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F波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变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7例DPN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及SSR检测.结果 异常率分别为SSR 75.2%,NCV 48.8%,F波34.5%,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P<0.05).结论 NCV、F波及SSR联合应用可全面地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损害,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谢瑛 《山东医药》2007,47(10):37-38
检测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NCV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四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两组比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波幅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SCV异常率高于MCV、下肢NCV异常率高于上肢(P均〈0.0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与空腹血糖水平元明显相关性。提示NCV检测有助于DPN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SSR、NCV在对(DPN)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治疗前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硫辛酸、甲钴胺和B族维生素进行治疗,尔后使用高频超声对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进行检查,并对患者进行SSR及NCV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正中神经在腕横纹、豌豆骨、钩骨、腕横纹上6 cm、肱骨髁上4 cm及肱骨中点处CSA显著降低(P0.05),尺神经在肘管、肘管入口、肘管出口、肱骨内髁上6 cm、肱骨中点、肱骨内髁下8 cm、腕横纹上6 cm及Guyon管处CSA显著降低(P0.05),肱骨外上髁上4 cm处桡神经CSA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SSR及NCV异常率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正中神经SCV、MCV均显著升高(P0.05),患者上肢SSR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波幅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SSR、NCV可有效评估老年DPN患者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马立坚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2):108+123-108,123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在糖尿病(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DM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症状组)25例及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无症状组)30例,分别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并对30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用空腹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3个月后复查神经传导速度和HbAlc。结果:NCV能及早发现有周围神经损害亚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NCV的异常率与血糖升高关系密切,动态观察NCV对了解疾病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选择IGT患者32例、DM患者46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分别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S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MCV。结果:32例IGT,NCV异常率56.25%,以SCV减慢为主,IGT组SCV与对照组及DM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NCV异常患者中83.33%无临床症状。结论:IGT患者NCV异常率较高,随着病情进展,PN加重.检测IGT患者NCV可及早发现PN。  相似文献   

6.
老年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方法 通过肌电图的测定和分析 ,对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神经传导速度 (NCV)较正常对照组减慢 ,异常率为 42 %~ 85 % ,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尤以腓浅神经SCV最敏感。结论 NCV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全胜麟  王卫 《山东医药》2011,51(25):65-66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先静滴GM12周、再肌注2周;治疗组32例在GM1组治疗基础上,加用PGE1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5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CV均明显改善(P〈0.05),但以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GM1联合PGE1可提高老年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NCV。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与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收治的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同时行神经电图检测,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健康组上下肢的起始潜伏期均明显少于糖尿病组(P<0.01),但糖尿病组上下肢的波幅与健康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下肢的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34.84%)明显高于上肢(18.85%),两者差异存统计学意义(χ2=16.97,P<0.01);上肢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异常率(35.24%)低于下肢(55.74%),差异存统计学意义(χ2=10.33,P<0.01);神经传导速度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总异常率分别为25.58%、45.49%,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总异常率显著高于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存统计学意义(χ2=39.96,P<0.01)。 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作为糖尿病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重要指标,可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且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肽变化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尿微量白蛋白及神经传导速度(NCN)。根据患者有无DPN分为DPN组及非DPN组,按病程分为〈5a组、5-10a组、〉10a组,比较各组C肽水平。结果DPN组2hC—P明显低于非DPN组,且不同病程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正常者比较,DPN组运动、感觉纤维异常者的NCV及2hC—P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2hC—P水平与T2DM患者的DPN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PDPN)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严格入选32例PDPN患者,病程〉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未伴有其他内科系统合并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疼痛性质。电生理检测包括: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定量感觉检测(温度觉)(QST-t)。结果PDPN往往有客观的感觉异常,但神经系统体征不典型,NCV检测可正常,而QST—t可有异常表现,本组NCV检测13例正常,其中11例QST-t异常;本组NCV异常率为59.4%,QST异常率为87.5%,QST+NCV异常率为93.7%。VAS与QST的上下肢热痛觉(HP)呈正相关(t=0.595、P=0.009;t=0.784、P=0.004),与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呈负相关(t=-0.554;P=0.032);与其它电生理各项参数不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及疼痛病程不相关。结论PDPN以小纤维受累为主,QST可为早期PDPN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疼痛程度与C类纤维及下肢胫神经感觉纤维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332例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332例糖尿病患者肢体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结果及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Ⅰ型糖尿病48例中,NCV异常率为77.1%,略高于Ⅱ型糖尿病284例中的66.2%,总异常率为67.8%。Ⅱ型糖悄病者病程〉5年组的NCV阳性率(74.5%)高于≤5年组。332例共检测神经2546条,其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异常率(37.0%)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经(35.2%)相似。