经》和《难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辨证上,张仲景采用脉证合参法辨析阴液的盛衰;在论治上,张仲景将"治未病"与养阴思想相结合。[结论]张仲景的养阴思想极具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借鉴意义,值得学者们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徐灵胎所著《医学源流论》中关于中医体质学的论述。[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医学源流论》以及关于《医学源流论》的现代文献研究,并结合现代中医体质学说,分析、归纳、总结徐灵胎的体质思想。[结果]《医学源流论》涉及到中医体质思想的相关文章共有25篇,而CNKI数据库中关于《医学源流论》的现代文献研究共有8篇。徐灵胎虽然未明确提出"体质"一词,也未形成与中医体质有关的学术体系,但其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医体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关于体质学的论述散见于各论中,内容涉及到体质差异、体质生理、体质防病、辨体调体四个方面,且重视治病求本,[结论]《医学源流论》体质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内涵,而且其学术思想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后辈学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遇到的学生主动性差、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情,根据课堂反馈、问卷调查等结果及时调整教学,采用学案、小组讨论、课堂汇报等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果]教师应在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建立中医思维。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学导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反馈、阶段测验、问卷调查等多种反馈形式结合,以反馈促进教学;同时,通过"阶段性自我指导模式"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结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师单向授课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改善中医基础理论本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四时脉法"对"六经"体系下脉学系统的影响,总结"四时"对张仲景《伤寒论》"六经"体系的影响规律,还原仲景"四时"阴阳观的"天人相应"思想。[方法]从张仲景"四时治疗法"所反映的"四时"变化与六经的对应关系,来探讨"四时"变化对仲景"六经"命名的影响及"四时"变化与仲景脉学体系的关系,立足仲景《伤寒论》原文,用仲景自身的思维和语言来解读《伤寒论》六经辨证及脉学体系。[结果]仲景《伤寒论》运用"天人相应"的思维模式,从"四时"变化的角度确立"六经"疾病体系,《伤寒论》"六经"的脉学体系与"四时"脉象的变化相吻合,《黄帝内经》的"四时脉法"是仲景脉法的核心。[结论]从"四时"变化的"天人相应"角度解读仲景的"六经"及其脉法体系,为研究《伤寒论》及仲景学说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王雷 《中医学报》2019,34(11):2289-2291
人体为天地所生,故中医十二经络脏腑体系体现了中医天(地)人相应的关系,环环相扣,有着严密的逻辑推演过程。中医将自然之阴阳划分为六气,并以三阴三阳来标注。在五行、六气基础上,构建了十二经络脏腑体系。因此,中医的十二经络准确表达了人是天地和合所生的内涵,或者是类比自然五运六气的结果。《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丢掉了六气内容就意味着无法真正阐明中医天人相应的科学内涵,割裂阴阳五行与十二经络之间的关系,导致其中医理论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  相似文献   

18.
阴阳思想在《内经》和《周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内经》对《周易》阴阳思想的继承与应用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深刻把握《内经》阴阳思想.从阴阳为天地之道、阴阳的属性与内涵、阴阳分类3个方面分析《内经》阴阳思想与《周易》之间的继承关系.“阴阳为天地之道”部分用天人相应的思想深入解读,“阴阳的属性与内涵”部分从阴阳的整体性(不易性、变易性、简易性)和阴阳的相对性(阳尊阴卑、阴阳之位、阴阳之动、同类相应、异类消长)两部分分别讨论,“阴阳分类”部分讨论了阴阳的二分法和三分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吴考槃教授研究《素问》《灵枢》《难经》等名著的学术思想。[方法]通过对吴老研究素、灵等名著而发表的相关论文与出版著作的系统收集,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进行挖掘整理研究。[结果]吴老对经典名著的研究不仅运用校勘、训诂、注解、今译的方法,并通过归类、分析、阐发等挖掘与加工,将经文中的理论精髓和蕴涵的学术思想给予揭示剖析。[结论]对中医经典的研究不仅要有基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更重要的具有博而精的文献底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清代藏书家、图书馆学家、校勘学家孙从添的中医古籍藏鉴成就和医学学术思想。[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孙从添《上善堂书目》中的医学书目进行归纳汇总,对《活人精论》《石芝医话》等医学著作进行研读。[结果] 在古医籍方面,孙从添收藏、批点了众多珍稀中医古籍,提出了医学古籍购求和版本鉴藏的思想。在医学理论方面,启蒙了学生叶天士的“络病”学说和沈金鳌的“郁病”诊疗思想,并提出了“脾胃建中”的医学理论。[结论] 孙从添《上善堂书目》中记载中医古籍28种,包含较多珍本、善本、稀有本,《活人精论》《石芝医话》等著作创新了医学理论,促进了医学学术发展,其学术思想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