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云南省暗娼艾滋病行为知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暗娼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状况,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进行研究。[结果]云南暗娼人员对艾滋病预防和传播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较低;艾滋病知识来源途径主要是电视、杂志和书籍及朋友同伴的宣传教育;暗娼人员接触干预措施比例较低。[结论]云南暗娼人员对艾滋病预防和传播知识掌握较少。建议加强艾滋病同伴的宣传教育,提高接触干预措施的比例,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针对3类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健康传播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艾滋病高危人群健康传播的有效途径,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方法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203名暗娼和154名吸毒人群,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78名既往有偿献血人群。结果暗娼希望从医生处获得更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吸毒人群希望从艾滋病防治人员处获得更多的艾滋病知识,既往有偿献血者希望通过文艺节目获得艾滋病知识。结论要想提高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效果,必须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密云县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会珍  王化勇  孙勇  王宏艳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22-2824
目的了解密云地区农村村民、农民工、暗娼3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农村村民、农民工、暗娼3类人群共909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比较3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3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6.02%。3类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8,P〈0.05)。农民工知晓率最低,为68.50%;暗娼最高,为82.56%。3类人群对有效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结论艾滋病知识知晓呈现知识、知晓分离现象,应注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强化艾滋病病毒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尤其是农民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仍然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昆山市娱乐场所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方法]2007年7月,对昆山市开发区娱乐场所所有业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1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7.00%,69名KTV业主为76.91%,41名沐浴行业业主为77.07%.调查对象对艾滋病3种传播的知晓率均在90.00%以上.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27.27%~68.18%;90%以上的业主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艾滋病防治知识64.54%来源于电视广播,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最喜欢的方式52.73%回答是宣传材料,5I.82%是"专家讲座".[结论]娱乐场所业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昆山市某民营学校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昆山市某民营学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方法2007年5月,对昆山市某民营学校全部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761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7.22%,410名男生为78.83%,351名女生为76.01%(P<0.05)。调查对象对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性交和共用注射器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达90%以上,对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仅为29.96%;艾滋病防治知识51.77%来源于电视广播,39.16%来源于报刊书籍;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最喜欢的方式,37.19%回答是专家讲座。结论某民营学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一半以上的学生健康知识来源于电视广播。  相似文献   

6.
暗娼及嫖客双向干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暗娼单纯干预及暗娼和嫖客的双向干预效果,探索干预模式。方法通过当地三轮车协会及娱乐场所业主动员研究对象参与,开展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对双向干预的暗娼和嫖客以及单纯干预的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进行干预前后调查。结果干预前单纯干预点与双向干预点地区暗娼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38.38%和58.04%,全部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为21.21%和27.68%,主动检测HIV分别为7.78%和4.46%;嫖客最近1次与暗娼性交安全套使用率仅56.58%,自备安全套仅有6.97%。干预后,双向干预点暗娼及嫖客在“3种传播途径”正确回答率、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HIV检测率均有提高;双向点的暗娼问题全部回答正确、正确回答3种传播途径、HIV检测、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37.25%、91.50%、16.00%和83%,均高于单纯干预点。结论开展双向干预,同时将暗娼和嫖客作为重点人群干预,可以提高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暗娼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传播效果,探索适合暗娼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抽取10家桑拿按摩、歌舞厅场所活动的暗娼,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向调查对象传送暗娼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干预前后均采用一对一匿名调查。结果该市暗娼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知晓率不是很高,为70%左右;干预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性行为相关情况及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变化不明显。该人群对艾滋病相关节目的关注度都比较高,但主动性不强,电视是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最主要的途径,让她们觉得不舒服的前3个词汇为卖淫、性交易和暗娼。结论该市本次干预效果不是很理想。充分利用视频类节目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传播是今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由于暗娼人群流动性大,要保证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持续性和经常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蒙城县2006-2008年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改变情况,为项目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用统一的艾滋病专项调查问卷对娱乐场所的暗娼进行艾滋病知识和行为状况调查。结果蒙城县娱乐场所暗娼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从项目开展初期的12.8%(2007年1月),现已达到77.8%(2008年12月);暗娼最近一个月在商业性性行为中或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每次都用)的比例在3年中均呈上升趋势,但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率较低。暗娼愿意接受干预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结论暗娼的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开展促进了其行为改变,应充分利用当前优越的艾滋病防治政策环境,确保各项干预措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向指标评价公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探讨使用“知晓率”和“误解率”双向指标在评价公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中的有效性。方法 调查山东、河北部分农村地区成年人群接受健康教育之前 (1 63 2人 )和之后 (1 2 5 6人 )在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 信念的变化及对艾滋病知识误解方面的变化。结果  1 应充分正视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误解情况 ;2 接受多途径的传播信息使知晓率明显上升 ,除电视、周围人谈论外 ,接受了其他宣传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人误解率明显小于未接受者 ;3 经过健康教育 ,导致知晓率上升、误解率下降 ,但知晓率改变的程度较误解率大 ,本研究认为误解与知晓并不是完全相反的对应关系 ,受更复杂的因素影响 ;4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能导致人们从正面认识艾滋病 ,倾向于增加积极态度、降低消极态度 ,而误解则导致人们从反面认识艾滋病 ,倾向于增加消极态度、降低积极态度。结论 建议健康教育工作者今后对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的评价时 ,使用双重性指标 ,即“知晓率和误解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行为状况,为暗娼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一调查方法,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到全省13个地级市55个县的暗娼聚集地点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在5 055名被调查的女性暗娼中,艾滋病知识8道问题,除1道问题正确率为72.05%外,其余问题正确率均在80.00%以上;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7.55%,坚持使用的原因主要是害怕感染艾滋病,占39.04%;与固定性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18.13%;最近一年出现性病相关症状的占31.89%,出现症状后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到性病专科医院就诊,占37.72%;暗娼吸毒率为0.16%.关联分析显示,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暗娼艾滋病知识8道问题的知晓率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酒店、宾馆等高级场所暗娼坚持使用安全套频率较高,首次商业性行为年龄较大,最近一周接客人数较多和每次工作价格较高的暗娼更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而每月工作天数较多的暗娼更不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 2008年黑龙江省暗娼人群中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总体比较好,随着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频率有升高的趋势.今后应加强对按摩房、足疗馆、小旅店等低级场所暗娼人群的宣传教育,重点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就诊方式、安全套使用重要性等方面的宣传.  相似文献   

11.