各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钙通道α1亚基(Cavl.1)基因11外显子-1551位点T/C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男性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PP)的相关性。TPP组TC+CC基因型和C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甲亢(HT)组和健康对照(CON)组,CON组与H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vl.1基因-1551位点TC+CC基因型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男性TPP患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9年5月间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TPP)患者31例、慢性甲亢性肌病(CTM)患者29例临床资料,并与甲亢患者3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PP发病男性居多,甲亢症状及体征低于对照组,TGAb、TMAb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TM患者FT3、FT4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积极治疗甲亢是治疗甲亢性肌病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H反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H反射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PNCV)的关系。方法 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H反射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2型糖尿病232例,H反射异常率为83.6%(194/232),高于PNCV异常率70.6%(164/232)(P<0.01)。病程≤5年组H反射异常率80.8%(118/146),高于PNCV异常率65.7%(96/146)(P<0.01)。病程>5年组,H反射异常率88.4%(76/86),略高于PNCV异常率79.0%(68/86)(P>0.05)。结论 H反射可作为对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检测手段之一。同时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牛巧云  周瑞玲 《山东医药》2009,49(13):81-8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血瘀型DPN患者分成治疗组(糖尿病基础治疗+复方丹参滴丸)和对照组(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症状积分、疗效、运动传导速度(MCV)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和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优,症状积分低(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的SCV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SCV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3条神经(正中、尺、腓总)MCV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M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MCV、SCV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改善血瘀型DPN的血瘀症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有治疗和延缓其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糖尿病(DM)患者和健康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F反应,探索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患病组222例(男120例,女102例),年龄18-85岁,平均59.6岁。对照组155例(男76例,女79例),年龄18-82岁,平均48.6岁。用Keypoint四道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正中、尺、腓、胫四条神经肘至腕(Guo至踝)段MCV,并在腕(踝)点引出F波。检测指标包括远端潜伏期(DPL)、近端潜伏期(PPL)、MCV、F波潜伏期(FwPL)、F-M波间期(F-MIPL)、F波传导速度(FCV)及F波比值等。结果(1)DM组以上四条神经MCV的异常主依次为51.4%、51.6%、68.5%、45.2%,F反应异常率依次为52.7%、58.0%、53.0%、63.9%。(2)DM组和对照组间F波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1)。(4)DM组一项以上参数异常者167例,阳性率达75.2%,多数患者(92.1%)临床和电生理结果一致或电生理异常先于临床出现。结论 MCV和F反应测定是诊断PN的敏感指标,其中FwPL和F-MIPL最为敏感。应重视多条神经、多个参数的检查结果。血糖水平、DM分型、家族史及发病年龄与检查结果的异和F-MIPL最为敏感。应重视多条神经、多个参数的检查结果。血糖水平、DM分型、家族史及发病年龄与检查结果的异常发生率均无确切关系。病程对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肽(C-P)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2DM患者132例及健康人30例,分别测定FC-P、2hC-P、FPG、NCV及ACR,根据ACR分3组:Ⅰ组45例,Ⅱ组52例,Ⅲ组35例;另根据NCV分2组:NCV正常组70例及NCV异常组62例。结果(1)ACR各组FC-P、2hC-P(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CR与病程(t=8.455,P〈0.01),2hC-P(t=-4.258,P〈0.01)、2hPG(t=3.424,P≤0.01)相关;对ACR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病程(Beta:0.592),2hC-P(Beta:-0.297),2hPG(Beta:0.201)。交互效应方差分析:病程与2hC-P(P=0.815,F方差值=0.657)、2hC-P与2hPG(P=0.120,F方差值=37.231)。(3)NCV各组2hC-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hC-P与ACR及NCV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F方差值=12.894)。结论(1)血清C-P水平与T2DM所导致的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密切相关。(2)病程、2hPG及2hC-P可能分别是ACR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吕如锋  田奕  王睿  罗燕华 《山东医药》2008,48(23):49-50
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2例甲亢患者(甲亢组)于服131I前后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并与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相关检查结果 比较.结果 甲亢组服131I前潜伏期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波幅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服131I 1周后ssR波幅明显降低,1个月后降至正常.认为甲亢患者存在植物神经功能异常,131I可改善植物神经功能;SSR检查可为甲亢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提供客观依据,对该病早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定量感觉检查(QST)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相关性及差异,探讨临床应用选择。方法根据有或无DPN症状将434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每个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的NCV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和冷感觉、热感觉及振动觉的测定,分析比较QST与NCV检查的相关性及不同情况下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结果QST与NCV检查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均〈0.001);温度觉的异常率均显著大于NCV及振动觉(P均〈0.05);在NCV检查正常的患者中,冷、热感觉的异常率分别为45.6%和36.8%,在QST正常的患者中,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的异常率分别为21.8%、20.9%、29.1%、24.5%和30.9%。结论在DPN诊断中,QST与NCV检查显著相关,但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全面了解DPN病情还需要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技术和R—R间期变化率(RRIV)检测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特点,探讨SSR和RRIV对GBS自主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GBS患者26例(GBS组)和健康人30例(对照组),利用丹麦产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双手和双足的SSR潜伏期和波幅,记录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的RRIV。结果①GBs组和对照组SSR的潜伏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波幅比较有统计学差率(P〈0.05)。②GaS组和对照组的RRIV比较,平静呼吸和深呼吸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③GBs组SSR异常率与RRIV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BS患者自主神经症状出现率分别与SSR、RRIV异常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④轴索型GBS与髓鞘型GBS进行SSR及RRIV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SSR和RRIV可作为评价GBS自主神经损害的客观电生理指标,能发现尚元临床症状的自主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