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拉图"理想国"终归于"理想人","正义论"即是"人性论",本质上是"人性和谐论".柏拉图的"这一面相"之于当代都市人的生存境遇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顾城因其自然,纯净,优美的诗风而确立了自己诗歌和人格的特征,被人称为"童话诗人".顾城是一位感觉至上的诗人,他用灵魂去感受生活,以童心来感知和描摹世界,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放飞生命与灵魂.但是童话最易虚构也最易破碎,顾城将童话世界作为追寻的目标,他的出发点是错的,不可避免的被自己所构建的虚幻图景所迷惑,最终使自己走上了绝路.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农村权力格局是有效农村治理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理论架构,善治理论打破了"国家-社会"两分法的传统思维,追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耦合.以"善治"为分析框架和目标追求,从价值性、目的性、战略性三个维度厘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和谐农村权力格局的内涵,可以为实现国家与农村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理念支撑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公民理论是古典共和主义的基础,大多共和主义理论都赞成最广大公民的直接参与,斯金纳则指出:国家要共和首先要有积极的公民,积极的公民要达致国家的共和除了要有传统的美德之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最主要的条件:理性与修辞.斯金纳认为,一方面共和国的领袖门需要掌握必要的演说技巧,高超的演说能力,以说服大众公民接受有益于公共事务共同之善的法律和政策,另一方面,作为公民也要具备充分发展的理性来识别和判断领袖们的言论和主张,并能通过自己的修辞和演说能力去发表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真、善、美",作为艺术创作至高无上的追求,像响亮且神圣的号角一样指引着无数热爱艺术的灵魂前仆后继.本文通过对"真、善、美"中的"真",即真诚的态度、真实的情感表达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对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作出浅泛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独创的冰山理论,是现代西方最具影响的文学理论之一,它开创了一种语言简洁而内蕴丰富的全新创作观,对同时代以及现今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古代"言意观"正视"言不尽意"的事实,追求"意在言外"的创作目的,主张以有限的言说传递无限生动、丰富的审美空间."冰山理论"与中国的"言意观"作为中西方诗学的代表性理论,在语言观、审美追求等方面的融通之处使得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超验主义先驱的爱默生,其代表作<论自然>是超验主义之集大成,富含哲理,韵味深长.爱默生认为"宇宙由自然和灵魂组成",自然界是精神或"超灵"的象征物,超灵无所不在.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对自然的实用性进行解读,进一步突显爱默生的自然实用性已超越了自然的物质属性,上升到一种精神理性的高度,为我们重新审视自然、认识自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尼采的谱系学,实际上将西方的几乎所有的神去偶像化,永恒轮回学说实际上就是要把西方的神的偶像化理解全部还原到神的本真性理解.在尼采这里至少有五重的神性的纬度:前苏格拉底的希腊诸神;柏拉图主义-大众的柏拉图主义基督教;保罗-犹太-大众的柏拉图主义基督教;犹太-斯宾诺莎-古代犹太一神;作为综合超越力量的酒神-耶酥-未来神.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在分析自己科学感受时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是美和真。"人们通常认为,科学就是在追求真理,充满了理性;而艺术和美学就是在创造和研究美的问题,美,往往充斥着神秘的感性。作者认为,求真求美同为人类本能。科学的目的不仅是在追求真理,也在追求美,科学之巅处处闪耀着"理性美"和神秘的"灵感美";而艺术和美学作为完善人类感性认识的系统学科,绝不仅仅在创造和表现感性美,也同样充满了深邃的理性。因为真理和美同在。无论科学还是艺术,其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探寻自然、社会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消费是一种境界,适度消费就是一种明智、一种美德.适度消费就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事业做贡献.适度消费,利国利己,本身就是一种双赢.理性的消费者才能适度消费.适度消费需要理性的消费者去推动,去践行.需求理性,才能消费理性.所以最根本的,理清需求,再谈消费.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强调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精神特征是其形式表达的必然性所在,它与中国的哲学文化、社会体制以及其他一些文化现象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在心态层面的特征,认为其在精神表达与诉求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礼和天"的礼制文化以及归隐、求安的隐逸观.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形式对精神文化的具体表达,指出其在自然观的形式表达方面崇尚自然、万物有道,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摹写自然、仿造山水;在分析对隐逸观的形式表达方面,着重于园林题名匾额对隐逸文化的表达、园林中含蓄的形体表达方式对"隐"的体现;从宅园的布局与宅的营造上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礼制与秩序:在此基础上细致并深入地感悟古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模式是古典园林造型的源泉,山水、植物、建筑及其组合形态所表达的正是人的精神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罗尔斯<正义论>中正义观及正义二原则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环境正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即"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3.
公平与正义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马克思认为正义是相对的,他对正义的寻求就是对资本主义非人道和剥削的批判.本文主要集中论述马克思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4.
自从美国<新千年数字版权法案>第512条规定了"避风港"条款以来,虽然版权人对该条款诟病颇多,但并未能阻止各国立法者相继将该条款引入本国版权法.实现正义是所有立法应当遵循的目标,也是所有立法能够得到普遍遵守的保障."避风港"条款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概是因为其实现了立法目的指向中的法律正义、立法责任分担中的法律正义与立法价值追求中的法律正义.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那么,在体育教学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从体育课堂中的环境、氛围、场地、器材的设计去激发生的创新激情,在采用一些教学方法去激励与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自身立法"的人本伦理观、"自然向人生成"的人本生态观和"人与自然界之间对立统一"的"人本和谐主义"为核心内容,研究低碳经济的生态伦理思想,培养人们的低碳经济意识,实现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定位,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形成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生产生活习惯和伦理规则;低碳经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决定了其生态伦理思想必然以人性论和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其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独特的修辞更能成就个性化的诗人.近些年来,陈先发在诗歌创作上的修辞探索引起人们的关注:借故翻新的互文性写作,古诗意象的唤醒和现代灵魂的注入,使诗歌表现出对生存与写作的多重焦虑;人与物的通灵及轮回意识增强了诗的魔幻色彩,产生了第三者现察视角和意象指向不确定等美学效应.设置非象征与象征的迷宫,通过自然隐晦揭示生死意识;感觉的具象化与自然的典故化,使诗歌形象灵动;复杂的简单与意义的含混使诗歌语言节奏自然,语义多重可解,蕴藉深厚.  相似文献   

18.
金凯筠是英美汉学界知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张爱玲研究专家.她成功地将后者送入象征荣誉、影响深远的"企鹅经典".金凯筠的翻译观内涵丰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发掘和大力借鉴.她对汉英文学翻译之困难、策略、功用的看法,尤其是关于翻译的"钢琴师之喻"和"电影之喻"以及"翻译世界观"的思想,对深入探究翻译本质和操作过程,进行汉语文学翻译实践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疯癫意象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化符号,福柯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考察"疯癫"的历史.<李尔王>一剧,刻画一组"疯癫"群像,以福柯的理论加以分析,会发现莎翁既高扬"疯癫"的地位,借以警惕理性主义的过度发展对人的异化,又倡导公平、正义之高贵理性的复归,"疯癫"既体现宿命的悲剧性,又与理性相互纠葛、对话,达到内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教育制度具有教育制度、科学制度、管理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多重属性,蕴含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伦理规范,求真、正义、责任的伦理精神,追求公平公正、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等伦理诉求.然而,现实的教育研究制度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要紧的是伦理价值缺失、教育主题性缺失和教育研究主题权益被忽略.重视和加强教育研究制度伦理建设,需要理顺教育研究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强化制度自身修复功能和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