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肉鸡养殖因其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饲料报酬高而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欢迎。但是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肉鸡养殖中,必须做好育雏准备和饲养管理,以提高雏鸡的育成率,增加肉鸡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
育雏是肉鸡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育雏期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肉鸡养殖的成败。当前,养鸡业发展迅速,但由于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造成育雏成活率低,严重影响肉鸡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在肉鸡养殖实践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肉鸡的病特别多,且不容易控制,为什么?这主要是由肉鸡生长生产特点、生理和解剖结构特点、饲料及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技术与水平限制、环境控制技术、肉鸡品种等多方面造成的。1肉鸡生长特点1.1肉鸡生长生产特点优点:肉鸡生产性能高,生长迅速。50天左右,平均体重即可从40克左右长到3000克以上;饲料  相似文献   

4.
与肉鸡相比,蛋鸡养殖周期较长,一般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三个主要阶段,养殖过程复杂,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养殖密度、生长条件等都有所不同,需要精细化的饲养管理,才能为蛋鸡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实现高产、高效。本文对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5.
肉鸡后期死亡常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防止肉鸡后期死亡情况的发生,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1肉鸡后期死亡率高的原因(1)大多数养鸡户在育雏期间都比较重视管理,温度、湿度等都能得到较好控制,所以前期死亡  相似文献   

6.
郑勇强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21):20-20,21
育雏是肉鸡整个生产周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关系到一批鸡的成败。育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肉鸡生产性能、成活率、淘汰率。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育雏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和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毒综合征是肉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肉鸡表现腹泻,粪中带料,食欲降低,食量下降,生长会逐渐变得缓慢,体重也会减轻。1病因病理肉鸡肠毒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肉鸡的饲养密度太大,育雏的温度太低造成的,加上环境比较潮湿,水质不好,导致肉鸡感染球虫。如果在肉鸡的肠道黏膜细胞中寄生着一种或者多种球虫,加上有细菌或者病毒入侵,就会使肉鸡出现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养殖户在肉鸡养殖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鸡只在最短的时间内生长到理想体重,想要达到这个目标,肉鸡养殖过程中的标准化饲养环境管理必不可少,饲养环境管理不当,易造成鸡群发病,影响其生长速度,严重还会出现死亡,所以肉鸡养殖一定要控制好环境管理。下文将对肉鸡养殖管理中温度、湿度、养殖密度以及消毒措施这几个方面的环境管理要点进行介绍,旨在为科学养鸡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9.
陈奕春 《中国家禽》2004,26(1):29-29
在实施优质肉鸡饲养管理配套技术推广项目中,注重指导养户选好种,适度规模饲养,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等。同时推广了几项实用的饲养管理技术。据2002年和2003年全县10个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养鸡联系户数据记录测算,2002年农户养殖肉鸡平均成活率达到92.70%,2003年上升到94.15%,分别比以前提高3.89%和5.51%;料肉比2002年2.91∶1,2003年2.75∶1,饲料报酬分别提高5.5%和10.4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推行网床育雏技术经测定,实施网床育雏技术后,网床育雏率比地面育雏率提高2%以上,饲料利用率与生长速度均有明显提高。2推行“全进全出…  相似文献   

10.
肉鸡养殖因具备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资金周转快、饲料转化率高、养殖密度大、便于机械养殖等优势得到广大养殖者的青睐,肉鸡养殖在我国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想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需要加强其饲养管理,将肉鸡分阶段进行饲养管理,可分为雏鸡阶段、青年鸡阶段和成年鸡阶段,因不同阶段的肉鸡对饲养管理的要求和营养的需求不同,分段饲养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提供适宜的饲养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雏鸡的饲养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还关系到将来的生产性能,所以育雏期是鸡群生长的关键时期。冬春季养殖肉鸡育雏由于气温较低,需要加强对雏鸡的综合饲养管理,才能培育出健壮、活泼和发育良好的雏鸡,这对发挥和提高鸡的和生产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养禽学的原理,总结出冬春季肉鸡育雏八项关键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肉鸡的瘫腿给肉鸡养殖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引起肉鸡腿病的因素很多,如传染性疾病、营养不平衡、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及遗传等。1肉鸡腿病的类型1.1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腿病1.1.1马立克氏病多发于3~4月龄鸡,病毒侵害坐骨神经丛,常引起一肢或两肢发生不全麻痹或全麻痹。常见特殊姿势是一腿伸向前而另一腿伸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养鸡户在育雏期问都比较重视管理,温度、湿度等都能得到较好控制,所以前期死亡较少。随着鸡日龄的增长,有些养鸡户认为大鸡更好养,因而忽视中后期管理,如饲养温度达不到要求、通风换气不足、饲养密度过大、垫料潮湿并板结,饲养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肉鸡后期生长速度加快,对防疫、换料、转群的驱赶和捉拿、温度变化、声响惊扰等各种应激因素越来越敏感,这也是造成后期死亡增加的重要原因,尤其以冬季温差过大和盛夏热应激造成鸡只死亡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4.
鸡的育雏期(蛋鸡0~6周龄、肉鸡0~4周龄)是其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养殖者能否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取决于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水平。鸡在育雏期内因疾病造成的死亡,占整个饲养期的30%以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惨重的损失。就蛋鸡群而言,在整个饲养期内,如死亡率达到30%,那么无论其产蛋率多高,都将无利可图。 育雏期的鸡病多达数10种,常见的就有20余种,而在育雏期需要预防的疾病还远不止这些。 鸡白痢。1~3日龄即可发生并导致鸡只死亡,  相似文献   

