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碳钢表面进行镍-铜-磷三元合金化学镀。研究了pH值、温度、硫酸铜含量等条件对沉积速度、铜含量、耐蚀性以及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90℃,镀覆时间为1h,镀液的pH值为7.5,硫酸铜浓度为1.2g/L时,镀层的耐NaCl溶液腐蚀性良好,且耐蚀性优于镍-磷化学镀层.  相似文献   

2.
采用脉冲电镀方法在紫铜片表面制备均匀光亮光滑的镍镀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分析,并对其镀层结合力、孔隙率、耐磨性等测试考察镀层性能和结构.为获取最适宜的工艺参数,研究脉冲温度、平均电流密度、占空比对镍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通过磨损失重测试,脉冲电镀镍镀层的耐磨性能远远高于直流镍镀层.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镍300 g/L、氯化镍50 g/L、硼酸40 g/L、平均电流密度为3 A/dm2、占空比为50%、镀液温度为40~60℃.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脉冲条件下,镀层结构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细化,从而获得致密、平整、均匀、光亮的镀层,且镀层与铜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运用自制的超支化聚酰胺-胺与银离子络合,对织物表面进行活化,用正交实验研究考察化学镀铜的主要工艺参数(硫酸铜、硫酸镍、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甲醛的质量浓度(ρ)和温度)对织物化学镀铜沉积速度和镀铜织物表面电阻的影响,获取了化学镀铜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5℃、硫酸镍为3 kg/m3、酒石酸钾钠为85 kg/m3、氢氧化钠为14 kg/m3,甲醛为7.6 kg/m3时,镀铜的效果最好,可制得高性能的电磁屏蔽织物.  相似文献   

4.
以自制镀银玻璃微珠、镀镍玻璃微珠、银镍复合镀玻璃微珠作为导电填料,硅橡胶作为基胶,制备出了高效电磁屏蔽橡胶。研究了导电玻璃微珠对硅橡胶的导电性能,10k Hz~6GHz频段内的电磁屏蔽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电磁屏蔽硅橡胶最佳的导电填料为65%银镍复合镀玻璃微珠,在10k Hz~300MHz范围内,屏蔽效能稳定在74.6d B左右,从300MHz开始有所上升,最高达到98.8d B,电磁屏蔽橡胶的邵氏(A)硬度为78,拉伸强度2.7MPa,扯断伸长率176%;银镍复合镀玻璃微珠填充硅橡胶的电磁屏蔽频带最宽,整体屏蔽效果最好,机械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对芳纶织物进行洗涤并采用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对芳纶纤维织物进行硅烷修饰处理后再完成化学镀镍。表征了APTMS处理芳纶织物的成分及接触角,并测试了化学镀芳纶织物的镍沉积量、表面形貌、晶体结构、表面电阻、电磁屏蔽效能和磁性能。结果表明,由于超临界前处理使APTMS均匀覆盖芳纶纤维;镀镍后,芳纶纤维上的镍镀层致密且均匀,其表面电阻为1.33Ω/sq;在2GHz~18GHz的频率范围内电磁屏蔽效能为13db~19db,镍镀覆芳纶织物饱和磁化强度为2.880emu/g。  相似文献   

6.
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PET表面镀上金属铜和镍,使其具有抗电磁辐射的功能.PET表面镀金属膜影响它的透气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通过分析金属增重率对溅射织物的透气率以及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以方便综合考虑服装的防电磁屏蔽性能和服装的舒适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金刚石颗粒表面镀覆和金刚石-镍复合电镀中,电镀液的成分对镀液性能和镀层质量影响很大。用电子天平、金相显微镜、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形貌、阴极增重、表面粗糙度、沉积电位、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进行检测和分析,探究电镀液中氯化镍、硼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成分的浓度变化对镀液性能和镀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外界搅拌时,对镀层阴极增重影响最大的为硼酸,对镀层表面粗糙度、沉积电位、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影响最大的为氯化镍。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电镀液中各成分浓度的最优配置为:NiSO_4·6H_2O 250g/L,NiCl_2·6H_2O_40g/L,H_3BO_320g/L,SDS 0.05g/L。镀层出现麻点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硼酸共同作用的结果,当镀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硼酸的含量较低时,镀层会出现麻点。如果仅考虑自然对流,镀液的重复使用会促使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子夹入到镀层之中,导致阴极增重量增加;镀液中氯化镍的浓度不均衡,会造成镀层各位置的耐腐蚀性能不一致,且镀层中间位置的耐腐蚀性能会比边缘好一些。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与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聚吡咯/涤纶复合导电织物.研究掺杂偶联剂对导电织物表面电阻的影响,利用汽蒸以及浸轧的后处理方法提高聚吡咯与涤纶织物的结合牢度.采用表面电阻测试、电磁屏蔽效能测试、耐洗性能测试等对复合导电织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汽蒸和浸轧后处理方法能明显增强复合导电织物的耐洗牢度,洗涤之后的表面电阻可以控制在100Ω以内,掺杂偶联剂的导电织物洗涤后的电磁屏蔽效能最高达到40 dB.  相似文献   

