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微型飞行器微波电能传输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型飞行器的微波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介绍了MAV的概念与特点,其次对MAV微波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综述了目前国外的发展概况,并对其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李长生  董文杰  曹娟  朱传俊  张合 《兵工学报》2021,42(12):2565-2574
非线性宇称时间对称无线电能传输原理应用于引信无线装定领域,可提高装定系统灵活性和适应范围,但需解决收发端间信息双向传输问题。基于互感耦合理论建立装定系统微分方程,求解出收发端回路电压和电流瞬态响应特性与各传输参数间的理论关系。提出一种非归零调幅的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方法,能量不间断传输的同时可有效缩短回路起振、停振过程;信息反向传输采用接收端瞬间失谐诱导发送端谐振频率跳跃实现,失谐时间短,对能量传输负面影响小。基于该理论制作的原理样机,正向信息传输速率20 kbit/s,反向传输速率12.8 kbit/s,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信息双向传输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安红 《制导与引信》2005,26(4):25-28
介绍了无线电引信对抗仿真系统的技术实现思路,通过模拟无线电引信和引信干扰设备的各个功能模块对信号/数据流的处理过程,建立了无线电引信对抗的闭环仿真试验系统,并结合仿真实例阐述了该仿真系统在引信干扰技术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两自由度弹药传输机械臂进行轻量化,并保证轻量化的机械臂仍能满足动静态性能要求,采用拓 扑优化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在RecurDyn 中建立弹药传输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 中建立弹药传 输机械臂的联合仿真系统,采用PID 方法对弹药传输机械臂进行位置控制,通过OptiStruct 软件平台建立其左臂和 右臂有限元模型,采用变密度方法的拓扑优化技术对机械臂的左右两臂进行减重。结果表明:该设计是合理的,左 右两臂质量比原模型质量降低36.6%,优化后的模型满足刚强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电视制导小型战术导弹建立具有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的无线电双向多目标信息传输链路。方法:采用图像压缩技术和频分加码分复合通讯体制建立无线电数字化信息传输通道。结果与结论:通过研究建立了具有简单、可靠、抗干扰及保密特点的信息传输链路,能满足武器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磁共振的引信用能量和信息无线同步传输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李长生  张合 《兵工学报》2011,32(5):537-542
针对长距离(米级)条件下武器系统对能量和信息高效率、高质量同步传输的要求,为解决目前普遍采用的电磁感应装定方式仅适合短距离(毫米级)传输的问题,基于磁共振理论,提出利用一对处于磁共振强耦合状态的分离线圈实现装定器与弹药引信间的无线能量供给与信息同步装定.通过对所建磁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电路模型的分析,推导出系统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无线电引信抗干扰性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如何客观、准确和定量地对无线电引信的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估是无线电引信技术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根据无线电引信抗干扰性能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无线电引信抗干扰性能的因素,设定了基于功率、时间、效率和干扰信号的8个无线电引信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搭建了评估指标体系结构。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结构建立基于模糊综合判定的评估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因素集、因素权重集、隶属函数等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确定。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解决无线电引信抗干扰性能评估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曹娟  张合  王晓锋  缪东辉 《兵工学报》2018,39(12):2330-2337
接收端负载阻抗特性对引信装定系统的能量传输性能有重要影响,针对该问题建立了非纯阻性负载条件下的磁共振耦合无线装定系统电路模型,理论结合试验分析了负载阻抗特性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负载中的容性或感性成分会使共振频率产生偏移,并对传输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负载阻抗通过耦合映射会引起中继回路等效电容值或电感值的变化;负载阻抗角小于0°时,共振频率较纯电阻情况向下偏移,共振频率变小,随着阻抗角的增大,频率偏移量及对传输性能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当负载中电容成分增大到一定值后,这种影响可以忽略;阻抗角大于0°时,共振频率偏移特性相反,随着电感值的增大,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最终会破坏收发端的共振耦合状态,造成装定结果失败;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2CPFSK、BPSK是无人机无线电数据链遥测和遥控系统中的两种主要调制方式.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DDS芯片AD9854实现2CPFSK和BPSK数字调制的方案,并给出了电路设计原理与硬件实现方法.该设计实现了无人机无线电测控系统中频的数字化和模块化,提高了遥测、遥控信道的传输能力.通过无人机飞行应用表明,基于芯片AD9854设计的数字调制器性能稳定,实现了遥控扩频数据和遥测复接数据的高速传输.