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凤祥 《中国电力》1995,28(12):2-5
为促进我国电网互联的发展,介绍了1994年第35届国际大电网会议有关一些发达国家电网互联的情况;并讨论了我国电力系统跨区和全国联网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国内外电力系统的发展表明,扩大电网规模,促进跨区跨国联网,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1996年国际大电网会议上有关电力系统的一部分讨论。其中包括电力工业结构改革对电网运行和规划的影响,电力系统的互联和分析技术以及控制中心硬、软件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3.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衡量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区域间、城市间互济电网的发展以及各电网之间互联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电网进行优化规划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和线路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静态和动态故障下节点和线路的状态;同时,结合对骨干网架规划中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研究,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电力市场化的发展,大量非电力系统电源要求接入系统运行,由于传统的电网规划和建设中没有考虑到该因素,因此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上存在着隐患。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场景下系统运行最优化的电网扩展规划方法,不仅可以得出一个有较好适应性的规划方案,而且通过对非电力系统电源的不同出力下限的讨论,可在求得最经济的电网扩展规划方案的同时得出非电力系统电源的最大允许出力下限。算例证明了本文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电力市场化的发展,大量非电力系统电源要求接入系统运行,由于传统的电网规划和建设中没有考虑到该因素,因此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上存在着隐患.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场景下系统运行最优化的电网扩展规划方法,不仅可以得出一个有较好适应性的规划方案,而且通过对非电力系统电源的不同出力下限的讨论,可在求得最经济的电网扩展规划方案的同时得出非电力系统电源的最大允许出力下限.算例证明了本文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未来电动汽车(plug-in electric vehicle,PEV)的大规模接入,将给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从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与仿真计算、电动汽车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控制与利用3大方面,讨论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研究现状。指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分析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总结电动汽车接入对电源发展、电网运行、充电设施与配电网规划方面的影响,并分析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及与电网互动(vehicle to grid,V2G)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难点。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从电力系统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出发,提出一些电力系统规划的新思维方法,主要涉及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电网谐波、大区互联和分片运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力系统优化规划、地理信息系统、避免大停电对电网结构的要求、无功电压问题及电力系统网络接线方案等,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8.
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是制约电力系统消纳风电的主要因素。为了辅助风电发展规划及系统规划决策,基于2017年东北电网电源、负荷特性、风电出力特性等,提出了考虑系统调峰能力约束的电网风电消纳水平评估方法。该方法分析了东北电网调峰缺额及风电消纳水平,提出促进风电消纳水平提升的措施和建议:提高现有风电外送通道负荷率、加强建设优质灵活调峰电源、激励需求侧负荷参与系统调峰、完善东北电网调峰市场化补偿机制等。所提方法在辅助有关部门制定风力发电发展规模、电力系统规划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法国电网发展分析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电网是世界范围内发展较为成熟的电力系统之一,管理与运作体制也与我国相似。文章通过对法国电网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的总体回顾,分析了法国电网的发展规划思路,系统阐述了法国电网各电压等级规划方法、主要内容与主要考量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法国电网发展建设的若干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与电力系统发展实际,分析了将以上规划方法应用于我国电网建设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简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1998年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的一般情况,综述了第37,38,39组的论文和讨论的主要内容。主要议题是电力市场对电力系统规划、分析技术和运行控制的影响;数据的保密性和可得性;电力系统的互联;更好地发挥电网的输电能力;大学与CIGRE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发电因其投资省、发电方式灵活、与环境兼容等特点,日益普遍地与大电网联合运行,给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将是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分布式发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应用价值。概述了国内外分布式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的概念及几种新型分布式发电技术,分析了分布式发电并网系统及分布式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规划、电能质量、继电保护、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对分布式发电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核能与新能源作为非化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巨大挑战,核电出力稳定、转动惯量大,可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提供必要的电力、电量和转动惯量支撑。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演化进程中核电、新能源及其他电源的协调发展问题,统筹考虑系统规划与运行层面的相互影响,基于电力系统规划软件GESP及电力系统随机生产模拟软件GridView,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模型,提出中国未来核电与新能源的合理发展规模和布局;考虑核电与其他电源以不同方式参与电网调峰对新能源消纳及系统运行经济性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促进核电与新能源协调运行的策略建议,为促进中国核电与新能源有序健康发展、深入推动能源转型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3.