9.
针对TC4钛合金低磷化学镀,在浸锌活化和乳酸-乙酸络合条件下,对镍磷质量浓度比、温度、pH值、乙酸、乳酸等工艺因素对镀速和镀层磷含量的影响进行系列实验研究。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表面形貌、硬度和物相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镍磷质量浓度比、温度、pH值,控制络合剂乳酸在20g/L~22g/L,乙酸在19g/L~20g/L范围内,均有利于低磷镀层的形成,平均镀速为25.6μm/h;镀层为晶态的Ni-P过饱和固溶体,平均粒径10μm,磷含量为2.56wt%,硬度为750.2HV.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镀技术,实现了涤纶织物表面银-绦双层镀,借助SEM、EDX和TG对镀层表面形貌、成分以及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化学镀织物电磁波屏蔽、吸音和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涤纶织物化学镀银-镍后热分解温度有所下降;银-镍双层化学镀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能明显好于镀镍织物,镀层的致密性和金属成分对电磁波屏蔽效能影响显著;化学镀织物的吸声性能与原织物基本相同,在高频波段,吸声系数略大于原织物;化学镀织物的拉伸曲线同时具有金属和纤维的拉伸特性,主要受金属镀层厚度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了木材表面化学镀Ni-P合金的研究,并对镀层进行了表征和电磁屏蔽性能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化学镀工艺条件为:ρ(NiSO4)=35 g.L-1,ρ(NaH2PO2.H2O)=45 g.L-1,ρ(HOOCCH2CH2COOH)=40 g.L-1,ρ(HOOCCHOHCH2COOH)=40 g.L-1,温度65℃,pH6.8。制备的Ni-P镀层平整、光亮,电磁屏蔽效能随Ni金属沉积量的增加而提高。在Ni沉积量12.79~38.38 g/m2的实验范围内,制备的新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为30.85~54.32 dB。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温等离子处理技术结合碱减量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织物上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制备聚苯胺/涤纶复合织物.研究了低温等离子处理功率、压强、时间对复合导电织物表面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度30 Pa,处理时间4 min,处理功率300 W的等离子处理工艺,苯胺单体浓度0.25 mol/L,氧化剂APS质量浓度0.06 g/mL,掺杂酸浓度0.6 mol/L,反应时间2 h,氧化聚合,制备的复合导电织物其表面电阻率可达102Ω.SEM、FTIR及XRD测试结果表明涤纶织物表面有均匀连续的聚苯胺存在,且渗入纤维内部,使纤维无定形区面积增加,结晶度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镀层的耐磨性和硬度,在45碳钢基材上实施Ni-P/Al2O3化学复合镀,使纳米Al2O3微粒均匀分布于Ni-P基体中.研究了化学复合镀工艺条件和镀液组分对镀层性能的影响.镀件的耐蚀性实验和XRD分析表明:当硫酸镍25 g/L,次亚磷酸钠30 g/L,纳米Al2O3微粒加入量为5 g/L,乳酸20 mL/L和柠檬酸5 g/L,在pH=5.5,施镀温度为(85±2)℃,获得的Ni-P/Al2O3复合镀层表面光滑、胞状物致密,镀层的耐腐蚀性较高、硬度可达600HV,有利于得到综合性能较高的镀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纳米颗粒化学复合镀技术,实现锦纶织物纳米Fe3O4颗粒复合镀铜.借助SEM、EDX、XRD及TG,研究镀层表面形貌、成份和结构以及织物热性能,测试镀铜织物的电磁波屏蔽、表面比电阻和耐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较普通镀铜织物,纳米Fe3O4复合镀铜层表面粗糙度有所增加,镀层晶格结构没有改变,但晶粒尺寸有所减小,热性能变化不明显,耐磨性稍有增强.当增重率相同时,纳米Fe3O4复合镀铜织物电磁波屏蔽性能较普通镀铜织物有所降低;随着增重率的增加,平均屏蔽效能逐渐增大,表面比电阻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镀技术,实现了涤纶织物表面镍铜合金镀,借助SEM、EDX对镀层表面形貌、成份进行了分析,并对化学镀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能、表面比电阻和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增重率的增加,电磁波屏蔽效能开始时增加较快,后又趋于平缓,当增重率基本接近时,屏蔽效能主要受金属镀层成份和致密性的影响。表面比电阻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而减小。化学镀织物的拉伸曲线同时具有金属和纤维的拉伸特性,主要受金属镀层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不磨毛,单面磨毛以及双面磨毛的平纹棉织物,并以所制得的织物为基底,利用层层组装的方法制备了GO/PPy电磁屏蔽织物,对所制备电磁屏蔽织物的外观,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磨毛处理的织物表面毛羽数量显著增多;组装GO和PPy后毛羽由原来的竖直状态变为穿插、缠结的状态并贴附于织物表面;降低了织物的表面电阻,提升了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电磁屏蔽织物到防辐射服装的缝纫过程中,会产生不同大小的孔隙,影响服装屏蔽效能。以镀银纤维电磁屏蔽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设计,采用L9(34)重复试验正交表,测量在不同缝纫参数条件下镀银纤维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研究各缝纫参数对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缝纫工艺参数对银纤维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缝型、线迹密度、机针号数和缝纫线种类;采用外包缝、较大线迹密度、适中机针号数,同时选用电导率较大的镀银线有利于提高电磁屏蔽织物的屏蔽效能。  相似文献   