2007-2008年南宁市暗娼人群综合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宁市暗娼艾滋病危险行为和HIV/性病感染状况,为暗娼人群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08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暗娼人群,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问卷调查并采血作H1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2007—2008年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73.09%和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P=0.035)。暗娼人群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80.8%和73.1%,不使用率分别为19.2%和26.9%。2007年有63.3%暗娼出现性病相关症状,2008年有40.5%的暗娼出现性病相关症状。2007—2008年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3%、0.25%,梅毒阳性率分别为3.69%、6.25%。结论2008年南宁市暗娼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相关安全性行为较2007年均有提高,性病相关症状及抗体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阜南县娱乐场所商业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及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特征,为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5~6月对目标区域的娱乐场所内105名商业性行为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5.06%,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及医生等获取。调查对象从不使用安全套。在调查的105名商业性行为人群中,采血103人(98.1%),2人(1.9%)HIV检测阳性,未发现梅毒感染。结论应加强娱乐场所商业性行为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安全套推广工作,以减少HIV经性行为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孟连县跨国卖淫妇女中开展行为教育、同伴教育、安全套促进、VCT(自愿咨询检测)等干预活动,提高她们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及预防措施,减少由于无保护性性行为而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可能。[方法]通过建立跨国妇女网络,将各村寨妇女干部组织起来,对跨国卖淫妇女进行艾滋病预防干预教育,外展到各村寨开展行为教育、同伴教育、安全套促进、VCT,通过访谈和基线调查、评估调查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项目开展的干预活动,跨国卖淫妇女性病艾滋病知识水平、防病意识及正确求医行为有了明显改变。[结论]孟连县跨国卖淫妇女艾滋病预防教育项目所采取的干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对边境地区跨国卖淫妇女STD/AIDS干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某市娱乐场所暗娼人群艾滋病病毒(H IV)感染情况及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特征,为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目标区域的娱乐场所按档次进行分层抽样,对抽得的娱乐场所内暗娼进行问卷调查和H 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对象H 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检出梅毒抗体阳性2例,年龄最小为16岁,初中文化占53.5%;首次性行为和首次从事暗娼活动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7.6岁和19.6岁。调查对象虽然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艾滋病深层认识仍很缺乏;其中一部分调查对象从不使用安全套。高档与低档娱乐场所暗娼人群在艾滋病知识、态度、性行为特征和安全套使用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考虑到暗娼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安全套推广工作,以减少H IV经性行为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项目县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省推广。方法将项目县开始基线调查数据与2005、2006、2007、2008年专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项目县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结果在中学长期、持续地开展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从基线调查的19.32%,提高到2005年的60.74%、2006年的83.04%、2007年的86.39%、2008年的89.70%;对艾滋病持正确态度人的比例上升,从基线调查的17.12%,提高到2008年的84.30%。结论在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同时应不断探索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熟悉情况,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与方法探索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大众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专题调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增加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与"四免一关怀"政策等三个问题,对湘西自治州8县市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湘西地区8县市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75.0%,49.7%)、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熟悉率(62.9%,48.6%)、"四免一关怀"政策了解率(44.0%,36.5%)。结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结果与国内不同地区开展的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即城市居民的艾滋病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的结果。但不足之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城乡居民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均低于全国与湖南省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256名性服务人员性病艾滋病知识、行为、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性服务小姐的艾滋病性病知识、行为、感染状况,更好地开展键康教育、行为干预.[方法]事先制订调查方案并设计调查表,现场问卷同时采集5 ml静脉血样和宫颈表面分泌物检测抗-HIV及衣原体.[结果]共查256人,她们对所调查的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为39.45%~98.1%;最近1次与客人在一起时使用安全套的占51.95%,高档娱乐场所(62.24%)显著高于低档娱乐场所(18.33%),没有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客人不愿意用占83.74%;过去曾患过性病占10.94%;HIV抗体均阴性,衣原体检测阳性率24.37%.[结论]性服务人员对艾滋病有关知识回答正确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低.应加大行为干预力度,低档娱乐场所应作为干预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大城市大学生MSM对艾滋病暴露前药物预防(PrEP)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北京、深圳、昆明三市的大学生中男男性行为者(MSM)的基本情况、行为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PrEP知识知晓情况,并以PrEP知识知晓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293名大学生MSM,平均年龄为21.0(20.8~21.2)岁,本科生占91.1%。调查对象中男性伴数多于1个者占38.9%,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者占68.0%,近一年内29.4%未进行HIV检测。大学生MSM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 92.2%(270/293),PrEP知识知晓率为34.5%,74.7%听说过PrEP; 53.6%认为PrEP作用是预防HIV,73.7%认为接受PrEP同时要使用安全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个月每次同性行为使用安全套(OR=3.394,95% CI:1.179~9.773),近一年内HIV检测次数大于2次(OR=2.181.95% CI:1.062~4.479)是大学生MSM知晓PrEP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对于PrEP的正确认知仍不足,但出于对自身健康的关心,能主动获取PrEP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应结合高校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进行PrEP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