15.
肉鸡生长迅速,出栏快,资金回笼快,是农户养殖致富的一个好项目,但是肉鸡易患猝死、腿部疾病等,初养者养殖技术欠缺或稍有操作不当,均会造成较大损失,甚至血本无归。肉鸡饲养管理成败在于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利于肉鸡快速生长和发育,重点在于进雏鸡前后7d。一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可大大降低肉鸡的死亡率和暴发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肉鸭是指专门化的肉用型或兼用型品种的仔鸭。主要品种有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枫叶鸭等,这类鸭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饲料利用率高。小鸭经45天饲养再经10~15天强制育肥即可上市。农户养殖肉鸭1年可饲养4~6批,每批可饲养1000~2000只,且不受水域限制,饲养简单,管理容易,经济效益高,是较理想的养殖致富之路。1鸭舍网床设置1.1鸭舍建筑鸭舍宜选择在远离村庄、地势干燥、安静、水源充足、通风、采光好、交通便利的地方。舍内网床下面设有半倾斜水泥地面或水沟,以利清扫、冲洗鸭粪。鸭舍建筑面积可视饲养量而建,育雏室8~16平方米,育雏…  相似文献   

17.
夏秋季节高温、多湿且持续时间长,尤其在肉鸡前期育雏期间,肉鸡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最易发生感染,主要是对雏鸡的危害最大,感染率高、死亡率高,愈后生长速度缓慢,对养殖肉鸡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损失。2012年该县肉鸡专业户刘某在地上养殖肉鸡3000羽,患鸡开始表现为精神不佳、采食量下降、拉黄白色稀粪,经2~3d,开始死亡,个别粪便带有红色血丝,也不发烧,用青霉素饮水治疗无效,经综合诊断,确诊为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在这种情况下经过综合性用药治疗3d,病情得到了明显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与更多的肉鸡养殖户相互交流一下经验。  相似文献   

18.
岑溪市大部分农民过去规模饲养肉鸡,从出壳雏鸡到出栏鸡都习惯将公、母鸡混合在一起喂养,这种饲养方法是不够科学的。从调查大部分养鸡户获益的实践经验中体现出,科学的饲养除了喂料和管理之外,应该是从出壳雏鸡起分公、母鸡分群饲养到出栏,这样可以提高成活率、饲料利用率、肉鸡商品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如马路镇义垌村民黎文龙,他从1988年开始饲养肉鸡至今,每年出栏肉鸡一万多羽,盈利五万多元。他就是从买出壳雏鸡起,要种鸡场把公、母雏鸡分开装笼,运到家里分开公、母雏各一个育雏室进行育雏。脱温后放到林果等山坡地上散养,也是各一个山坡饲养到出栏,所以他养鸡效益好,许多养鸡户到他家参观学习,仿他的方法饲养。  相似文献   

19.
肉鸡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可观,因此深受广大养殖户青睐。但目前很多农户只注重饲养后期的育肥管理,而忽视了育雏期的管理,致使成鸡发病率高,生长缓慢,养殖成本增高。如果在育雏期把好关,则可以大大提高饲养的经济效益,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笔者在基层走访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养殖场肉鸡后期疾病难控制的根源就是饲养管理不达标,从而造成后期发病率、病死率高,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导致养殖场效益下降,笔者凭借多年的技术经验,特总结了肉鸡养殖场秋季饲养管理的五个关键点,以避免后期疾病高发,希望能给您的养殖场带去帮助。第一周此周为育雏关键阶段,同时也会伴有疾病的发生,常发病为呼吸道病、伤寒、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