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稻田水位作为调控指标,对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进行受旱试验,根据试验资料分析水稻不同生育期受旱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稻分蘖期受旱,对有效穗数最为不利,反而复水后会使穗粒数、结实率有所增加,对千粒质量影响不大,如分蘖期严重受旱,将导致严重减产;拔节孕穗期对水分很敏感,受旱对穗粒数和结实率均产生不利影响,会严重降低产量,而对千粒质量影响并不显著;抽穗开花期受旱对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产生不利影响;乳熟期受旱主要对千粒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贡献最大的为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2.
水稻氮、磷、钾肥效"3414"不完全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为取得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肥料利用率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采用 3414不完全试验,在西昌市7个试验点6个土壤类型上实施水稻的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优于氮磷、氮钾和磷钾之间的配合;氮肥主要通过影响植株的分蘖、株高、穗长等总体发育影响水稻产量,磷肥、钾肥主要通过影响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水稻产量;不同试验点间水稻的增产率、产出率和产投比均以氮肥最高、磷肥次之、钾肥最后.  相似文献   

3.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投影寻踪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寻找出对水稻产量具有突出贡献的因子,采用投影寻踪技术,选择产量构成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提出了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投影寻踪评价方法,并用该方法对黑龙江6个试验站2004~2006年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灌溉条件下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产量构成因素是穗粒数和结实率,控制灌溉条件下则为穗粒数和单位面积成穗数.  相似文献   

4.
水稻手工杂交中,采用当日授粉1次、当日隔时授粉2次和隔日授粉2次对杂交结实率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不同授粉方式对穗颈以上2个节位枝梗上结实率的影响差异也不显著,且穗颈以上2个节位枝梗上的结实数与整穗结实无密切关系,可去除。  相似文献   

5.
刘长彦  蒲忠越  牛娜 《汉中科技》2011,(5):22-22,24
水稻穗粒数是产量构成要素之一,采取选择优良品种、适期播种、合理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措施,对减少空秕粒,提高结实率,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结果表明,晚稻6个性状遗传率大小的顺序是:穗长>小区产量>空粒率>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小区有效穗数对小区产量的影响较大,结实率对小区产量影响次之,千粒重对小区产量影响较小。结实率与千粒重成正相关,结实率与小区有效穗数、千粒重与小区有效穗数成负相关,三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很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低温潜沼性逆境是我国稻区常见逆境之一,研究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能力及农艺表现,对于提高稻田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选取四川盆地常用水稻品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观测并分析不同水稻品种的分蘖动态、穗部性状等农艺指标.结果表明:① 低温潜沼性逆境下,耐受能力较强的协优027和冈优188,在分蘖期(5月306月30日)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其最大分蘖数分别为24.93和23.90,显著高于其它参试品种;其平均株高增长率在分蘖期分别为5.2%和5.7%,显著低于其它参试水稻品种.② 协优027和冈优188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的结实率较非逆境下的结实率分别降低5%和2%,穗长分别降低0.8%和0.1%,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其它参试品种.③ 协优027和冈优188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的稻谷产量分别为7.16,6.61 t/hm 2,显著高于辐优151(4.81 t/hm2)和川谷优204(3.43 t/hm2).④ 低温潜沼性逆境下,水稻耐潜指数与水稻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64(P0.05),与水稻产量降低程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78(P0.01).低温潜沼性逆境耐受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协优027和冈优188),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的分蘖数较多,结实率和穗长降低程度较低,产量降低程度较小,更容易获得高产.水稻耐潜指数可以用来评价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能力,耐潜指数越高,其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产量降低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8.
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9号为对象,从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比较研究了超秧龄移栽条件下,增施氮、钾肥对连作晚稻甬优9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甬优9号作连作晚稻适宜移栽秧龄为35 d左右,最晚不宜超过40 d.在35 d秧龄移栽时产量最高,可达8910 kg.hm-2,且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甬优9号在施纯氮(N):210.0 kg.hm-2、钾肥(K2O5):112.5 kg.hm-2时,已能满足生长需求.超秧龄条件下增施氮、钾肥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但每穗实粒数下降,产量仍表现为减产.  相似文献   