伍宏中 《电网技术》1999,23(2):10-14
HELP是为水电优化研究及电力系统扩展电源选择而研制的动态规划和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模型。主要功能是电源优选、水电规划(含梯级开发方案、开发时序及电厂水能参数选择)、电厂项目评估及电力系统电厂群运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大区电网互联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徐博文 《电网技术》1999,23(9):32-34
决定大区电网以直流互联的主要优点在于,两交流电网可以非同步运行;两网可以互相隔离,不传送适中功率,有利于再发展;大区之间的周边联网问题,一般都是较小容量2的效益型联网,可以因地制宜,选择不同联网方式;采用或有可能采用背靠背换流时站,需要考虑中长期规划;直流输电可以取代特高压交流输电方式,问题在于特高压的技术难点难以解决;与西北联网及其内部更高一级电压等级采用500kV问题;展望21世纪电网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需求增加,火电灵活性改造和多类型储能技术不断发展,如何制定灵活性资源市场运营机制实时平衡大规模新能源出力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也是保障系统运行灵活性的关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按需比例分配机制的风光火氢协同规划方法,建立了以风光为主体电源,以火电和氢储能为辅助电源的多时间尺度协调规划模型。考虑氢储能系统平抑风光功率波动,制定了风/光场站和氢储能系统的三阶段协调运行策略,根据按需比例分配机制进行风/光场站间功率交易协调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收益和支出,采用固定利润比例模型保证氢储能系统的收益稳定性。最后,以中国东北某省级电网为算例进行计算分析,验证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关键词:按需比例分配;氢储能系统;风光火协同优化;多时间尺度协调规划;固定利润模型中图分类号:TM73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ulti-level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optimal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The developed methodology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non-feasibility solution of the fuel cost minimization problem (for a given operating point) where the classical method such as interior point method (IPM) is applied. The proposed solu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ptimal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problem considering voltage stability as the initial solution of the fuel cost minimization problem. To improve the latter the load voltage deviation problem is applied to improve the system voltage profile. For à good result improvement, the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problem and the load voltage deviation minimization problems are solved using a new optimization method namely the Differential Search Algorithm (DSA). Moreover, the fuel cost minimization problem is solved using IPM. To identify the candidate placements of compensation devices for the optimal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problem, a new voltage stability index namely: The Fast Voltage Stability Index (FVSI) is used. The methodology has been tested with the equivalent Algerian power system network,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problem and to minimize the system voltage deviation.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设坚强广东电网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旭 《电网技术》2004,28(24):61-64
广东电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交直流互联电网的受端电网.文章结合广东电网的发展特点,对如何建设西电东送坚强的受端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出了若干建议.广东电网应加强电源建设、优化电源布局和结构;积极推进外环网建设、优化环网结构;重视无功规划和建设;合理选择外区送电方式、落点及接入方案;实施分区供电;加大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加强运行管理,重视电网运行状态分析及事故预想研究;积极开展电力系统统一规划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太阳能发电开发规划、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基于建立的光伏发电出力特性指标,分析了大规模光伏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规划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太阳能发电消纳研究方法,根据“十二·五”期间西北地区太阳能发电规划目标,分析了西北电网太阳能消纳能力,2015年,西北地区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为1 320万kW,电网调峰能力不能满足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消纳需求,需要跨区平衡消纳。  相似文献   

19.
王婷  陈晨  谢海鹏 《电力建设》2022,43(9):12-24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在配电网中表现为分布式光伏、风电等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和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渗透率的提高,因此,评估配电网对DG和EV的承载力对配电网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DG和EV不确定性的建模方法、DG和EV充电桩/站选址策略、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指标和承载力评估方法等4个角度分析归纳了评估配电网对DG和EV承载力的理论基础,然后从源、网、荷、储4个方面分析了配电网承载力提升的关键技术,最后结合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配电网承载力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可为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接入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及新型负荷的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婷  陈晨  谢海鹏 《电力建设》2000,43(9):12-24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在配电网中表现为分布式光伏、风电等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和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渗透率的提高,因此,评估配电网对DG和EV的承载力对配电网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DG和EV不确定性的建模方法、DG和EV充电桩/站选址策略、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指标和承载力评估方法等4个角度分析归纳了评估配电网对DG和EV承载力的理论基础,然后从源、网、荷、储4个方面分析了配电网承载力提升的关键技术,最后结合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配电网承载力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可为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接入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及新型负荷的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