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水质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比较不同的原始数据处理方法、不同的点到区间距离的计算方式对水质灰色关联评价结果的影响情况,通过极差变换、均值化、标准化方法来进行原始数据处理,并分别采用点到区间下端点、点到区间中点及传统的点到区间距离的方式计算点到区间的距离,进而计算关联度。实例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水质评价的结果影响较小,而不同的距离计算方式对水质评价的结果影响较大。结合水质评价的目的,给出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用于水质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水环境系统作为典型的灰色系统来处理,并在灰色聚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质评价的灰色中心聚类法(简称EWQGMC法),据此规定了各级水的功效函数,还给出了用EWQGMC法进行流域水质评价的一个实例,例中对流域水质评价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模糊模式识别法验证了EWQGMC法对于水质评价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水质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针对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调查与评价中水质评价方法的不规范、不统一的情况,结合当前国同低频水质评价中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综合论述了每一评价方法的使用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水质评价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很复杂。为了能够找出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各个指标对水质的影响因素,采取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新乡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通过计算得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可靠性较高,可以确定地下水中的主要影响水质的指标,为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质量评价三种方法应用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众多水质评价方法中选取地图重叠法、评分制法、水质指数叠加法三种方法,并通过运用这三种方法对1998年浑江源头至东村段水质评价为例,经过分析,发现水质指数叠加法是三种方法中一种较好的水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质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水体质量是多因素影响的表现,水质评价是对水体质量多因素的综合评判。水质类型和分级标准存在模糊性,因而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判比较可行。介绍了水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及其步骤,并应用到塔里木河干流水质评价中。对塔里木河干流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比较符合实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述了前苏联及美国灌溉水质评价标准。指出在引用美国灌溉水质评价标准时存在不正确的现象,导致评价结果有误,指正如何进行评价引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水文频率曲线与模糊数学耦合的水质评价方法,用水文频率曲线对水质评价参数的浓度值进行理论频率曲线的适线,得出各种频率下水质评价参数的浓度值。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推理计算,经过运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这种评价方法结合了水文频率曲线对水质评价参数的浓度值进行了理论处理,使其评价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反映了其污染历时问题。  相似文献   

9.
给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和灰色分析的水质风险评价方法: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水质评价因子权重,用带权重的灰色分析法评价多因素影响下的纯净水水质。结果表明,用层次分析法为评价因子赋权能够全面考虑各评价因子对水质影响的不同;用灰色分析法计算纯净水的风险度值和风险级别,考虑了水质评价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比较符合纯净水水质评价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水质评价中应用时,均为对水质进行5级评价,而当水质指标监测值超出Ⅴ类水质标准时,5级水质评价结果较实际情况偏好,这样使得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有较大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6级水质评价模型,并以小清河为例,采用该改进的水质评价方法进行水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法和传统的5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水质评价方法既考虑了所有参评指标对水质的综合影响,又考虑了水质指标超出Ⅴ类水质标准的情况,评价结果较接近水质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下水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以山东省昌邑水源地为例,将因子分析、层次分析、最小二乘优化、GFScom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引入水质评价领域,建立昌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通过因子分析,从9个水质评价基础指标中筛选出4个作为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之上,采用AHP层次分析主观赋权及因子分析客观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确定4项主控因素对研究区水质评价的量化影响程度,并通过最小二乘法对二者的确定结果进行优化。基于GFScom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确定昌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所属类别,得到该流域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昌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总体处于污染状态,证明了最小二乘优化的GFScom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可行性,判别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模型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质评价需综合考虑各指标的属性,利用单指标评价常常具有独立性和不相容性,在将其视为灰色的基础上,由计算各样本的灰色关联度来确定其所属级别,引入信息熵理论,运用熵值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熵权和灰色关联度的水质综合评价模型,其计算简单,同时解决了权重计算困难的问题。通过在邯郸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表明其结果合理,适合于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3.
苏州河水质黑臭评价方法和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黑臭是水质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水质黑臭评价作为一种特殊的水质评价方法,目前尚无可行的方法。上海市在开展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中提出苏州河消除水质黑臭的治理目标,作者为此在全面分析国内外水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筛选出污染指数法、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A值法)、溶解氧值法三种水质评价方法比较,并提出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是水质黑臭评价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别利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与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对长江口局部水质进行评价,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建议对河口地区进行水质评价时,需根据评价的需求,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水质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水质评价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地下水水质评价的评价指标与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述的基础上,指出应加强有关地下水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快水质标准的更新和修订速度,改善水质评价方法,充分利用GIS的技术优势是未来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姗  张南  魏振 《人民长江》2019,50(2):75-78
水质评价是水环境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基础,如何客观地设定各水质评价指标的权重是水质评价的重点和难点。首次将改进的基于粗糙集和条件信息熵权重的确定方法应用到水质评价中,科学、有效地确定了各水质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基于粗糙集和条件信息熵的水质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重庆市南川凤嘴江的实测水质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能够对同一等级的水质开展进一步的细化分级。研究成果可为水质监测和水质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属性识别理论的基本原理。以黑龙洞泉域为例,研究了属性识别理论在地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结果与加权优序法一致,较符合实际情况。表明该方法在水质评价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该方法简单、易懂,更适合于有标准的系统质量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8.
物元分析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用中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质标准、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对评价标准及实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后,得到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系数及关联度,进而建立了水质评价的物元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重庆市的水质评价中,与BP网络法取得了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9.
王利冰 《山西水利》2004,20(2):48-48,61
黄河万家寨水库和汾河水库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万家寨水库的水质劣于汾河水库水质,引黄工程南干线竣工通水后将对汾河水库水质产生影响。通过模拟分析两种水体混合后水样的水质,论述了引黄南干线工程竣工通水后的水质状况及对汾河水库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1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全国水质评价计划开始了第2个10a的研究。研究的首要目的是进一步弄清影响水质状况的主要因素,以便建立起污染源、污染物通过水文系统的传输、污染物对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和饮用水水质的影响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