9.
对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的32个品系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分蘖成穗率、单株有效穗数、主茎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7个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0,3.0,5.0g/L的NaCl胁迫下,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因素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偏回归关系均达到显著,而其它4个产量因素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偏回归关系则未达到显著。7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大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2001年浙江省“9410”联合品比试验温州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最高苗>生育期>穗粒数>株高>有效穗>穗率>结实率.为水稻育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优化川西南生态条件下马铃薯原种扩繁技术,通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种植密度(X1)、农家肥(X2)、复合肥(X3)、种薯大小(X4)做决策变量,分别以单株产量、株高、单位面积产量作目标函数,建立各因素与目标函数间的数学模型,研究凉薯97马铃薯原种扩繁优化模式。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凉薯97单株产量的影响为:复合肥>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农家肥;对株高的影响为:农家肥>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复合肥;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为:种植密度>复合肥>种薯大小>农家肥。(2)试验获得了最高单位面积产量2 405.6 kg/667 m2 和最高单株产量0.55 kg/株。通过模拟寻优获得最高的单株产量0.62 kg/株的因素组合为: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农家肥2 25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种薯大小100 g;获得最高单位面积产量2 489.78kg/667 m2的因素组合为:种植密度5 500株/667 m2、农家肥2 25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种薯大小80 g。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用3750ml/hm2土壤磷活化剂拌种和底施225kg/hm2化学钾肥氯化钾效果相同,均能增加棉花的有效穗、穗粒数和功能叶叶面积,并提高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磷活化剂拌种棉花有效穗数增加21.3万/hm2,氯化钾处理有效穗数增加22.95万/hm2;穗粒数分别增加10.90粒和8.77粒;功能叶叶面积分别增加50.37cm2和27.97cm2;产量提高20.1%和22%,经方差分析,增产效果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对日光温室春茬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基质培黄瓜施肥试验。以氮磷钾肥施用量为自变量,黄瓜产量、硝酸盐含量、维生素C为目标函数,设三因素四水平,探讨了不同施肥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春茬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黄瓜施肥试验,获得黄瓜中农202氮磷钾肥的效应方程式为:Y=11231.91+285.13X1+9.86X2+777.15X3-960X1X1-204.58X2X2+208.26X3X3+758.36X1X3+164.96X2X3。所建立的优化施肥数学模型达到显著水平。钾肥的影响十分显著,氮钾、磷钾配合施用可使黄瓜产量显著增加,而增施钾肥是增产的关键。据此方程通过产量频数法分析后得出,黄瓜产量在10000~15000g/小区范围的优化施肥方案是:N为0.76g/株.次-1,P2O5为0.37g/株.次-1,K2O为0.91g/株.次-1;氮对果实中硝酸盐含量影响极显著;植株的主要形态指标与产量的相关度高低顺序为:株高>叶面积>叶片数。  相似文献   

14.
以楚粳2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钵种植,研究硫酸钾镁作底肥对高原粳稻产量和一些生理性状的影响,设1g/钵和2g/钵试验两种施用量,单独施用或与农家肥配合施用,设单施农家肥和不施任何肥料两个对照。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产量的提高;硫酸钾镁肥与农家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减缓后期叶绿素的下降速度,并使SOD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抽穗后有较大的提高,在灌浆后期降低速度慢,达到了增强水稻渗透调节能力和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了抗性,延缓叶片衰老。在生产上建议每667m2用钵硫酸钾镁肥20kg和腐熟的农家肥1500kg配合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田中。  相似文献   

15.
水稻生产氮肥需要量与利用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稻氮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设处理中,随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加,并获得了氮肥效应函数方程Y=-0.65 X2+24.88 X+443.1.通过对植株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比较,表明当地施氮水平(每667m2施纯氮10kg)的氮肥利用率较高,净产值和产投比较大,能增加稻谷产量和产值,适合当地当前中稻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点田间氮磷钾肥对比试验,对永川区主要水稻土属在配方施肥情况下稻谷产量及氮磷钾肥利用效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比施用能显著促进水稻稳产增产(+10.01%),对养分的吸收能最大限度减少肥料损失,并促进土体中营养元素的活化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N+10.19%、P2O5+3.30%、K2O+16.84%).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Ⅱ优多系1号(600~700)kg/667m2资料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表明667m2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分别在平均水平下各自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因素对产量贡献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每稳总粒数>667m2有效穗>结实率,从而认为,在(600~700)kg/667m2水平条件下,Ⅱ优多系1号产量构成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最适的总粒数,同时,因三者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制约关系,应以足苗、攻粒、增穗、提高结实率为高力对策,最大限度地保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群体的协调发展,进而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型稻“丰超6号”为供试材料,以磷钾肥为基肥,设置氮肥或硅肥使用组合的4种处理:不施氮肥和硅肥(CK)、施氮肥(N)、施氮肥配施低量硅肥(NSi1)和施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施用氮肥和硅肥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5.6%和67.0%,使水稻根冠比分别增加了30.8%和46.2%.与CK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分蘖数分别增加了23.9%和45.0%; 与单施氮肥相比,氮、硅肥配施使分蘖数进一步增加了17.1%,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7%和19.8%.氮、硅肥配施使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硅含量分别增加了19.2%~31.5%和9.2%~28.5%.NSi2处理较NSi1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6.5%.与单施氮肥相比,NSi1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提高了11.7%,而NSi2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显著增加26.1%.在巨型稻种植过程中以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稻生产面临高产与安全高效、高产与绿色优质之间矛盾和难以协调统一问题,种植方式向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和标准化转型。再生稻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增产增收、省种省工、减肥减药,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再生稻对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确保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我国再生稻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指出了主要存在强再生力水稻品种选育技术体系不完善、再生稻单产水平不稳定、适宜于机械化栽培的品种少等问题,从生产技术和遗传生理角度综述了再生稻的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再生稻品种评价体系与品种选育、腋芽萌发机制与产量形成、肥水运筹调控与标准化种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再生稻品种选育、高产栽培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不同施肥对青海小麦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连续实施20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增施钾肥和秸秆还田对青海东部农业区春小麦产量及农田土壤钾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10年累计产量各处理从大到小排序为NPK+ 50% ST> NPK> NPK+100% ST> NP+100% ST> NP+ 50% ST> NP,长期施肥条件下春小麦产量有年际波动,增施钾肥和秸秆还田能够增加或维持春小麦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土壤速效钾含量有下降趋势,增施钾肥和或秸秆还田,能够明显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达到13.5%~260%,增加土壤钾素含量,提高土壤钾库贮量.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具有很好的补充土壤钾素的作用,在当地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作为替代无机钾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