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短波接入网的图像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短波接入网的组成及重要作用,提出了短波接入网图像传输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和系统模型,设计了基于短波接入网的图像传输系统的软件.该系统能有效提高和改善极端自然条件下应急通信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微型四旋翼无人机模糊PID 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微型四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存在的鲁棒性差和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模糊PID控制方法。建立微型四旋翼无人机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和电机模型,在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设计模糊PID控制器。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飞行试验对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和控制精度。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控制微型四旋翼无人机。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飞行试验中同场多架飞机训练实时监控的要求,设计一种基于网络电台的遥测传输系统。根据无 线Mesh 网络的结构与特点,采用网状拓扑结构,分析无线Mesh 网络应用于遥测传输的关键技术,对基于网络电台 的遥测传输系统进行设计,并通过飞行试验验证其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多架飞机的位置、速度、 航迹等关键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显示,可靠性高,能够满足飞行试验中对多架飞机近距实时监控与指挥的试飞需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如何利用虚拟无线电技术实现测速系统,主要对测频算法进行了理论设计和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高的情况下,虚拟无线电测速系统中使用过零检测法测频是最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熊建军  马军  蒋敏 《兵工自动化》2014,33(11):46-49
为了解决飞机尾旋特性研究中出现的强弱电信号同步传输干扰和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旋转-振荡试验系统的强弱电信号传输与测量方法。介绍了旋转-振荡试验系统结构,研制了多通道引电滑环和前置式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了多通道电信号传输、同一滑环内强弱电信号同步传输的干扰问题;通过控制系统优化和支杆优化设计,解决了模型角位移按正弦函数振荡、模型振荡角位移与气动力信号同步测量问题。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强弱电信号同步传输干扰和测量问题,试验数据精准度达到试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种指令传输系统抗干扰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空地导弹指令传输系统抗干扰评估的总体框架.基于功率准则和信息准则,建立了该系统的抗干扰评估模型,即指令传输系统相对烧穿距离和误码率变化率,提出了指令传输系统相对烧穿距离的概念.研究结果对指令传输系统抗干扰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讨了无线电引信抗干扰含实物仿真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关键技术,即主要环节的数学模型和系统软件设计。该系统可对炮弹,火箭弹,迫弹,航弹等无线电引信的抗干扰靶场试验全过程进行仿真。系统中干扰机,受试引信为实物模型;弹丸弹道,引信和干扰机的天线方向图,空间几何配置等为数学模型,由微机和有关接口构成混合仿真系统。其中电子侦察和频率引导过程由搜索接收机,干扰机,计算机和专用接口等组成模拟自动频率引导的子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无线电引信研制或对问题分析时,需要有一种模拟电池,它能够代替无线电引信电池多次重复供电.文中提供一种无线电引信电源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该系统由PCI总线A/D和D/A卡、计算机软件、放大和保护电路等组成.该装置对电池噪声的模拟精度很高,可模拟高达+36V直流电压上叠加的毫伏级噪声,且具有输出自动保护功能.较好地解决了无线电引信各项试验的电池性能全面模拟问题.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00130547.6.  相似文献   

18.
某多级杆式空气发射系统内弹道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某多级杆式空气发射系统的研制需要,建立了多空气瓶动力源时序开阀供气的多级杆发射系统的内弹道仿真模型,设计了模型正确性验证试验方案,开展了该系统的内弹道仿真与试验研究.描述了多级杆式空气发射系统的设计原理,根据该发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借鉴经典枪炮零维内弹道模型,建立了该空气发射系统弹射过程的内弹道模型,进行了通用工...  相似文献   

19.
为避免高超声速风洞测热试验时模型在投放前被加热引起的测量误差,要求模型快速插入流场中间,研制了模型快速插入机构。该机构采用气液增速缸和伺服比例换向阀驱动,当风洞流场建立时由上驻室快速插入到试验流场中。控制系统运用计算机集中控制技术、电液伺服技术、交流伺服技术和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建立了相互独立的各个运动自由度控制回路。系统通过高速的数据采集和模拟量输出、读取CPU工作频率等方式,解决了模型快速插入和计时的难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构能实现模型的快速插入,动作过程响应迅速并运行平稳,达到了预期技术指标,说明该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导引头设计中控制、结构分开进行的缺点,文中建立了某导引头的机械系统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并使用UG、ADAMS、Mtalab对该机电系统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证明联合仿真相对于独立仿真可以更好地反映系统的特性.这种方法为实际系统的研制、改进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