18.
分别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海藻酸钠分散纳米Al2O3、Si3N4和ZrC颗粒,并将其添加到化学镀镍液中;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对锦纶织物进行纳米颗粒复合化学镀镍磷;借助SEM、EDX、XRD和TG测试技术对镀层表面形貌、成分、结构和织物热性能进行研究,并测试织物阻燃、耐磨和电磁波屏蔽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化学镀镍磷织物相比,不同纳米颗粒复合化学镀镍磷织物镀层表面形貌有所不同;结晶度增大,当纳米颗粒添加量不大时,晶粒尺寸有所减小;热起始分解温度降低(纳米Si3N4除外),耐高温分解温度升高,燃烧速度有所减慢,没有熔滴现象发生;电磁波屏蔽效能变化不大,随着增重率的增加,平均屏蔽效能逐渐增大,表面电阻减小;耐磨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9.
Ni-PS-MoS2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乙烯单体聚合反应法,在MoS2微粒表面包覆一层聚苯乙烯,经红外线光谱检测证明聚苯乙烯成功包覆在MoS2表面上.制备Ni-MoS2及Ni-PS/MoS2复合镀层试样,在镀液中微粒浓度相等的情况下,复合镀层中PS/MoS2微粒比MoS2微粒含量高.用扫描电镜观测复合镀层表面和截面彤貌,Ni-PS/MoS2复合镀层表面比Ni-MoS2复合镀层表面平整规则.在圆-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工艺相同时,Ni-PS/MoS2复合镀层的摩擦学性能均优于Ni-MOS2复合镀层,镀液中微粒浓度25 g/L时,Ni-PS/MoS2复合镀层的摩擦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葡萄糖为还原剂,采用化学镀银法制备导电涤纶织物,研究了硝酸银浓度、葡萄糖浓度、乙醇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涤纶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和XRD图谱分析导电织物表面形貌与晶体结构,并测试其电磁屏蔽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镀银涤纶织物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且化学镀银后涤纶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